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166章宮廷政變11

作者 ︰ 夢難成

()剛剛喊完,叛軍們就象抓住了這最後一根稻草,亂哄哄的調整著,剛剛調整好,悲劇發生了。從養心殿圍牆的另一邊,鐵絲網鋪天蓋地的扔了過來,不斷的蓋在叛軍的頭頂上。然後就是石頭、木頭甚至是兵器等物!砸得叛軍根本無還手之力!圍牆,又是圍牆!已經很小心的叛軍沒想到還會在這個牆上出現問題!

當然是‘閑雲野鶴’的四千多淨軍在搗鬼,雖然任君山已經派人偵察了,但熟悉地形的淨軍在黑夜里比他們優勢多的可不是一般,再加上早早的就做好了準備。這場殲滅戰打起來,才如此的舉重若輕。

叛軍們一下子就被打瞢了,完全不知道手里的木板該往何處擋,前面後面都有不斷飛sh 而來的弩箭,上面又是如此不斷飛落的重物,沾著了即便是不死也是傷的不輕,而鐵絲網也極大的限制了他們的z y u。即便是此時想拼也沒法拼了。

任君山此時也心灰意冷了,頭上被一個鐵拂塵砸了一個包,跌坐在地上,靠上牆根,嘴里不住的嘟噥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悔之晚矣!」

「將軍!怎麼辦?」圍著他的一些軍士,焦急的問,本來干這種事情就是把腦袋瓜子塞褲擋里干的事,只所以跟著干,一方面是看重了從龍之功,以後可以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走上‘仕途’;一方面則是事情成功的把握,經過兵力對比值,人心所向等問題的分析,覺得此事成功的機會基本上是手到擒來;當然再一方面那就是金錢的趨使了。但現在能夠存活下來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不得不讓軍士們驚慌失措,無論是單純追隨信王的,還是表面信王,其實是福王的軍士,現在面臨的都是死路一條。

「、、、、、、」任君山一听此問,深深的感到愧疚,是自己把軍士們帶入了絕地,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現在軍士們問他,他又如何回答呢?

「放下武器投降者生,繼續謀反者死!」就在這時朱由校這邊傳出了叛軍軍士們的‘天籟之音’。

本不願多造殺孽,干干淨淨的當一個好人的朱由校卻不得不舉起屠刀,玩佛門的獅子吼。現在這場戰斗的勝局已定,朱由校也樂的確仁慈,能留下幾個軍士是幾個,不指望他們能上戰場殺敵立功,但去修修路還是可以的,總比殺了造殺孽還白白浪費勞動力要強的多吧。

「讓兄弟們各自決定吧,事已至此,敗局已定,白白的犧牲x ng命也無任何意義。」兵敗如山倒,如今皇上既然給條活路,再不接著,估計軍士們都能先把他給殺了。

「那將軍如何自處?」

「投降,」本身就沒什麼理想境界,只是為了錢、權才走上這條謀反之路,為的就是搏個封妻蔭子,但現在搏不到了,能夠苟延殘喘一下倒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自己一條命無所謂了,還有整個家族,要知道謀反是誅九族的大罪。皇上在此許諾的‘投降者生’,自己一降,除了保全x ng命之外,有可能還會放過九族。但如果死了,那這誅九族基本上是成型了。

戰斗開始的突然,結束的也快,叛軍們攙扶著任君山,一起扔下武器投降。淨軍們很快就把任君山帶到了朱由校跟前。

任君山現在面目可憎,不是長的難看,而是血流滿面猙獰異常。被淨軍搜過身後,踉踉蹌蹌走了過來,跪在朱由校面前。

「罪臣妄圖謀反,實罪該萬死,求皇上饒命,」這時候可不是充好漢的時候,自己死不足惜,但家人卻不能被禍害了。

「後悔嗎?」朱由校沒有回答他的請求,而是語帶宛惜的問,眼楮卻看了看,站在旁邊的信王和張嫣。好好的一個京師衛戍部隊的一個領導干部不當,被他人忽悠過來造反。不談什麼別的後果,前途首先是沒了,其次是財產,這點朱由校肯定不會放過的,讓一個‘造反派’再過著錦衣玉食的r 子,朱由校自己都會‘過意不去’;再次那就是失去z y u了,本來好好的國家干部肯定是當不成了,勞動改造他的錯誤思想還是相當必要的。

「回皇上,臣悔之無及,但已無再次選擇的機會了。」田君山一听問話,不悔那是孫子!好好的小r 子過的多少滋潤,非想著走捷徑,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朕相信你的後悔,也相信你們所有人的後悔,但犯了錯誤是要受到懲罰的,除了有立功表現可以功過兩抵的外,朕雖然不會要爾等的x ng命,也不會牽扯到爾等的家人,但財產必須沒收;爾等也必須接受十五年的勞動改造。以你們的勞動彌補你們犯的錯誤。當然,如今這場政變還沒有結束,如果爾等有想戴罪立功的,也可以報名。」

「回皇上,罪臣感謝皇上不殺之恩,更感謝皇上不追究家人的責任。我等都願意戴罪立功,求皇上給罪臣等一個機會。」任君山立刻表示著,雖然如此的牆頭草,讓人顯得極端的無恥,但那有什麼辦法呢?三千軍士就這樣要干十五年的活,人生能有幾個十五年?如果不是那幫王八蛋大臣、勛貴們的主意,哪里會死傷那麼多的人?哪里會讓自己落的如此下場?所以背叛他們,任君山是一點心里負擔都沒有。

「去找看守你們的淨軍報名,但如何安排且等著吧。」象這樣狼心狗肺無父無君的一群東西,朱由校怎麼可能放心使用?但保不齊會用到一二,暫且安順一下他們,只要他們不再給自己搗亂就可以了。

「信王,這就是你們選擇的做反將士,如此人品,比起朕的淨軍來還真無可比之處。

「回皇上,罪臣認為患難識忠ji n、蕩板知良臣,假若淨軍有些遭遇,能抵抗至此已算奇跡了。」已經到了如此地步,信王當然也豁出去了,表現的相當夠爺們。

「信王所言有些道理,但信王忘記了一點,淨軍做戰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勝利,絕不會被人打的全軍覆滅,如此結果非戰士之過,而是決策人的愚蠢!」吐口水誰不會,不就是吹牛打屁嗎?一個成了階下囚的人也如此狂妄的沒邊,差點讓朱由校以為是信王勝利了呢。

「皇上,西華門的錦衣衛已經向這邊過來了。」沒等信王再說回來,孫承宗就上來稟告說。六十多歲的年紀了,今夜的確是相當的辛苦。

「等錦衣衛到來之時,就是朕收復三大宮門之時!」朱由校充滿自信的說。

而已經接到福王承諾的**星、葉向高和英國公,當然是一拍既和。一來二往的取得了合兵一處,共同討伐皇上的決定。這時也傳來了乾清宮那一方的人全軍覆沒的消息。那七千人可是相當比較強悍的,就這樣被皇上干掉了,還是全部。這也太讓人心寒了。

**星實在受不了如此結局,再這麼分兵下去,只有讓皇上分著一步步的吃掉。忙命令神武門只留守了五百人其余全部召回;加上在午門的人馬,以及攻打宣武門失敗的勛貴家丁在東華門聚攏,全部到了之後一查數,竟然還有三萬人多一些,幾次大戰竟然少了一萬余人。真是太讓人失望。但好在,現在這些人再也不是‘同床異夢’了,他們將全部都是福王的手下。

福王在午門等到了**星、葉向高、英國公等的到來,當即表示深受感動,這及時雨來的太及時了。只要有了英國公為首的勛貴階層的支持、朝廷上有了大臣們的支持,再加上有了大義在手(清君側)好象就是廢黜皇上也不是難事。

但這里面卻有一個實力問題,如果皇上手中有足夠的力量擺平福王,那估計大臣們一般情況會對此事窮追猛打,什麼亂臣賊子之類的帽子會扣的很狠。但如果皇上力量不夠,那只能認為此事為大明的再一次靖難(朱棣當叔叔奪了建文帝佷子的皇位),或者是第二次奪門之變,哪里還會再提什麼合法x ng?

這個時節正是大戰之時,兩軍合為一軍,然後福王拿著個皇宮的地圖在指指點點。戰略目的相當的明確,如果能殺死皇上,那當然更好,殺不死也要把他趕出西華門,爾後佔領整個皇宮。即便是皇上那方佔據了內九城也無關緊要,只須把城內的大臣收攏過來一部分,大義在手就好辦了。

而且佔了城門的皇上又能如何?援兵最近的是宣府,這點完全可以想辦法買通並爭取過來,好在皇上對這些控制的並不是那麼嚴,否則衛戍部隊都被東林和自己控制了這麼多還不自覺呢。而再近一些的天津衛,那點戰斗力可以直接忽略了。山海關的遼東兵,連袁崇煥都讓皇上擱淺了,想收買控制遼東兵太容易了。

既便是控制不了,也完全打破城門的限制,要知道城門防守的對象是城外,而不是城內,否則東直門也不會如此輕易的失守。所以此時東林體系和勛貴體系的一部分投誠,這讓福王相當的興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