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431章征西無帥

作者 ︰ 夢難成

()努力的把腦子思想轉到不正常之上,問︰「那北元的玉璽,可曾找到。」只不過是隨便的問問,因為史載北元跑到了大漠,朱元璋為了不當這個白板皇帝,就玩命的親征或者讓藍玉遠征蒙古,但最終是無功而返。

而皇太極打林丹之時,得到了這個傳國玉璽,雖然不知道這塊是和氏壁的那一塊,還是宋朝時期偽造的?反正林丹手里有一塊北元遺留的,那肯定是沒錯的,就是不知道林丹有沒有帶走。

「回皇上,臣仔細派人搜了,也問了所有林丹身邊的人,都說國師沙巴爾拿了去。」孫承宗一听這話,當然以為所問是白板皇帝的情節所至。從朱元璋開始,一代一代的明皇為了這個白板皇d d 是寢食難安,玉璽代表著君權神援,是最為正統的標致,雖然即便是有了這塊玉璽,也不一定能長久,相反沒有了,朝代延續的時候還可能長一些,比如隋朝有,但明朝就沒有,時間長短不言之明。但朱代皇上偏偏的信這一口,什麼明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這事大了。

「哦,無妨,帶走就算了,不過怎麼會有二百萬兩銀子呢?」朱由校很奇怪的問。

「回皇上,那是從眾帳蓬之中搜查和戰俘身上搜查所得。因為林丹此次西征,並沒有回到遼西的打算。所以家當也全部帶來了,還有許多的珍珠、金子類的貴重之物,都已統統的入庫了。」孫承宗解釋著說。

「孫老師,眾愛卿,此次大捷,大破北元蒙古,林丹此役已經傷盡了元氣。河套地區也再無如此強的勢力範圍,眾愛卿、兵將都出力不少,所以此次二百萬兩銀子的繳獲,拿出五十萬給榆林城重建。五十萬兩拿出來給歸化城死難的烈士家屬撫恤。剩下的一百萬由戰功不同,紛發下去吧。」說實話,淨軍、錦衣衛都是做著原皇糧的,但新錦衣衛和天應軍。這工職還沒著落呢。雖然每次大捷都發一些。並不比單單的拿餉少。但以後這種工資和獎金的制度還是要分開的。

「皇上英明。謝謝皇上隆恩。臣等代天應軍死難的烈士叩謝皇恩!」眾將士有錢拿當然都高興,這次閆應元部的一萬三千人加上皇上帶來的,一共也就是三四萬人。這平均一人給分二三十兩銀子呢。而五十萬兩拿出來給死難烈士,一共死了也不足萬人,這不等于一家五十兩銀子?皇上所說的風光大葬的確的不凡,什麼時候死個當兵的,能值五十萬銀子了?但他們哪里知道,下一步真正安排起烈士家屬來,那更是讓人恨不的死在歸化了,這是後話。

「朕倒希望那些死難的烈士拿不到這筆錢,而是和眾將士一起,跟著朕吃點糧餉,但時光不再,烈士英靈不遠,必能看著我大明中興之r ,大明為他們驕傲!」

「天佑大明!」人都是感情動物,不管有多少的功利之心,玩點真感情的時候都是存在的。天應軍從遼東被皇上調了過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包括最終遼將們的集體變節,也證明了皇上並沒有冤枉他們。如果留在遼東,天應軍的命運會如何,大家當然也是清清楚楚的,不是變節就是被殺,就這兩條路可選。而皇上沒有拋棄他們,給了個快速反應隊的編制在先,在用近萬快速反應隊的鮮血表達了忠誠之後,皇上沒有吝嗇自己親軍的稱謂,對了天應軍的稱號。又是零傷亡,又是高調的風光大葬,又是一賞五十兩,如今還真情流露,說如此感人極深的話,天應軍的將士真的是很感動。行伍出身的人,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誰真心對他們好,他們當然的記得。

「眾愛卿,如今林丹去向可知?」

「回皇上,林丹越過了黃河,帶著殘部,沿河向北而去。」閆應元出來回道。

「向北?看來方向是想去漠北韃靼部了吧?著東廠注意觀察,一旦確定了方位立刻給朕匯報。」對于這位一直不甘寂寞的主,還是防著點的好,然後又說︰「此次鄂爾多斯部,竟然和林丹部攻進我大明,燒殺劫掠我大明百姓,致命榆林城整個被毀,此仇不報,朕難為大明百姓君父。閆應元听旨。」

「微臣在。」

「朕封愛卿錦衣衛同知,令愛卿帶一千淨手神sh 手,從新錦衣衛中給他們挑四千裝彈人員。帶一萬天應軍,一萬錦衣衛,五百阻擊弩戰車,征服鄂爾多斯部,如何?」淨軍全部帶走那是不可能的,此次淨軍持火槍對付林丹部,功不可沒,自己的身邊得留著淨軍,這支終極的力量。而且,讓親錦衣衛們訓練訓練槍,下一步也能往槍手方面靠。至于自己,如今閆應元已經能夠獨擋一面了,河套草原上大勢力也沒有了,第一腳已經踢開了,閆應元也取代了以前認為是盧象升控制西北的位置。大明經濟、政治、交通、科技、工業、農業、教育、外交等等大方向還需要自己去抓,不能總泡在西北河套這里沒完沒了。所以才讓閆應元來當這個西征大元帥。

「臣謝萬歲隆恩,必定把犯我大明者,徹底的征服。」終于可以不用無名無份了,雖然這個同知的官也不高,但也是連跳十幾級,當然高興了。而且自己還擔任了這個征西大元帥,這可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

「閆愛卿,這一路不僅僅是對鄂爾多斯,一路過去,對其他部落先禮後兵,投降的,按著歸化城政策處理,拒不投降反抗的,一律打服了,按以前對蒙古的政策處理。」其實河套地區的聯軍二十萬被打散了之後,也沒有多少可以抗擊大明的部落了,就是準格爾、達拉特、伊金霍洛、杭錦、鄂多克等等部落。只要各個擊破,根本沒有什麼大問題。可在有戰車、阻擊弩、神弩、燧發槍等一系列的神器在,西征肯定不是問題。而把他們遷到內地生活、漢化,這是必然中的必然,雖然西北問題真的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時代並不是弄塊自治區來個蒙人治蒙就能解決了,鞭長莫及之下,他們仍然會不斷的出現這樣的問題那樣的問題。倒不如來個一刀切,不論你是誰,雜居到漢人聚居區去,身單力孤了,也就沒力氣敢鬧騰了。再來點政策上的一視同仁,入我大明者即為漢,一樣的政策、一樣的待遇。二代三代之後,自然就會漢化的ch n風潛入夜。

「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一定辦妥,請皇上放心。」

「好,愛卿辦事,朕一向放心,此次西征,天氣很快就冷了,而且北方的天氣冷的特別厲害,在第一場雪之前,愛卿就要趕回來,明白嗎?」。朱由校雖然特別準備了羽絨服,可以給將士們一人一件,肯定會不減戰斗力,但交通怎麼辦?補及怎麼辦?俘虜、戰利品怎麼辦?這些都是問題所在,所以古時候很少有打雪仗的,都是ch n暖花開的時節出兵。

「是皇上,臣一定在下雪之前趕回邊牆以內。」閆應元倒是不講價錢,听說听道。

「閆愛卿,此次出征,帶著朕許的孫、孫鈐、孫鋡、孫鑰,四位錦衣衛百戶,讓他們跟在閆愛卿的身邊多學習,雖然他們家學淵源,但實戰卻是從未有過,此次就交給你好好的教導,有不听號令著,隨意處罰。」這四個孫子,都是孫承宗的兒子,老大孫銓年齡太大了,不再適和學什麼了。而這四個最大的也就是三十四,最小的二十一,正是學習東西的時候。袁可立已經帶著自己的兒子袁樞已經跟著他爹開始建功立業了。而歷史上和孫承宗一起陣亡的幾個兒子也不能給埋沒了。被朱由校叫到了大同,直接提成了四個百戶,這次跟了過來。

「回皇上,臣明白。」一听帶這幾位閆應元倒沒什麼負擔,都見過,也不是那種紈褲子弟型的,好管教。

「老臣謝皇上關心犬子。」孫承宗急忙過來拜謝,皇上這樣的話已經早就說過多次了,倒不是吃驚。

「孫老師不必如此,朕用人倒不以什麼資歷、關系為主,而是隨心所y ,以人品、以才能、以忠義為主。從何可綱將軍、到盧象升、再到為大明立下了種種大功的閆愛卿,莫不如是。幾位師兄師弟都有一顆忠義大明之心,培養一下亦是為大明服務,只怕孫老師舍不得而已。」朱由校笑著說,要說才能,現在年齡太小的吳三桂,以及孔有德、尚可喜等,無疑都是帥才級別的,但那些人的人x ng太次了,朱由校只能是敬而遠之。

「皇上,孫家為大明赴湯蹈火再所不辭。」這點孫承宗一點都不含糊的說。(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