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345章國營經濟

作者 ︰ 夢難成

地方上缺錢,那是因為沒有來錢的路子,更沒有創辦經濟實體,沒了稅收可以留存,當然也就沒錢了。看看如今的青州府和大名府,上來的奏折都是形勢一片大好,各自依靠著地方特色,搞的都是風生水起。青州府走的是流通港口的道路,而大名則是陸地商賈,由盧象升引來了眾多‘貴人’的投資,又經汪喬年的經營,而且兩府也都有皇上一些作坊的帶動,現在兩府都紅火起來,看得周邊府州都眼紅不已。

如今‘國營’企業正是需要上馬之時,有了國企,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入,地方都富了,那整個國家自然也就富了。只有富裕了才能拿出精力、錢糧來搞軍備,加強國防,這是一整條路子。

但這個地方官府來做生意賺錢的決意,恐怕更會引起朝野上下的爭議,一個與民爭利的大帽子肯定是跑不了的。皇上自己賺錢不說,再把官員拉下水賺錢,恐怕不僅僅會受到官員的反對,連老百姓、商人都會群起而攻之。這連想都無須想就可以預知,自己剛剛開始開作坊的時候就遭到了不少的問責。而錦衣衛的生意,也是有不少的言官上奏來上奏去的,只不過皇上不搭理他而已。

這事看著不大,一旦操作不慎的話,這二個月的英名真的有可能毀于一旦。所以朱由校對此事的處理相當慎重,不能硬打硬上,拿自己這個清脆的雞蛋去踫全國的石頭。而是打算采取迂回的辦法,先偷天換日來個偷梁換柱再說。

官府辦實體賺百姓的錢。那是與民爭利,這點無論自己再是口吞蓮花說破了嘴,也是無濟于事。但如果自己掏腰包,給這些官府呢?當然不能白給,要讓官府拿出政績來,什麼政績?當然是修路的政績了,你修多少的路,自已就補你多少錢,讓這些官府先來賺自己的錢,這樣不算是與民爭利了吧?

雖然看起來吃虧的是自己。但此事一旦操作起來。就不一定是自己了。

一個全國上下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的項目,那就是修路了。這是朱由校一早就想要做的事情,如果說再在他手頭哪個群體最多,那就得數修路大軍了。前前後後有五六萬人之多。現在路的問題是每個地方都面臨著問題。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沒有好的交通,想發展經濟是萬萬不能的。自己掏錢給他們買路、橋,這應該受到朝野上下普遍的支持。修橋補路歷來都是善政中的善政,那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再有人反對,那真是沒天理了。

讓各地官府按著自己的標準,從當地的錢莊貸款,拿錢去修建公路。錢莊的貸款里有自己的三成股份,因為是善政善行,錢莊那邊也來個低息甚至是無息貸款,也算是改變一下公眾形象,為百姓造富了。

鋪路當然不能象以前一樣接著來個黃土鋪路,那種泥巴水坑可真讓人受不了,幾次雨水一沖,立刻就是坑坑窪窪了。要鋪當然只有水泥路才能達標。水泥當然得用自己的,而且目前在整個大明也只有自己有。雖然是拿著左手的錢給了右手,看著沒什麼區別,還少了一大塊的錢。但水泥作坊首先是做開了,因為每個地方都得用,名聲首先是打響了,老百姓當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好處,水泥生產好了,接著技術的改良也就有錢投入研究了。而且從認識到接受再到爭相使用,這個過程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水泥作坊開遍全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那錢還會是大把大把的賺。

補償好佔地問題,這個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此善舉再把百姓傷害了,那就和初衷背道而馳了。還是按著推行免稅政策之時的錢莊、錦衣衛、驛站共同監督的辦法來,盡量的讓百姓免受損失,具體的補償辦法就是以地換地,或者直接的高于市價補償,以後再開作坊優先安置工作等辦法,這些得寫明白了,不敢大意。

自古以來許多的改革初衷都是相當好的,比如說王安石、張居正,他們的出發點和政策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他們恰恰忽略了一點——執行。結果讓壞和尚給念歪了,不僅起不到安民的作用,反而變相的給百姓增加了相當大的困難和被剝削,而自己則落得到相當淒慘的下場。

按理說只要出于公心、善心這樣的事情沒有辦不好的,但哪里又有如此之多的公心、善心呢?官吏們為了一已之私,哪里又會在意什麼百姓的利益呢?敲骨吸髓還嫌不夠肥呢,還談什麼公心、善心?

所以這個補償就只能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全國實施一個標準,張貼出布告,讓百姓們知道的明明白白。由三個可以直達天听的驛站、錦衣衛、錢莊來監督著,這樣的渠道還是挺有震懾力的,至少那免稅名捐的通告下發後,全國至今沒有一起私自收稅的。

最後以路的質量、距離、寬度、厚度等進行結算,這里面當然有各地的地質等不同,也是價格的參考依據。

這一下,各個地方官府組建的隊伍就可以賺到錢了,官府當然也就有了公款,而嘗到了甜頭的他們,再根據當地的物產、環境不同,建作坊、特產等,可以再把生產出的東西或者各地的特產賣給皇上的驛站,讓驛站搞個物流業,來個皇室收購,再統一的分散各地。而一些有水患的當然也可以用修水利工程來賺自己的錢,有想建水庫這種抗旱工程的,也可以以這種方式。總之無論是公益事業,還是直接的商品經濟,都可以直接和皇上來進行交易。

當然質量檢驗是關鍵性的,別搞個豆腐渣工程出來,拿著自己當冤大頭,那就不是自己的初衷了。不要想著什麼加強德制教育工作,那東西的確是神器,但在面對金錢誘惑的情況下,有時候德會變的相當的脆弱,不堪一擊。所以監督體制,就非常的關鍵。政務公開當然是法寶中的法寶,所有的工程的用料、用工、用時全部在公眾場合公開,凡隱蔽者,由人檢舉揭發到官府或者驛站、錦衣衛、錢莊。下一步甚至是開遍全國的一切作坊店鋪等。

這種半計劃經濟當然不是朱由校的初衷,但不這樣,國營經濟真的沒法在大明這塊拼命抑商的地方萌生。連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南宋都就開始萌了,到現在還在萌著呢。更何況是國營了。如此過渡下去,哪里有什麼,就能來個互通有無,這全國的經濟就能盤活了。

這樣路也好了,東西也好運了,自己前期在路上的投資也能慢慢收回來了,然後、、、、、、

這事要是放在前天,估計朱由校還沒這個魄力,但一個同樂酒店,讓他完全看到,利用自己的卸膳,再多開幾家的話完全夠了一年四百多萬兩銀子的戶部稅收。而自己其他的金手指也都在賺錢之中,並且不斷的在開拓著市場,再掙來幾個四百萬也是不成什麼問題。取之與民,用之與民,把這些錢再想辦法還給百姓,也是很正常的。一旦修好了全國之路並連貫起來,那樣無疑會讓大明進入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如果本錢不夠的話也不要緊,現在已經有了十八家遍布全國的錢莊支持,大可把硬幣、紙幣的發行提前運行出來,那樣,銀行印著鈔票,又有信用,還有什麼國營企業不好發展的。因為現在並不缺錢,和十八家的關系還有待接著鞏固,所以這一神器,朱由校還沒有想著上馬,他想等到草原功略收關後,再從容布置。

這樣一個舉措理應不會受到什麼朝野上下的攻擊的,于是寫了一封信給徐光啟,因為修路本身就是工部之事,而且工部在地方官府城也有相應的對口官員。當然信著重論述了佔地補償的問題,工程質量問題,這才能這一政策推行下去的關鍵。

下一個問題也是大問題,災荒,這個小冰河的確是造成了一些麻煩,許多的地方是紛紛糧食告急,糧價也因為商人的重利行為而有抬頭的趨勢。看到這個課題朱由校不由的一陣頭大,小冰河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但也是誘因。

自己一直刻意的把他的危害縮小化,但該來的還是來了。目前搞的壓水井還是不能全面到位,就算是到位了,夏糧的減產也是已經結束了。自己的免稅令也是在秋收時方見分曉,但糧食的缺少可是硬傷,俗話說屎難吃,餓難挨,又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現在的人肚里也沒個油水,根本就不撐餓。這個問題不解決,那只能產生社會動蕩不安。老百姓吃不起高價糧,那只能是鋌而走險的去偷、去搶。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在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哪里還管什麼倫理道德呢?(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