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到萬 第十八章 降低撲街率(下)

作者 ︰ 瘋老六

威利,這樣你的故事毫無邏輯!

等一下,威利開始防衛我不需要有邏輯,我是在寫小說!

這又是威利的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想法。對小說而言,是要讓人相信的,要有推理性,而最重要的部分是想象與原創——所以要是有任何人想計較故事中的邏輯與可信度,那就是想挑戰某人的藝術天分。

實際上,也許妳開始注意到,是剛好相反的。因為小說是要讓人相信,他就要比現實生活更合理,才能讓人信服。在現實生活中,事情可以毫無理由的發生。但身為小說作家的妳,就是不能失去任何的邏輯性,不能讓事件發生的毫無理由。

為確保你故事的邏輯性,好讓它有說服力,你必須要讓任何事件發生,都是有理由的。

首先,你總是要提供角色正確的背景經歷—教育,經驗,信息—好讓他能走上你想要他走的方向,表現出你想讓他表現的舉止。

一個角色,如果他的舉止是合理的,必定是因為他個人的背景,具備完成你故事情節的資格。你必須開始設定他的基本背景——家庭,教養,教育,健康狀況等等——好讓他在故事中的舉止能合理化,演出你想讓他演出的動作。

讓我們來看一個極端的例子,你想讓你的角色能在禮拜天的教堂舉行一場傳道,宣傳基督徒的生活是完美的形式,值得眾人效仿。只有那些腦筋動太慢的人,才沒法在故事稍早期,放入﹝線索﹞顯示這角色,要嘛是從小被基督教家庭養大的,要嘛就是被經由宗教聚會而感召成為基督徒。角色的基本背景需要被交代,不然角色的行為就無法合理化。

用相同例子,我們再更進一步來看,請記住,單單交代基本背景是不夠的。你的讀者會想知道角色最近發生的事,或是發生何事會想讓讓角色作出現在正在作的事。在引用的例子中,你可以設定這個基督徒女人的牧師丈夫突然病倒,促使她不得以在一場早已安排好的教會聚會中取代丈夫。或者你可以設定,這場布道是教會執事們所安排的一個測驗。不論你選那一個,你總是要選擇某事,可以解釋為何她現在會站在布道台上,以你想要的方式,作出你想要她做的事。

(你想讓她很緊張還是要很鎮定?想要她很悲傷或是很快樂?你同時要提供影響她表現的理由。)

有許多的故事讓人無法信服,是因為作者只是將角色丟上台,去作某事而沒仔細思考角色為何與如何走到舞台上。你必須時常檢視你故事的合理性,好確定你沒犯下相同的錯誤。

但在你的小說中,提供足夠的背景動機並不能完全解決有關小說合理性的問題。另一個會摧毀故事邏輯的錯,就是使用太多的好運或巧合。

在真實人生中,巧合總是會發生。但小說中——特別是巧合能幫助讓角色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或是無意間偷听到決定性的電話對談,或是其它相似的事——巧合是致命的。你的讀者會拒絕相信這件事。而你不能讓讀者停止相信。

當巧合的長手臂一路幫助你的主角到底時,這只是好運。閱讀某人犯大錯,再交好運,並不有趣,也沒有啥啟發性。一個充滿巧合的故事是沒意義的,因為事情發生是毫無理由的——事件發生了就發生。

在真實人生這樣就夠,但在小說中則不是。

現在你能了解為啥我們在第八章不要寫不要寫無能的人。要讓一個無能的人完成任何事,你得到跌入不可置信的好運中,這樣一來會腐蝕讀者對你故事的信服度,讓你的故事變成由一團意外組成的雜碎。

你的角色不會只做在家中,被動意外的接到朋友麥斯的電話,主動的提供謀殺案中決定性的線索。你的角色必須想很多事,然後決定她要〔打電話給人,好找尋線索〕。再試過幾個人之後,她依名單打給麥斯。麥斯並不想說,但你讓你的角色堅持下去。最後你的角色說服麥斯開口,麥斯給她下一個線索。

用這種方法,取代毫無理由,靠著好運呆呆愉快被喂食,你的角色必須為她所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這樣讀者才能被滿足。

第一份小說的草稿,通常是充滿的不可思議的巧合。你小說的角色來到一個陌生的小鎮,會在街上與老友巧遇。或者她會買下一件垂涎已久的新裝,只因為她剛好在一個午後走經過商店時,正在大拍賣,而這件衣服正好合身,她正好在想要這件衣服的安娜貝拉下手前五分鐘買到了。

當妳為了方便而用了一堆松懶的情節,讀者也許不明了為何他們不相信你的故事,但他們不會喜歡這個故事。

寫完你的第一份草稿後,用放大鏡來檢視巧合,這些巧合要嗎就是妳在寫草稿時沒時間想更多,故意先寫下來的,要嗎就是妳沒注意到這些自己寫了多麼不可思議的巧合。

妳要如何修改巧合?首先,妳刪除它。接下來,妳找出一個方法好能讓妳角色能開始搜尋。如果你的角色想要某物,並努力去追求,好得到之,這樣就不再是巧合了。

提供你的角色足夠的背景與動機,好解釋他們的行為,然後確定巧合沒有掌控整個故事,妳的故事將能有更好的邏輯性。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充分的原因,而你的讀者會因此而愛妳。

不要忘了刺激與反應︰用因為,所以來增加故事張力

當妳能提供好的背景動機與避免巧合時,你的故事會更有邏輯合理性。但即使妳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個中翹楚,你的故事仍可能會發生的毫無理由。這是因為對小說讀者而言,要解釋故事中角色的行為,只是好的背景動機是不夠的。

讀者同時需要看到特別的刺激,產生當下可見的反應。

刺激與反應的法則要求你的角色,必須有一個立即具體的理由來解釋他著所作所為。這個立即的刺激必須不能被埋藏在他的腦袋瓜中,對讀者而言,要相信許多的處理,他們必須看到角色表現出有一個刺激發生了作用——某種特別的戳刺正在上場。

所以為了讓角色發生你想要的反應,妳必須先提供一個立即的刺激。

反過來說,這是個平衡的真理,如果你提供了一個刺激,就不能忽視它,你必須表現反應。

刺激與反應的法則,會作用在小說的基本層面中,一層層的構成故事的大部分。每個理由都會造成影響。每個影響都有一個理由(無責任插嘴︰刺激反應等價交換?!翻到頭暈,我想看矮豆啊!!!)一個骨牌不會無故的倒下;他一定是被另一個骨牌所推倒。

讓我們想的更遠一點。

在提出刺激與反應之前,我們在前一章只提到的角色背景與情節動機,對你而言,區分這兩者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知,背景,是在角色的生活早期發揮作用。動機,與角色的渴望與計畫有關,是自背景中生出的,解釋故事早期的所作所為。刺激,是更立即可見的,是正在發生的,角色所表現出的,驅動他去作某些即將發生的事。

舉例來說,你要想讓瑪莎走入一個人事部長辦公室要求一個工作,你需有要設定有個背景來解釋為何她需要一個工作;也許是因為她家境貧苦,沒法支柱她(長期背景)或者是她剛好失業,需要一個新的工作(近期背景)。她會下定決心來應征這個工作,是因為她付完房租後一毛不剩(更近期的背景混合動機)。

即使如此,你不能讓瑪莎就這樣坐在辦公室中,突然起身,走入人事部長辦公室。在小說中,這是不行的,看起來一點都不真,毫無說服力。你所需要的是提供一個立即的刺激,好讓瑪莎立即起身走入。

所以你寫下︰

秘書看向瑪莎問道︰你能進去了(刺激)

瑪莎起身走入辦公室(反應)

這是在寫作中刺激與反應作用的方式,這有點像在玩棒球。投手投出球;打擊手揮棒打出。你不會希望投手投出球,卻沒有人站在打擊版上揮棒,不是嗎?同樣的,你也沒法讓在沒有投手丟球的時候,打擊手能自己打出球。你能嗎??

新手作家常因為犯下剛才引用的投手打擊手的明顯錯誤,而弄砸了他們的作品。要嗎就是作者不了解在小說中要運作刺激—反應,要嗎就是他根本忘了這回事。

後者的失誤是更常見的,幾乎所有的人,只要被指出後,都能了解刺激與反應互動的合理與重要性。但在寫作時,你會被小說家多麼容易讓想象力凌駕邏輯性而吃驚。他們在腦中運作所有的互動,但忘了讓讀者看到這一切。

我的學生威利,提供了一個標準的忘記錯誤示範,他寫到︰

麥斯走入房間,他閃的剛剛好。

我看著威利的文章問道︰為何麥斯要閃人?他在躲避啥?這里發生啥事?

威利抓抓他的頭嗯,沙麗在生他的氣,你知道的。

威利我提出反對事實上,她生氣是背景設定,如果我要了解麥斯為何閃避,我需要看到有一個立即的刺激,他為何閃人?

她朝他丟了一個小鏡子。威利說。

那你就必須將這段放入草稿中。

你是指,威利道︰我必須把每個步驟都放進來?

當然。

刺激與反應看似簡單,但十分容易被忘記或忽視。我慫恿你好好檢視自己的草稿,每當兩個角色發生互動時,間檢查刺激,然後審查立即的反應。然後輪流看其它的角色的反應。刺激與反應前後飛舞著,就像一場乒乓球賽,沒有一個步驟可以被忽略。

讓我多加幾個字,來強調一個可能被忽視或搞混的重點。刺激反應的互動——小說邏輯性的核心——是要表現出來的。他們會由角色立即演出。

背景不是刺激。

動機不是刺激。

角色的想法或感覺不是刺激。

刺激必須來自外界,因此觀眾能看到或听到。

完成互動的反應也是要能被看見的,如果這個互動是要繼續下去。只有在互動要立即結束時,反應才可以是內藏的。

我會提出這樣是因為在我教學的多年中看到很多的學生,努力試圖想閃避刺激反應的原則。不論我是如何在課堂上解釋這個步驟,總是無法避免有學生跳起︰我可以讓角色只有憑想法或感覺去作某事,而沒有任何外在的表現?

我的回答是不,你不能。

想想看,要是你的角色開始隨心所欲的,因為想到啥而作啥,角色的與你你故事的邏輯性就會開始崩壞。在現實生活中,妳可以在毫無理由,胡思亂想,無理由的作事或說話。但就像我們在第十章里討論到的,跟他部分一樣,小說要比現實更好,更清晰,更有邏輯性。總是能想到某些事——某些刺激——能引起一些內在的想法或感覺,總是能夠想象一個反應,讓角色馬上付諸于具體行動。反應總是在刺激之後才上場。反應總是因為有刺激才會發生。事實上,在這兩件事進行時,角色內部或許會有一些情緒或感情的變化,但這不代表兩者就可以缺席。

要是你發現自己跳過刺激或反應的話,或者是想用一閃即是的沖動取代刺激——或是在刺激之後無法提供明顯的反應——這就是為啥你的故事會讓讀者覺得無理頭的原因。他會抱怨你的故事中,事情發生的不合理。然後他會討厭你的東西。他也許不原因,但他就是無法被說服。

所以說,不問論你想自己對邏輯掌握度有多高,你不覺得,找一天把你的故事再徹底檢查一次,確定無誤,是個好主意嗎?。

不要忘了這是在寫誰的故事︰為避免混淆,請利用觀點角色的角度與想法來主導故事前進。

觀點。

只要注意下列幾點,就掌握觀點就不是問題

這是誰的故事?

進入這個角色的內心並一直保持的

雖然很簡單,但觀點有不同的角度可運用。

我相信你了解為何由一個一個角色,觀點來敘述故事。這是因為我們再現實生活中我們僅能由自身,而非他人的觀點,來了解事物。作者想想人相信讓他的故事是逼近現實且具說服力,他必須安排事件,好讓讀者如同經歷真實人生般,隨著單一觀點經歷整個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下次當你在人群中時,花點時間觀察你是如何看周遭人事物,而那些你有興趣的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同時觀察四周的人,運用你的想象力,向其它人事如何用個人獨特的觀點來分析看待同一件事情。

你筆下的角色在故事中,應該也會以這種方式來體會故事行動(storyaction)。要如何做到?很簡單。將這些行動經由腦袋思考與內心想法來表現出來。由你所選定的觀點角色,透過其想法,感官與感情來表達。

無論你用第幾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都沒差。我擔心地走在無人的街頭…他擔心地走在無人的街頭…結果都是一樣的,你的目的是要讓讀者體驗到觀點角色內心中的所有事物。

在短篇故事中,通常會是只有一個觀點。短篇故事中,更換觀點會造成混淆而使故事看起來支離破碎。在長篇小說中,回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不過一定會有一個是主要觀點的。這是因為每個故事,終究會是以一個角色的故事為主線,如同你的生活故事是只屬于你自己的一樣。這將會是個致命缺點,如果你讓你的觀點由一個角色隨意跳得另一個角色上,而沒有固定一個主要觀點。人生不會是這樣,小說也不會是這樣。

舉例來說,要是一部小說有十萬字,會有5070%的敘述是透過主要觀點角色來描述。主要觀點角色的想法,感覺,原則,與企圖,將會主宰整個故事的行動。當你要更換觀點時,如果有必要,那是因為趕變觀點可提示讀者,好了解主要觀點角色所面對的問題。

要如何放置觀點呢?答案是︰將觀點放在會在正確位置,不會錯過任何重大決定性情節的角色上。(舉例來說,你要是要寫一部爬聖母峰登山的小說,你很難將觀點放在從未里開過西部平原的小男孩身上)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要素要注意。讀者喜歡在看故事時有擔心懸疑感。讀者大部分會為觀點角色而擔憂。讀者最常擔心是的什麼?擁有最重要目標的角色能否達成他的目標。因此你應該將觀點放在擁有強大動機,推動故事前進的角色身上,在整個故事中,采取行動將故事引導到結局,會成為最大贏家或輸家的角色上。

這個角色,常常是最為掙扎的角色,而最終有所改變。因此在有些小說理論中說道,因選擇在故事行動中改變最多的角色,來切入觀點。

雖然是這樣指出,但在小說中,要是作者沒設計好情節,觀點角色與被改變角色之間並不一定會畫上等號。因為整個故事的行動與意義的中心會集中在觀點角色上,觀點角色,一定要成為被改變的角色。

以上對作者在寫觀點時有何意義??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你無法將觀點角色放在一個中立的位置觀察。即使是像大亨小傳(thegreatgatsby)這樣的小說中,gastsby(大亨)最終並不是真正重要的角色,nickcarraway才是最終真正有所行動,改變,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故事最後,決定回到中西部。nick是敘述者,觀點角色,最後是他的故事,整個事件是透過他的感覺來詮釋。及時書名並不是這樣取。

總結是,作者千萬不可忘記︰

1。每個故事一定是透過一個故事行動觀點(everystorymustbetoldfromaviewpointinsidetheaction)

[個人無責任舉例︰魔戒在每個角色才取行動時,會以其觀點來看事情,]

2。每一個故事必定有一個主要的觀點角色(dominantviewpointcharacter)

[個人無責任舉例︰魔戒是以佛羅多,為其最主要的觀點來看事情,]

3。觀點角色會是最得失攸關的角色。

[個人無責任舉例︰1:沒有佛羅多,故事掰不下。]

[個人無責任舉例︰2:同理,在觀點接換時,山姆在佛羅多中毒後,接下魔戒,這時,觀點會佛羅多換到山姆身上。]

4。每一個觀點角色在劇情中有佔有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個人無責任舉例︰在黑門戰役時,亞拉岡是主要觀點角色,而不是佛羅多]

也許在剛開始時,新手作家會跟這些原則搏斗,會想這閃過這些原則。但當你試著作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這些原則對集中故事非常有幫助。說故事的人常常要花很多時間在確定這是誰的故事,或是選擇那個觀點切入才會是讀者體驗故事最好的角度。與其選擇標準的立場切入故事,你會發現由是觀點切入故事會是更有用的。

不要混淆描寫重點︰請讓你的讀者盯牢一個角色與其面對的問題

假設現在來寫鮑伯的故事,在你決定以他為觀點角色時,你要如何確定他的觀點呢?

當你在寫故事時,你要變成鮑伯,你只能看到他所看到的,听到他所听到的,知道他所知到的,感受他所感受的,除此之為沒有更多的情報。當鮑伯進入一個大廳時,他會先體會到悶熱的空氣,注意到面孔模糊的人海,然後想我要說服大家,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當你這樣描述時,你不但能將你的觀點角色與現實人生連結在一起,還可讓你的創作更容易。你還不用擔心沙莉在隔壁房干啥,與鮑伯擔心無關的事都可忽略。專心鮑伯的反應,盡你所能,讓鮑伯在這個場景中的體驗,生動有意義。

接下來,要讓讀者持續知道這是從鮑伯的觀點來看事情。

運用文法的技巧來體會鮑伯的想法感覺。

與其用演講用的會議室很熱鬧倒不如用鮑伯感覺到悶繞在他周圍的溫度,了解到他得發表一篇好演說,好來保住觀眾的熱情。

只有鮑伯自己能感覺自己,了解自己。因此讀者知道觀點是透過鮑伯再看,進而鎖定在鮑伯的觀感。

專業的作家透過外界環境(熱,擁擠的人潮)與觀點(鮑伯)相結合,建構起一個有[因][果]相連,經由鮑伯觀點,了解鮑伯的內在想法的。

作者可透過觀點角色,藉由觀察外界,了解觀點角色的內在想法與行動動機。這樣一來,你便可讓讀者知道這個觀點角色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舉例來說,鮑伯對發表演說這件事的想法,是害怕?恐懼?自大?驕傲?這時所鮑伯的反應都反映出他的人格特質。

固定並強調一個敘述觀點,可減少問題,讓故事更像真實世界,並使讀者對你的角色產生同理心。除此之外,你可以讓讀者了解觀點角色真正的面孔。因為在他內心深處,角色是無需對自己說謊與欺瞞。

作者要小心不要隨便讓觀點跑掉。

假設鮑伯仍是觀點角色,而你想表現出他老板麥斯擔心鮑伯的演講時,你不會用〔麥斯擔心著演講﹞,因為這時我們是從麥斯的角度看事情。

相對的,你可用〔當他走向演講台時,鮑伯想起麥斯對這場演講的擔心〕,或是﹝當走向演講台時,鮑伯撇見麥斯掛滿擔心的臉孔﹞

不論是哪一個說法,我們都能提供情報讓讀者知麥斯擔心,但觀點仍集中在鮑伯身上。

因為觀點敘述對寫故事十分重要,那你要如何訓練自己的敘述觀點保持固定呢?

找幾頁你自己寫的小說,用紅筆在觀點角色名字(a)下畫線,在每個句子中標出a角色的觀點(像是他看到,她想到,他听到,他感覺到,她試著去)

看看是否有出現第二個觀點,要是有發現,用綠筆標出這個角色的名字(b),然後一樣在每個句子中標出b角色的觀點(看到,想到,听到…。)要是發現有兩個以上的觀點,如果有必要的話,重寫,維持單一觀點。

學的如何掌握觀點,對小說寫作十分重要。要是沒法好好掌握觀點,你的讀者會忘了這是什的故事,而你自己也會忘記!!!。

不要對你的讀者說教︰請將想說的東西用更有意義,更有創意的方法說出

你知道,在你寫的故事中的某一個深處,藏有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必須要讓你的讀者知道,于是妳寫下了這樣的話︰

查爾斯雖然無從得知以下的事實,但在許多記錄上我們知道,擁有a人格的人很容易有心髒病,而他的敵人山姆正是a人格的人。山姆在童年時所遇到的許多問題造他的a人格的形成…

你可以很明顯看出,這種寫法並不能自然的溶入現代的小說中。在早期小說中,與現代極短篇小說尚未成行之時,一個小說作家可以用﹝你,親愛的讀者…。﹞,然後以講台布道的方式,以作者對讀者說來進行演講。但在經過多年的演化,小說表達的方式變的更復雜更自然,今日的讀者不會在呆呆的站在那里听作者說教布道。

為什麼呢?至少有兩個的原因,首先,來自作者的演說,會侵犯前兩章所提到觀點的原則。其次,像這樣的演說,會使故事的進展完全停頓,讓讀者自他原本專住的故事情節中轉移注意力。

還有一種不要在小說中演說說教可能的理由是,你會發現你不是一個在說故事的小說家,而變成想辦法推銷信念的宣傳小冊的作者。小說也許能說服讀者,接受某些道德思想,倫理概念或政治議題,但這些說服只是說故事中的附加產物。小說存在的首要功能不是在說服某人相信某事,小說的存在是為了要說一個故事,好藉此來闡明人性。

容我給個建議,如果你發現自己說你要寫一個故事好來﹝證實﹞某些議題或其的的東東時,暫時先把這個故事收起來,直到你是為了想寫這個故事才在開始動手。

當然今日的小說作者會有關心的議題,通常她們會有很強很強的個人意念。但那些能﹝出書﹞的作者會考慮到娛樂性,她們不會想用寫作來證明某事。如果故事剛好本身能傳達某些主題,那很棒。大多數的小說結束時,會暗示某些想法或感情,但若要想說服讀者,如果能發生的話,那只會是作者在說故事時的副產品,而不會是他說故事的目標。不然,整篇故事就會變成一場悲慘的校長訓話,而不是一個好看的故事。

假設你被說服不要用小說來當作傳達你理念的媒介(直接拿個木箱發表個人演說可能會更合適。)但要是你想要藏在文章中,表達的善意好心的意念,看起來像一篇說教時該怎麼辦?

這也許有點難掌握,但我們在1213有提過觀點角色,你可以十分簡單的將作者想要偷塞給讀者的想法,透過觀點角色來傳達——只要觀點角色有必要想到的話。

知道我在說啥嘛?很簡單,當要將某些想法編入故事中時,好的作者不會想﹝我要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塞入故事中﹞而是會問自己﹝我的觀點角色為何要學到這些想法知識?﹞或是﹝我要如何讓我的觀點角色想到我在這想說的事?﹞這跟用用作者身分,將想法一股腦倒出來是完全兩回事。

你對觀點使用越純熟,你就越能減少以作者身分發表的演說。

看看那些說教。那些說教是被作者硬塞,一堆梗住喉頭難以下咽的信息。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你,作者,想秀在故事中,而不是觀點角色會想到或需面對所早成的問題。下次當你發現有作者跳出場介入故事發表演說的這樣的事發生時,想一想如何用觀點角色來取代之。

問你自己下面的問題︰

1。故事中要發生何事,才能讓我的觀點角色記住這個想法?

2。在故事進行中,要發生何事,才能讓我的觀點角色去尋找得到這個信息?

3。其它的角色要怎樣告訴我的觀點角色這個信息(為啥他們要說?)?

4。還有其它可能的來源好讓我的觀點角色得到這個信息嗎?(報紙?電視?)

總是有辦法避免作者跳出來倒信息,發表演說的方法,一定有的。你絕對要找到這個方法。

也不要讓你的角色對讀者說教︰不要讓對白變成笨拙的背景資料交代

在14章中,我們提到不要用作者身份出來倒信息,有些作者了解這點,但很不幸的他決定用角色來當傳聲筒,以不合現實的方式讓角色對另一個角色發表長篇大論。

通常而言,對白不會是個用來傳送學術研究信息的好方法。當角色想用笨拙的演講說出作者的信念時,他們就不會像正常人一樣的說話。對白是可以傳送有用的信息,但作者不能將自己想法的一股腦偽裝成對白,再通通丟出來給讀者。

也許你知道我說的論說對白

查爾斯走入,開口說道喂!默力邁伯,你是生在1972年的沒錯吧,你有一對沒錢但努力工作的雙親,你爸是個小會計!看看你!今天穿的真是不錯,紅外套配上即肩的金發。我的天,你還跟沒跟培蒂離婚,就是那個的世界網球冠軍…

這種無意義的話,勝至于比14章中提到的作者演講還糟。

對白的功用不是要讓角色說出別的角色早已知道的事,對白不能當作作者演講的偽裝,生為作者,要想出更聰明的方法來透露信息。

最後在讓我說一下有關作者演說的事,大部分你覺得很重要一定要揭露的信息,會自己找到方法,進入角色的生活與動作中,而于不需你擔心──只要這些信息是﹝真的有意義﹞。

換句話說,你需要去問自己,到底哪些你想放的東西是真正必要的。要是你的角色沒提到,沒記得,或是在其情節發生目的無關,那不就是沒必要放入故事中?如果這只是你自己想說的論點,誰會在乎?絕對不會是你的讀者!!

將說教論說留在課堂上。寫小說!!。

不要讓角色閑扯聊天︰要讓說出的對白都有其目的,(推動劇情?建立角色個性?等等)。

不要讓角色對白五顏六色太花俏︰能用貼近平實的手法寫對白,就不要用各式各樣的俗語俚語。

不要忘了角色的感覺︰利用角色的想法,感覺,感受來創造出能被讀者所理解的角色。

不要害怕用據說…(這一條我還沒看書,不懂)。

不要理所當然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請去求證︰即使是一個小失誤,也會毀了妳在讀者心中的可性度。

不要停止觀察與作筆記︰利用隨時觀察記錄來鍛煉自己的敘述技巧。

不要忽略場景架構︰

(1)在這一景,主要角色想達成的立即目標為何?

(2)寫下目標

(3)在別處記下這一景所發生的問題,並記下問題有否被解決。

(4)當目標確定後,帶入另一個立場與角色相反的第二人

(5)設計這兩個角色之間的沖突

(6)寫下這場景的

(7)(橋段)景寫爛,是因為這景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好答案。

不要將鱷魚自氣窗扔下(不要突然天外飛來一筆,不要為沖突而沖突)︰有趣的事件要跟故事有關。

災難——指壞的轉變,在場面終了時,對這場所提出的問題有著不滿易的回答——通常是要很嚴重的。但有些時候災難會讓新手作家產生混淆,讓他以為只要在結局時發生任何的壞事都可以成功。

傳說中有人提供一個災難的方式,是在某個偵探委托人互動的場面終了時,故意自氣窗丟下一只鱷魚來作為結尾。

在這個傳說中的偵探冒險故事中,我們的大偵探山姆,正在他的破爛的辦公室中,詢問他美麗的委托人。他的目標,很清楚的,是要知道問出威脅美女客戶的男人之名。因此這一場面的目標很明確︰他能否得知這個人是誰?

根據傳說,在這個場面結束時,這個作者知道他需要一個災難。就這樣趴答一聲,自偵探門口的氣窗,爬入了一只活鱷魚,濕答答地大搖大擺的經過書桌,同時凶暴的張開大嘴。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發展十分愚蠢,為什麼呢?因為他並沒有回答這個場面所提出的問題。

問題是山姆能否得知威脅他客戶的人是誰?鱷魚跟這個問題一點關系都沒有。

假設,這個災難一定要回答唱場面問題,這個答案絕對不會是很有效的。天阿,我不知道山姆有無得到名字?不過有一只鱷魚剛剛自氣窗爬入辦公室。

這是一種最糟糕的作弊,最差勁的寫作。

不要這這樣做,你會讓所有的小說作家聲敗名裂。

找出這個場面的問題,然後為場面結束時,設想出一個挫敗,負面的答案,一個合邏輯但不被預測的,能回答問題的答案。

在剛剛提出的那個不可思議的場面中,很難想象,一只鱷魚能提供一個真正的災難,但要想出其它有效的災難並不難。

答案很簡單,不,山姆沒有得到他要的回答。

更好的答案是︰是的,山姆終于得到想他想要的答案,但當她的客戶指認威脅她的那個男人時,居然是山姆最好的朋友。

勝至可以是︰不,山姆沒有得到他要的回答,但他的質詢惹怒了客戶,讓她當場解雇了山姆,連著他急需的收入,氣沖沖的離開,留下不知道答案的山姆。

有時要找出一個合邏輯但不被預測的能回答問題的答案會不容易,但你能做到,或者說,你一定要做到,如果你想跟你的讀者玩得公平,同時又想讓你的故事在推進時,同時保有故事的張力與懸疑性的話。

不要忘了讓你的角色思考︰請提供依其情感,思考判斷後的決定讓你的角色追求他的故事目標。

在你的故事中,張力,沖突的片段,是能讓讀者興奮,並激起好奇心的主要部分。為了這理由,只要是必要,你要將他們好好呈現出來。

你要如何做到呢?你把他放在故事進行中,你讓角色之間時時刻刻發生互動,而沒有任何保留;你遵從原因與結果,刺激與反應的原則。換計畫說,你絕不能在故事沖突點實用結論來混過去。

角色之間時時刻刻發生互動的結果,讓妳故事會有就跟真的人生一樣的片段,很明顯的,這里也不會用總結帶過。

大部分的專業人事會稱這些部分為場面(scene場面?事件?)雖然很難定義一場面如何運作,但他們都同意一個要強調的重點,你在寫一個場面不能用總結的方式描寫。不單是因為角色互動會讓故事跟真實人生一樣;你同時要知道,在場面中,你的讀者能得到最大的興奮度。如果你用總結,你的讀者會覺得被騙了——發現自己看的故事縮水了——因為搞不清楚事情始末。

讓我們來解析場面的結構,好讓你知道為何總結會有致命的缺點。

在沖突中,你需要有兩個人為不同的目標而爭執。兩人都想要某物,或是a要(有動機)阻擾b的立即目標。因此,在開始一個場面時,你需要有一個角色(通常是觀點角色)清楚的主張或表示他想要啥。只要這個目標被明確的呈現出來,讀者們就知道爭議在哪,接著其它在這場面的角色就一定要說不,你不能這樣做,然後開始爭執。

爭執,沖突,佔場面的大部分。要是個簡單的爭議,也許只值得花數頁來描述。但大多數場面會花更多篇幅。這時,角色會試不同的方針,產生多次的爭吵,彼此試著佔上風。他們不會只站在那里,大叫是的!我可以!不!你不能他們每一步的策略都會被詳細記下。

在對白場面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策略是口語的。在動作場面時,策略可能是牽涉驅逐艦試著用深水炸彈來摧毀一艘潛艇。不論那種例子,一個有目標動機的個體試作某事,而另一邊則抵擋,同時有作某事;第一個個體反應再試圖刺擊。就這樣往返,沒有一言以蔽之的總結,遵從刺激與反應的規則。

當這個糾葛發生時,讀者會開始因擔心而被吸引住。他們也許擔心很多事,但他最主要擔心的是場面問題。

場面問題是啥?就是反問一開始的場面目標。

我這邊要說的是,如果你的場面一開始是驅逐艦指揮官說我們一定要炸沉那艘潛艇!!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面目標變成場面問題他們能炸沉潛艇嗎?——便開始擔心起來。如果的你的場面一開始是一個年輕女人說瓊斯先生,我來跟你應征工作。讀者就會開始將場面目標變成場面問題,想說女主角可以得到她想要的工作嗎?讀者願意擔心任何具體的場面目標,只要你能清楚的讓她們知道,這目標是跟故事中角色的需求有關。

換個方式說,要是場面目標與角色的故事目標有明顯的相關,那場面目標就會與角色的喜悅與故事結果有具體的相關。如果場面目標能與故事目標有相關,讀者將會知道這一景的結果有多重要,也會願意為此而擔心。

沖突的部分讓讀者掉入戲劇性的互動中,可以擴張故事的懸疑性與娛樂性的爆發。

當然在某些點上—約2或6或12頁後——一個場面必須結束。如果你的讀者感覺到滿足時,這場面必需要有戲劇化的結尾。所以說場面不能就這樣直接停止,場面的結尾必須提供故事新的轉折或契機。

這樣說好了,場面的結尾必須合理;不能欺騙讀者。她們渴望閱讀這個場面,擔心場面問題。

為了公平起見,場面的結論必須要能回答擺在最前頭的目標問題。

如果問題是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場面結束時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問題是是女人能得到她想的工作,場面結束時一定要回答她有或是沒有。

然而,為了保持讀者注意力——妳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妳只能偶而提供這些場面滿意的答案。老實說為了保持讀者興趣與讓她一直擔心下去,妳因該要用一個不好的發展來回答問題。

我們稱這類的結尾為災難(disaster)。

災難是啥呢?不論你的觀點角色想要啥?他絕對無法在場面結束時得到。要是他得到的話,他會變的很愉快…。故事張力便消失…讀者開始想打瞌睡…然後你的故事就失敗了。

所以讓我們在轉回驅逐艦的例子,船長絕對不能明白的確定他炸沉了潛艇。對是否驅逐艦能炸沈淺水艇這個問題而言,答案不能是單純的絕對的是。潛艇必須逃走,或是在下沉時發射了一沒魚雷,或是用無線電發出求救。或者前潛艇可以被直接被炸沉,但由海上的殘骸才知道這是艘友方的潛艇。

像這樣的壞消息,可以讓故事繼續去推動下去。

當妳在寫任何場面時,妳必須要思考下列的步驟︰

(1)在這一場面,主要角色想達成的立即目標為何?

(2)寫下目標

(3)在別處記下這一景所發生的問題,並記下問題有否被解決。

(4)當目標確定後,帶入另一個立場與角色相反的第二人

(5)設計這兩個角色之間的沖突

(6)寫下這場面的明確互動,不要用總結混過。

(7)在場面完結時提供一個災難,──一個轉折或是一個驚訝,這個回答是不好,無法滿足的。(這點我之前翻錯,請修正   

當妳練習過一陣子後,妳可以了解小說保持強而有力的要素,與小說是如何〔運作 的。一個角色渴望某事,開始奮斗,然後被打回來,張力升高,讀者開始同情﹔然後角色再次抗爭。

場面結構——一個場面必定將故事引領到另一個場面——讓你的小說不間斷的一直發展下去。另外,這種結構能十分有力的呈現與生命或人性有關的事務。透過場面結構,你能呈現人們永不放棄,試著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間接地,你是再說再現實世界中的人也能這樣做。除此之外,你暗示人生不是只能被盲目的命運所操縱…任何人都能永不放棄,試著去掌握,改善自己的生活。最後,藉由角色在爭斗後面對災難,仍繼續再次爭斗,你能正面的闡述人性中力量與勇氣。

請注意,上述的事可能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工都會是白工——如果場面無法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她們深陷其中。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所以的場面必須是栩栩如生的。會對這種擬真造成最大的破壞就是總結。檢查妳的場面,要是有不適當的總結出現,修好他,把這場詳細演出,就是這樣。

ps:scene1很難翻,請自己想一下

1。(戲劇的)一場;(電影,電視的)一個鏡頭[c]

2。場面;事件[c]

3。景色,景象;(舞台)布景[c]

4。(事件發生的)地點,現場;(戲劇等的)背景[thes][(+of)]。

不要在霧中亂晃︰決定你的故事走向,並緊緊的抓牢。

不要擔心說的太白︰確定你的作品十分明確有力,不會讓你的讀者模不著頭緒。

不要自我批評到死掉︰請讓創意思考自由發揮。

身為作者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可以幫助自己改進的自我評判,但不要過度挑剃,過度擔心。這些負面自我懷疑會導致自我毀滅。

你絕對要對自己的作品嚴格看待,學尋找任何可能改進的地方。但要小心不要過度批評,結果是自我打擊而非自我改善。

我最常听到新手作家的致命自我評斷,如我寫的這個故事真是蠢透了!,我恨我的主角,他真是大笨蛋!所有的劇情都蠢透了!

我想這些作者會叫出這些話其實是想說我盡力而為了,但我真怕我作的不夠好,因此你會認為我是個白痴才會寫出這些雜碎。

像這樣的恐懼就跟頭痛,退稿一樣,是寫作的一部份。不論你是否了解,但當你在寫小說時,其實你是暴露你的夢想與你最深層的感情。即使是用這種間接的方法來展現自己,這仍是一種嚇人的事。更進一步來說,寫作與個人的自我人格結構有很深的關系。我曾看過當我在讀學生的課堂作業時,他們會嚇得發抖,她們會有一種批評我寫的東西,就是批評我的人格本質!的感覺。作者會擔憂當讀者會覺得自己的小說寫的很蠢,接下來就會想這是哪個笨蛋作家寫的。既然他會寫出這麼白痴的東西,那他一定是個廢物,米蟲,人渣…

你會擔心有些角色,對白,劇情很蠢是很正常的。

這是很正常,也很危險的。

當你再寫初稿時,你的工作不是批評。你因該做的是創造。這時任何在腦中想起〔這真是驢〕的想法都是不好的,會搞砸想象力的運作。要是再你寫出其大綱有這類的聲音出現時,把他丟出腦袋外,然後繼續寫。

我想大家都了解人有左右腦之分,右腦管感情,想象,創造與直覺。左腦則掌管邏輯,分析與評斷。但這兩邊的溝通並不完美,理論上與實際上的生理證據支持,理智的左腦一直想控制瘋狂的右腦。

當你在寫小說時,靈感,角色,場景,情節摘要,自你的右腦蹦出來的,但她們是渾亂不成行的。接下來換你的左腦上場,開始分析合理化,組織化。然後你開始坐下來寫第一份草稿,再開始用右腦來想象一個被整理過的夢想。

但在你編想第一份草稿時,左腦並沒有空下來,他要負責語言,還要守好自己的崗位,隨時監控,不要讓你編想的夢如月兌韁野馬亂跑。然後在審稿時,左腦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開始找尋有無邏輯上的漏洞,檢查故事的編排,角色的動機,有無寫錯字或字句不順。

因此寫作成為一件,因你的左右腦輪流掌控,攜手打造出來最神奇也最美妙的產物。

但要注意,當你在編夢階段時,這是因該是由右腦來主導,評論的左腦大部分的時間是束手旁觀的。但常常會有﹝這個太白痴了!﹞或是〔別人一定覺得這段蠢斃了!!〕這類提早上場,防礙右腦的工作的訊息自左腦跑出。

讓我換個方式說,像﹝蠢斃了﹞的這類自我恐懼的訊息代表兩種意義,第一,再創造的階段時,你的腦袋瓜用錯邊了。二,他們會讓你在腦中產生反感,而拖累你邊故事的速度。我們需要有左腦來檢視故事,但不是在我們編寫草稿大綱的時候。你運用你的左腦來編寫計畫,勾寫藍圖,描繪角色。但一但當你駛入要盡全力發揮創意的草稿高速公路時,你只會將邏輯地圖放在駕駛座旁,〔你不會再駕駛時,一直看地圖〕。

當你擬好計畫開始寫作時,作為作者修行之一的能力就是你要能辨識那些〔笨蛋,白痴〕的負面恐懼。寫作這件事會與我們的自尊心緊密相關,因此我們也都會害怕。但我們不會讓果恐懼拖累我們的腳步,也不會讓老古板的左腦亂批評而把事情搞砸。當你上路後,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那張先前由合理性略修飾過的創意地圖,順著地圖,帶著熱情,想象力與喜悅走下去。

這時我幾乎可以听到你在喃喃自語〔可是有時我寫的真的很笨〕。

嗯,沒錯,即使是莎士比亞也寫過一些粉白痴的東西。那又怎樣?!即使你寫出宇宙蠢斃的東西,世界末日並不會來臨。請千萬記住,當你在寫的時候,你的首要工作是將出現在你右腦里的所有想到的東西通通寫下。要是你小下的東西真的蠢到不行也沒關系,你可以在審閱時再修改他。

接下來,你怎麼知道這真的笨到不行?有的時候,會真的很難判斷,你幾乎得用丟銅板決定〔嗯,這個蠢斃了,我要改掉他〕或是〔這個還好,我不會動〕。但通常當你能在左腦大聲抱怨時,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完在說,當你回頭在看那些有問題的橋段,你就能很清楚的判斷,這里是否是寫的很笨。

計畫寫下然後修改。將每一段的工作分清楚,千萬不要攪混。

你要有所知,能成長成為一個小說作者,就是要認清體會所有的作家都會害怕︰怕故事很蠢,怕沒有靈感,怕賣不出去,怕沒人注意。身為小說作家,不單單要擔心故事很蠢,我們的職業是要擔憂更多的事。有些煩憂的是永遠不回離去,只能學著去接受。至于擔心很蠢這件事,是件能被拋在腦後的小事,只要你察覺到這只是忌妒的左腦,在看到右腦玩耍時,不甘心乖乖坐在一旁的鬼吼鬼叫罷了。

你仍會感覺到很白痴,你仍會害怕,擔心丟臉。但現在你知道真正蠢的事是想他很蠢。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問題的另一邊,你的困境有可能會遭透了。你可能會成為那些渺小注定失敗的小眾作家。這些人她們認為自己的字字珠璣,每個想法都是流芳萬年,每個角色都是神人英雄,每個橋段都是經典。她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會寫的很蠢,因此即使在他們需要自我批評時,也不會去作。她們听不進意見,從不研究出書作者的優點,然後將所有的時間感情精力,通通花在保衛自己巨大自尊的傷口上。你知道我指的是啥,你絕對有認識這種人。指出她們作品中的一個問題,她們會說你根本不懂。建議修改一個標點符號,會讓她們抓狂﹝我絕不更動我的文章,她們是完美無缺的!!要是想動這個(文章甩在手上)一字眼的話,那是在侵害我的創作的精神與才智!!﹞

這才是真正擔心的一群,因為要是她們無法學會敞開心胸,她們不會成長。要沒成長,她們會吃盡苦頭。

因此你現在知道,你會擔心﹝很蠢﹞並不是件壞事。真正你要學的是,不要再想。

不要再想。

不要管妳媽媽怎麼想︰請自由創作,不要管外界怎麼想。

在上一章我指出過度自我批判對作家所造成的危害,而跟這個情況相似的問題則是擔心作者出書後,其它人會怎麼看這個作者。

最常見的擔心是媽媽會怎麼想,有時則是擔心老公,太太,孩子或親友(在我寫作的找其花了很多時間擔心,我的一位聖人姑媽會怎麼想)。

這些擔心是正常的,但要注意不要讓他們干擾了你的創作。要是你無法自心中趕開這些干擾的話,考慮用個筆名。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擔心放棄,嚇人自我審查制度只是一個馬上就可被丟掉的小問題。

你當然想讓自己能跟有水準,有品味聯想在一起,但這無限擔心那些道德審查委員是無關的。寫小說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你是自由的。你必須要這樣想,同時要表現出你是自由的。你絕對,絕對,不能因為擔心某個家人親友會懷疑你的人格,而綁手綁腳。不要隱藏自己的感情︰不要壓抑自己的感情,讀者想感受到的就是作者的熱情與感情。

嚇人的自我批評與擔心親友想法等這些恐懼,對有些作者而言,會在不知不覺中讓這些恐懼影響了自己的寫作。會有這些恐懼是因為害怕面對強烈的感情。我曾見過許多有天分的學生無法賣出小說,因為作品中缺乏真正的情感,這些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害怕強烈的情感,而使得他們在寫作中不敢面對相同的感情。

若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小說家的話,你絕對不能影藏你的感情,因為這些情感提供能你最需要的聯系,連結你的角色與你預期的讀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懷疑或忽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我們在幼年或是青少年時所受的訓練是如此的嚴謹,而使得無法察覺自己一直是被自我審查制度所約束。

你是否能認出任何懷疑或阻擾自身情感的事呢?也許當你是個小小孩時,妳發現自己跟嬰兒般的無助(通常這是很自然的)。也許你發現那些想要啥現在就要的寶寶行為,突然到了期限,你的需求不再被滿足,反而會從爹地與媽咪那邊出現令人討厭的警告,要你守規矩,有耐心或是不要無理許鬧。也許你在發脾氣後被處罰,也許你哭泣是會因為願望不被滿足時被刻意忽視,也許你在一時報復而大叫而被斥責(因此你會更害怕這些感情)。

這是個漸漸壞死的過程,當你停止再想起上述感覺時,你開始從嬰兒期進入童年期…。下一個步驟則是舉止要符合你的年齡要當一個好士兵等等。你是渺小的,你是無助的,你被嚇壞了。要是媽咪不馬上照顧你,你會擔心她再也不理你,而要是沒有她,你就死定了。當你很小的時候,你討厭這種情況,你想**,但時機還為成熟,即使你的生理狀態已經沒問題了。所有在心理上讓你渴望與媽媽相連的理由,多少也讓你討厭與憎恨她。

許多這類原始簡單的情感是不被接受的。我們很小就知道,天知道我們的父母在多小時就開始洗腦。所以我們的感情開始分離,我們要活下去似乎與作的更好息息相關。當學著作的更好時,我們學會將感情隱藏起來,或是自我否定那些存在內心中,不能被接受的情感。

相同的機制,在學校與朋友相處時,又會再強加在身上。我們繼續學會處理感情,但很不幸的是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是在學會要酷,不要多愁善感。

要是你真的有感覺,不要表現出來。

因此我們常常將自己許多的真實感覺完全隔離起來,不論這感覺是否是好的或是壞的。也許我們是藉由隔離自己真實情感,不再對事情有高敏銳度,來變成大人。

或者,我們仍能有所感覺…。,只不過我們將他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知道,然後因罪惡感作祟下,連自己都否定了起來。

也許你是屬于少數幸運兒的一員,你能接觸到各種的感覺,同時特定的時間中,以健康的方式表現出來。即使如此,當你在寫作時你也許會有種沖動,因為怕你的讀者會以為這樣的感覺很怪,或是怕你太蠢,太多愁善感而,而想要耍酷。

我們仍處于一個想要面對感覺,特別是憤怒與害怕的感覺,會是一個自找麻煩的年代。但身為作者的你,絕對不能影藏這些感覺,因為他們在一個好故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原素。

你必須觀察自己…看到內心的最隱密,最深處是如何運作的…。感覺到你的情感,永遠意識到他們的存在。請記住︰你不需要完全按感情行事,但你要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微妙的情緒,要能更了解認識自己。

你必須觀察他人,利用自己的情感為參考,試著好好了解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哪些最初的情感再驅動他們。

然後你要在故事中勇敢的面對這些感覺。在小說中,只會思考的主角是死的,只有透過情緒感覺,讀者才能了解他們…同情他們,為他們在小說中即將面對的困境而擔心。

然後你要在故事中勇敢的面對這些感覺。在小說中,只會思考的主角是死的,只有透過情緒感覺,讀者才能了解他們…同情他們,為他們在小說中即將面對的困境而擔心。

williamfosterharris,一位在奧克來何馬大學教導我的睿智寫作老師,總是不斷的闡述,現實的主觀的看法(subjectiveviewofreality)對想要寫出經典小說的人有多麼重要。fosterharris就像一個好家長,讓我在成長之時同時增加智能。雖常在現實被埋沒或忽視,但強烈的情感,一定會處在妳的故事中心位置上。

當然你第一個遇到障礙是你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感覺。我知道有些年輕的作家要與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師相處後,才能越過這個障礙。但通常不需這麼麻煩。對你而言,也許在你的私人筆記中,誠實的寫下描述你的情感變化,就會產生強大的作用。勝至于,妳可以試著簡單描述他人的情感,或是描寫繼幾的角感變化。

當你在寫故事時,你也許不會那麼直接的表現出這些感覺…。但有的時候你必須要這麼做。你必須能用具體的語言,來表達這些強烈的情感眼淚,發抖的雙手,緊握的拳頭經由上面的證據,藉此將想象中的情感,間接的表達出來。但無論如何,你在寫小說時,絕不能忽視你故事中角色與生俱來的情感—你同時要有勇氣,用各種方式,把他們的感覺寫下來。

在你的第一份初稿中,我想你會有智能去避免去跟強烈的感情對抗,換句話說,在初稿中,我寧可你將感覺夸大,你總是可以後續好好思考後,將他修的沒那麼狗血,只要這個修剪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一個無菌,冷酷無感情充滿著機械人角色的故事,是不會被讀者所接納。

就這個議題,我提醒一次,不論你要決定角色的內在或是計畫在故寫一段強列嚇人的場景時,你要避免的沖動就是打安全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與處在邊緣的人們有關—在作者精心計算下走在自己的極限上——依據高感受性,聳人听聞或是用其它不保留的方式來描述這些角色。(這句有點難翻,我想作者想說的是在偉作品中的人,都會面臨要挑戰自己極限的狀況,而且作者在描述這些狀況時,會讓這些角色真實接觸自己的感覺,而不會忽視或低調處理。)最好比故事穩當battersafethanstory這是句老俗諺。但在小說中並不適用。當作這者在處理角感與強烈安排劇情時,安全總是會造成遺憾的。

面對情緒,然後開始冒險!!將自己逼到一個,只要再多寫一點就會過頭…只要在多跨出一步就完了的的邊際,用這個方法描寫狀況或是場景。好的小說只有處于深淵之際。沒有人能從一個從頭到尾平穩安全的游戲,得到大樂趣,不是嗎?。

不要帶到俱樂部(菜市場)找意見︰請避免沒必要,沒用或沒意義的建議。

不要忽略專家的意見︰。

不要追逐市場︰。

不要擺高姿態︰不要將自負或憤世嫉俗放入你的作品。

不要浪費你的點子(橋段)︰請將小點子在故事中賦予各種的可能性,不要用過即丟。

不要草草收尾︰避免的方式

(1)寫完後,先休息一下

(2)檢查故事︰是否有篇幅限制妳要這麼結束?故事有依據你的大綱走嗎?…

(3)好好的將故事從頭讀一遍︰不要邊讀邊修,只要在代改處作記號,略提可能解決方法即可(最好換個環境,到工作桌以外的地方讀)

(4)讀完後,盡量修改

(5)重新檢查故事開頭

(6)檢視敘述觀點的角色是否有混淆︰要確立有一個首要的敘述觀點的角色。

(7)確定故事中時間正確︰有時會有一周有兩個禮拜三…

(8)重新檢視角色的動機︰角色想追求啥?為什嗎?

(9)尋找是否有過多的巧合︰不要讓角色想要的東西憑空掉下來,要讓他試過後再得到。

(10)檢視每一章節的結尾

(11)思考整個故事的合理性︰不要讓角色做出作者想讓角色作,卻違反角色合理性的事。要考慮角色行事與動機是否合理。

(12)檢查結尾︰故事由發生問題開始,結束時,這個問題有明確的答案了嗎?。

不要對你的編輯高估。稿件要整齊化一︰計算機稿要排版成打印模式。

不要放棄。

不要只坐在那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一到萬最新章節 | 從一到萬全文閱讀 | 從一到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