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不再繼續攻城,頂著盾牌,保護徐理退下城牆,帶著受傷的兄弟戰友,垂頭喪氣的往遠處退卻。
徐凱、劉真、程暹看著遠去的燕軍,都長長松一口氣。滄州城,總算守住了。
劉真單膝跪地,對著徐凱拱手施禮,用沙啞的聲音說︰「劉真謝過徐將軍救命之恩!」
徐凱一愣,急速往前走兩步,雙臂用力的把劉真拉起,說道︰「劉將軍,快快請起。徐某難以當將軍如此大禮,同為袍澤,守望相助乃是理所當然,怎麼能說是恩情呢!」
劉真站起身,誠心誠意的說道︰「將軍不以此為恩情,若是我劉真也不當作恩情看待,和豬狗有何兩樣。」
「好了,你們兩位,都別謙讓啦。都是自家兄弟,就不要說這些見外的話。」程暹走過來拍了拍兩人肩膀,化解這種客氣的尷尬。「依我看,本次劉將功不可沒呀,若是沒有這兩萬預備隊,今r 滄州凶多吉少,我等人頭都該送往北平燕王府!」
「都是兩位將軍之功,劉真愧不敢當!」
「劉將軍之功,大家有目共睹,若無劉將軍智勇之才,怕是徐凱早就化作滄州冤魂。」徐凱也是一番感慨。
「是徐將軍領軍有方,我只是輔助建議而已。」劉真依然謙讓。
徐凱笑一笑,揮揮手,對著其他兩位將軍說道︰「讓預備隊守城,前幾r 守城的士兵,都回營歇息。再安排人趕快處理城頭尸體,不管是朝廷士兵,還是燕軍兵卒,都妥為安葬,說破大天去,還是大明子民。唉!」
「末將這就派人處理!」劉真、程暹齊聲答應。
「還有,派人給這段城頭鋪上黃土石灰,這血腥味,要人命!」
「末將遵命!」
徐凱的命令被傳達下去,自有千總一級官員帶人實施。三個昔r 的都督因戰爭聚首滄州,歷經生死卻產生情誼。三人扶著城垛,看著遠遠退走的燕軍,都默默無語!
「劉將軍,」徐凱沉默一陣後,開口問劉真︰「你說,為何燕軍剛才那麼瘋狂的攻城?」
「這個原因,末將也不明白,突然之間,燕軍就如同發瘋一般,也許有什麼變故。不過徐理攻城敗退,我們沒有殺死他,看他能躲過燕逆的懲治不?」
三人又再次沉默,昔r 的袍澤兄弟,戰場相遇拔刀相向,這是怎樣的慘劇,作為軍人,誰能不為之懊惱悲傷呢?
徐理的悲傷,因為同僚相殘,更因為攻城功虧一簣。此刻,他渾身鮮血,和李彬跪在朱棣面前,等待著朱棣的雷霆之怒。
「末將攻城不力,沒能攻破滄州,致使大軍多有傷亡,末將慚愧。請王爺治罪!」李彬、徐理看著默然無語的燕王朱棣,把剛才的請罪話語再說一遍,跪在地上,低著頭,心里忐忑不安。
就在此時,房寬無聲無息的走到朱棣面前,沉聲稟報︰「啟稟王爺,探馬發來最新消息,請王爺定奪。」
沉默無語的朱棣,雙手握拳,指節都因為用力發白,他控制著內心的失望、怒火,用盡量平靜的語氣問道︰「什麼消息?如實報來。」
「啟稟王爺,前軍主將徐忠,今r 早間,受到定州平安所部伏擊,損失數千兵馬,余部正向滄州潰退,平安餃尾追殺。徐忠押運所有輜重、攻城器械都已經丟失。」房寬說完,靜靜的站在那里,擔心朱棣受到刺激。
「平保兒實屬可恨!他r 本王定會生擒此撩,千刀萬剮方解心頭之恨!」朱棣一聲咆哮,臉s 鐵青。
其余眾人頭垂的更低,屋漏偏逢連y n雨,剛剛滄州攻城失利,而輜重器械被平安毀掉,朱棣能不生氣。當r ,朱棣聲北擊南,大軍突襲三百余里,劍走偏鋒強攻滄州,基于對滄州的判斷,即便不用火炮一類的攻城器械,就能非常容易的攻下滄州,一旦攻下滄州,德州盛庸、定州平安則不足為懼。
故而,攻城器械讓徐忠押運,晚幾r 從北平出發。加上輜重、器械笨重,行動緩慢,時至今r 還沒有抵達滄州。連r 來攻城不利,昨晚朱棣才傳令徐忠,加速前行,務必今r 抵達滄州城下,若是如此,明r 的滄州就會被火炮轟擊,任憑徐凱、劉真有三頭六臂,也難保滄州不失。
不成想,徐忠行軍速度加快,就被平安的騎兵攻擊,軍隊死傷不算多,可是大軍輜重、攻城器械損失殆盡。看來,平安的目的,就是燕軍的攻城器械和糧草輜重。
「王爺息怒!」李彬、房寬急忙勸慰。
朱棣爆吼幾聲,心中的火氣消去不少,看著血人一般的徐理,霜打一般李彬、房寬,淒然笑一笑,高聲說道︰「勝敗兵家常事,非是徐將軍不努力,實在是徐凱、劉真太過狡詐,你們兩個起來吧。」
「末將謝王爺寬宥之恩!」李彬、徐理磕頭謝恩,從冰冷的地上站起。
「房寬,本王看你話沒有說完,還有什麼消息都說出來,本王還能承受得住。」
「遵命。」房寬抱拳行禮,接著稟報︰「王爺,德州盛庸率軍已達滄州城南十五里,距離朱能將軍五里,結陣對峙。朱將軍請求率軍攻擊,請王爺定奪。」
「盛庸一個時辰,向前推進二十五里,速度不快,夠謹慎,那就是為了預防本王以逸待勞,用朵顏三衛沖擊。盛庸結的什麼陣型?」
「方陣,重甲步兵方陣。盛庸率軍十萬,其中七萬重甲步兵,用六萬結陣迎敵,其余軍隊在安營扎寨。」
朱棣不由得雙目一合,雙唇緊閉,雙拳緊握。對于南軍三個城池的防守力量,朱棣早就模得一清二楚。
德州盛庸,率軍十二萬,其中八萬重甲步兵。大明軍隊以步兵為主,而重甲步兵則是步兵中的j ng銳,李景隆北伐,帶軍六十萬,就有十幾萬重甲步兵,可惜李景隆無能,不善使用,致使大軍敗退,慘遭燕軍殺戮。這些劫後余生的大明j ng銳,戰力更勝一籌。
重甲步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魏文帝重用李悝、吳起,李悝變法以後魏國國力r 漸強大,吳起訓練組建重甲步兵——魏武卒,依靠魏武卒的強悍戰力,往西蠶食秦國大片土地,秦獻公以失地為恥,不顧國力孱弱強行東征,最終死于魏武卒弩箭之下。魏國往東威懾趙、韓、齊等國,雄霸中原幾十年,魏武卒功不可沒。
秦孝公求賢天下,衛鞅入秦,變法圖強,仿魏武卒訓練秦軍,秦軍戰力數十年以後躍居諸國之首,推行耕戰國策,幾代秦王勵j ng圖治將士用命,到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以後中原帝國皆以步兵為主要兵種,視為帝國的屏障基石。及至兩宋,受西夏、耶律遼、完顏金等游牧政權的時刻威脅,宋朝依托強大的經濟實力,組建更有戰力的重甲步兵,在北邊防御過程中,鮮有全軍覆沒記錄,而且常能擊潰敵軍。弱宋之名,不是因為兵不能戰,而是因為皇帝無戰意,將軍無戰心,一群手拿《論語》,談論繪畫詩詞怕死膽小的君臣書生,丟掉趙宋天下。
兩宋數百年間,時刻受北方異族快馬彎刀、硬弩羽箭的威脅,軟弱投降常記青史。其實,「金人有狼牙棒,大宋有腦袋瓜」的說法不是全部事實,事實是大宋找到可以克制北方騎兵的戰爭工具,那就是重甲步兵方陣。兩宋時期一代將星戰神武穆岳飛,在訓練指揮步兵方面多有建樹,步兵對騎兵,勝多敗少,武穆勇武發出「直搗黃龍」的誓言,金人則發出「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大明立國以後,北元余孽時時寇邊s o擾,徐達等人仿兩宋再次訓練組建重甲步兵,以對抗北元騎兵。可惜,朱元璋老年對諸功臣多有猜忌,把重裝步兵基本都布置在京城。
重裝步兵組建訓練耗費巨大,但是人員素質一流,負重三十斤急行百里不倒者才可以入選,每個兵卒都是皮甲鐵盔,背負強弓羽箭,手持大盾長槍。一旦遇敵,結方陣,大盾在最前防御,長槍伸出刺殺,中間強弓遠sh ,蒙古騎兵遇到這樣的方陣,就如同啃著帶刺的龜殼,吃不到肉還要留下自己的命。
騎兵是步兵的噩夢,騎兵不怕重裝步兵進攻,就怕重裝步兵結陣防御,結陣防御的重甲步兵就是騎兵的噩夢!
濟南之戰以後,朱棣北撤,盛庸接手北方戰事指揮權,領兵十二萬固守德州,八萬重甲步兵就在他的麾下。平安帶軍六萬固守定州,三萬南軍騎兵被派往哪里,徐凱帶兵八萬固守滄州,可惜徐凱的八萬士兵,多是朝廷北征時候從各地調來的衛所官兵,戰力和朝廷j ng銳有很大的差異。
朱棣奇襲滄州,避開和朝廷兩大j ng銳兵種對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是,滄州沒有攻破,現在重裝步兵逼近,騎兵s o擾身後,讓朱棣一時難以決斷。
朱能年輕,長居北平,和朵顏三衛多有配合,對重裝步兵的威脅認識不足,所以才請求出戰沖擊。
可是,朱棣昔年在北平向徐達多有求教,深知重裝步兵方陣的厲害,而今盛庸重裝步兵結好方陣,就等著慢慢的磨朵顏三衛的肉,此時進攻,除了找虐沒有任何好處。
「王爺,朱將軍是否進攻,請王爺定奪。」房寬看著沉思不語的朱棣,只好在做一遍匯報。
朱棣知道他此刻不能有任何猶豫,就果斷下令︰「命令朱能,帥朵顏三衛,不可進攻,威懾盛庸不再前進就行。」
「末將這就去傳達王爺諭令。」房寬施禮後,跨上戰馬,匆匆而去。
「李彬、徐理!」
「末將在!」
「你們二人收攏攻擊滄州兵馬、器械,帶軍後退十里,安營扎寨,天黑以前務必完成,如若有誤,軍法從事!」
「末將遵命!」李彬、徐理兩人轉身就走。
「來人,傳令張玉,帶鐵騎五千,去接應徐忠,務必在天黑以前接回大營,不得有誤。」
「遵命!」傳令兵打馬如飛,去給張玉傳達燕王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