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是方山大閱的日子。幼軍的官兵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都是為了這一天。
前一天,幼軍軍需局下發了嶄新的衣甲兵刃,之前官兵們所穿的是夏裝,這次發的是前些日子從內庫領來的秋裝,但為了能在大閱時有個好的觀瞻,王賢一直拖到昨天下午才發了衣甲,此時看上去,自然看上去十分的鮮亮整齊。
吃過一餐豐盛的早飯,天光蒙蒙亮,官兵們便在營前整隊,朱瞻基也穿上一身明晃晃的盔甲,騎著高頭大馬,英氣勃勃的立于陣前,沉默的看著他的士卒。
士卒們也望著他們的殿下,鴉雀無聲。
朱瞻基本打算演講一番,好好鼓舞士氣,但看著這些沉靜的兵士,他心頭突然升起明悟,其實豪言壯語根本就是多余,因為將士們為這一刻已經付出太多,他們和自己一樣,容不得有半點失誤。最後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他沉聲道︰「出發」
營門緩緩打開,官兵舉戈持刀魚貫而出,他們步伐整齊,氣勢肅穆,在晨曦中向金川門進發。
此時京城內外,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軍營,也已經打開柵門,一隊隊大明朝的精銳部隊走出了營盤,從各處城門出城,像一條條威武的長龍,向方山匯聚而去。
通往方山的御道兩旁,早就里外三層布起了防線,每隔五十丈還扎有哨樓,樓上有錦衣校尉緊盯著四下,樓下也站著官兵,一個個手按劍柄、挺立不動,顯得威武森嚴。
防線之外,是早早來看熱鬧的幾十萬京城百姓,還擺著無數香燭案台,以示恭迎皇上。
卯時正刻,城中的拱辰台響起三聲炮響,跟著鐘鼓樓上撞響了鐘鼓,京城各處寺廟道觀也一起響應,遙相唱和。幾乎是同時,御道兩旁畫角齊鳴,原本還鬧哄哄的老百姓,一下子鴉雀無聲,便見一千名錦衣校尉,身穿飛魚服,騎著清一水的黑色戰馬,從城門口列隊而出。那些戰馬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走起來都踩著鼓點子,把新用黃土墊成的大路,震得一顫一顫。
前衛之後,是一千零八十名大漢將軍組成的皇帝儀仗,打著龍旗、金鼓旗、翠華旗,銷金旗還有金鎖、立瓜、紅鐙看得人眼花繚亂。儀仗之後,便是在眾武將、侍衛層層拱衛中的大明皇帝。朱棣沒有乘坐鑾輿,他騎著一匹比尋常高頭大馬還要高一頭的巨馬,身上穿著明黃色的盔甲,腰間佩著天子劍,目光炯炯的望著他的子民。此時此刻,千乘萬騎都簇擁在他身周,跟隨著他、也護衛著他,京城百姓人山人海的在仰望著他,香花醴酒,望塵拜舞。這風光,這排場,這至高無上的榮耀,全天下只有他一人能夠享受
每當此時,他都會回想起自己在北平時,為了免遭佷子毒手,自己裝瘋、吃屎喝尿的日子;也會想起三千甲士起兵,對抗佷子百萬大軍的悲壯;更會想起一次次被敵軍逼入絕境,險些要揮劍自經時的淒惶……好在自己堅持下來了,成王敗寇,萬千榮耀歸于一身,終享這天下的至尊
朱棣看看遠處的紫金山,那里是太祖皇帝的孝陵所在,在親衛大軍的扈從下,這次他的目光中少了幾分畏懼,多了幾分自信,父皇啊父皇,你在天之靈好好看看,兒臣是如何把你開創的江山打造成古往今來、文治武功的第一盛世。到時候你肯定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皇帝收回目光,明黃色絲絛束著猩紅的披風,在秋風中獵獵舞動,他的思緒也從向父皇示威,回到了現實的世界,前幾日,阿魯台已經正式接受朝廷冊封為和寧王,並上表願為前鋒,與朝廷夾擊馬哈木。《》朱棣早就視盤踞河套的瓦剌部為心月復大患,自然求之不得。
為此,他已經下令各地軍隊加緊訓練,戶部籌備軍資,為開春的征伐做好準備。在此背景下,這次方山演武便有了格外重大的意義,不能例行公事。想到這,朱棣面色重新陰沉下來,不知在盤算什麼。
中午時分,聖駕抵達紫金山正南方三十里外的方山。方山不高,只有幾十丈,山頂平坦,四角方正,山前是一馬平川,廣闊無比,猶如一枚玉印置于大案上,是以又稱天印山,正是大閱軍隊的好去處。
且孝陵正在紫金山南麓,太祖皇帝如果泉下有眼,可以把他的好兒子大閱三軍的場面,看得清清楚楚,朱棣選在這里閱兵,只怕也有這層原因在里頭。
此時的方山上下已經變成一座兵山,大明京軍四十八衛,以及從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輪番入戍京師的十六萬班軍,共計五十萬大軍,將方圓數十里的範圍,佔了個水泄不通。
皇帝登上方山放眼望去,只見幾十路大軍旌旗雲列,刀槍如林,軍容雄壯、排山倒海。這時候,樂隊奏起宏偉的軍樂。軍樂聲中,一身戎裝的皇太子率領群臣三跪九叩高呼萬歲。三軍將士也跟著揚塵舞拜,幾十萬人轟隆隆跪下,山呼海嘯起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震耳欲聾的高呼聲中,朱棣莊嚴地舉手向三軍致意,立時,方山上下又是一片鴉雀無聲。
「將士們」朱棣氣沉丹田,高聲喝道。
「萬歲」回聲好似山呼海嘯。
朱棣一抬手,場中便漸次安靜下來,只听皇帝運足丹田之氣,雄渾的聲音響徹半空︰
「今日集中幾十萬大軍進行合練,實為千古少有之舉,朕不希望此次檢閱,只是虛應故事,故要按臨陣一般,件件從實處做事。將士列陣吧」
「是是是」官兵們高聲齊應。
朱棣和群臣立在方山之上,俯瞰山前平川,只見旌旗烈烈、鼓角隆隆,幾十萬大軍按車、步、騎三大營,分為三十六路,由各路將官統領,環方山數十里列陣。待列陣完畢,上前名將官離開本陣,分列在閱台兩側,等候檢閱。
畫角聲聲中,五百面蒙皮大鼓隆隆敲響。在這激昂的鼓樂聲中,朱棣由漢王、陽武侯等重將陪同,下山上馬巡閱陣容。
朱棣策著巨馬,來到眾將陣前,便看到一員小將身穿明黃鎧甲,胯下騎著雪白的照夜玉獅子,英氣勃勃的立在當先,一如三十六年前的自己,正是他的太孫朱瞻基
朱棣朝朱瞻基深深看一眼,將他排在今日閱兵第一位,是朱棣的意思,就是想看看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在這麼大的壓力下,能不能頂得住。
「末將恭請皇上閱兵」朱瞻基率領眾將齊齊翻身下馬,朱棣點點頭道︰「爾等隨我檢閱大軍」
「遵命」眾將一起起身上馬,浩浩蕩蕩跟著朱棣,繞著營陣一路路閱視起來。
首當其沖的便是排在首位的幼軍,其實朱棣早在山上時,就注意到這支軍隊,並非因為它是朱瞻基的部隊,而是因為這支軍隊出奇的靜默。幾十萬軍隊雲集山下,人嘶馬叫分外嘈雜,唯獨這一萬多人靜悄悄一點聲息沒有,就那麼靜靜的立著。
這支軍隊讓皇帝很是好奇,因此當走到近前時,朱棣凝目望去,只見一排排士兵如標槍般挺拔佇立。一行行、一列列之間整齊劃一,像是用尺子裁過一樣。朱棣還從未見過有軍隊站得這麼齊整,他故意停下馬,盯了他們好一會兒,卻見所有人紋絲不動。
若非這些人在號令聲中,一起高呼萬歲,朱棣甚至要懷疑他們是不是真人了。
雖然有很多話要問太孫,但幾十萬大軍受閱,朱棣不能停留太久,便策馬往下一支軍隊而去。下一支受閱的是金吾衛,顧名思義,這支軍隊執掌金吾,宿衛宮掖,對軍容軍姿的要求極為苛刻。其兵士無一不是精挑細選出來,一樣高的昂藏大漢,年復一年任務就是給皇帝站崗。看上去自然比幼軍要威武雄壯,但朱棣留神片刻,發現這些專門站崗的金吾衛,也做不到紋絲不動,似乎定力還不如才組建數月的幼軍。
繼續閱視下去,是旗手衛、羽林衛、燕山衛、付軍衛、虎賁衛、錦衣衛、騰驤衛、武驤衛、武功衛、永清衛……皆是皇帝親自執掌的親衛,大明朝精銳中的精銳,但論起站姿來,都比不上金吾衛,自然更沒法跟幼軍比了。
等閱到那些地方來京城輪訓的!班軍,在朱棣眼里就更松松垮垮不像樣子了,用了一個時辰,皇帝閱視完了大軍,回到方山時,看起來面沉似水,似乎心中有些不快。
當然皇帝不說,誰也不敢問,待皇帝在御台上站定,漢王朱高煦便高聲大喝道︰「行陣」
場中號角大作,幾百面戰鼓同時敲響,鼓聲直傳九霄。
在一千面軍旗的引導下,各路兵馬開始行陣通過方山,打頭陣是才成立數月的幼軍一名身材魁梧,渾身甲冑的騎士,高擎著軍旗在前,他身後是五百人的護旗隊,他們手中的刀槍箭戟、戈矛鉞星,一水兒朱紅的桿,純金的頭,彰顯著這支軍隊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