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122章浮力大解

作者 ︰ 夢難成

()「大炮的事情徐愛卿認為是強國之道了,其它的卻不放為,這是因為愛卿並沒有看到它們帶來的效益,或者說並沒有認識到那些問題潛在的用途,所以一听之下就起了抗拒之心。其實不然,所有的這些都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都對富國強兵起著決定x ng的作用,不要皺眉頭,問題是不是如此,一會就知分曉。比如說,朕剛才談到的一個問題,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里?這個徐愛聊認為對國家的生計就沒有影響了嗎?」大明的讀書人多對新鮮的事物懷著排斥的心理,他們強調的是內在修養。所以自然科學這一門學科,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卻遲遲不見蹤影。自已不研究,再加上文明古國的強大、繁榮昌盛的經濟,對外來的文明一並視為蠻夷或者洋夷的進行排斥,雖然徐光啟做為開明的文人,但這種排斥自然科學的心理還是很足的,更不可能沉下心去搞這些研究,現在朱由校的任務就是打破他那種以自我修養為中心的心理,徹底的擊敗他。

「回皇上,船能浮起來是因為船是木頭,所以才浮起來的,這個和國計民生能扯上何關連?」你說大炮,我認頭,那是打擊敵人的,對強兵有著相當大的作用,而且自己和徒弟也一直在研究,還有了一下的成果,此次進京還想著在這方面展開身手,大干一場呢。但扯到了木匠活我就不認了。

「錯!船能浮在水里,不是因為什麼木頭不木頭的,而是因為水的浮力,而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水的重量,掌握了這一點,就可以拋開船只有木頭才能建造的束縛,換成其他的材料,讓船造的更大、更結實,這和國計民生沒有關系嗎?」朱由校開始痛加批評徐光啟這種想當然的錯誤觀點。

「什麼?」徐老頭一下蒙了,沒明白皇上的意思,听這意思,這船可以不用木頭造,換成別的材料,那會用什麼?「那皇上的意思用什麼造船?」

「水泥和鋼鐵,朕剛剛發明的一種材料,用來修路、建房屋。估計明天可以正式生產。」水泥船是朱由校想到唯一能在明代建造的大船,鋼鐵當然可以造船,但如何焊接密封?只有用鋼鐵和水泥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皇上可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老臣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真沒听說過泥和鋼鐵能造船的。」徐光啟真的被皇上的話驚呆了,莫不是得了痴心瘋之類的病了吧。

皇上的聰明當然是舉國皆知的,他的創造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事說的有點沒邊了,徐光啟有點倚老賣老的用了相當不客氣的語氣和皇上說話。

「咳!」一邊的魏忠賢這時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提醒徐光啟一下,老匹夫,不要臉面了,這是在皇上跟前,怎麼能如此的放肆?

徐光啟一愣,也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了,和皇上講話如此的冷嘲熱諷,這城府太不怎麼樣了,白白的讓這個鬮黨看了笑話。但耿直的x ng格卻不容他起來道歉,只是低著頭。

「討論一下,什麼話都無傷大雅,朕就喜歡愛卿這種x ng格,大伴不必介懷。朕接著說,徐愛卿沒听過不要緊,重要的是去研究,去試驗,而不是直接的否定,正如朕說的壓水井一樣,沒人相信井水會自己流出來,結果呢?」在辯論中這些置疑、反問、責難、嘲諷等語氣朱由校當然沒有什麼責怪的意思,特別是徐光啟這種恃才傲物的人才,有點小x ng格完全可以理解。而正是這樣大明高端的存在,征服起來才更有成就感。

提出了壓水井,這可是朱由校大大的勝利果實,是自己說話算數最有力的實例。這話說完,徐光啟也是口不能言,這個傳奇徐光啟一直都在奇怪呢,現在擺事實可比講道理來的要強大的多。

朱由校接著說︰「其實鋼鐵能不能造船這個也挺簡單,找個鐵制的臉盆或者鐵桶,放在水里看看不就可以了?徐愛卿認為這個可以證明朕說的鋼鐵可以做船的材料嗎?」

「這個、、、、、、」徐光啟一听這個,那還需要實驗嗎?平時都見過,特別是一些發水災的地點,拿個大泥缸當救生艇用的都有,越想越覺得,什麼鋼鐵和泥造船不是什麼不靠譜的事。于是不得不說︰「皇上,如此舉例,倒是可以證明,造船的材料可以用鋼鐵和水泥,但鐵和水泥的重量可比木頭大了好多,如何能在水中航行呢?」

「徐愛卿有些c o之過急了,這些問題都需要一點點的去研究透了才能想出相應的對策,正所謂公y 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個問題上,器就是把浮力二字研究個透徹,以便善加利用,萬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不是真正做事情的態度。」朱由校沒有說出動力解決的辦法,而是先以皇上的身份教育了一下徐光啟。

「老臣受教,」徐光啟略帶著些許情緒的回答著,被一個年青人教育,的確不是一件說人開心的事,雖然對方是九五之尊的皇上。

「浮力,是船漂浮在水上而且航行的基礎,那我們就要想方設法的研究出,浮力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剛才朕說過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水的重量,也就是說,船在水里有多大的浮力,就是他的排水量而已。這個在三國的曹植稱象就已經有明證。如果再要實驗的也簡單,取一個稱,找一個東西,稱一下入水前和入水後的重量就可以推斷得出這句話的真假了。徐愛卿以為呢?」

「回皇上,這個問題倒無須試驗,微臣在海邊長大,下水的時候,身體輕了許多,」一旁的孫化元此時也參加了發言,比較中肯的挺了皇上一句。

「孫愛卿倒是直爽,徐愛卿認為這個還需要實驗嗎?」

「回皇上,不必。」徐光啟現在听的都快麻木了,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細節,只是沒有人注意罷了,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大明的國力將會達到如何,誰也無法預料。難道皇上研究的這些東西都象壓水井一般都有深意?

「這一切都能成立的基礎上,為什麼用水泥和鋼筋就不能打造船舶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有如此理論基礎,那麼就可以造更大、更堅固的船舶,用以經商、海防、運兵運糧等等等等的用途。兩位愛卿以為呢?」

「但皇上,如果用這些造船,那船在水里還能動嗎?」徐光啟還是在談論這個問題,也挺現實,要知道,當前用的木頭船都是靠風力來推動的。如果換成了鐵甲,哦不是鐵甲,而是全鋼鐵和水泥的船,那船怎麼動?

「船的動力問題,朕仍然在研究,初步的構想是在船的下方,安裝象風車一樣的螺旋槳,而船上則依靠風力、畜力、人力等進行蓄力,然後帶動螺旋槳,推動船的航行。」在沒有電力、蒸汽等機械動力前,朱由校只能想到此方法了,如果下一步宋應星把發電機、電動機搞出來,則會多了一項選擇,然後再把太陽能的利用起來,那遠航才有一點點的把握。

「螺旋槳?風車,」徐光啟師徒一听這個詞立刻展開聯想,但也是弄不明白。

「那個東西其實就是槳,不過就是可以轉著圈子不斷的劃而已,因為是在水底轉動,可以不斷的推著水進行了劃動,推著船前進。」朱由校解釋著並畫了個圖出來給他們看說。「這個大輪子就是朕設計的一個蓄力裝備,只要有風力或者人力、畜力,這個力量就會被這個裝備存起來,一旦需要的時候可以釋放出來這個些力量,通過傳動,使螺旋槳轉動,直到所有蓄力用盡。」

「那這個裝備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和用的弓弦是一樣的,而東西則是朕研究的彈簧,一旦受力它就會擠壓變型,打開後,它會還原,並把受的力給釋放出來。」這個設想用簡單,就是把船上平時用不了的風能儲存起來,當然以後會研究太陽能,還有電能,甚至是內燃機,這樣船在海上的能量,將會不斷的。

朱由校不是沒想過蒸汽機,雖然不會搞,但知道基本的原理。但搞起來太麻煩了,光是各種壓力表就直接把他拒之門外了。而且那東西一點都不環保,造成的污染嚴重,能源浪費也多。

而電動機相對就簡單的多了,現在已經把方法、設計方案都給了宋應星,就是不知道何時能搞出來。而內燃機也是他常接觸的東西,修車里經常看到,保養愛車的時候也知道怎麼加速,原理和構件也熟悉。就是現在冶金水平差點,沒條件搞是真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