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三十三章割股療親

作者 ︰ 夢難成

()第二天是6月2r (五月初九),上朝的r 子,朱由校倒是沒有睡什麼懶覺,既來之則安之吧,早起一些也不算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還不是享樂的時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太和門大殿,朱由校坐在龍椅之上,受了大臣們的大禮,這感覺不錯。後世還真沒受過誰的跪拜禮,別人當了二三十年的爸爸最後連兒子婚禮上都得不到兒子的一個頭,更別說他了,這也算過足了癮了。

今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有關災難的,有人出頭參了田爾耕一體,說他是個ji n臣,為了取悅皇上,把上天的示j ng硬是說成了是**,這件事讓朝中許多的人都不太滿意。這是多好的一次機會啊,上次皇上也已經承認了,下一步就等著收獲勝利果實,先把糟獄取消了,這東西對大臣來說殺傷力太大了。但還正想的美呢,田爾耕卻插了一腳,憑什麼就能反案了呢?于是一大群人在那里一副找田爾耕死磕的樣子,好在田爾耕不在,因為他才是三品的官,沒事是不用上朝的。而魏黨一流也不示弱,把爆炸事件就是定x ng為**,並且指出火藥可能是受ch o而產生的顆粒火藥或者其它,威力比想象中的要大,這是有據可查的。

一時之間大殿里吵成了菜市場,幾次有的大臣想把球踢給了皇上,但朱由校怎麼會接球,你們接著踢就是,我才不給你們一齊玩呢,一個乾坤大挪移給頂了回去。結果大臣們又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從開始的無序x ng,慢慢的變得有序起來,變得越來越有章法,吵了半天也沒吵出個所以然來。皇上在上邊悠閑自在的樣子,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形象,讓已經發現的大臣們感到了不爽。

最後慢慢的大家覺得無趣起來,好象最有關系的皇上根本不想介入此事,只是坐山觀虎斗,自己則是皇上不急急太監了,而時間已經不早了,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只好請求聖裁了。

「朕認為是天災還是**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安置災民,大伴,你說說這段時間災民安置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

「回皇上,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安置,,賑災的工作進行的很順利,災民們都有地住有衣穿有飯吃。特別是听到皇上發起的義賣活動,讓災民們更是心生希望,積極的投身到重建家園的事上來了。現在京城里也是民心思定,都感謝皇上的天恩呢。」魏忠賢這幾天可是累的不輕,萬事都是親自出馬的守著,反復的告誡手下別在這時候出妖蛾子,還別說,在這樣的心態下,大明朝算是第一回賑災中沒有漂沒了賑災款的事發生。老魏在宮氏死了後,也擔心皇上突然的發難把他拿下了抄家,雖然剛剛參加了皇上的御宴,大家都很開心,但伴君如伴虎,他身上的髒事也不少,皇上一句話,也是個抄家殺頭的結局,能不小心嗎?

「哦,朕是百姓的君父,拿出些許物件救民于水火是應當的,只要能夠讓災民們衣食住都無憂,那朕就放心多了,大伴此事辦的很好,朕心甚慰。」

「謝聖上夸獎。」

「眾位愛卿,事情既然出了,追查原因是正常的,既然你們一方認為是天災的,有沒有證據?同樣認為是**的,又有何證據在手?完全可拿證據說明,剛才朕听了半天,愛卿們都是很能引經據典,這不錯,但還是太空泛了,擺事實講道理還是要拿出真憑實據更有說服力,你們都太注重道理了,把最重要的事實拋開了。所以朕對此事沒辦法聖裁。」笑話,朱由校才不自找麻煩呢,你們愛誰誰。

大家一听這話想想也對,大家都是讀的聖賢書,靠的都是一張嘴,還真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了。而皇上說的事實、證據听起來倒也不偏不依,但細想想還是偏向了**說。很簡單,**說已經有了火藥的事實,火藥的變異也有顆粒火藥為證據。但天災說怎麼找證據?這不比大海撈針的難度少多少。但既然已經聖裁,而且皇上還是說了這樣兩不相幫的話,又不好較勁。二人打架,總不能抓住裁判打一頓吧。倒是魏忠賢在這個事上得了個彩頭,讓人心里很不平衡,在災區那邊已經有大量的御使在等著抓老魏的短了,但還別說,這事老魏真的辦的很好,有幾個不長眼的,一發現就讓老魏自己處理了,根本不給這些御使任何機會。雖然郁悶,但沒什麼辦法,大家慢慢的倒是靜了下來。

「皇上,臣有本,現工部尚書董可威在這次災難中損失了雙臂,請辭官回家。」施來鳳一看剛才的問題吵也吵不出來結果了,還是來點實際的吧。直接把這個問題引到了第二件事,工部尚書的位置。

「準,董卿也算是這次受難的最高官員了,一切按朝庭的舊例就高不就低處理。」朱由校也挺同情這哥們的,能將胳臂炸掉,真是太悲哀了,就是不知道他是怎麼被爆這麼高難度的傷勢,只是雙臂,而人卻沒死。

「皇上,這樣工部尚書的位置就空下來了,而工部事務繁忙,還請早r 派有德之人任之,」

「愛卿,你來給我說說工部的職責給朕說一下。」

「回皇上,工部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工業等……」施來鳳倒是張口既來。

「哦,」朱由校一听,好厲害啊,這得是幾個部長于一身啊,相當于後世的主管工業與信息化部、農業部、水利部、建設部、交通部、鐵道部等的國務院副總理啊,這個職務誰來接替?

「皇上,臣推薦工部左侍郎薛鳳翔」,鳳來翔接著說,這是題中應有之意,而且別人都已經同意了,特別是老魏為首的齊黨、楚黨等雖然也想爭,但老魏一施壓也就算了,老魏的目的很簡章,就是投個桃希望能得個李,這時候保住聖眷是真的,其它的都是空。

薛鳳翔字公儀,生于明萬歷年間,薛蕙之孫(其祖父薛蕙無子,薛鳳翔的父親「過繼」給薛蕙,薛鳳翔名義上是薛蕙之孫)。薛少時博學,由例貢步入仕途,現任工部左侍郎,玩牡丹是大明一絕,這可是當時文人雅士的一大趣事,人家玩的好、養的品種多而j ng,哪里有不受人吹捧的道理,但他卻從不驕傲自滿,只要開口求花的,基本都能相送,這牡丹外交搞的還是挺有聲有s 的。所以薛鳳翔為人不錯,挺招人喜歡,這不首輔次輔都同意了。而且資歷也在,上位的阻力不大。

但朱由校卻搖了搖頭,這個位置太重要了,和他以後的規劃有太緊密的聯系了。只能讓一個真正有才的人來擔任,所以他想到了徐光啟。

「此事暫緩。」朱由校沒給任何人面子,直接把工部尚書的位置給空著了,至于他是什麼想法,大臣們怎麼知道,但皇上不議了,別人也沒法說什麼了。只好進入下一個議題。

「啟稟聖上,上海孝子張炳介介上海縣生員,原任貴州巡撫鶚翼季子,事父孝,翼病介割股和藥。及父卒,介痛絕踰夜始蘇竟死。遠近聞而哀之」一名御史出來說。

「孝子啊,割股事父,悲痛哭喪到死,人間至孝啊,」大臣們一听,都紛紛揚揚的表示著贊賞。

「眾位愛卿,朕听了這個孩子的故事,的確挺讓人感動,此子至孝可謂感天動地,不比前朝整理的二十四孝差上半分。但朕卻是感動的同時,又有了一個疑問,誰害死了這個孩子?」朱由校听了半天,終于慢慢的感覺到朝里不對勁,怎麼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點理智都沒有,拿塊肉和藥一起吃,這孩子明擺著是因為滿懷信心的割股救父,最後父親卻仍然命喪黃泉,所以極度的悲傷、失望,還有就是可能傷口發炎了,然後身死,怎麼就沒人追究是誰開的這個方子呢?

「啟稟聖上,割股療親自古有之,何來加害之說?」張瑞圖首先對朱由校提出了反問,要知道當時講究的是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的,所以官越是大,越是要懂得醫術,並把醫術的知識、理論運用在治國安邦方面。而割股療親的說法是廣為流傳的藥方,如今皇上這個木匠這樣說,所以張瑞圖不是太能接受。

「啟奏聖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就有此方,所以這個此子被人害死就無從談起了,」施來鳳也說。緊接著大臣們就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議論起來。

「眾愛卿,」朱由校雙手下壓,示意他要說話了。「你們說的朕知道,但你們在把書看仔細了,李時珍是把這個方子收錄到了《本草綱目》里面,但請注意了,只是收錄,同時點明了,這個藥方並非他本人發明,而是從古代的藥書中收集而來,開具藥方的其實另有他人。而這個藥方也沒有經過論證是有效的,所以,不能簡單的去信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我們把這個問題交給專業人士吧。傳值r 太醫帶著《本草綱目》上殿」。朱由校以前看過關于人肉治病的一個電視專題報導,而且印象很深。就是說了關于不記得是多少個處方是用人身體的東西治病的,而唯獨這個人肉方子是李時珍專門注明,這個方子是抄別人的。

大殿之上大多人都知道這個方子,但都沒有去深究,一臉不信的看著皇上,不是不信皇上說的話,听其言觀其行,皇上說的那麼煞有介事信心百倍的樣子,已經讓人相信他的話了,但這行業跨的也太大了吧,評價醫書不說,還能準確的說出藥書中方子的出處,這也太難了點吧。只能歸結為皇上早就知道今天要討論這個事,事前做的功課,然後在大臣面前顯擺顯擺。

「臣太醫局張誠診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不一會,太醫抱著大本的醫書來了。

「愛卿,你把本草綱目里關于人肉醫病的方子出處的注明給大家讀讀看。」朱由校直接的說。

太醫翻書讀了出來,果然不出所料的書上邊注明不是李時珍所創的方子。

「那你可知這個方子的出處?」

「微臣不知,但張杲《醫說》言,唐開元中,明州人陳藏器著《本草拾遺》,載人肉療羸瘵。自此閭閻有病此者,多相效割股」張太醫老實的讀了讀。

「那愛卿認為這人肉療病有沒有作用?」

「回聖上,微臣認為不妥,且萬歷年間的吳昆所編著的《醫方考》也是這一觀點。他在這部書卷三《虛損勞瘵門第十八股肉屬x ng》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同類固不可食,虧體豈曰事親?且俞、扁、淳、華,上世神良之醫也,未聞用人肉以治疾,而閔損、曾參之孝,亦未嘗割股,所以來要名之行者,藏器其作之矣’。可見是沒什麼作用的。」太醫也引用了另一本書來做了說明。

「好,愛卿受累,你回去工作去吧。」朱由校大方的讓太醫回去了。然後說︰「眾位愛卿,听到了嗎?這是一起典型的庸醫誤診的事件,現在我們大明許多人的思想還是比較愚昧的,要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切記萬不可人雲亦雲,最終犯下大錯,害人害已。」朱由校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做了總結陣詞。

「皇上聖明。」大殿里只有一個聲音,沒辦法這次讓這個木匠抓住理了,還潑婦罵街的罵這些大臣愚昧,罵的人還不能還嘴,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當然有道理了,那是孟子的話,自已是儒生,總不能站起來反對孔子孟子吧。

「降旨旌表上海孝子張炳介,令上海縣查此庸醫,罰百兩銀以安慰張家。」朱由校象個**官一樣做了判詞,對這種醫療事故的處理也只能如此了。

嘮叨一句,讀者們,現在我的書被一個推薦極多的人給趕超了,人家的推薦快三百了,而我的卻只有區區的12張,當然得不到是我沒本事,我認,但弱弱的請求一下手頭有的能不能推幾張,真的很需要。唉,謝謝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