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有一個填裝的時間,比起火槍來還要慢的多。所以安排的時間就是建奴的火炮響過之後,立刻沖鋒。
俞明勛他們跑的快,並沒有等待速度慢的莊海鳴,他們有著射距的優勢。對于建奴的弓箭類可以無懼,但必須沖到他們的射程之外,消滅他們,同時在那個位置上,大炮的射擊也沒了仰角,後排的大炮平射的話只能射到自己身前的大炮,相對也就失效了;前排的,自己的火槍可不比他們慢,只要打死了操炮手,大炮就是個廢物。
所以這個速度與距離相當的重要,這個時候,明軍的大炮又從海上呼嘯而來,再次投到了建奴的炮陣之上,再一次炸的人揚馬翻。俞明勛這一下更是揮臂高呼,激勵著親軍們加速。
何可綱這邊經受了一**炮的洗禮之後,有人失去了生命,面對著那大鐵炮,只能求著老天保佑別落到自己的身上外,別無他法,畢竟,這次的大炮來的太忽然了。他們不知道的是,若是明皇沒有提前發炮,將會有更多的鐵沒有過多的鐵球落到他們的中間。
看著那二百多名戰友,就這樣死去,親軍們沒點想法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沒有時間留給他們,去緬懷不幸被大炮‘砸’死的戰友、袍澤,他們的任務是直指建奴的埋伏之地。
何可綱沒有什麼好辦法,按照皇上的辦策,本來就是一部分渡河後,強攻對岸伏兵。留守的人配合一會就到來的白桿兵、天雄軍部剿殺這邊的伏兵。但誰都沒有想到皇台吉會安排大炮。
「皇上。建奴這炮也太多了點吧。」孫承宗不無擔心的問,黃台吉藏的太深了。在鄭屯之戰時,他沒有用這些火炮;岔路口時,被逼著撤兵,也沒有動用大炮,甚至是面對著明軍清理港口之時仍然沒有動用,一直忍到了這個時候,他才運用出來最後的手段。
「此次勝是勝了,但肯定也是傷敵一千自損三百的結局,」朱由校發自內心的一陣掙扎。看著大清河左岸那種被大炮犁了一邊之後的場景。心里不由的一緊,那些死去的親軍,都是隨著自己北征河套的英雄,卻被原始的火炮剝奪了生命。朱由校心里不由的自責。自已只是個戰爭小白。能做到的。也都做了。但對手卻是一位歷史名人,處心積慮的陰謀,總是接連不斷而來。這種人的成功也不僅僅只是一時的運氣。
「皇上不必太過心急。大炮雖然不少,但這種大炮能傷人的並不多,遠非皇上的開花彈可比。更何況他們一是射的不準,二是戰場之上因地勢原因,鐵炮無法跳躍向前,傷人始終有現。而我軍的大炮雖少,但射速與威力卻勝敵方百倍。相信時間不長,俞明勛他們就能帶來好消息了。」這種原始的大炮對于戰爭來說,其實並不能多麼得到孫承宗的青睞,他的主要作用在于震懾。照著他們裝填發射的速度,並不想殺死幾個人。但從皇上那里,他當然感到那是一種愛兵如子的情懷,更是把親軍與蠻夷比成了雲泥之比。現在這一通大炮,皇上的心情明顯的不好。
「無妨,漢人死在建奴手里的已經很多了,為了徹底的抹殺掉建奴,這個損失朕認了!」朱由校狠狠的說。說句心理話,就這樣的心理素質,連朱由校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來大明這麼長時間,這種位置還是老擺不正,腦子里仍然還是想著零傷亡這樣不可能的事。強者之路如何而來?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老想著理想的戰爭主義,根本不合邏輯,戰爭就是由鐵與血組成的,不僅要漠視敵人的生命,自己手下的將士,一樣是為了中興大明這個理想而奮斗,為國獻身死得其所!沒有這個素質,當什麼皇帝,干脆當個富家翁來的實在!朱由校暗暗的告誡著自己。
何可綱激勵著親軍們,他們喊聲震天,通過怒吼來提高士氣,「殺光建奴!」
「沖啊!」
親軍們再次啟動,沖著東南方向,建奴的埋伏之地而去。
但沖到一里的時候,變生肘腋,突然一陣陣的爆炸之聲從雪地里不斷的傳了出來!位置就在,明軍的腳下雪地里!
「轟」、「轟」、「轟」、「轟」
這不時的爆炸聲傳來,同時伴隨著士兵的慘叫。有倒霉的士兵被炸傷了腳,甚至是炸掉了腿,淨軍、錦衣衛一下子都傻了,哪里見過這種場面,相當的血腥。
「震天雷?!全體立定!」
何可綱立即猜出了這種武器的名稱。從宋朝開始,這種武器就大規模的使用過。在宋金戰爭中,雙方所使用的「霹雷炮」、「震天雷」等都是這類武器。
制作方法也不復雜,《武經總要》卷十二中的「霹雷火球」,其制作方法是︰「用于竹西三節,徑一寸半無罐裂者,存節勿透。用薄瓷如鐵錢三十片,和火藥三四斤,裹竹為球。兩頭留竹寸許,球外加傅藥。」這種霹雷火球在使用時用燒紅的烙錐引燃後用「炮」擲向敵人,「球開,聲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燒,而是靠爆炸時的碎瓷片使敵人受傷,同時還有巨大的聲響使敵人震驚,有煙焰燻灼。而埋到了地下,就成了雷池。
詳細記載的最早的地雷,出現在明朝。《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記載,建文二年(1400)白溝河之戰時曾「藏火器地中,人馬遇之,輒爛」。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火藥,插入引信後密封埋于地下,並加以偽裝。當敵人接近時,引信發火,引爆地雷。
明中期後,使用地雷漸廣。雷殼多為鐵鑄,引信也得到了改進。嘉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546—1549),由兵部侍郎曾銑,在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時組織人員制造了大量地雷。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鎮守東部長城時,也制造了大量地雷,布設在隘口要道進行設伏,加強守備。
至明萬歷年間,各種地雷紛紛問世。萬歷八年(1580),戚繼光鎮守薊州時,曾制鋼輪火石引爆裝置「鋼輪發火」。它是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這種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明朝末年,地雷的種類更多。據《籌海圖編》、《練兵實紀?雜集》、《武備志》等書記載,明軍所用的地雷有十多種。按引爆方式區分,有燃發、拉發、絆發、機發等。其布設方式,除單發雷外,還有利用一條引信控制爆炸的群發雷,一個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根據作戰需要,還可將地雷設置在車上、建築物內或用動物運載地雷沖陣。
很明顯,這就是一個群發雷,不過效果相當的不好,估計是放在雪地里的時間太長了,引線或者火藥受潮有相當大的關系。
何可綱是一陣後怕,得虧是在岔路口對峙了一斷時間,這要是當時就來的話,還有都得交待了?就是這樣,也有近千人的兵士受傷。
建奴並不會造這些東西,這都是明軍的玩意。但現在這些漢軍卻把這些玩意通通的賣給了他們的主子!這個時刻,何可綱忽然不為殺死建奴陣營的漢軍感到內疚了。
漢奸是什麼?是出賣漢人利益的人,為了自己能夠苟且偷生,給建奴或者異族,提供任何的便利,讓他們來抵抗大明,那就是漢奸。無論是候家之流,還是那些漢軍,甚至是給建奴造這些火藥的匠人、運輸的工人、挖坑埋地雷的民工、、、、、、沒有他們的參與,建奴如何造這些東西!
現在很明顯,這是一片雷區,這一下明軍至少傷及了近千人,比那一**炮可經厲害多了。對付這個方法很簡單,立定不動。然後或者挖出來排雷,或者是直接用牲口去趟雷,將雷引爆。
「地雷戰?」望遠鏡里,朱由校一看這個東西真實的嚇了一跳,在他的思想里,這種東西一直就是抗日戰爭的產物,電視上可沒少放這種東西。沒想到黃台吉竟然在這里給用上了,他不會是穿越客吧?
「皇上,這是、、、、、、、」孫承宗一見皇上那驚奇的樣子,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而就在這時,沒容朱由校多想什麼,埋伏的建奴已經從地里躍馬而出。喊聲震天而來!
「殺!」
「殺漢狗!」
一瞧就是幾萬人在東南方二里地之外沖了過來,這個伏兵一點都不讓明軍奇怪,就是他們不跳出來,明軍一樣會殺過去。只是沒想到這地雷如此厲害,將明軍的隊形給打亂了。而且大炮還隨時隨地的會再來,這場仗不容易啊。
而就在這時,建奴第二輪火炮再次射來,明軍這時只能干挺挺的挨著,這種滋味真的很難受,但這次對于明軍的傷害明顯少了許多,一是被五枚開花彈又炸了許多,二是俞明勛帶著淨軍的沖擊已經開始到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