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434章岱海建設

作者 ︰ 夢難成

朱由校可不想這些宦官老了之後再次的孤老無依,淒慘而死。更何況,以後自己肯定是要把這個宦官制度給滅了的,也不會再有小宦官供他們來教導著一輩傳一輩。錢給一次就完了,他們拿著錢,也無法把自己送下了葬,更沒辦法年年的有人來送些錢花花,享受一點的香火。

所以,一些行宮、風景區,這樣東西就要開發出來,搞點輕生的旅游業,讓他們到老了有個固定的生活來源,有地方養活著,即便是不去那些地方,收入的錢也是長久的,完全可以給他們專門組織建一個養老院之類的機構,由健全的人給管著,好好的走完這一輩子。

其實這樣的機構也有,如兵仗局的佛堂,就是這樣的地方,年老的宦官‘退休’以後,倒是可以到佛祖面前享受這眾生平等,當個養老的地方。這樣的宦官廟雖然在北京有不少,但很可惜,沒有身份的宦官,根本是進不去的,更主要的是平時得交‘會費’,然後到老了才能有這種資格。這根本是底層的宦官無法享受的。

所以看著代王府,還有那沒去過的福王府,越想越覺得是個好試點,年老的宦官並不是許多年之後才會有,而是現在宮里就有一些。于是把這個想法給孫承宗說了。

听的旁邊侍候的宦官是一陣陣高興,宦官圖的是什麼?割**的時候想的是如何的到宮里吃上一碗飯,實在沒活路了。慢慢的吃上了飯才想著榮華富貴權力等等。但千軍萬馬獨木橋,哪里有這麼容易自己就能站在高枝上。若不是皇上把自己這些下層的宦官給救了出來,吃口飽飯都成問題。

而皇上做為一國之君,竟然能想著自己這些‘殘花敗柳’的賤奴的身後事,這真是積了大德了。

孫承宗在給給淨軍訓練的時候,並不反感宦官,而是相對比較了解他們的喜悲,對他們刻苦耐勞的訓練精神相當的認同。他們都是生活在宦官底層的可憐人,所以對他們還是比較同情的。一听皇上如此善政,當然是撫手稱頌。特別是當代為大明帝國無論是沖鋒陷陣的淨軍。還是為皇上管理產業的許多人。都為了大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這些人都應當有個善終。不過就是怕言官們會提出什麼體統了、有失皇室顏面之類的問題。

朱由校一听倒根本不理會,對著孫承宗說︰「孫老師,此問題事涉宦官的根本利益,他們肯定會支持的。朕想。若有人作梗。恐怕可能會象宗室子弟一樣,找他們理論的。」

孫承宗一听這話,看著皇上那的樣子。真是一陣的反胃,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總這樣一招來對付士大夫吧,怎麼還一招鮮吃遍天不成?太欺負人了。

傳旨著魏忠賢開始整理個計劃章程之類的東西,然後辦理此事。

然後就是東西三份光報,一份是秦良玉和盧象升那邊傳來的,五天的時間,已經投案的竟有五萬亂民之多,他們大都是榆林一戰,被打散了的,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著,一是被明軍的這兩支軍隊的確打怕了,只能被打不能打人的仗沒幾個人願意打。二是十年的苦役,也能忍受的了,以前不知皇上如此的仁德,現在都很後悔這樣的行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一個上的都為投案了。

看了這則消息,朱由校是相當的欣慰,做了這麼多,無論是恩還是威,終于把這幫亂民給收服了一部分。看來亂民是成不了什麼氣候了。

孫承宗也是不斷的賀喜著,對皇上的心思他還是看的比較透的。所有的戰爭,包括對建奴,皇上都不是最放在心上,唯獨對這個亂軍,他是真當心事。如今這一步步的勝利,終于讓他有了一個好心情。

第二個是閆應元的,兵不血仞的收服了準葛爾部,閆應元沒做別的,就是一個包圍圈,然後把聖旨一宣布,準葛爾連反抗都沒反抗,直接的就是遵旨謝恩。把部落里的漢人奴隸放了出來,然後六萬人受審。

此次解放了一千余漢人奴隸,抄家的有五千匹馬,三千頭牛,三萬只羊。苦役三千余人。

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用的很好,既然願降,也沒有什麼化不過的矛盾,比照歸化城處理就是。當然不戰而降的原因,其實誰都知道,這是歸化聯軍被打的結果。

第三個是袁可立的,已經到了朝鮮的他,當然的從江華島到的漢江。這次過江華島沒有人攔了,求還求不來呢,哪里還會攔著。建奴在三千錦衣衛的幫助之下,打退了圍攻漢陽的建奴。趁機把光海君推出了前台,因為光海君李琿在江陽城破之時,再次瞎著眼帶來了明軍,而仁君李倧卻一早的躲到了江華島,不顧百姓的死活,高下立判,所以得到了一部分守城官兵、百姓支持,直接攻入了慶雲宮,並將當時‘西人黨’李貴、李適、金自點,關押起來,重掌朝鮮漢陽城。江漢島上的國君仁君李倧則掌握著朝鮮水師,分庭抗爭,對峙起來。而此時的建奴在攻城失敗之後,並沒有退走,而又在組織著再次進攻。

值得一提的是,攻城主力就是十萬遼東將士,祖大壽等,現在已經是平南王。他們這是第一次與大明新軍相遇,所以吃了點虧。而現在毛文龍的皮島給予了第大的支持。

雖然光報上說的簡單,但朱由校和孫承宗也想象的出形勢的險惡。外有十萬建奴或者建奴奴才,內有已經還控制著軍隊的仁君李宗。袁可立雖然兩次與建奴交手,均是大勝,但那是不熟悉他的裝備引起的,而如今神弩、阻擊弩、阻擊汽油彈均已經暴光,這讓朱由校和孫承宗有了些許的擔心,但想想袁可立也是沙場老將,而且依托船支用的更好,所以擔心也是鞭長莫及,多余的,還是靜觀其變吧。

在代王府里,把已經在大同等候多日的蔣秉采召了進來。蔣秉采已經在北京的皇莊學習了好長時間,那里讓他學會了好多的農林畜牧漁的知識,見識了許多的作坊,認識到了什麼是產業化生產、產業鏈、一體化生產等知識,對他的觸動是相當的大。原來農業還可以這樣的搞,真是大開眼界了。

這次被皇上召回了大同,就是準備上任的天門城的。

「蔣愛卿,學習也學過了,可有何心得體會嗎?」朱由校在蔣秉采拜見之後問。

「回皇上,臣對皇莊經濟的模式已經略有所了解,若按著此種模式經營草原,那將起到更大的作用,因為岱海地區的地域寬廣,更加適應于相互配合著種植、畜牧、生產,發展各種皇莊那邊已經成型的產業,按著皇莊的模式經營,只要管理到位臣保證天門城,將成為大明最富裕的樂土。」蔣秉采現在渾身的是勁,恨不得馬上就能投入那大生產運動中去,把自己在皇莊里學到的全都接合著岱海那邊的實際統統的變成現實。

「蔣愛卿之心,朕看的明白,同時也感到愛卿也會成功的。朕之用人首重忠義的品性,次重才干,蔣愛卿舉人出身的情況,被朕重視的也是不少,天門城只是愛卿的一塊試金石。愛卿可看到邊牆已外,黃河內外,這片地方有多大?若愛卿之才只適合渾源州一地,那就是一縣令,若愛卿之才只能局于天門城一地,那只能是一知州。若能管理好這一大片土地,那朕的高官也會為你準備好,你可明白?」看著蔣秉采誓言旦旦的,朱由校也給他加把油,也算是提個醒,干得不好,那可是會被趕到渾源州的。而干得好了,不論什麼資格,整個河套都可能歸他管,這些的前提就看你的本事了。

旁邊的孫承宗听的也不由的欽佩皇上這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而且河套的模式和其他地方是不同的。皇上根本是把這里弄成一個大皇莊來管理,等于是皇上的私產。讓這個小知縣來管個莊子而已,與朝廷沒有一分錢的關系,大臣們根本無法過問。歸化城是皇上用親兵打下來的,沒用朝廷的一兵一卒,如果是別的將官打下來的,誰也沒膽子畫塊地就當了自家的。但皇上的,誰又能說出什麼來?

即便是問也沒法張口,皇上現在每年承擔著全國的稅收如此之多,親軍又是自己養活的,榆林戰火被毀,前後就拿出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五十套留聲機來重建;全國修路那更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一方面解決出行難,交通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讓地方官府可以賺錢來運轉公務行為。這些都是皇上無私為朝廷奉獻的。

所以皇上絕對有權利任意的在自己的‘皇莊’里,指派自己的‘官員’。

蔣秉采倒是沒有想到如此之多,皇上給個胡蘿卜吊在頭前了,想吃那就得抓緊時間往前跑,這個意思倒是清楚明了的。立刻的表忠心立決心讓皇上放寬心。(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