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556章憲之轉變

作者 ︰ 夢難成

()()皇上的所項仁政集中在了其愛民的身上,親征河套地區,打出了大明的風骨出來,這對地一項把自己的目標定在文天祥身上的史可法相當有鼓對性。但對于皇上的恨,可就完全是史可法的經歷所引起的了。

當年19歲的史可法獨身趕往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應試,寄宿于大興縣郊一所古寺中。時任京畿視學的名臣左光斗帶著幾個隨從,到大興縣微服私訪,因避風雪進入這座古寺。見一書生伏案而臥,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讀,非常贊賞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風寒,便把自己的貂裘月兌下來,蓋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門而去。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

20歲時史可法在府中會考,左光斗選拔他為北直隸八府之冠,而且憐他‘家貧’,收作弟子,留于館署。此後,他愈加刻厲不懈,發憤苦學,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光斗在公務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負和超凡才略,認為︰「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天啟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賢閹黨的誣陷,下了東廠監獄,一時京中人士避禍惶惶,噤若寒蟬。史可法不顧可能受到的殘酷迫害,從早到晚在獄門外等待。卻苦于無法入獄探望恩師。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炮烙酷刑,早晚將死,更憂心如焚,千方百計籌集了50兩白銀,(五十兩銀子,雖然是一個大數,但並不此家貧二字沖突,要知道,此時的史可法已經是舉人老爺了,僅僅是憑著自己的舉人身份的免稅權。收了別人的土地。再收比朝廷的稅少得多的租金,就能賺一定的錢財了,而且本身是個舉人,又跟著老師。所以交際網也大了。借到五十兩銀子也屬于正常。)痛哭著跟獄卒協商。使獄卒深受感動,方能化裝進獄探視。史可法乍看到恩師席地倚牆而坐,面目焦爛難辨。左膝以下筋骨盡月兌,忍不住跪下,膝行到左身前,悲痛交加,嗚咽哭泣,左光斗雖睜不開眼,卻能辨識出聲音,為愛惜人才,不願史可法受連累,克制著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史可法只得忍痛揮淚而別。從此,史可法由起初只是感激左光斗的知遇之恩,發展到深思如何為官、為國。他深感祖父和父親的教育,主要出于期望家道之復昌,而恩師左光斗的盡心栽培,卻是欲使之作「志事」、「支柱」、「天下事」,成為國家棟梁。相比之下,左光斗的學識、品格、氣節和博大的胸襟,使史可法由衷欽敬,刻骨銘心。

東廠是皇上的,東廠的債務理所應當的要由皇上來買單。本來依著史可法的氣節,那就是‘昏君不去,永不為官’的局面,但東林黨的魁首發動了政變,然後一切都變了。皇上一改常態,沒有誅殺一人,只是抄家。東林是好是壞,這個問題一下子進入了史可法的腦子里。老師為何被捕入獄?很明顯不是什麼刑事責任,而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就有爭斗。老師左光斗雖然一代明臣,但他站的隊卻是東林黨那一邊的。東林失敗了,所以他也是沖當其沖的被捕入獄,進而冤死獄中。

但皇上如此改變,讓史可法有些無法適從了,當代的皇上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廢除遼餉、免全國捐稅、幾番大捷、全民教育,這等等等等的一切,無一不表白皇上的聖明。史可法動搖了,越是仔細研究皇上的政策,越是動搖,他怎麼都不明白,皇上如此的英明神武,如此的仁慈,連發動宮中政變的**星、葉向高都能饒一條性命,怎麼就不能赦免了自己的老量左光斗一命呢?

所以他要去孝進士,只有考上了進士,才有機會與皇上見面,那時候,他要問問皇上為什麼如此對待老師,如果有可能,他還要為老師沉冤昭雪。

昨日因皇上被刺,封鎖住了城門,史可法的家就在大興,當然的可以回轉家中,但就和患難見真情一樣,越是危難之時,才能顯出一個人的才干。史可法自認就是有才干的人才,他倒是想看看在抓賊心切的情況之下,皇上將如何決擇。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年青的舉子們,十分默契的走到了一起,一個個的談詩論畫,指點江山,開始了論天下英雄誰主沉浮的議論之旅。

但誰都沒想到,皇上能夠將聚集在此的百姓變成了有償勞動力,更沒有想到,連自己也被皇上裝了進去。史可法一見公告,立刻就看到了里面的潛潛台詞,與及第的進士一樣有實習的機會,這就是說,進士也要進行實習,雖然不知道這個實習是什麼意思,但再聯想一下現在的考查,也就差不多離題不多了。而其原委,當然皇上要務實了。其實只在關心一下朝政,這種思路並不是無跡可尋。天門城就是如此,皇上不讓如何人去染指半分,只是讓一名七品的縣令到了皇莊去考察一番之後,就開始操作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皇上對朝廷的那一套流程並不滿意,要自己親自打造天門城,比照的模式竟然就是皇莊。因為離上林苑和皇莊比較近,所以史可法也專門去那里看過。這一看不要緊,差點把皇上驚為天人。

現在的上林苑和皇莊已經沒有什麼佃戶了,他們都是吃著皇糧的人,而且是靠著出力大小、成果多少來決定自己的收入的。那一個個養殖基地、蔬菜大棚、各種各樣的作坊等都開滿了。僅僅半年的時間,佃戶們的家庭貧富程度有了相當大的改觀。按他們的說法,累是比以前累了一些,但工錢卻是多出了幾倍出來。而相應的,上林苑和皇莊的產值卻是幾十倍的增加。想不增加都不現實,想想那些大棚,所種植的反季蔬菜,基本是以前近百倍的價格,就是說一根黃瓜的價格本來是一個大子,現在卻要一百文錢,這就是差距。而那些產出的糧食,首先要盡著釀造廠,不是造酒就是造醬油醋,那東西的產出根本就是供不應求,只要造出來,早早的就被人訂購完了。

這些東西越看史可法是越眼饞,想著天門城也有這樣的生產模式,不僅僅那些宗師子弟受益,也會在河套地區開闢一片大型的糧食產區。而這種生產模式,皇上也肯定不會讓朝廷插手了。

所以,對于實習二字,史光法的理解就是皇上要按著自己的發式培養官員,而不是照著以前的那種流水線工藝造就的純書生氣十足的官員。

「憲之兄結果是消息靈通人士,吾等因為地域關系,所知甚少,今日一听,皇上如此重視舉人,卻對朝廷的進士反而怠慢,看來皇上是銳意改革原有的科舉了?」劉姓舉子不由得不承認了史可法所說的這些事實,雖然不知道一些事實是不是真的,畢竟他是江南的舉子,那里雖然是舉子最多的地方,但很可惜,一二個月的行程,讓他對這些‘實時政治’關心的太少了。

「兩位兄台,進士難考,機會難得,皇上是不是改革科舉,並非吾等可以參透,但我想按著公告的方式累那麼幾天,體會一下勞役的困苦,對吾等也是一種財富。」

「憲之兄言之有理,正好同去。」

京城里的百姓還是挺熱情的,對于皇上公告上的為了給皇上分憂這個話題,讓京城百姓們極力的熱捧之下,成為了京城最熱門話題。你要是不去官府登記,讓那外地人住進家里,那都不好意思給鄰居打招乎。

最熱情的當數爆炸事件的受害區域,那里是當當建起來的,是皇上仁政最直接的受益者,對于皇上的皇恩浩蕩也是感觸最深的。所以一見公告,直接就放棄了一切,跑到了巡天府登記,願意接收外地人的入住。這股風潮一下子就刮起來了,為皇上分擾,這是多麼光榮的事情。不收稅了小商小販當然是直接的受益者,百姓也是一樣的。就算是這些沒受益,現在京城里面衛生好了,你活著也舒服不是?所以京城里沒有幾個人是不念皇上好的。

很快巡天府不在為那幾萬滯留在京的外地人發愁了,一家帶那麼兩二四人回去,那是相當簡單的。劉志選听著百姓們的議論,不由的對皇上的仁慈感到驕傲。做為慈善事業的領頭人,在這個時節哪里能夠放過行善積德的好事。立刻奏請皇上表彰這些百姓,並一家給予一兩銀子的補助。

朱由校接到此奏之後,立刻的批準。這一下,倒弄得這些京城人仕不好容易起來,本來就是無私的奉獻,沒想到比開個旅店還要賺錢,直接得到了一兩銀子,這可是夠一家子老小吃一個月的。長者賜不敢辭,當然沒有人敢去拒絕的。只是更加對皇上這種仗義疏財的舉動佩服萬分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