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437章美食傳承

作者 ︰ 夢難成

「鄭芝龍,朕了解你的野心勃勃,欲稱霸南海、東海,把西方艦隊壓下去的**,但憑著你現在,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朕可以給你這個機會,但卻不是讓你鄭家稱霸海洋,而是大明稱霸海洋。若朕願意把汝招到朕的身邊,充當朕籌劃海洋戰略的高級顧問,留在北京,汝可願意?」朱由校看著別人面面相覷,也不為意,把牛皮吹到了現在,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經到了,那就是明確的告訴鄭芝龍,大明將插手海洋,連你們都畏懼的荷蘭人,都將是被打擊的對象,更何況你們這些不成氣候的半專業海盜呢?

「罪民願意,」鄭芝龍說了一句萬分虧心的話,來京里一次,其實是談‘合作’的,讓大明給個官身,自己則盡到這個官職真正的義務,巡邏好大明的海洋,當然順便的再鏟除異已,擴大勢力、地盤,打造一下鄭氏的海洋帝國。給個官身是給了,還不低,但卻把自己扣留在了北京,這反差太大了點。但皇上的話已經點明了自己心中所想,為了發展大明的海上勢力,自己只是一塊絆腳石,肯定是要被踢開的。現在自己還以為這被收編的是直接與皇上談,能得到的利益會更大了一些,但明皇的話已經表明了,根本不可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願意又有什麼法子呢?

「好,閆應元也是沒有官身,如今成就了西征大元帥之職,如今正在為大明開疆拓土。立下不世的功勛。而鄭愛卿一身所學,眼光更為獨道,集經商、外交、戰爭與一身,朕更加看好,封愛卿為兵部郎中,待有功之日,再行提拔。」玩心眼,朱由校不是太行,但玩堂堂正正的陽謀,朱由校現在實力不容別人輕視。自已敲打了鄭芝龍一番後。擺出了閆應元的例子。這算是打了一巴掌再給個棗,你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罪民謝皇上隆恩。」鄭芝龍沒想到,皇上沒給個武職。而是封了個文職。還是個從五品。要知道這里面的區別大了。大明可是一直是文貴武賤,這五品的文官可比四品的游擊高了許多。但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明皇不會讓自己有帶兵出海的機會的。

「鄭愛卿。只須用心做事,海洋是很寬廣,需要人去征服,愛卿現在要做的就是籌劃,如何用人、用物去征服。待朕回京之後,將會招募水兵、打造大船,為愛卿提供最好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武器,打造真正的海洋強國。」

「微臣感激皇上賞識,又知皇上的凌雲壯志,就恐能力有限,壞了皇上的大事、、、、、、」越听皇上這話,鄭芝龍是愈發的心寒,這種國策把自己的十八芝置于處地啊?

「無甚干系,自古成大事節不拘小節,朕也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來量才為用,愛卿之才能,朕是信得過的。」

「敢問皇上,微臣以前的手下,如何處之?」扯了半天,鄭芝龍終于沉不住氣了,這才是關鍵的問題所在。

「愛卿,朕有以下幾種方案,供愛卿選擇,一是徹底洗手不干,回到大陸上來。朕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工作來供起生活。二是由海盜或者是亦商亦盜轉變為正經的商人,朕手中,有幾件事物,如玻璃、奇藥、水泥等物,運到海外,至少是一倍的利潤,朕可以許愛卿的手下經營,並提供充足的貨源。三是接著當海盜,不過對付的不是大明商人,而是別國的,並且每到一個無人島嶼、島礁,並把它佔下來,朕派人去建築,並用行政管轄,最終成為大明的島嶼,朕給發現並佔據島嶼的人員豐富的賞賜。三種選擇,愛卿自選。」

三種選擇中,第二項是賺錢的正經商人,如今的玻璃在大明和日本兩地,賣的是相當的好,控制日本線路的就是張嫣,已經是大賺特賺了。但國外的市場並沒有打開,因為時間太短了,有的海商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取得玻璃經營權,並且如今這玻璃的產量也明顯的不足,只有北京和大同兩地,許多的商人雖然有了經營權,但貨物太少,根本拿不到貨。只有象張嫣這樣有‘後台’的人,才能拿到足夠多的玻璃現貨。

但隨著大同作坊的建設,以及青州、大名兩地玻璃作坊的投產,玻璃的產量肯定會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有人去開拓這個商路,賣出去更多的玻璃,賺更多的錢。鄭芝龍本來就是亦商亦盜的人物,如果拉過來專門搞貿易也是不錯的,應該是雙贏的局面。

而第三種選擇,朱由校認為,海盜是相當有前途的職業,即便是到了朱由校的前世,這個問題也無法消除。而現在,正是西方世界靠此來拓展世界的最佳時機,甚至都有些晚了,至少新大陸南北美州此時已經被發現了。西方一些國家如英國,正是靠著這種海盜行為來探知世界的。所以朱由校也想著對海盜扶植一下。

對于無主島嶼,朱由校前世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基本上以發現、佔有為原則的,比如南海諸島,就是大明鄭和先發現的,最終還是糾紛不斷。所以朱由校打算想利用這些海盜,去找一些島嶼、島礁,然後再想辦法利用起來,無論是派民居住,先行政管轄還是與領國締結條約等,都要把這個主權問題毫無爭議的先給固定下來,留下鐵證,免得以子孫後代遺留下麻煩。

「皇上容稟,他們以海洋為生,如果上岸,他們並沒有一技之長,恐怕難以為生。做生意倒好,但他們卻沒有一個帶頭人,而接著當海盜也是如此。要不還是微臣回去帶領他們?」鄭芝龍試探的問。

「愛卿是大才之人,不必為此事煩惱,愛卿十八芝的龍頭雖是帶頭人,但據朕了解,其它人等對于海洋事物還是樣樣精通的,如劉香,就比較善于海戰,施大瑄,精于貿易,而李旦的兒子李國助則擅長管理。朕想這個十八芝也到了解散之時了,倒不如把這三個選擇交給他們,讓他們擇善而從。而且你的幾個弟弟,也可以想著做生意,以後海上安全平靜了,賺的錢比當海盜可要多的多了。」听了鄭芝龍大言不慚的想要再回去當領導,朱由校不由的一笑,還真沒搞明白你現在的身份嗎?簡單的說就是‘雙規’了,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為大明出謀劃策。沒有朕的許可,這輩子你是別想下海了。

而把十八芝里三位能力出眾的人名都點了出來,並把解散十八芝的意思也說了出來,就是為了讓鄭芝龍放棄幻想,認清事實。

「微臣遵旨,這就聯系他們,讓他們自處。」鄭芝龍退到了一邊,雖然是不露聲色,但喪氣之極。

而對許心素則是一個錦衣衛百戶就打發了,同樣的是留在了身邊,他的人則毫無選擇的當了第三種的御用海盜。

等又談了一會,把兩人給打發下去了。幾個事處理完,朱由校感覺有點餓了,但沒有傳膳,而是決定和孫承宗一起去了閆應元被打的那家削面館去吃。

山西的面食是相當出名的,派人買了來,已經涼了,又不能把廚子弄過來,那黃花菜都涼了。反正也不遠,還是來個白龍魚服,順便也看看大同的風土人情。一行上百人都收拾好了,浩浩蕩蕩的出了代王府。

直接由孫承宗帶著,算是游覽了一下大同的風景,雖然已經第三次來到了大同,但前二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沒有閑情觀賞,而這次則看了一個足。

到了那家刀削面館,店里人多,朱由校和孫承宗一桌,其它的人都散了出去,只留另外一桌人在附近暗中保護著。

點了一些小菜,要了兩碗面。等面端上來後,只見那削面一片片的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挑起了一塊,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讓朱由校不住的稱贊。

孫承宗說︰「公子,這刀削面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朱由校邊吃邊說不錯,也賣弄起來問︰「孫老師所言極是,但可知這刀削面的傳說嗎?」

「這個老朽還真未听說。」

「相傳,蒙古韃子佔領中原,建立元朝。為了防止百姓造反,就沒收了各家各戶的金屬器皿,並作出相關規定,十戶用一把廚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在交回由韃靼人包管。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將面和成面團,就讓老者去取廚刀,結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誰知老者剛出韃靼人大門,被一件東西踫了腳,他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塊薄鐵皮,揀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著吃面條,可是刀卻沒取回來,急得老者團團轉。忽然,他想懷里的鐵片,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片切面吧!‘老婆一看,鐵皮片薄而軟,嘟喃著說︰‘這樣軟的東西哪能切面條。’老者生氣地說︰‘切不動你就砍。’一個‘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鍋台邊,往開水鍋里邊‘砍’面,‘片片的面片落入鍋里,煮熟後撈入碗,澆上鹵讓老者吃,老者邊吃邊稱贊。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三晉大地,得到人們青睞。傳說這就是刀削面的由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