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523章大明軍校

作者 ︰ 夢難成

()皇上這番事實確鑿的說辭,讓劉宗周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了這些知識,皇上賺不到什麼錢,也就沒有了什麼免農稅,更不可能有全民教育的事情了。再在這種知識已經在充斥著大明,使全國的百姓受益,深入人心了,不是任何人改變、阻止了的。听皇上的言外之意,並不是拋棄儒學,這與他在經筵大比之時,所看到的與孔子十比的皇上,還是有區別的。若按那時皇上對孔子的駁斥,批孔運動又要開始了。而現在則不一樣,皇上並沒有排斥,只是把這些親課程增加進去與儒學齊頭並進,自己如此堅持不渝,全盤否定了皇上的,的確有些過激了。

「兼容並包這四字,朕卻想改成兼容並舉,儒家學說,是漢人上千年留下的智慧結晶,在教化民心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要發揚廣大下去,不是將其最初的小國寡民狀態,直接套用在以後的大明身上,畢竟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此一時、彼一時也,即便孔孟親至大明,亦會有日新月異恍如隔世之感。儒學不是要單純的守舊而是要發展,于時代的脈博相適應與時俱進,如此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一直源遠流長下去。」

朱由校接著說,表明了對儒學不離的態度,不僅不排斥,反而是寄以厚望。但今非昔比,儒學的確是需要發展了。

「皇上,草民著相了,罔測聖意,擅自作主更改皇上旨意。請皇上降罪。」雖然皇上一口一口的愛卿叫著,但金口玉言‘準’字一出,已經將自己‘罷官去職’了,所以自稱只能用草民了,磕頭請罪。听了皇上的話,自己真是後悔莫及了,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確是無理的表示了。

「愛卿平身吧,朕知愛卿品行,也著實看中愛卿。全民教育只是低端的。還有更高的。比如求極宮,就是以後吸收大量的優秀人才接著深造的場所。愛卿一直寄托希望的蕺山書院,也可以成為這樣的基地,朕可以出資。讓其成為全國最大的儒學學院。愛卿為大明培育出一位位大儒。讓他們分赴全國去教導儒學,如此豈不更好?」這算是文理科分學校了,象著高端出發。劉宗周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搞行政,太迂腐了,其眼界就是局限在了儒家學說之上,是個搞研究的人物,把他弄到了朝堂,其實是對他的迫害。相反,建個正式的學院,讓他去教他所喜歡的東西,寫寫書,這樣的生活才是適應他的。

「臣多謝皇上,務必為大明培養人才。」听了這話,劉宗周動容動心了,求極宮,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標桿一樣的存在,所受皇上的青睞、重視那可不是別的部門所能比的。如今皇上出資,更讓蕺山有了皇家的身影,怎能不喜。

劉宗周走了,雖然沒有恢復了職務,但‘院長’的職務算是有了,也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朱由校終于把這個大麻煩給送走了,這尋死覓活的大老爺們,還真讓人受不了,偏偏這樣的人還是倍受他們愛戴,人品又如此的完美,要真有個三長兩短的,還真讓人可怕。走了就好啊,

十一月十四日,西山原京營,現在是大明北京陸軍學校,今天是開學儀式,做為校長的朱由校當然是需要參加的。

朱由校給北京陸軍軍官學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人民、國家」。

軍校的訓條是「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勇敢」。

學員榮譽準則︰不得撒謊、欺騙、行竊,也不得容忍他人有這樣行為,不推卸責任、無私奉獻。

這些都是歸抄人家西點軍校的自己又加了一點點,本來想抄黃埔軍校的,那句怕死之類的名言,那是本土的,讀起來也大氣,但抓破了腦袋也想不起來原話了,只能作罷,沒辦法只能來一點西點軍校的了。

朱由校當了這個校長,其他的都是由孫承宗來負責操辦了。有文化科、軍制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地形學、天氣學、斥候學等。

來自大同、薊鎮的軍官們打仗含糊一點,寫字當然更含糊了,武將和文官不同,文官是當一代,下一代有本事再來,而武將幾乎是輩輩相傳的。所以這學問也是輩輩不受重視,認識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看點書信那就是最大的學問了。偏偏這樣的能看信的,還是少之又少了。所以看到軍校里的教程,就直皺眉頭。因為書面上的東西太多了點。

好在終于走進了皇上的視野之內,這可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現在皇上是校長,自己算什麼?天子門生!牛不牛,當皇上的老師靠得是德高望重,當皇上的學生那可是絕對的聖眷了,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學員來的方向上有些雜、大同的薊鎮的,在家的錦衣衛、天應軍甚至是淨軍也被塞進來許多人,整個一大雜劊五花八門。就這樣六七千人充滿了整個軍校。

當然這里面有一些注定是軍官的,也有一些可能是被淘汰的,有往上進一步的,也有降級的,這一切都要看軍校畢業的成績如何了。畢業的時間並不是統一的,最先進入軍校的錦衣衛、淨軍、天應軍,他們注定是學習最短的,春節過過就會離開。而薊鎮、大同的軍官,也會在開春之後,擇優回去,或者進入薊鎮鐵血隊、大同精忠隊。成績一般的則接著在軍校學習,不可就藥的,則發回原地,等著下一起大明的政策。所以眾學員的心態肯定是不同的。

親軍們是來度金的真正學知識的,他們大多是憑著跑步好入選的軍官,談到什麼將才帥才,那是扯淡。二三十年過卻了,絕大多數連個小旗都不是,就是一個大頭兵。皇上聖眷給了他們,憑著這份忠誠、體力,生生的被皇上在身上弄了個軍官當當,但離將才兩字差得可不是一點二點,就是一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貨色而已。但他們誰都知道,有了這個皇上給的機遇,就得努力的抓住了,不進則退的道理是誰都知道的。

認字對他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這點皇上早就注意到了,掃盲運動也早就開始實施了。可以準許你寫得不好看,但必須得認字、會寫,這是軍官最基本的要求。還好,最先的淨軍、錦衣衛這方面的問題基本上是解決了。

天應軍的方面軍官本來就是原有體系自帶的,訓練的時間也短了一點,所以識字的比例還是不高,握個筆桿子和拿刀,完全是兩碼事。但被皇上也是強迫著練,成效還是有一些的。

開學典禮當然有校長講話,朱由校走到了講台,面對著數千的軍官開始了演說。

台下坐的都是邊緣化的軍官,無論從能力還是忠心耿耿上,都不是朱由校看好的。能力不足了可以慢慢的練,但忠要是沒有了,一切就都沒了,就和關寧鐵騎、漢東軍一樣。所以朱由校的開場白就是︰「諸位學員,大明北京軍校第一期開始了,朕對汝等第一要求是對大明忠誠,第二要求是忠誠、第三個要求還是忠誠。沒有了忠誠,就沒有信念,這樣的軍隊沒有絲毫的戰斗力可言、、、、、、」

朱由校叨叨叨的說了一會也就結束了,說的都是大家能听得懂的話,其中當然有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意思,沒有多說什麼立功受獎的事情,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為了皇上而學習,這是主題思想。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但有了目的、信念就不是這樣了。朱由校直接的表明現階段學習就是為朕學的,對朕是否忠心就看你的學習成績了。這個觀點早在淨軍、錦衣衛時就已經說過了,只不過那時的錦衣衛還有個掃地出門的懲罰,而現在對于大同、薊鎮兩地,雖不開除,但明年的仗是沒辦法參加了。

學員們听了卻是熱血沸騰,沒別的,軍隊本來就是為效忠皇上所準備的,能听到皇上的教誨,這對任何一位大明的將官而言,都是難得的機會。听著皇上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就是給皇上學的,算是效忠皇上了,再苦再難也不怕了。

典禮辦得很簡單,若不是朱由校要求,估計這個過場都沒有,所以接下來的過程也簡單。挑選了人上台發言,公布校規校訓、獎罰措施。因為是軍校,學員們也都是在職的軍官,所以這里的規矩就是軍規——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什麼悖軍、慢軍、懈軍、構軍、輕軍、欺軍等十七軍,那可都是板上釘釘不容有一絲輕慢的。

校長是皇上,當然不能長期在軍校里持掌,孫承宗由兵部尚書再掛名總教習,用軍中宿將、兵部的官員來充當教員老師。這些人別的不敢說,但打仗一直是中規中矩,肯定不會上敵人惡當的。而且孫承宗也打算結合著神弩、阻擊弩、戰車、火槍等武器特別,欲成立一個皇上一直說的參謀部,類似智囊團一樣的組織,分析戰策戰術,集合這些精英人仕,算是搭一個小架子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