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352章蒙軍來襲

作者 ︰ 夢難成

蒙古人領軍的是歸化土默特部的首領俄木布,這是決定歸化土默特部生死存亡之戰,和聯軍里這個派一萬那個派來八千的部落不同,自己則是全盤壓上,俄木布不願意把自己的命運再放在他人之手。幾次大戰,歸化土默特部損兵折將,屢次敗于明皇之手,這讓他深深的感到滅族的威脅。

晉商們送來了這副公雞車圖,讓他看到了希望,傾全族之力,秘密的建造了六萬具之多,好在這東西沒什麼復雜性。就是一個鋸木頭、砍木頭的活。還有晉商們提供的支援,很快也就造好了。再次沖擊明皇,他也沒有把握。想想那些壕溝就叫他頭疼。

自從明皇開始從岱海往西修路,他看到了希望,明皇終于舍得離開那岱海了。他把戰場設定在了芒牛山以東、以西兩個地點,‘精密’的布置好了,就等待著明皇的軍隊自己跳入包圍圈,然後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其擊敗。做為土著的他當然知道這里的地形是多麼的復雜,所以他考慮明皇走這條峽谷之道的可能性會很小,所以在部署之時,雖雙方兼顧,但是以芒牛山以西為主,以東次之的布置。

和明皇想的一樣,明皇斥候不斷的去峽谷查看,以及閆應元在布置谷口的時候,暴露了明皇走峽谷的意圖。一旦明皇走過了峽谷直搗自己的歸化城,那一切努力、備戰、訓練就白費了,因為將士多集中在了西邊。比起峽谷這條路來,趕到現在已經是真空地帶的歸化城肯定要比明皇晚。

為了應付明皇的這次親征草原,歸化部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無論是錢糧還是戰士的生命。如果這樣再把歸化城輸掉,那這場仗無論再怎麼打下去,自己都是最大的輸家了。明皇是不是想消滅他們暫且不說,歸化城可是自己的根。萬萬不可有任何的損失。

起先俄布木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秘密被細作出賣了,也是大驚,以為明皇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布置。專門針對的,畢竟他的主要兵力還是在芒牛山西。但慢慢的分析卻非是如此。好象明皇就是為了趕時間而去。這當然是正中下懷。

谷內的環境復雜,有的地方易守難攻,有的地方正好相反,易攻難守。而土生土長的他當然熟知這樣的地形。太陽坡正是這樣的地形。本來若是提前知道明皇確定走峽谷的話。他的最佳地點是太陽坡北面的那幾道溝。那里更是復雜,更有利于兩頭一堵來個伏擊。但從芒山過來的主力部隊卻不方便沖過來,所以經商定就以太陽坡為戰場。

中原人講究的否極泰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現在俄布木就是面臨這樣的否極時刻,南有明皇如此的和自己勢不兩立,勢要攻破歸化城而後快,而東邊更有林丹可汗的步步緊逼自己服從。俄布木做為一個首領,當然也知道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道理,在林丹可汗崛起之時,已經表示了臣服,並象征性的給予了年貢。但現在林丹親來,要的可不是年貢如此的簡單了。

如果此次敗明皇于此陰山峽谷,收羅明皇的武器,那土默特部就可以不必仰人鼻息,看人臉色而活著了,那才正應了否極泰來這個成語。

收到明皇進入峽谷的消息之後,俄布木就動了起來,急急的趕到了峽谷谷口,別看這條峽谷是由陰山和芒山組成的,但能通過的路,卻只有谷口這個地方,其他的地方基本都是懸崖峭壁,除了飛過去,別無他路。而看著谷口那形成虛設的‘守衛’,心中更是大定,打這一仗哪里還要從谷口的正面進攻,側面就可以直插谷內,守住了谷口又有何用?

當看到太陽坡方向的信號之後,就知道明皇成功的被堵在了那里,好戲正式上場了。

堵住明皇當然需要二個點,一是太陽坡,二是明皇走過的山谷通道,這樣兩頭一堵,明皇就插翅難飛了。而谷口的兵士也必須解決了,否則讓他們來個里應外合,反倒不妙。所以俄布木在沖進山谷的那一刻就分兵兩路,一萬余小車部隊和二萬騎兵沖向了閆應元的部隊,而剩下的人則沖向了谷內。

閆應元第一時間發現了源源不斷的蒙古兵時,不是吃驚害怕,而是心中興奮,並非是什麼心理變態,而是皇上的計策成功了,哪里有不興奮之理。

看著騎兵氣勢洶洶的朝著自己撲來,急忙將五千人馬立刻是兵合一處,二百輛戰車緊靠,二千名持弩兵立刻在車下、戰車、戰車上層,組成了一個三段式的阻止陣線,這是皇上專門要求的,這樣對于神弩的戰力輸出相當的有利,下邊五人,車上四上,頂上四人,十三個人,從不同高度射擊,這效果顯著。而身兼投擲手的三千快速反應隊在後,五十架阻擊弩在中,它們是最高的,視線也最好。到位後,基本上就不再動了,先行開動,阻礙著蒙古騎兵。同時也給老虎山的一千錦衣衛發信號,讓他們速度趕來。

敵人距陣線還一里半時就被射殺不少,五十支阻擊弩不住的發射著。一支支巨弩對于直接沖來的騎兵,沒有絲毫的失誤,可謂是件件奪命,有的甚至是一弩雙人。

蒙古軍埋頭沖著,對于身邊的這種滅絕人性的傷害置之不理。貪生怕死是每個人的共性,只要不是面臨著太大的選擇題,什麼魚和熊掌,生命、愛情自由等,沒有人願意面對死亡。這種巨弩的確是沒天理了,他不理你是勇敢還是膽小怕事,是強壯還是孱弱,只要找到你了,你根本就沒法逃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這種傷害,因為它不能你的意志為轉移,當然這也是無奈的很,騎馬沖鋒吧!

閆應元這里已經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許多騎兵的背後,背著一塊大木板。如果綁在身前,那是當盾牌使用,還可以理解,但恰恰相反,他們是背在身後的。這就不得不讓人費解了,閆應元當然不會認為這是蒙古人犯傻勁了,來個搞笑動作。但真的奇怪那是個什麼裝置,出現在戰場之上,當然是攻擊或者防身之用的了,之所以現在不用,那是還沒到時機。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不足百丈遠的時候,敵人紛紛的下馬了,頂著不斷飛射的阻擊弩,不時的看著身前身後身左身右,那被插中的身體的巨弩,那種慘相,讓人看了真是肝顫,心里祈禱著長生天保護。其實他們哪里知道,這塊地方不一定是屬于長生天的地盤,他越界了。

後面的騎兵吆喝著,催促著,沒辦法不催,這什麼地方,五十台阻擊弩不間接的向著這里射擊,這誰受得了啊,早一點攻過去,就能少死不少人,這個道理是誰都懂得。沒辦法迅速的卸下後背的木板,放在地上列隊。原來是獨輪車?!還帶著擋板?板上帶槍!望遠鏡里閆應元看得是明明白白。也同時可以想象這種裝備所以起到的作用了,這里面的門道還是比較容易看透的。

蒙古人把大沖車拋棄不用了,改成了單身所用的獨輪車了,還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不過卻是一種相當好的改進,把大盾和沖車變相的結合起來,這機動性可是大為增加了,估計那對槍也可能有點作用吧。皇上一直在想著蒙古軍會有何變,現在迷底總算是揭開了。

很快一萬余蒙古兵就列好了陣式,由二萬騎兵在後面押陣,然後開始推著小車,向前沖陣了。推著小車的蒙古兵這次是心中大定,這絕對是大盾、沖車的加強版了,可謂是一車多用,防弩箭、防近身、克汽油彈的多功能工具,哪里還怕明軍。如果早有這東西,大同一戰、岱海一戰哪里會輸給明皇?他們如此想還真的有點靠譜,就大同那一戰,若真是二萬人推著公雞車,擋著那汽油彈和阻擊弩,一戰還真有可能將朱由校拿下,可惜戰爭是沒有如果的。

「阻擊弩接著發射,目標首選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曹將軍,帶領快速反應隊所有持長兵器的軍士,在敵人進入射程之後,立刻出擊,注意,無須殺敵,挑翻他們的擋板即可,給後面的神弩制造射擊機會,但不可超出神弩射程之外,」閆應元鎮靜自若的說著,現在可不是岱海之戰時,那種單兵種之時了,近戰方面,自己也有善戰之人。對于兵種的問題,一直是皇上的心病就因為神弩的穿透性不強,讓敵人很容易就抓住機會反制,這不小推車擋板又上來了,而目前有近戰的快速反應隊,就讓人稍稍有些底氣。

「末將遵令!」曹變蛟這段時間光剩下苦訓了,把這頭如猛虎一樣的年輕人憋的是不行,這里是真的‘天子腳下’,雖然天子沒定什麼規矩,但每日的訓練和叔叔那不停的囑咐嘮叨,弄得他是一個頭兩個大,偏偏還沒個排解的地方。(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