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463章明金接招

作者 ︰ 夢難成

()「一千萬兩銀子?!」孫承宗嚇了一跳,他是管兵的,當然知道養兵養馬等價錢。也知道皇上很有錢,這又搞實業又抄家的,忙碌的不行,但皇上到底有多少錢,他根本不知道,廢除了遼餉,遼兵們也投降了,這一下倒沒有什麼進出了。代全國百姓交農稅認捐,這是個定數,一年四百多萬兩銀子;讓全國的官府都去修路,自己給錢補上,這個估計是筆大錢,但多到多少,還真不好說;榆林一下子就認捐了一百五十萬兩、、、、、、現在一下子又拿出了一千萬兩,這皇上的錢也真是太多了小說章節。別看這一斤萬兩銀子說的好听,但要是堆在自己的面前,那可是實打實的一座銀山。一斤銀子十六兩,這一千萬兩銀子可就是、、、、、、孫承宗一時沒換算過來。

「對,的確是一千萬兩,和銅白大錢一樣,只要錢是有價值是,是隨時隨地可用可換的,這就有了信用,老百姓就可以慢慢的認可它,進而放心大膽的用,市面上就正常的流通,爾後每年又因有了銀子收入,轉而再充當準備金,更可以再發行貨幣,如此大明必將步入良性的貨幣循環之中,而不會再走‘寶鈔’那無人認可廢紙一張的路子,重樹大明朝廷在民眾中的威信。」古代誰不知道造錢是來錢最快的生財之道?但切實的實行下去的,少之又少,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錢字,到了東漢比較成功的五銖錢。被王莽廢除了,西漢又行王銖,然後唐代的開元通寶等等,老百姓大多重視的都是銅錢本身的價值,而不講究本身的信用。到了唐代的飛錢、宋代的交子以及明代最為徹底的大明寶鈔,這才有了信用之說,但作為官方發行的這些‘軟票子’,均沒有合適的官方信用,即貨幣準備金。如今朱由校當然把這個準備金給拿了出來,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內部’發行。首先在十八家錢莊里面露露臉。然後再行放大到民間,如此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隨著信用的增加。當然就可以‘指鹿為馬’了。

「皇上聖明!」孫承宗當然知道鑄幣的利潤。相當于皇上做生意是一樣的。因為皇上早早的就把鑄幣權收回了,只有他自己能造,所以這份生意就為了皇上獨佔鰲頭的了。而皇上一下子拿出了千萬兩本錢,這生意到底能做到多大,實在是他不敢想的了。

朱由校笑了笑,傳旨給大明皇家銀行,如期的制造、發行硬幣。

十月三日,因為這幾日的秋雨下起來是沒完沒了,朱由校的車隊在駛離了京畿地區的水泥路之後,那泥濘的道路是越行越難。把車上的朱由校是心急如焚。而且雨天對于火槍那是一個致命傷,所以一再強調讓淨軍們注意防潮防濕。還好,淨軍們全部都是在

好在這斷時間喜峰口算是消停了,而別的關口上自平谷下至燕河營,均不斷的傳來敵蹤敵影,甚至是攻擊,但都是癬疥之痛無甚危害。

最終開進了喜峰口。在朱由校的前世,喜峰口的名字除了出現在滿清入關之外,當然也是做為抗日的聖地做為宣傳的。但再往後,喜峰口就變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

如今的一道關和二道關之間,已經有了一道深不足丈寬卻丈余的壕溝,如天塹一般,橫在了兩軍中間。塹壕裂著個大嘴,好象敘說著戰爭,又好象倡導著和平一般。

這種寬度的塹壕對于軍隊來說其實根本不算什麼,幾千個軍士一人一個背包,路很快就平了,和攻城時填護城河是一個意思。對付的方法也有很多,張高全也早已請示了皇上,只是朱由校想會會建奴,沒有讓其動手而已。

如今在二道牆的城牆之上,朱由校和孫承宗站在了那里,看著兩牆中間的塹壕。

「皇上,如此距離,淨軍可一鼓而下,」孫承宗相當自信的說,不僅孫承宗有此自信,就連張高全等也是相當有自信的。只是皇上沒點頭而已。

「孫老師此言朕也知道,憑著阻擊弩的射程,以及淨軍火槍的殺傷力,甚至是神弩,一戰就能把建奴趕出喜峰口,這點朕並不奇怪。只是已經有了河套眾捷以及建奴的右屯大捷和蓋州大捷,建奴不會想不到我軍戰斗力的,但如今他們卻在這里死等,這點倒是讓朕相當奇怪,是為了吸引朕前來了來個調虎離山之計,還是有自信可以將朕一舉擒下,還是單純的想會會朕,還是其它的?閻鳴泰,你在這里熟悉敵情,你來說說。」朱由校似與孫承宗商量,又似自言自語的說。

「皇上,老臣以為,建奴留戀不去,肯定是必有他意,如今邊牆之外的建奴更趨分散,多處烽火台因為頻繁虛扣關,連狼煙薪材都已告罄,這充分表明了建奴勢入邊牆的態度。故老臣認為,坐守此處,一是為了迷惑,二是為了吸引,三是為了試探,四是為了激怒皇上。」閆鳴泰做為薊門總督,對于此次建奴的侵略是相當慎重的,特別是得到了孫宗承的囑托,更有皇上的親臨,所以做足了功課,也比較有深意的說了說建奴的目的性。

「那依孫老師之見如何?」朱由校卻感覺孫承宗所言雖具概括性,但卻無法猜度出對方的真正目的。這戰又不戰,撤又不撤,留在這里到底何意,真是讓人費心思。

「回皇上,自古雲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唯今之技,應將其打出此關方為正經。皇上歷來神武,怎會如此拖曳、、、、、、」

「孫老師且住,剛才說的是什麼?」孫承宗都忍不住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直接的勸誡起來了,還沒來得及說呢,就被皇上給擋住了。

「回皇上,老臣是想勸皇上不要如此拖曳。」孫承宗一愣,不知道哪句話錯了。

「不是,前邊的。」

「皇上神武,」

「也不是,再往前。」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不是,再往前。」

「回皇上,孫尚書說的是自古雲,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閆鳴泰看孫承宗著急,說不上來,急忙提醒道。

「對了,就這句,拿地圖來。」喜峰口是水下長城,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地勢低嗎?自己這邊打的是熱鬧,別讓人家玩個水淹七軍,那可就八十老婦倒崩孩了,這打獵的讓鷹給啄了眼,那玩笑可就玩大了。

眾人不解其意,地圖倒是現成的,潮河、灤河、柳河、瀑河、武烈河、遼河等水系全部都往這一個位置而流,看得是朱由校是一身冷汗。

而就是大家迷惑不解之時,外面的大漢將軍報,對面的建奴來使。

「戰前通使?」朱由校一听怎麼還有這樣的橋段,和建奴應該是無話可說的才是,轉而一想,說︰「閻愛卿,派人速去這些河流查看,有無減少水量。沿途派人設立烽火之地,減少則一道煙,正常則二道煙,務必要快!」

如今是屋漏偏逢連陰天,偏偏的是個雨天,光報還不能用了,那只能是原始的烽火了。

閻鳴泰一听皇上說的慎重,哪里敢有半分的拖延,接旨之後就下去安排了。

朱由校這時才對孫承宗說︰「孫老師,希望朕的預感是錯誤的,建奴十幾萬的兵士,在毛文龍進擊之時,竟絲毫不亂,在進攻無果之下還面臨被滅的情況下,還堅守此處,此均為反常之舉。喜峰口看似在山峰之上,其實不然,它只是在燕山之尾,比起北地承德、東地遼東、西地京郊,均窪了許多。而若是來個大動作,把灤河等水給壘壩而堵,然後蓄水泄洪。休看喜峰口雖然稱峰,但也會被淹沒。所以朕必須先行打探清楚再議。」

看著如此多的河流幾乎全部都是關外的河流,若自己是黃台吉,真的有能力來個截水設壩,因為他有十幾萬人的兵力,又有著大明根本看不到的位置,這些行為完全可以做到。只要這樣的工程的確很龐大。不過黃台吉只是蓄水放水,又不需要建設什麼,那量自然是小多了。

「皇上,幾百里地的蓄水?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孫承宗听的是匪夷所思,皇上此想也太異想天開了。但想想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孫老師,你教朕︰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又雲︰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如今喜峰口之地如此之窪,其地已成九地之中的圍地。小心駛的萬年船,若朕所料錯了,也就是耽誤些許時間而已。若朕所料不錯,如今建奴的使者,必是來行拖延之計的。」朱由校經過了諸多大戰的洗禮,目前已經對‘全’字有所了解、參悟,打仗打的是情報,但很可惜,他並不知道邊牆之外的情形,所以他引用一句,不知知情者,不仁之至也。(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