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處罰明顯又是不行了,殺了那叫一個可惜,四五千人就這樣殺了,朱由校明顯心中不舍。這等于一個小企業的全部員工,就這樣殺了,什麼作用都不起?所以朱由校想著還是扔西山那邊挖礦去吧,現在一是造弩二是靠壓水井,下一步孫化元那邊還需要造大炮,這都需要鋼的產量。
于是對著王承恩和來福說︰「爾等食君之祿,卻y n謀造反,讓朕相當的失望,本預殺之後快,但你們卻有一分的忠心存在,雖然這分忠心,你們用錯了地方,但朕仍然欣賞。不過要記住了,無論對任何人的忠心,都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忠于大明、忠于朕。你們這幾千人,均要受到抄家、西山勞役之苦。有立功表現的仍然可以減輕處罰,比如說揭發誰殺死了龍子龍女。好了下去吧。」
「奴才謝皇上不殺之恩。」兩個宦官現在都失去了自己的恩主,信王瘋了,福王被踩死了,鄭貴妃也自殺了。他們都成了無根之萍,這時候能保住x ng命已經是天恩了。皇上這個抄家讓他們相當的不滿,東廠抄家的本事是相當強悍的,根本不會讓他們留下什麼錢項。這一下,估計得變成一貧如洗了。
「眾位愛卿,朕昨r 所談的孝忠書,就是起到這樣的目的,即︰你願意為大明獻出你的忠誠嗎?如果願意,朕才能信任你,如果不願意,這種不確定因素,就象是英國公那樣,朕要之何用?在朕的身邊養著一群白眼狼,隨時隨地的都可以背叛朕,以換取自己榮華富貴。這樣的官、這樣的兵,朕是不會要的。朕要的是忠臣,不是二臣,所以無論誰提出這是朕在搞形式,朕也不會理會,如果連這個形式都不要了,那內容也就更談不上了。所以,宣誓孝忠書,朕是必須要的,如若哪位不願意宣誓,朕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樣的官員就是再有本事,朕也不會用。眾愛卿,可曾準備好了?」
孝忠書,可以說是這次宮變的導火索,朱由校肯定會實施下去的,不僅如此,以後還會宣誓不貪污受賄、不魚肉百姓等,朱由校當然知道這是形式主義,不一定會起到什麼作用,就比如說每個衙門里都懸掛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也沒耽誤了官吏們的貪髒枉法。但事實總有開始,孝忠書就是政務公開的一種最直接的開始。朝廷的孝忠書,立與前門之外,供京師百姓觀看,再在每一份孝忠書前留一塊匿名留言板。這就是最初的民眾監督體制了,而各地的衙門也是一樣,只是由各地的錦衣衛來管理罷了。
雖然不知道對他們有沒有什麼作用,但有監督總比沒監督要高明上許多。為什麼會有**,就是監督不夠,如果什麼都大白于天下,誰還敢去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涂,朱由校並不想著自己多麼的偉大,能把大明的**問題徹底的解決,他沒有這個自信。只是想著搞一些監督制度而已。
「回皇上,臣等已經寫好了孝忠書。」群臣們當然對皇上這個無理的要求相當的不滿,但都是心思玲瓏之人,哪里會不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這是不管你的心思如何,但表面上必須宣誓,否則就得卷鋪蓋走人,不管你是有才能還是沒才能,一樣的對待,這成了當官的一個硬件,一個必須。而且在這個當口,皇上提出的孝忠也算是師出有名了,畢竟,這五萬多人的叛亂就擺在眼前了。所以只要還想當官,沒有一個大臣敢于站出來頂撞。
「好,大伴回頭收上來,張貼于前門之外,由錦衣衛負責看守。下面就京營、城守問題談一下,如此多的將士參與了此次的叛亂,兵部,可有什麼話說?」事情出了,當然需要有人出來頂缸,這是必然的。京營、城守都直屬兵部管轄,如此大的事,事前竟然一無所知,這失察的責任肯定是跑不了的。
「回皇上,臣等的確有失察之罪,肯請皇上處罰。」兵部尚書王永光倒也光棍,從一開始他就有這不好的預感,抵賴也沒有意義,只不過看皇上這個板子打的有多疼而已。
「兵部,掌管天下兵馬,京師的衛戍部隊竟然有一半以上參與了叛亂,的確是尸位素餐了,愛卿致仕吧,由孫承宗接任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對自己來說至關重要,這個位置決定著大明兵力的強盛于否。而在眼皮底下的叛亂,竟然毫無知覺,如此糊涂的兵部尚書,要之無用,趕回老家去吧。
「臣謝主隆恩。」這板子實在是太重了,差點把王永光一下打死,政治生涯就這樣徹底的結束了。人也一下子老了許多。
這樣六部之中,朱由校已經掌握了工部和兵部,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鑒于京師的衛戍部隊參與叛亂,所以,朕決定裁撤京營和城守部隊,招募錦衣衛訓練新軍充當京師衛戍部隊,這只力量必須切實的掌握在朕之手中,否則朕必將,寢食難安。眾愛卿以為呢?」
練新軍已是必然,特別是京師的衛戍部隊,一是這股力量不屬于自己,二是這股力量的戰斗力、意志實在是太差太差了。看看這一夜的表現就知道了,竟然嚇的把自己的統帥給擠死了,也真是大明的一朵奇葩。
現在有了屠虜神弩和山地弩,一兩個月的訓練就能使得新兵擁有一定的戰斗力,無論是開赴戰場還是保家衛國,在這個時代都是有保證的。練出這樣一支三四萬人的軍隊,天下的形勢必將緊緊的握在手中,那時還怕什麼李自成、野豬皮?
「啟奏皇上,京營之軍士,屬于歷代的軍戶,如此讓他們何以生計。」黃立極一听這話也嚇了一跳,皇上這是把手伸向了軍權了,經濟上不能制住皇上,再讓他把軍權抓在手里,那這個皇上就將成為第二個朱元璋、朱棣,那時的君權會集中到什麼程度?
練淨軍、錦衣衛,這都是皇上的份內事,別人沒法過問,也不能過問,但如此擺明車馬把京營撤了,換上錦衣衛,群臣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j ng神對待了。
「參與叛亂者就無須考慮了,未參與者,取消軍戶,改民戶,然後自願選擇,可自行解決生計,也可選擇到朕辦的一些實體來做工掙錢。朕會根據他們的特點,來安排相應的工作給他們,對付的工錢也必定比糧餉高,以保障其生存。」
裁撤個驛站都能裁出個李自成出來,這裁撤了京營,還不知道能出什麼玩意呢。所以必須把這二三萬人的生計給安排好了再說。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僅僅是全國建衛生紙作坊、水泥、玻璃等作坊需要的人都是海量的,只是需要加快進度而已。
「啟奏皇上,京營歷代均屬兵部管轄,皇上撤了之後,誰來支付糧餉。」
「如若錦衣衛來接管,當然仍由兵部支付,不過朕亦知道朝廷的財政緊張,這一項費用朝廷就撤了吧,由朕來支付糧餉。」這樣的事情朱由校當然是積極的,自己的兵自己來付錢,這才是忠心的根本,指望著朝廷卡自己的脖子來給付糧餉,這樣的事情朱由校是不會干的。
「皇上,如若京營裁撤,新兵沒有練成,那京城的安全誰來負責?」
「即便是京營不撤,這樣的戰斗力也談不到負責京城的安全。朕對他們還真的有些輕視,三萬人連朕的一千淨軍的邊都招不到,被打的全軍覆滅,這樣的軍隊談保護京城的安全?不是很可笑嗎?」朱由校毫無顧慮的說著。的確,他從心里看不起京營的戰斗力,估計昨夜來的應該還是京營里相對的j ng銳,但就那種德行也真的沒法讓人尊重什麼。
一千淨軍對付三萬人,這是群臣們首次听到昨夜的戰況,這也太可怕了,以一對三十,還大獲全勝,這樣的戰果能說明什麼?大家都知道淨軍的訓練是皇上剛剛組建的,但沒想到竟然會有如此傲人的成績。听了這個戰果多數的大臣們是不信的,也是不願信的。皇上有此力量,那就更不受群臣的制約了,相應的,皇上的力量越強,也越不會重視群臣。都是皇上一手一腳拼出來的,根本沒群臣什麼事,那還需要重視嗎?
大家相當的疑惑的望向了孫承宗,很明顯,昨夜的戰斗是他主持的,皇上的話是否屬實,他就是最有發言權的了。特別是袁崇煥,更是不解的看著自已的老師。從昨天宣誓孝忠書時,他就隱隱有種感覺,皇上不信任一些大臣,更不相信遼東的將士。這種感覺很奇怪,不得不讓袁崇煥對號入座,皇上從開始就對他一點都不待見,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老老實實的寫好了效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