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崔尚隱那里一路往回趕,到了大同城已經是入夜了,累了兩天的時間,匆匆忙忙的用了點宵夜,洗洗睡吧,在懷著對某女的思情之中,進入了夢鄉。
九月二十日,一早就得到了幾份光報。
第一次是天氣轉寒,起先訂制的,後來又追加的,十萬套羽絨服已經備好,問皇上幾時發送。
這個東西從準備到現在,費的勁可是太大了,主要是羽絨太少了,好在北京城里吃烤鴨的人是越來越多,一天能吃掉幾萬支。價格又不是太貴,連販夫走卒都吃得起,而因為烤鴨的風銷,不僅僅上林苑和三十六外皇莊養鴨子,別的地方也開始養了起來,這倒是形成了一條產業。因為收鴨子的價格上,全聚德烤鴨店給的高了一些,這也讓眾多的鴨農願意賣給他們,這才保證了貨源。而烤鴨正向著周邊的州府不斷的發展著分店,估計到了下個鴨子生長期後,貨源問題肯定是大大的解決了。
如今需要的羽絨服的地方太多了,十萬件都有些不夠用的。只好再宮里再多做一些了,所有的親軍全部都在北方,馬上就要到冬季了,朱由校讓人把親軍的名單、所以地、型號列了一遍,交給皇商們,捎帶過去。
另一是袁可立的,如今有了錦衣衛協助守城,漢陽的防務已經穩定下來,朝鮮民心雖然緊張,但總體算是平靜下來。而仁君的軍隊則因上一次海戰損失較巨,也不敢去攻擊袁可立留在海峽里的船隊。雖然光海君整天的要去討逆江華島上的仁君。但袁可立當然不理他,以目前對付建奴要緊為由拒絕。建奴一方見攻城不下,除了包圍漢陽外,還開始向南方開進,其意圖相當明顯,就是憑借著優勢兵力,徹底的解決朝鮮其它地方後,再行對付漢陽。所以此時的漢陽屬于平靜期。
如此局面還真是求之不得,讓朱由校正中下懷。建奴幫著把朝鮮南部蕩平之後,對于百姓。只有兩種方案。一是殺了,二是逼其為奴。黃台極的政策和老奴酋的時期不同了,老奴酋注重是的揚威,把人都給殺怕了。殺出自己的名聲來。然後作戰的時候沒有膽氣。所以動不動就來個屠城。但黃台極注重的是擴大勢力,只有人多了勢力才會大,所以注重的是搶奪人口資源。所以逼朝鮮百姓為奴上了建奴的戰車的可能性就居多了。歷史現在已經改變了許多。漢八旗提前歸隊了,而朝鮮和建奴是否仍為建奴的兄弟之邦也無法得知了。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建奴蕩平朝鮮全境,對大明以後的征討大計肯定是有利的。
正和漢奸一樣,歸附建奴的人,朱由校無論是給他們結扎還是宮刑都沒有一點的心理負擔。所以朱由校感覺這一點對大明是有利的。傳旨下去,靜觀其變,在百姓中間散布亡國的預言,不如移民大明的言論。
第二個光報是魏忠賢傳來的,果不其然,開放福王府、代王府甚至是其它皇上行宮變成博物館,收費,把這部分收入給宦官們養老送終,使得滿朝文武一片大嘩。
王府、行宮,代表的是皇權,讓平頭百姓,不管工農商學兵,什麼身份什麼背景的人,都可以去那里來個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這是對皇權極大的污辱。那樣誰還會對皇上有敬畏之心,現在已經可以吃著御膳、喝著御酒、用著御制的家俱、、、、、、如果吃喝拉撒都和皇上平行了,是不是以後每個人家都再弄點龍椅坐坐?那還有什麼君臣之別?皇權還有什麼權威之言?
而其中反對的聲音,又以禮部叫的最響,逾制!僭越!國將不國,禮樂崩于世,吾將如何存?大有只要百姓踏足了王爺或者行宮,那大明將立刻完蛋的意思。
古代所謂禮儀,包括的範圍非常廣泛,諸如政治體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災害祈禳、學校科舉、軍隊征戰、行政區域劃分、房舍陵墓營造,乃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言談舉止,無不與禮儀有關,它幾乎是一個囊括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行為準則規範的龐大的概念。顯然,朱由校開放沒收的王府和各地的行宮,讓這些遺老分子們,感到了極大的挑戰。那些東西代表著神聖的皇權,是臣子、百姓不可期及的東西,想想花幾個銅子,就能隨便的到里邊轉兩圈,那還有什麼神聖可言?
最主要的,是皇上此行為的主要目的,那就是這一部分收入竟然是給閹黨們養老送終準備的。大臣、士大夫們,哪里能瞧得起那些閹貨,別看著現在是一團和氣,其實內心深處恨的要死,大臣和宦官兩個階層的矛盾是根本沒辦調和的。
親賢臣遠小人,大臣們自認是賢臣,那小人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宦官了。皇上練個淨軍打大捷,已經讓大臣們恨的把牙都咬碎了。如果皇上把這個精力用到邊兵身上,把那些武器給邊兵裝備上,肯定一樣會有大捷,看看袁可立就是個例子。但皇上偏偏的重用了讓人不恥的宦官,這種傾斜政策直接的導致了宦官們一個個建功立業,而宦官的巔峰人物——魏閹,更是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因為現在仗是宦官打勝的、朝廷里的銀子也是宦官一分一分掙來的,包括眾大臣的‘爾俸爾祿’都不再是民脂民膏,都是宦官自己賺的錢。這怎麼能讓這個宦官頭子不驕傲呢?
整個大明,沒有任何大臣喜歡皇上和宦官走近的,這代表著大臣們的劫難,眾獸盈朝,烏煙瘴氣,迫害大臣、、、、、、比如王振、汪直、劉瑾、還有馮保,更有目前主持朝政的魏忠賢,他們有一個好人嗎?
那幫壞事做絕、無父無母、不忠不孝的東西,皇上如此的抬舉他們,無疑是大臣們最大的威脅。所以閹黨、帝黨以外的文武大臣們幾乎是全部反對。
而百姓們听說了皇上開放王府收門票給宦官們養老送終,卻沒有什麼多大的反應,這幾個月來,京城的變化太大了,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之下,已經沒有出宮的宦官更欺凌百姓、強賣強買了。
六皇店這個大明皇宮的窗口,已經沒有人敢強搶生意人的東西了。而幾十家專門經營水泥、地板磚、玻璃、烤鴨、料理、金鋪、銀行等等店鋪,根本沒有任何宦官敢于欺負百姓們,相反,干淨整潔的店鋪、優雅的音樂,高品質的商品,正常生意人的態度,這些讓無論是老北京人還是外來的客商都願意前去,只是排隊讓人頭疼而已。
大型的同樂酒店當然是讓百姓最為側目的地方,因為百姓們並沒有那高消費的能力,為了讓同樂之名真正的有所體現,如今已經專門的開了一個散客外賣的櫃台,更讓沒錢上一大桌子菜的平民們,有機會帶兩個菜回家,奢侈一把,而店里的規矩就是一視同仁,有錢沒錢一個樣看待。所以,這些更讓百姓們對宦官的形象大改。
朱由校看著眼前的情報,心想,這個節也到了該了的時候了。士大夫階層容不下宦官們,這也是自古有之的事情其矛盾根本無法去調合,也調合不了。宦官這個變態的制度也該終結了。
于是仔細的斟酌一下,傳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大明以孝制國,但卻有十萬宦官自殘或者被殘身體而入宮侍君,確有相之嫌,宦官一職有違人倫,朕心痛之。上古堯舜時期並無宦官之事,至西周之時,方才產生宦官制度。爾後則一發不可收拾,歷朝歷代均有。朕有感天下父母生兒不易,均是以大命換小命,誕生下小命,期望著孩子長大成人、傳宗接代,但卻因為生活上諸多的原因,被輕易一刀斷送其香火傳承,使辛苦養成的孩子,從此成了宦官,不但再也無法行周公之禮、孕育子孫,更使其終生受心理、生理之苦,其痛苦實不足他人人道。
且被宮刑者十人存六七,所傷、所死之人均為朕之子民,朕自認仁慈,心有不忍,因朕自身享受,即加害朕之子民。已所不欲不施于人,故朕決定自朕起,廢除宦官制度,大明至今日起,不再接收任何人入宮為宦官,無論自願還是被迫被宮刑者。宮廷內侍制度待宦官終老後,女官制度另行制定。而現在宦官職務、待遇不變。欽此!」
此事朱由校沒有與任何人協商,就獨斷乾綱的發了旨意,傳到了宮中。朱由校的眼里當然知道,這一政策的阻力不大,大臣們肯定是不會反對,反而會大加贊揚。朝臣和宦官的爭斗也會因為一方死絕而告終。而宦官們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可鬧的,與他們現在的職務等沒有任何的關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