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514章官員實習

作者 ︰ 夢難成

()沒有來到大明之前,朱由校對這個科舉制度,所知甚少,通過了前任的一些記憶以及學習,方知科舉制度,是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一直到了大明。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是整個科舉的最終目的,說白了就是讓讀書人中的優秀者來當官。

所謂的分科就是「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

隋煬帝草創這項制度的時候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形式並沒形成制度,隋煬帝很快就掛了,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之後到了唐玄宗卻更發揚光大了。

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也是臭名昭著的八股文盛行之時。主要取決于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為什麼,謂之起源。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

在朱由校看來。八股文就是一個固定的格式。這個格式限制的相當死而已。八股文寫出來的文章的確是相當的華美,大氣,相當的嚴謹。題目只準從《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出。有四付對子。要求平仄對仗。但又不同于作詩。詞語典故都要在經書中、正史中提到的。不能用風花雪月等詩詞典故褻瀆聖人。字字都要代聖人立言,就是主要文字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這些就把游戲難度加大了。就象是眼前的宋應星,雜學很多。但一旦玩八股,就不一定能玩得過,只能是一次次的敗北。

所以才有了黃尊素的兒子大呼︰「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于焚書。」

其實萬事都有一個度,八股文的確是華美異常,讓人看得是賞心悅目交口稱贊,但那只是一個種類的文學修養,把這種規則應用在為國家選拔官員這樣的事上,的確是有些過了,限制了大批的人。比如說李白的文采好不好?他能當官嗎?能當一個好官嗎?宋氏兄弟都是舉人,終生與進士無緣,但他們卻可以當個好官。

而從考試的內容上看,就是四書五經。僅僅有這些,就能做官了?顯然是不夠的。

朱由校現在銳意改革,但能動的東西他去動,不能動的東西,他一般就不去動了。科舉事關整個文人階層的利益,是他們的命根子,而且目前來看,也是最公平的一種制度,朱由校肯定是不會動的,最起碼說不會大動。但隨著學校的增加,文人數量也必然會增加,倒是可以在‘科’字上下手。

在朱由校看來科舉就象高考一樣,只是把語文、歷史、政治三門當成了全部而已,而其中語文成績又佔了這次考試成績的百分之八十的成績。雖然語文是最重要的,但那只能顯示出了文采、文學修養而已。擺得太高了,佔分太多了。下一步就需要把歷史政治的分提一提,把諸如經濟、生物、物理、數學等成績給加上一些進去,那人才的知識就會豐富了一些。而宋應星所問的這次的科舉,朱由校卻是另有一番說辭。

「宋兄,全民教育普及在際,許多的事情需要規劃、草建、實施。而隨著讀書人的增加,科舉制度雖不會改變,因為此制度對于選拔官員相當的重要,對于莘莘學子來說,更是最公平的一種方式。但內容上肯定是會有所增加的,不會僅僅的限于八股文。此次因為事前沒有通知,所以這次的科舉,朕不會干涉什麼。但選拔出的官員,均要再行學習一番。一甲三人可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選精英考試才可成為庶吉士,他們的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史書籍,並幫皇帝起草詔書。所以在下認為,這三甲之人,都不能單純的走以前官員的老路。」

「那楚公子認為他們應當如何?」對于皇上的這個說法,宋應星倒是挺贊同的。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作為一個文人,雖然幾次沒有中了進士,但宋應星是相當的不服氣的。如果真做皇上所說增加科目來考一些實用的東西的話,他自認不會輸于他人。但偏偏要考那個他頭疼的八股文,偏偏自己對那東西就是掌握的不好。如同一位會寫詩的詩人,你非給他個詞牌讓他寫一樣的難。現在看來,皇上是打算在下一步改革科舉內容了。而這一步則是任由科舉選拔,但三甲里的人才,他卻要先攬過去再說了。

「很簡單,實習。」朱由校很輕松的說了一句,信心百倍,實習兩個字他可是太熟悉了,因為在他的前世,幾乎沒什麼工種是不需要實習的。

「實習?」這個詞還沒在大明流行起來,所以宋應星一時沒弄明白。「請問楚公子何解?」(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