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 第二十七章

作者 ︰ 公子嘉2013

()話說,在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五r (辛亥)當晚,嘉靖皇帝和他的一位新寵妃尚氏在西苑永壽宮里頭放煙火,結果一不小心把房子給燒了。

無奈之下,嘉靖只好搬進附近那座既局促又ch o濕的玉熙宮里頭暫時住下來。然而,堂堂一國之君怎麼能忍受得了這個鬼地方呢,因此沒住下來幾天,嘉靖就熬不住了!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初二(丁巳),嘉靖皇帝召集群臣前來商議有關他本人的住所問題。

此時,群臣提議嘉靖回到大內乾清宮里居住,可嘉靖卻打死也不願意。皆因,當年被宮女刺殺的那一幕(壬寅宮變)至今仍然纏繞在他的心頭。所以,不管群臣怎樣勸服他,他都死活不肯離開西苑半步。

面對如此固執的皇帝,群臣只好把這個燙手山芋推到嚴嵩他老人家那!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個向來習慣拍皇帝馬屁的嚴嵩,今天不知道是不是腦子短路了,竟然提出了一個讓大伙兒想都不敢想的建議。

嚴嵩說,如今永壽宮已經燒毀,而陛下既然不想搬回大內,老臣建議您不如搬到南宮那邊暫住著吧!

听完嚴嵩的建議,嘉靖頓時火冒三丈,然後指著嚴嵩,把他老人渣臭罵了一頓!

說句實話,這回也不能怪嘉靖如此生氣!話說,當年土木堡一役,明英宗朱祁鎮所帶領的二十萬明軍在一夜之間全軍覆沒以後,明英宗本人亦被蒙古瓦剌軍隊逮回大漠成為人質。

與此同時,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成為大明帝國的新一任君主。

直到兩年以後,當明英宗朱祁鎮回到京城時,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便立即把他關到南宮里頭軟禁起來。

自此,明英宗便在南宮那里過上長達七年的囚徒人生,而南宮亦從此變成為了天下間「最高級的監獄」。直到景泰八年,明英宗在徐有貞、石亨等人的協助之下發動奪門之變,最後把失去多年的皇位給搶了回來。

關于南宮這段灰暗的歷史,嘉靖很清楚,嚴嵩也很清楚,在場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可嚴嵩明明知道南宮正是當年囚禁明英宗的地方,如今居然還敢叫皇帝大人到那邊住,我看,嚴嵩那個臭家伙就是為了省事,才會想出這樣一個餿主意來。

而此刻,被皇帝罵得一臉屁的嚴嵩,只能低著頭,腦子像Down了機似的一點反應都沒有!

看著皇帝大人如此少有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對著嚴嵩破口大罵,在場的徐階也暗自在心里面爽了起來。

接著,他立即從人堆中站了出來,然後向嘉靖皇帝表示建議,希望工部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利用早前修建三殿余下的材料,盡快把永壽宮給修復好。

隨即,那幫習慣見風使陀的官員們也立即表示支持徐次輔的建議。

听完徐階的建議以後,嘉靖皇帝立即五行缺火,怒氣全消!完了以後,嘉靖立即下命工部尚書雷禮馬上去準備有關重修永壽宮的事,並且把修建永壽宮之事,全程交由徐階的兒子尚寶司司丞徐璠負責監工。

(回想下這麼多年以來,徐階還從未像過今天那樣公開跟嚴嵩唱過對台!)

當下,如夢初醒的嚴嵩,突然發現自己身邊這個一直看似很不起眼的內閣次輔,原來城府竟然如此之深!(沒辦法,誰叫你犯錯在先。)

而在之後的r 子里,嘉靖對嚴嵩的態度顯然冷淡了很多。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五r (己酉),原永壽宮修復完畢。當天,嘉靖皇帝滿懷歡喜的遷回宮內,並且還親自為這座重新修建好的房子,更名為萬壽宮。接著,嘉靖還特意褒獎了徐階父子倆,把他們分別晉升為少師(徐階)以及太常少卿(徐璠)。

如今,看著徐階的榮耀以及自己逐步失勢的境地,嚴嵩終于感到害怕了!

說到底,作為一名混跡朝廷這麼多年的老江湖,嚴嵩心里很清楚,假如有一天,他從首輔寶座上摔了下來,以他之前所干過的那些壞事,到時候必定會遭到大伙兒的清算。于是,他也開始給自己謀求一些後路,好讓將來得以保住晚節。

于是沒過幾天,嚴嵩破天荒的發帖邀請徐階到他家來吃飯。一開始,徐階也感到莫名其妙,畢竟咱倆私下又不是很熟,無端端的干嘛請我吃飯?

不過,面對嚴嵩如此熱情的邀請,徐階完全沒理由推遲(順便看你耍什麼花招)。反正,我總不信他老人渣敢在飯菜里下毒,于是在下班以後,徐階便來到嚴嵩府邸,這時嚴嵩早已站在家門口恭候。

然而就在開宴前夕,嚴嵩突然把全家老老小小叫了出來(當中包括嚴世蕃),然後走到徐階面前,由嚴嵩帶頭,全家人一個接一個的在徐階面前跪下。

「搞什麼鬼?」徐階心里在想。

而就在徐階感到一頭霧水之際,那個跪在最前列的嚴嵩說話了。

嚴嵩說︰「我這副老骨頭估計也擺不了多久了,我只希望,將來等我百年歸老以後,我的這幫不爭氣的子孫們,就拜托徐閣老您去照顧了!」(听起來好像在說遺言似的!)

顯然,嚴嵩就是想博取徐階的同情,徐階當然知道嚴嵩在耍什麼花樣,畢竟他已經不是三歲小孩,因此他是不會被嚴嵩的這些話,而迷惑住的!

當然,這是徐階心里面想的,可表面上他還是擺出一副很感動的樣子,並且很謙虛的回道︰「不敢當,不敢當……!」

接著,他還來到嚴嵩面前,把他老人家攙扶了起來。看樣子,現在的嚴嵩已經走到窮途末路,要不然他也不會這樣。

眼下,看著嚴嵩那副孬種得不得了的樣子,徐階心里面已經在計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老實說,盡管現在皇帝大人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寵信嚴嵩。可是,以嚴嵩這麼多年所積累下來的政治底蘊,想單靠幾封奏疏把他給彈死,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目前嘉靖皇帝還遠遠沒有想把嚴嵩趕盡殺絕的意思。

因此,要想把嚴嵩以及他手下的那群敗類(嚴黨)一塊除掉。依我看,徐階還得在嘉靖皇帝身上多下功夫才行!

而就在此時,徐階想起了一個人!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此人應該能夠幫得上忙。徐階要找的這個人,原來是一名道士,他的名字叫做藍道行。

作為無神論者的徐階,之所以會認識這位道術中人,全因他們有著一個相同的背景─────心學門人。

隨後,藍道行在徐階的推薦之下,憑借最擅長的扶乩之術,替嘉靖求神問卜、預測未來,而很快便成為嘉靖皇帝最寵信的道士之一。

其實藍道行所搞的那套的扶乩之術,乃是中國道教里的一種佔卜方式。首先,信徒會把自己想問的一些問題寫在問簽上,然後再把問簽裝在一個密封的信封里轉交給道士。

接著,道士就會把信封放進火盤里燒掉,以示把問簽上的信息傳達給神仙。

最後,另外一個道士就會裝出一副被神明附身的樣子,在一個沙盤上用棍子寫出一些字來。而這些字,通常都會被信徒視作為神明給他們的回復。

其實從表面上來看,扶乩之術好像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然而,藍道行的那套扶乩之術,卻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神奇,因為他在燒信封的過程中,偷看了皇帝在問簽上所寫的那些內容。

當然啦!我認為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反正嘉靖又不知道。

如今,徐階把藍道行找來,就是希望可以通過他的這套把戲,一同聯手把嚴嵩那個混蛋干掉!

作為心學傳人之一的藍道行,也是一位有著崇高道德理想的人。因此,他義無反顧的答應徐階的要求,給皇帝上演一出「扶乩大戲」!

翌r ,嘉靖皇帝如常把藍道行召來給他做一次扶乩。

當藍道行走進內堂,看到嘉靖一臉苦惱的樣子時,他心里突然有預感,今天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咱就按照預先計劃好的去做吧!

隨即,當嘉靖把密封好的問簽交到藍道行的手里時,藍道行便裝作往常那樣走到火盤前把火點起來。

此時,他可以的背對著嘉靖,然後把信封撕開。接著,當他看到問簽上面所寫的那句話時,他才終于明白,皇帝究竟為何事而心煩。

原來,嘉靖在問簽上寫著─────「天下何以不治?」

面對當前國家的內憂外患,嘉靖也感到很頭疼,因此他希望通過扶乩,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看來,嘉靖皇帝自己也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國家恐怕會出大問題。

「噢!原來如此。」

藍道行明白了,眼下就是搞死嚴嵩的最好機會,接下來就按照原定計劃去辦吧!于是,他就在沙盤上面寫下這樣一句,「賢不竟用,不肖不退耳」。

其意思就是說,賢臣得不到重用,反而遭ji n臣當道,所以天下才會有那麼多問題沒能得到解決。

眼下,雖然這些話是藍道行寫的,可對于嘉靖來說,這些都是神仙給他的訓示。因此,他又連忙在問簽上寫道。

「誰是賢臣,誰是ji n臣?」

這時,藍道行又在沙盤上寫道,「賢臣如徐階、楊博,ji n臣如嚴嵩。」

看著沙盤上的乩語時,嘉靖眉頭一皺。接著,他又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既然您是神仙,而且又知道那麼多東西,那為何您看到有ji n臣作惡,您不去把他解決呢?」

各位看到了吧!事實證明,嘉靖並不是大家想象當中,那麼好忽悠的哦!

老實說,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如果你是藍道行,你又會怎麼回答呢?

嗯……?(想不到吧!)

好吧!咱們就來看看藍道行是怎麼回答的。

此時,看到嘉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藍道行的心跳也不禁加速起來,手心直冒汗。然而就在這關鍵一刻,藍道行想到了。于是,他在沙盤上寫道。

「一切留待皇上處理!」

完了,嚴嵩這回徹底的完了!

看到沙盤上的乩語以後,嘉靖開始有所心動。看來,嚴嵩那家伙一r 不除,國家就一r 不得安寧。

然而,要把嚴嵩開除,皇帝總得有個合適的理由才行,畢竟那家伙在這干了這麼多年,總不能說炒人就炒人。于是,嘉靖便開始琢磨這個問題。

好在,沒過多久,有人出來配合了!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的某一天黃昏,京城下著大雨,由于雨勢太大,一個叫鄒應龍的御史來到一個太監家避雨。

說來踫巧,上次藍道行給嘉靖做扶乩時,這個太監正好在現場。由此,兩人在攀談之間,無意中聊到了當r 藍道行給皇帝扶乩的事,並且還提起了有關乩語的內容。

隨後,在听過這名太監在描述完當r 所發生的事情以後,鄒應龍的心里便開始有了一些想法。

直到回家以後,鄒應龍始終心神不定。他在想,如果此時貿然上奏彈劾嚴嵩,或許也未必能夠一下把對方彈倒。相反,自己還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楊繼盛。

當晚,一宿未睡的鄒應龍,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然而,在經過一夜的苦思冥想之後,鄒應龍終于找到了一個最理想的突破口─────嚴世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最新章節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全文閱讀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