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761章兒子慈熹

作者 ︰ 夢難成

()朱由校一听,倒是沒有在意孫承宗的刺激來,「那選擇性可就多了。孫老師,張嫣的嫣字是不是也可以說成火字旁?」

這話一問,孫承宗一臉的不知所謂,一臉看弱智的樣子看朱由校,「回皇上,焉字可算,但嫣字,則為女旁。」

「那朕就選這個熹字吧。」自己這個熹宗不一樣是的這四點水嗎?

「熹,炙也。《管子?侈靡》有時而星。劉楨?明鐙炎光。楊萬里東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皇上,此字甚善」。孫承宗老夫子想了一會,搖頭晃腦的來了一陣。

朱由校完全听不懂他的引經據典,弱弱的問︰「孫老師,不會讓人同嬉字一樣處理吧。」

這個熹字可是文人為了打擊報復自己而為的,算是東林黨的杰作,朱由檢的批準。要知道廟號可不是隨便起的,皇帝死後,由太常寺,鴻臚寺,禮部,宗正寺先議論大概的廟號,再由廷議匯集朝廷官員討論,最後由朝廷的領頭把意見和結果匯總報給皇帝,皇帝批復後。擇日舉行儀式上大行皇帝廟號。朱由校把自己的皇位交給了弟弟,結果死後還被定上了熹字,這個熹字可是注明了「天啟皇帝愛好木雕藝術,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亂**,奸臣當道,故後人為其所加廟號為「熹」宗」,算是把朱由校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

這可是自己的好弟弟。從自己手里拿到了皇位,最後再給自己來一腳最好的證明了。現在還裝瘋。你就接著裝吧!最好裝到吃屎那就更讓人期待了。

這里朱由校仍然挑這個熹字,倒不是以熹字為恥,而是想著自己的兒子,不要向自己一樣辛苦,真的能夠嬉戲到老,當一個好虛君,也是一種幸福。

「皇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同音字實在是繁多,臣不敢苟同。」孫承宗對于字,沒有太多的偏見。

「朱慈熹,慈禧?」朱由校念了念,這心里那個堵啊!這就是自己給兒子起的名字?這不有病嗎!慈禧是我兒子,我呸!惡心死人了。「孫老師。還是起個別的字吧,這慈禧不好听。煦字如何?」

朱由校自己難過了一會,起個名也太不靠譜了,整出個老妖怪來,這建奴能有什麼好東西,一個個都是禍國殃民的貨。就該現在趕緊的給他們絕了種再說。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溫潤也。晨煙暮靄,春煦秋陽;而傷夷受煦指和樂的樣子。字里,有溫暖、恩惠、日出的意思。皇上,此字善也。大有皇上仁慈之意,朱慈煦,不錯。」孫承宗仔細的想了想。品味著說。「皇上有心,看來對這皇子相當的關心啊。」

「嗯。孫老師所言在理,皇兒降生之際,朕不能陪在身邊,心中不忍,倒是想在滿月之際去回京一趟,這遼東、、、、、、」朱由校與年青父母都是一樣,自己的孩子降生了,當然都第一時間看一下。

「皇上愛子心切這是每個人父的天性,而且這遼東之事雖然繁多,但已經沒有多大的波動了,皇上可放心回京。」

現在西邊牆經過這幾個月的征伐,已經沒剩下什麼建奴據點了。而東邊牆這邊,就剩下了九連城一地。而月復地里一些沒有逃掉的建奴,也由毛文龍帶著八千余東江軍,在不斷的清剿著,成不了什麼氣候。所以皇上在此不在都不會有什麼變化,倒是可以放心回去了。

「嗯,有孫老師在此坐陣,朕也的確安心不少。這幾日宋應星、張鳴岐那邊,都快有成果出來,朕會等一下的。倒是袁崇煥那邊帶著眾多新科進士,這一點是大明重要的種子,待收復完九連城之後,朕想讓盧象升關注那邊一下吧。」

現在遼東百廢待舉,這點倒不讓朱由校擔心什麼,有天門城的經驗在,又不需要搞居住區建設,各作坊也都在不斷的成熟。倒是不需要擔心什麼。不過袁崇煥的做事能力,是否能擔任好這個總管,帶好這些新科進士,的確讓朱由校不放心。夏收之時,一忙碌,明顯指揮能力的不足就顯示出來了。

而盧象升雖然年青,但卻已經有了大名府這塊牌子的經驗,管理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所以想讓他抽身出來管一管,又考慮到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學生,不想孫承宗有想法才如此說。

「皇上,這點老臣贊同。皇上的遼東皇莊,雖不按行政管轄那般,面面俱到,尤重經濟,培養這些新科進士也是從中出發,本為一新鮮事物,盧象生有開創大名府的經驗,老臣想袁自如那邊不會有什麼異議的。」

袁崇煥一位二品大員,現在成了大總管,的確讓孫承宗哭笑不得,但遼東之重,這種管理方式的確新穎,這麼多的進士,如果不能帶著他們學會如何發展經濟,可相當耽誤皇上中興大明之業,這點當然不是孫承宗願意看到的。

京城,皇子已經有了子嗣,且被皇上起名朱慈煦,這個問題牽動了太多人的心,這個孩子現在是皇長子的身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還會象朱慈炅獻懷太子一樣,被封為皇太子,成為大明的皇儲。

有心人挺多,特別是在張嫣重回皇上身邊之後,這個太子的降世,讓許多的人開始一個個做出選擇。

許多的人開始活動起來,月子里的任容妃不方便接見外臣,而且她對魏忠賢的膽小也已經有所失望,母憑子貴,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即便是最後她斗不過張嫣,只要有皇子在手,就足以與張嫣分庭抗爭了。

任容妃現在接到了許多大臣的投誠,這點是大大方方的,她沒有打算瞞著誰,听之任之。

劉香雲是皇上從浣衣局撈出來的宮女,親手弄死了客氏,被安排到了任容妃這邊,成為了任容妃的貼身老媽子。

這一點劉香雲做的相當出色,帶著幾個宮女與十幾個宦官,嚴密的保護、照顧著任容妃的生活起居。現在有了皇子,又承擔起另一份責任。

雖然不敢接受任容妃的錢財饋贈,成為任容妃的體已人,但任容妃明顯感覺到劉香雲對自己的傾向性。說的也是,這些浣衣局的宮女宦官對皇上忠心耿耿肯定是沒錯的,但對于嬪妃之間的斗爭,當然會是向著自己侍候的妃子的。

此次任容妃沒有相瞞,面且她也沒有什麼雖然做的,直接由劉香雲回信給那些過來投誠的大臣。

「皇子長大之後,一定會記住來賀大臣的。」諸如此類的話一說,也就是可以了。這一點她倒是駕輕就熟。被鄭貴妃害死的大兒子就有過這一樣的經歷,那時也是百臣來賀。只是場面比這少了許多人而已。

大臣們這就等于听到了準信,一個個吃了槍藥似的開始了他們的奏折。

于是一封又一封的請立朱慈煦為太子的奏折呈了上來,那理由說的當然充足非常,而且朱由校前三個兒子死了都有太子的稱號,憑什麼這個不早給一點呢?

遠在遼東的朱由校,正抓緊時間處理著各種事宜,已經回到了沈陽的朱由校時刻在準備回京,並等待著李培新等造好玩具,也等待著宋應星最後出來結果。遼東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忙的他也是暈頭轉向,所以並沒有太在意這個事,無論立不立朱慈煦為太子,對于他來說並沒有什麼。

國本之爭對于萬歷朝是一種大傷害,這種傷害不應該繼續下去了。現在他倒沒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張嫣這邊也找了太醫多次,但恐怕再懷孩子的希望是沒有了。朱慈煦是長子,當個太子也說的過去。不過是不是太早了點,這群臣的熱情洋溢也太大了吧。

政治頭腦相對簡單的他竟然認為這是群臣對自己示好的一種表示,如同是在後世時,有人對老板的兒子大夸特夸,說這個兒子必將繼承公司並發揚光大一樣。對于朱由校來說這樣的事情不是無傷大雅嗎?

因為這次回京,張嫣肯定是要跟著回宮的,請立皇子朱慈煦為太子之事,她與那傻皇帝不同,她已經聞到了什麼。

「新月,這段時間立太子的奏折相當多,事態有變啊。」

「娘娘,這是那任容妃搞出來的,群臣為了巴結未來的儲君,一個個不賣力的上奏,感覺這股風會朝著娘娘刮過來。」新月也不無擔憂的說著。對于後宮的爭斗,從小就在宮里長大的他當然相當明白。雖然新月以前與張嫣姐妹相稱,但到了遼東之後,自動的改了過來,雖然被張嫣說了幾次,也不敢造次。張嫣無奈,只能隨著她自己改口。

「母憑子貴,現在的朝臣明顯選擇了容妃,皇子一落地,他們就投靠過去,當是出了第一把力,這個打算沒什麼稀奇,雖然皇上‘春秋鼎盛’,也沒辦法阻止這股投誠之風。不過下一步,恐怕不會沒有後手。」(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