民國六年二月間,保定軍校開始風傳,段總理因力主對德斷交參加歐戰與黎大總統意見相左,負氣出走天津,府院矛盾已經激化到頂點,軍校生們一片嘩然。
到了五月間,黎元洪通電全國,強行免去段祺瑞總理一職。由于政府首腦間的矛盾加劇,學校內有一股不安定的情緒在隱隱醞釀著,校長楊祖德不得已下令,所有軍校生禁止議論國事,但楊行事外緊內松,此禁令一出便形同虛設。
就在所有人覺得段祺瑞下台已成定局,黎元洪將大權獨攬,一件駭人听聞的大事傳到保定。辮帥張勛借調解府院之機率兵進京軟禁了大總統黎元洪,迎廢帝溥儀登極,清朝復闢。
消息傳來,軍校生群情激憤,有堅定共和者痛罵黎元洪誤國,張勛國賊。吳孝良覺得這是個絕好的機會,據前世記憶,段祺瑞馬上就會通電全國討伐張勛,自己何不借此發動軍校生護國。前世黃埔有軍校學生軍東征,若他能促成保定軍校生護國,那是何等的功勛與榮耀,功成之後前途一片光明自不必說。
保定軍校尚武堂前,軍校生整齊列隊。
「校長閣下,段總理在天津厲兵秣馬,第五期全體同學請命,出征護國,請校長發令同意。」學生們士氣高昂,方其道大踏步來到楊祖德面前大聲懇請。
楊祖德面露難色,輕斥道「學生當以學習為第一天職,都回去上課罷。」
方其道反駁︰「國賊當道,共和將忘,我等如何上課?難不成還要去跪那紫禁城的小兒不成?」
吳孝良出列對楊祖德敬禮道︰「懇請校長下令保定學生出兵護國!」
「胡鬧!」楊祖德不理他們拂袖而去,如今大佬們都沒表態,自己一個小小的軍校校長敢出這個頭麼,鬧不好就是人頭落地。教育長、副官們見校長走了,也低著頭一路小跑離開尚武堂。
軍校生們開始沸騰,吳孝良當即組織大家會宿舍,不要輕舉妄動。
「維中,校長不同意,我們能怎麼辦?」方其道有些泄氣。
傅作義默不作聲,吳孝良下定決心,咬牙道︰「組織同學自願表決,今夜開出軍校,校長不同意,咱們就不護國了嗎?」七連軍校生們異口同聲道︰「對,開出軍校,護國。」
模範團事件後,吳孝良在七連的聲望空前高漲,同學們極其信任這個敢為他們擔當的排長。身為教官的連長時常抱怨,自己這個連長講話都不如一個排長有力度。
方其道轉憂為喜,用力點點頭︰「我這就去組織其他兵科的同學,熄燈前保證完成任務。」吳孝良知道方其道有自己的小圈子,此去肯定不會讓他失望
傅作義看著方其道興沖沖離開的背影道︰「維中,有必要冒著險嗎?」
「宜生兄,亂世在即,大丈夫就該放手一搏,縮手縮腳終難成大事,誰又想一輩子去坐那滿清小兒的磕頭蟲?」他說的實在,傅作義點頭稱是,不再猶豫,似下定了決心。
七連全員六十三人整裝待發,熄燈前方其道竟動員了五期近半數同學,浩浩蕩蕩開到宿舍外的空地里集合,大家共議成立保定軍校護國支隊並公推吳孝良為支隊長,他當仁不讓,將整個支隊按原有兵科劃分為四個連,並自任一連連長,傅作義二連連長,吳克仁本就是炮兵科二連排長,由他任原炮兵連所組成的三連連長大家也無異議。四連由陳秀岩任連長,這個紈褲子弟能積極加入護國支隊,則完全出乎吳孝良的意料。
護國支隊成立之初,軍校生單單只有一腔熱血,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吳孝良有來自前世的記憶,當然清楚段祺瑞馬上就會在馬廠誓師,但是整個直隸省情況不明,很多實力派都會持觀望態度,所以他能調動的軍隊實在有限,自己在誓師前帶領整個支隊趕到天津,無異于一次雪中送炭。保定軍校護國支隊人數雖少,但卻意義非凡,他代表了整個中國年青一代軍官們的心之所向。
保定軍校的執勤教官由于有前幾次嘩變的經歷,看到風雨欲來都紛紛躲了起來,支隊在軍校內暢通無阻。吳孝良帶領大家分了馬廄里的訓練馬匹,如此他們一夜間便可趕到天津。
「同學們,出發!」吳孝良高聲喝道。
「護國支隊必勝!」吳克仁聲嘶力竭的喊出口號。
馬上,同學們就高聲回應,很快就演變成全體呼喊,「必勝!必勝!必勝!」
軍校生們氣勢如虹,必勝之聲傳遍軍校每一個角落,有膽小者認為兵變在即,竟嚇的瑟瑟發抖,等有教官出來查看情況時只看到滿地揚起的塵土。
吳孝良的護國支隊出了保定,全速前進,由大路直奔天津馬廠。
此刻,段祺瑞正為軍隊煩惱。直隸省長朱家寶與警察廳長楊以德認為段祺瑞已經失勢,對其非常冷淡,不予理會。他目前所能調動的軍隊只有駐天津馬廠王汝賢的第八師以及駐防廊坊第十六混成旅的馮玉祥部。這兩支部隊都不屬于他段派的皖系人馬,王汝賢乃是袁世凱嫡系,與馮玉祥平日更無來往,于是只能用高官職位籠絡,討伐成功之後許王汝賢以湖南督軍,馮玉祥以師長,兩人這才欣然允諾出兵。
另一方面,段祺瑞派張國淦去保定拉攏曹錕,只等曹老實點頭便大功可成。
徐樹錚風風火火趕來︰「芝公,喜事,意想不到的喜事。」
「何事?」段祺瑞自執掌國務院以來,內外諸事皆不順心,心力交瘁,如今他終于體會到先大總統的苦處。
「保定軍官軍校率先表態支持芝公,組成了護國支隊,今晨已經開到馬廠,听後芝公調遣。」
「哦?」還真是件意外之喜,料想軍校生人數定然不多,左右不了大局,但他代表的是人心,意義絕不僅僅是多了區區幾百人的支持。
「這不像楊子蔭的行事風格啊?」段祺瑞了解楊祖德,這件事肯定不會出自他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