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229章黃粱之伏

作者 ︰ 夢難成

()蒙古人嘴里說的這軍隊,當然是孫承宗帶領的三千淨軍和宦官雜役,孫承宗走的很慢,他可不象何可綱可以不管不顧的往前走,他所需要的還有照拂送往山西的賑災物質。接到了何可綱的幾次戰報後,進入戰區的孫承宗更加的小心翼翼了,倒不是說人老了膽氣就沒了,而是越發的謹慎起來。看的親兵都感覺他有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感覺了。而同行的淨軍則一天天的對孫閣老這種謹慎更加的不屑一顧起來,少怕輕浮老怕狂,如此的狀態可是不大妙。

孫承宗不由的搖了搖頭,自己年齡不小了,一生就這樣過來了,沾個帝師的光,魏忠賢清洗東林黨的時候,皇上讓自己回家了,這輩子算是平安無事了,該有的榮耀也都有了,人生至此復夫何求?孩子、弟子倒是不少,五個孩子雖然資質中等,但好在有一顆平常、正直之心,無論此生如何,左右他們年齡都比皇上大的多,百年之後,皇上還是會照拂一二的。而那個最得意的弟子袁崇煥,唉,真要是象皇上所說的如此漂沒遼餉,發國難財,自己也唯有斷了這一傳承了。

這樣的問題是孫承宗從來未有思及的事情,他從未服過老,雖為文人,但一直以馬革裹尸、血戰沙場為已任。但此次被年輕的皇上如此大刀闊斧的躍進以及將遼餉撤銷之事,搞的有些跟不上節奏,開始患得患失、怔忡不安起來。而行軍上更加的小心翼翼。雖沒有遲疑不前舉棋不定的進行,但這些‘純外行’哪里能夠明白呢?特別是听了人家那三千淨軍過五關斬六將,已經為國立了大功,如今已經開赴草原大展身手。更是群情鼎沸恨不能脅生雙翅,直接飛過去。

好在孫閣老帝師的名頭大,威望足,淨軍們看在皇上的面子上也算是給足了面子,只敢有點小牢s o,比如什麼我們是來殺敵的,不是來押鏢的之類話。看著這些不知道江湖險惡的孩子,孫承宗能說什麼呢?何可綱都保證了保護淨軍的生命,自己怎麼都得把皇上這點家底給安全的帶回去。開疆拓土的功名誰不想要,但手里邊的兵打沒了,拿什麼開疆,用什麼拓土?

「報,孫閣老,前面發現蒙古多名斥候,行形跡可疑。」這時一名斥候來報,因為手里有望遠鏡,所以在這種y n霾的天氣里,比起蒙古軍來優勢大了許多。

「哦,辛苦了,再探,」孫承宗在馬車里探出頭來,拿望遠鏡張望著,蒙古探子如此之多,肯定是有情況。來這里本身就是來打蒙古的,小心謹慎不是怕他們,是為了多消滅他們。

做為行軍大行家的孫承宗對種種行軍途中的設伏當然是明了的,不是需要專門去想如何避免被伏,而是一種軍事素養,前面什麼地形,需要避免什麼,這都是約定俗成的東西。雖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沒有約定俗成的定論,但最起碼常識x ng的東西得有吧,虛實、動靜、主客、奇正、攻守、進退等,隊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行軍作戰,駐扎安營和觀察等等等等。這些不是簡單的紙上談兵,而是長期的知識結合實際慢慢養成的。所以一听到有異,不是蒙古族在附近有大劫掠村落,就是有目的,這一路上雖然看到過蒙古人洗劫過的村落,但很可惜,蒙古人的人毛都沒見到,因為這支隊伍走的太慢了,直到這里的時候,蒙古人都集中到了前方。

孫承宗放在望遠鏡,返回車廂,在車內小幾上,仔細的拿著地圖看著,比劃著。但沒有看出什麼頭緒,所得的消息太少了,對外說道,「停車,備馬!」

孫承宗棄車上馬,帶著幾個親兵,離開了大隊一里左右,奔前方一處高崗而上,坐在馬上拿望遠鏡用目觀看。官道離桑乾河有兩里左右,向前三四里後就會改為北上的道路。地勢還算平坦,並無其他不妥之處,而前方十幾里處倒是有一處高崗,但沖其量算個鍋底型,雖有坡,但不大,四周並未發覺有蒙古族人出沒。

如果換成一般的將領,這偵測地形也就如此了。但孫承宗太小心了,根本不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這不找了半天了,一半毛病都沒找到,直到斥候再次找到他。

「孫閣老,前方二十里發現大批蒙古軍活動跡向,正向我軍方向前來。」

「人數多少?速度如何?」人家哪里是打什麼埋伏,直接就是過來開戰的,何著自己看了半天,算是白看了,孫承宗不由的覺得冤得慌。

「回孫閣老,人數太多,屬下看不明白,得有好幾萬人,速度很快,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柱香左右,就能到這里。」

「好,辛苦了,再探再報,走,回隊!」有一柱香的準備時間,太充足了,拉鐵絲網、部拒馬,片刻即可,整隊更快。

回到了車隊,孫承宗下達了軍令,下車備戰,很快,淨軍一個月的訓練效果出來了,很快就在孫承宗的布置下,完成了防備工作。在那里激動的等待著殺敵報國了。

孫承宗也在不斷的給淨軍們說著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語,但正說著呢,斥候又來報了,蒙古人走到了一處高崗後,不動了。好象是在等待什麼。

孫承宗立刻感到一種上當的感覺,怎麼回事?這邊車馬炮都擺好了,怎麼又不來了?再一問,原來還就在那處自己觀察的高崗,想了一想後,恍然大悟,不是自己有什麼遺漏,而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望遠鏡,自己的斥候比他們的斥候看的遠。對方是在發現自己之後做出的部署,而自己卻以為他們早已部署好了,這烏龍擺的還真無聊。

但蒙古軍的人數卻成了孫承宗最大的顧慮,幾萬人,到底是幾萬?這個問題相當的關鍵,打仗不是過家家,皇上可以說一些大話,甚至是做一些戰略上的輕視,但孫承宗這是在戰斗,面對的是來去如風的蒙古人,又是如此之多,怎麼可能輕視?

現在不僅僅是有這三千淨軍和千余的宦官雜役,還有後面不遠處的賑災物質車隊,幾千輛車,在官道上幾里地的長度,三千淨軍怎麼能保護的過來?按著蒙古人的軍力,很快就能蠶食的干干淨淨,單靠淨軍的那點機動x ng,救援的話一準能把自己先給救死。不救?能怎麼辦?眼巴巴的看著讓人家給吃掉?這些難題,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

看著自己身邊的兩個監軍,孫承宗把這些難道說了出來。張高全、景仕奇兩位監軍一听,這是孫承宗抬舉自己了,他們哪里懂什麼軍事啊?一個月前還是兩個掃地的呢,如果不是跑得快一點,哪里會坐到監軍這個位置來?這幾天還暗中嫌孫承宗膽小怕事,小心過頭了呢,現在一听好幾萬的蒙古兵,這個幾還不是小幾還是大幾的萬,哪里敢談什麼軍事,所以老實的給孫承宗說了一句‘但憑閣老做主。’

孫承宗當然也不能指望兩個門外漢能給自己出什麼謀獻什麼策,一方面等待著斥候的消息,一方面騎馬再探周圍的地形。

在接到幾次斥候的回報後,孫承宗終于肯定了蒙古軍的人數和目前的動向。孫承宗認為,八萬多人,這里應該是蒙古軍的絕對主力了,蒙古人不是傻子,在二次受到淨軍毀滅x ng打擊後,再傻傻的沖上來找死,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會制定出相應的戰術,對淨軍的武器進行規避甚至是反制。現在何可綱已經到了邊牆之外二天多時間了,如果皇上的地圖準確的話,應該已經消滅了一個部落,而以蒙古軍斥候的速度,消息也應該差不多得到了。按理說蒙古應該更心急回草原才是。在這里應該想干最後一票了。這應該就是蒙古軍的真實的意圖,而在那處高崗那設伏,估計就是想逼淨軍與之‘浪戰’而已。

戰,既然要戰,依目前淨軍的狀態,那就只能是陣地上,與其走進敵人的設伏地點,倒不如自己選個地方了。于是孫承宗沿官道附近找了找,最後把地點定在了,前方官道拐角北上之處的西南一角,那里南鄰桑乾河、西靠恆山,而且地勢上也有稍微的俯視優勢,不利于進攻。

在確定了蒙古軍仍在等待後,率淨軍先行緩慢開拔,讓後面的車隊迅速跟上,並派人飛報皇上,這里發現了蒙古主力,y 伏擊淨軍,淨軍亦固守,以賑災物質為餌,拖住蒙古軍,以利于何可綱在草原上的行動。

蒙古軍的兀慎部被溫布楚琥爾叫住後,溫布楚琥爾安慰了他們一番,但也對這種找死的行為進行了批駁。告之報仇可以,但現在殺人的那幫人還在草原,不是這伙從東南方向剛剛來的人,這一下把仇恨澆滅了不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