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卿無須介懷,朕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是金子總會發光,無論放到哪里,這不,愛卿回到大明認祖歸宗,一樣給朕出了一個這麼好的主意,乃大明的忠義之仕,朕心甚慰。」朱由校自感高興過頭了,來大明半年多,還是改不了這滿嘴跑火車的毛病,這也算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這不傷人心嗎?急忙解釋了一下說。
「微臣謝皇上不記前嫌,定當效死力。」劉愛卿急忙表態說。看來皇上是沒有惡意的。
「但到了岸上之後,組合了阻擊弩,又如何拖運?不能到了谷口再行組裝吧?」孫承宗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因為阻擊弩太重了,以前是在馬車之上,可以隨意的帶著走,但這個時節,連馬都沒裝船,就更談不上馬車了。再則說了馬車那重量也不是小小的柴火船可以盛載了的。
「皇上,可以讓人到了岸上做簡易的雪爬梨。」劉愛塔直接的回答著。
「雪爬犁?」朱由校倒是听說過,不僅在電視電影上看過,並且在東北旅游的時候還坐過,听人家說過這種東西的歷史。因為這種工具很像在地里耕地用的「犁杖」,可能古人是受了「犁杖‘形式的啟發。「爬」,是指這種東西沒有「輪子‘而能在冰雪上滑,遠遠看去像在地上爬,所以稱之為爬犁,既準確又形象。
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們的主要運輸工具。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于冰雪期,而戶外山川溝野之間雪特大,往往填沒了「道眼」,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靠的是動物的牽引。
「回皇上。在這冰天雪地里,爬犁是最好用的工具了。制作起來也簡單,用同等粗細的小桿,經火和熱氣燻烤發軟,然後窩成彎形,穿上橫帶就能制成爬犁。這種架子爬犁既可以用馬拉也可以用人拖,阻擊弩在上面只要幾個人拿繩子一拉,就可以用了,皇上你看,這岸上白茫茫的一片,正是用爬犁的那時候。而且伴仙山下就有如此多的樹木,砍伐下來制作一下即可。」
劉愛塔極力的推薦著,因為是遼東的土著,所以對于爬犁。他當然了解的深刻異常。這種東西是平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運用廣泛。剛才他說的簡易的就是用于趕集、運糧或砍柴。還有一種跑長途的重載爬犁,用粗木鑿鉚瓖瓖死。鉚不用釘子,榫對準鉚後用水泡浸。木頭一漲比釘子釘的還結實。這種爬犁往往是拉重載、跑長途,爬犁架子也大,最大的有兩頂小轎那麼大。如果拉人還要支上「睡棚‘,那就舒服多了。這種睡棚又叫暖棚,也可稱「皮棚‘,是用各種動物的皮子搭好,左右各留個小窗,里面有火盆、腳爐等,長途在外可過夜和抵擋風雪。
「好,朕準了愛卿之言,在海岸之上。造爬犁為用。」朱由校當然得用。別說是劉愛塔如此推薦。只要一提這個爬犁的名字,朱由校就想到了它無限的好處。現在登陸了要用,下一步北伐的時候仍然是最好的工具。更得大量的制造。
「如此何可綱與劉愛卿一起,帶著二千淨軍與八千錦衣衛由伴仙山灘涂登岸,沿此路線進攻港口,現在就去拆解阻擊弩,讓弩手用紙記下所有的拆除過程,以便組裝。」朱由校將這次的任務交給了何可綱。
兩人一听立刻的上前接旨,「臣遵旨,必完成任務!」
「兩位愛卿,萬不可大意,黃台吉設伏朕想是肯定的,什麼雪中挖坑、雪下藏人、滾石擂木、火燒等種種埋伏、包圍都有可能,務必小心應對。」對于中伏,朱由校可不敢大意,這次是去反包圍,不是羊入虎口。
「請皇上放心,此等計策林丹也曾用過,黃台吉在喜峰口連水漫之策亦展示一番。臣萬萬不敢掉以輕心,陷親軍于絕境。」何可綱誓言旦旦的說著,他不以智戰為長,但以穩而見長。
「有何愛卿此言,朕放心不少,朕會派船沿線保護,但離開了射程,那就極有可能會有建奴的伏兵!記往,此次以找到建奴埋伏所在地為先期目標。一到了鄭屯,立刻讓炮手傳光報回來,一旦發現建奴,或者建奴發動,立刻定位。你等則待援以不變應萬變即可,而後待建奴大亂之後,方可出擊入谷。萬不可有半點大意。」淨軍、錦衣衛他們成軍以來,都是打著順風仗,一旦中計,意志相當的重要。歷史上太多這樣的戰例了,幾十萬大軍被人家幾萬人給圍殲了。為何?一是對方佔著地勢處于了優勢地位,二是被圍的人意識薄弱,軍紀不強。無法瞬間的擰成一股繩爆發出本身的戰斗力,一個大潰敗後僅僅被自己人踩死的就不計其數,這樣的軍隊哪里談什麼戰斗力,僅僅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此次作戰就是屬于火中取粟,在不進‘谷’的情況下模清建奴伏兵的位置,然後以大炮轟之,五門大炮雖然少了一點,威力也不是導彈,有個大面積殺敵的效果,想要靠著他們炸毀建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唯一的作用就是制造混亂。那時何可綱在谷外一堵,海上再來一個阻擊弩封路。
何可綱此次被召了回來,還是因為他指揮淨軍是相當順利的,而且此戰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需要一位穩妥的大將主持,而這位人選,膽大心細,對敵經驗豐富的何可綱無疑是比較合適的。
「臣定會將此傳遞給每一位戰士,讓他們明白此事的關鍵之處。請皇上放心。」何可綱保證的表示著。
「好,記住港口戰一旦打響,就是你們出發之時。」
「是。」
「袁愛卿,全力進攻壓制港口!」
「是,皇上。」
很快船隊一分為二,其中的一隊由袁可立帶領著,直奔港口,他們由十五支水泥船,連同帶著阻擊弩的三十支船只,駛到了港口的岸邊,其余借來的商船全部在前面清理建奴扔的那些垃圾。
而另一隊則由五支上面裝有大炮的水泥船,往著鄭屯前面駛去。六十支運載著淨軍、錦衣衛們發入仙伴山灘涂,等何可綱他們完成登陸之後,這些船只還要用阻擊弩去封鎖北邊的谷口。
袁可立這邊明火執仗的闖了過去,港口那里已經被圍住船給圍住了。但不敢太近,海里的東西太多了,光是沉船和破漁網就夠讓人折騰的。將船上的柴火船(各商舶常伴以若干之小舟,在商舶碇泊之時期中,此小舟任運柴汲水等陸上交通之勞,故《元典章》稱之曰柴火船)一艘艘的投了下去,配合著用來撈那些垃圾之物。而大船則警戒著,好在建奴只能是望洋興嘆,憑著他們那點水性,海里並不是他們的天地,只能干瞪眼看著。不過以這些垃圾來阻礙大明水軍的登陸,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倒是沒有人反對,相反看著大明這次不停的忙碌,建奴在港口看笑話。特別是明軍這邊踫上那根本拉不動的沉船,均可奈何的時候,他們笑的更加的開心。船為什麼沉?還不是里面滿是石頭,憑著小船或者說是商船,想弄動它們,基本上是沒有希望了。而且這些東西很多,如果不能清理出來航道,那些松木根本沒有辦法射過去。
別看當時說的輕松,但真做起來,其實是相當費勁的。破壞容易建設難,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更何況在這是冰涼刺骨的海水里,海水再平靜也不是平的。遇到重物只能用繩子,幾條甚至是幾十條大繩合起伙來拉到遠遠的地方,這個時間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完成的。
而何可綱那邊,一邊讓人把一百架阻擊弩分拆,到了伴仙山海邊之時,開始柴火船向灘涂而去。
何可綱很小心,雖然灘涂之上是白皚皚的一片,平整的很,但他還是命令所有的柴火船的船頭都樹起豎盾,以備建奴埋伏。
淨軍和錦衣衛們,絕大多數人,這次是第一次見過海,好在該暈船的也都暈過了,吐有黃膽都出來了,還是一樣的挺了過來,馬上就要到陸地了,他們又可以龍馬精神了。所以對于登陸他們還是比較向往的。雖然那是雪地,對于他們極不適應。
跟著五條水泥船的‘海軍陸戰隊’們一共一千五百人,他們是第一批登陸的,因為無論是在遼東還是在朝鮮,他們都算是老兵了。由他們負責登陸,是再好不過的了。
莊海鳴此時帶著這一隊人緩緩的到了岸上,何可綱可是交待了又交待的。莊海鳴也知道事情嚴重,並不敢托大,雖然三次大戰建奴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皇上也給了相當的獎賞,讓這支登陸部隊,稍稍的有點輕敵,在他們的眼里,那建奴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要踫上了,就沒有不吃掉的道理。皇上有些太把他們當事了,但皇令軍令使然,還是老老實實的渡了過去。(未完待續……)
ps︰各位衣食父母︰在下求票票了。有打賞完其他大神剩下的,賞給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