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听著下邊亂哄哄的一邊,朝堂紛亂,一片嘈雜。平靜的梳理著茹的資料以及當下的局勢,以及自己的選擇。
茹,說起來還是個傳奇人物,十幾歲就由一個貢生進入國子監,然後入仕為官,算作明太祖朱元璋的夜夢賢臣,唐太宗夜夢賢臣得到一位能征善戰的薛仁貴,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夜夢賢臣也是極為看重,贊譽有加,稱其為賢人君子,並頒「中外一人,中流砥柱」鐵券丹書,蠲免其田塘園林賦稅,賜「繩愆糾繆」圖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門外建貢元坊一座。
就是因為明太祖的這些贊譽和稱贊,茹對削藩的做法極為反感,希望朱允炆能保持太祖舊制維持屏藩制度,削藩之初就屢次上奏維持屏藩制度,抨擊和彈劾方黃齊等人,是朝廷內反對削藩的領軍人物。
建文帝和方黃齊等人也因為茹的背景,始終沒有能徹底的把反對派打擊下去,建文元年末,罷免齊泰兵部尚書職,反而任命茹接替。
後來建文帝削藩之意強硬,又三下五除二的搞定幾個藩王,雖說朱老四起兵造反,但是在很多人眼中還是難成氣候,茹等反削藩人士就低調很多,不過偶爾散布一些太祖成法不宜更改,燕軍難敵的負能量消息。
今天看到方孝孺的奏章被駁回以後,再聯系這幾天以來,皇上因為方黃齊等人幾乎喪命的消息,判斷著風向有變,就借彈劾盛庸鐵鉉虛報戰功,探探削藩的方向。
這邊喊冤,那邊附議,朱允炆看著鬧鬧騰騰的重臣,明白茹的心思,來探自己的方向。如果質疑盛庸鐵鉉等人的戰功奏報,或者不彈壓茹的彈劾奏章,反對削藩派就回卷土重來,如果是削藩之初,有一些反對聲音,可以容忍,所謂兼听則明。可是削藩削到現在這個局面,退一步則身死政亡。
現在的反對聲音必須彈壓,不然有朝一r 反對削藩就發展成通敵投降,用朱允炆的腦袋做自己富貴的墊腳石。
「茹,盛庸鐵鉉守衛濟南有功,無可置疑。其二人是否餃尾殺敵,可以派員查證。派御史大夫練子寧前往濟南宣旨並徹查殺敵多寡之事。」
「臣領旨。」練子寧略有差異,有點意外,接過這個差事,心里也興奮起來,自己的機會來了。
朱允炆這樣的安排,肯定軍事上局部勝利的事實,以賞賜軍士加官進爵的方式,提升前方將士的士氣。但是又派御史大夫這樣的大員去查殺敵多少這樣的芝麻小事,就又給茹一個倒方齊黃的希望,當然也給練子寧一個希望。
朱允炆雖然不懂大明朝廷的官場,但是在業務職場里那種彼此競爭、相互使絆子、挖坑埋人的事還是輕車熟路。
茹听到以後,心里高興,覺得方黃齊真的快不行了,讓練子寧去徹查殺敵多少,擺明是給方黃齊埋坑,練子寧雖說是削藩支持者,但是一直不贊成黃子澄那種方式,他是主父偃削藩策支持者的老大,在削藩初期兩派為了奪得削藩之事的主導權,沒有少掐架。
去查殺敵多少,就算實際殺敵五百,說虛報也行說有功也成,就看誰來認定這件事。
「茹,如你所奏,燕逆主動撤軍而非王師抗擊之功,以何為憑。」正在茹自樂的時候,朱允炆開始自己的套路。
「陛下,」茹听到朱允炆問話,再次施禮回答︰「燕逆圍攻濟南,三月不下,確實是濟南軍民守衛之功。有人給燕王出計策,讓燕王引黃河水淹濟南,燕王以此逼迫盛庸鐵鉉開城投降,才有鐵鉉詐降擊傷燕王坐騎之事。燕王因此知道盛庸鐵鉉之決心,不忍繼續圍城,更不忍引水淹濟南,而使大明子民成為水中亡魂。」
茹這話強詞奪理倒也有幾分道理,就是看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站在朱老四的立場上,確實可以這樣解釋和自我標榜。茹略作停頓,透過手中的笏板邊緣,看朱允炆臉s 平靜,心里更加有底。
「陛下,茹依附燕逆,其心可誅,望陛下立斬此等ji n佞之臣,以正朝綱。」胡少卿高聲的喊道,已經不顧君前失禮的顧忌。人的境界不同,可見一斑。
「胡閏不要焦急,讓茹說完,兼听則明。」朱允炆再次駁回胡閏,嘴角掛著幾絲笑容,對茹說︰「燕逆不忍濟南軍民再受戰亂之苦,主動撤軍,不是盛庸鐵鉉等人擊敗,何以為憑呀?」
「陛下,太祖諸子中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天下共知,洪武時曾統雄兵會寧王、齊王等諸王北擊北元余孽,善戰之名天下共知。現在領久戰之兵,攜朵顏三衛,野戰之力強盛。而盛庸,天下所未知,曾為王師戰敗之將,吳杰年邁,平安乃燕王舊部,其領軍能力皆不可和燕王一較高下。故而臣斷定,燕王乃主動北撤,而非盛庸等擊敗。」茹說完,心里也有點不安,今r 漲燕王志氣,貶低王師,雖然也是客觀的實際情況,但是如此會不會招來皇上雷霆之怒。
朱允炆心里有點美滋滋的,按照自己剛才的設想,把茹已經勾引出來,不過還不夠。
「茹,如你所奏,燕逆統兵善戰,燕賊所領皆為久戰雄兵,朵顏三衛戰力難敵,你意朝廷該如何應對?」
皇上沒有發怒,看來近r 傳言皇上疏遠方黃齊是真的,茹心里更加有信心。「陛下,臣以為,廢削藩之議,尊太祖舊制,奉行屏藩制度。朝廷應罷兵,問盛庸鐵鉉冒功之罪,治齊泰黃子澄妄言誤國離間皇家骨肉之罪,息兵戈于民生息。」
「你意,藩王觸犯律法,朝廷依律懲處不對?」
「陛下,臣無此意,朝廷依律懲處觸犯國法藩王,實屬應當。但皇上應念骨肉之情,給予寬宥。」茹感覺有點奇怪,怎麼說到該不該處理那些犯法的藩王,誰都知道已經處罰的幾個藩王,所謂罪證是查無實據。
「既然應該,那王師為何要罷兵言和,而不是燕逆罷兵乞降?如果朝廷真的罷兵言和,那麼張昺、葛誠之死,朕何以面對?你難道要朕做漢獻帝不成?」朱允炆說到最後,語氣突然凌厲。
傳說的中的王霸之氣露出幾分,主要是建文帝那身板臉蛋配合不到位,有點瘦弱,在加上以前在臣子中的形象,讓現在的王霸之氣不是很猛烈。
「臣不敢,臣無此意,請皇上恕罪。」茹撲騰就跪在地上,怎麼說變就變,怎麼突然就扯出個漢獻帝,和他老人家有個毛關系呀。殿里大臣,看到朱允炆動怒,又扯出漢獻帝來,感覺事情有點怪異,都一個個撲騰撲騰的跪下來。
「陛下息怒,保重龍體。」
「即便朕罷兵不戰,即便朕不追究燕王抗逆之罪,燕王會就藩嗎?那些依附燕王的兵將會安心嗎?那些陣前投降燕王的叛將會安心嗎?」
「難道爾等要朕如漢獻帝一般,困坐皇城,再行禪讓之事嗎?爾等富貴功名仍可依舊,但是朕可以依舊嗎?」朱允炆沒有聲嘶力竭的咆哮,用一種冰冷的聲音把一個個問題扔給群臣。
大殿之中,瞬時寂靜無聲,每個人都在心中重新評測當前的局勢。其實茹也沒有那個讓朱允炆做漢獻帝的意思,他只是固執的認可太祖舊制,只是戰局的一步步惡化,才把他逐步推向投降的行列中。
可是他確實沒有想到這種皇權的殘酷x ng,削藩開始的錯誤非常明顯,可是錯誤的政策推行到現在,就沒有後退的機會。一旦後退,以燕王的決斷,絕不會讓朱允炆再有機會決定自己生死,即便不逼迫朱允炆退位,架空朱允炆讓其做個傀儡皇帝那是一定的。
即便是燕王大人大量能相信自己的佷子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可是那些依附朱棣的將軍,特別是那些投降到燕王哪里的將軍,能相信朱允炆既往不咎嗎?朱家叔佷和好,就該他們這些臣子莫名其妙的人頭落地。
做傀儡皇帝,絕對不是這些二代帝王的選擇,畢竟一代皇帝的榜樣在哪里放著。朱允炆不想做傀儡漢獻帝,朱老四不想生死受制于人,那些將領要保命求富貴,所以現在的局勢絕對不可能和平解決。
歷史上,建文帝在戰事不利的時候,屢次低頭言和,朱棣一次又一次的增加要價,就是這種困局的體現。
底下的大臣們那個不是晶瑩剔透心、絕頂聰明人,從朱允炆一個漢獻帝的說法,就判斷出了當前局勢的必然走向。要麼燕王被滅,要麼朱允炆失去帝位,沒有中間路線可以選擇。自己該如何選擇呢?
練子寧心里也是也是一片驚濤駭浪,他支持、攛弄削藩,天下共知,一旦朝廷戰敗,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下場。
「陛下,茹狂悖犯上,妄言罷兵,依附燕逆,臣奏請立斬茹。」練子寧膝行一步大聲啟奏,落井下石,大家的拿手好戲。
胡閏看著練子寧搶去先機,就順著砸石頭,「臣附議,立斬茹。」
「臣等皆附議,立斬茹。」下邊跪著的人,都聲音高低不一的表態,就連剛才那些老神在在不說話的主事堂官也不再保持沉默。
看來茹生死就在朱允炆的一念之間!
*****風叔賣萌*****
關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覺得還風叔寫的不太爛,請加收藏(放入書架),賞推薦票票。各位鞋童看過來,這里的大叔也j ng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