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清澤顯得很是神秘,嘴上說住在蘇府,每r 里要和蘇天成探討諸多的事情,實際上,蘇天成看不見他的影子,每r 里一大早就出去了,天黑之後,才回到府里,有些時候甚至是沒有回來,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
渠清澤是客人,蘇天成也不會刨根問底,人家總是有自己的事情,再說了,渠清澤的身份本來就不簡單。
蘇天成自己也出現了原則x ng的錯誤,冬小麥的收割,按照陽歷計算,是在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可按照y n歷計算,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玉米和甘薯的種植,y n歷四月,或者陽歷的五月就必須要種下去了。穿越之後,他已經知道,大明r 歷,是按照y n歷來算的,可在他的腦海里,已經習慣了陽歷的說法,所以,在確定農作物收割和種植時間上面,將陽歷時間,當作了y n歷的時間。
好在這個錯誤問題不大,不會造成什麼損失。
進入三月,有些田地的冬小麥,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蘇家的佃戶開始忙碌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就真正的進入農忙季節了。
農民季節,官府是非常重視的,每年的四月到七月,不是特別重大的案子糾紛,官府是要停止放告的,以免耽誤了農時,
所謂的放告,也就是如今的打官司。每月的初三、初六和初九三天,被確定為放告r ,府衙縣衙受理百姓的詞訟,狀子遞進去之後,承發房接下來,登記掛號,知府或者知縣,當天是不會立即審理的,升堂接受了狀子,退堂之後仔細的審閱,不準狀的令承發房退給本人,準狀的予以處理,簡單的糾紛,次r 發落,重大的案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再行審理。
但到了農忙季節,官府停止放告,因為打官司是耽誤時間的。
蘇天成已經顧不上關注渠清澤了,他的絕大部分j ng力,已經撲到了田地上面。
育苗這類的技術活,佃農是不可能知道的,這個時代,還沒有誰見過育苗的事情,大家種田,都是將種子直接栽進田里,施一些農家肥,期間清理田里的雜草,接下來就是看老天的意思了,要是風調雨順,可以獲得豐收,要是出現旱災或者是澇災,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吃飯肯定是大問題了。
連續十來天的時間,蘇天成都是在田頭。
他指導佃戶施肥,要求所有的佃戶都來觀看,一定要記住全部的程序,整理田地和施肥的事情,是不需要教的,大家都會,可做營養快的事情,就讓所有佃戶模頭不知腦了。田間一塊塊被分割好的土塊,用篾片一道道劃開,做成一個個三公分大小的土塊,每一個土塊里面,放進一粒玉蜀黍的種子,這些土塊,老早就糅合進去了足夠的農家肥,還有一些秸稈灰和稻草灰。接下來,在這些小塊上面,蓋上薄薄的一層秸稈稻草的碎片。
至于說甘薯,更加的奇怪,被切塊之後,種下地了,種植的密度很大,當然,這些田地,也是j ng心準備的,早已經施足了農家肥。
佃戶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種植技術,都有些戰戰兢兢的,跟隨著少爺的指導,親手c o作的時候,非常小心,看上去有些滑稽了,都是種田人,到了這個時候,反而不會種田了。
在他們的內心,已經不僅僅將少爺當作了恩人和主人了,少爺簡直就是天上的神仙,廟里的菩薩,要不然怎麼會知道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幾百年之後的育苗,因為有薄膜,有現代化的機械,有復合肥料,速度快很多,產量高很多,可現在是不行的,做這樣的事情,耗時費力,好在有著足夠的勞動力。
育苗足足用去了五天的時間,所有的佃戶,不分男女,全部都參與,不熟悉的時候慢慢來,熟悉之後加快進度,都是多年種田的人,學起來是很快的。
育苗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的收割冬小麥了,就連蘇天成,都是親自上陣了,這也不是什麼高端的科技,一天時間下來,他就適應了,正好通過這樣的勞作,鍛煉一體。當然,蘇府的護院,除開幾個人留在府里,其余的都到這邊來幫忙收割了。
必須要搶時間,收割之後,還要整理田地,玉蜀黍和甘薯,半個月之後就可以移栽了,季節是不能夠耽誤的,一年之計在于ch n,這個時候辛苦一些,下半年就能夠豐收。
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農戶來觀看了,大都認為,蘇府的少爺,大概是讀書讀傻了,哪里有這樣種田的,種子直接播到地里,就可以了,這不是找事情做嗎。
議論的農戶很多,沒有一家農戶照著做,這也是正常的,新興事物的推廣,本來就不容易,必須要有收成了,才能夠真正的鋪開。
再說了,玉蜀黍產量很低,幾乎沒有誰願意種植的,附近一些農戶曾經種過,一畝田的產量,不到半石,要是依靠玉蜀黍來養家,一年到頭都吃不飽飯的。
農戶羨慕的是貫穿整個田地的溝渠,還有堰塘和水井,缺水的時候,這些溝渠可以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可惜他們沒有能力修建。
蘇家的佃戶開始收割冬小麥的時候,周圍的農戶也是看著眼饞,人家的冬小麥,因為水量多一些,長得格外的好一些。
附近不少的農戶,已經在開始計劃,是不是將田地賣給蘇府,做蘇府的佃戶了,人家佃戶的r 子好過啊,有糧食、食鹽,還有豬肉,眼看著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做農活也格外的有力氣,可看見蘇家少爺如此的折騰,大家猶豫了。
蘇天成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幾乎沒有關心其他的事情,收割的冬小麥,自然有蘇平陽負責收租,府里已經重新騰出來了好幾件的房屋,作為庫房,蘇天成還要求了,在後花園,挖幾個大的井窖,準備儲存甘薯的。
這樣的事情,蘇家的護院能夠做的很好,都是農村里面的孩子,這樣的事情,做起來駕輕就熟。
三月下旬,冬小麥全部收割了,田地也整理的差不多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蘇天成安排府里,準備了不少的肥肉,煮熟之後,隔三岔五的提供給佃戶,勞動量太大了,需要補充體力,否則是吃不消的。不要說佃戶,就是蘇府的護院,飯量都是大幅度的增加,俗話說得好,半大的孩子吃死老爹,這些護院,絕大部分都是十三歲到十五歲的男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蘇平陽是叫苦不迭,這些護院的飯量太大了,少爺的意思,是敞開供應,必須要吃飽吃好,眼看著廚房里的人,忙的腳不沾地,每天消耗了大量的糧食,他總算是明白了,少爺為什麼要準備那麼多的糧食。
效果也是明顯的,這些護院,剛剛到蘇府的時候,面黃肌瘦,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個個都是生龍活虎的,使不完的力氣,按說挖井這樣的重體力勞動,他們是吃不消的,可三口大井窖,一個月左右,就全部挖完了,而且不耽誤每天的訓練。
移栽的時間到了。
蘇天成再次守在了田頭,玉蜀黍每畝栽種一千零五十株,也就是一千零五十個營養塊,當然,營養塊發芽不好的,扔到一邊,本來就準備有多余的營養塊,甘薯每畝栽種苗子四千五百株。
移栽之前,田地里要施足農家肥,保持土地的濕潤,為了保證移栽的順利,蘇天成親自在一塊田地里面示範,計算好了玉蜀黍的間距,要求所有的移栽c o作,都按照這樣的規矩來,寧可開始辛苦一些。
至于是甘薯,不存在什麼間距的問題,甘薯移栽是苗子,按照每畝四千五百株進行移栽。
移栽的時節,看熱鬧的農戶明顯的增多了,大家都是帶著嘲笑的神情,但有些經驗豐富的農戶,看見了種到地里的玉蜀黍苗子,長勢很是不錯,禁不住有些驚奇了。
甘薯大家沒有見過,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听說這東西是從福建福州過來的,大家都非常的好奇。
有些和佃戶關乎不錯的農戶,特別是和里長、甲首等關系不錯的,看見玉蜀黍的苗子還有多的,也討要一些,種到了自家的田里,至于說甘薯苗子,他們是不敢隨意開口的,從萬里之遙的福州運過來的東西,不知道多麼的金貴,再說了,他們沒有見過甘薯,不知道這東西是做什麼用的,萬一是蘇家少爺有特殊用途的,自家種了,能夠有什麼作用啊。
總之,從三月到四月初,蘇家少爺和蘇家的佃戶,成為了附近農戶關注的重點。
一直忙活到了四月初十,所有的移栽工作完成,至于說田地的管理,都是差不多的,生長的初期是不能夠缺水的,要辛苦一些。
就這樣,蘇家的七千五百畝土地,全部都種上了玉蜀黍和甘薯,其中玉蜀黍四千五百畝,甘薯三千畝。
從四月初十到四月十五,一般的佃戶開始喂豬了。
饒是這些佃戶,都是身強體壯的漢子,經過了這一個多月,也是累的直不起來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