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600年到1000年,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溫暖期,因正值唐朝和北宋前期,一般也稱為唐宋溫暖期。其中,從8世紀中期以來氣溫已開始下降,但總體上仍處于暖期。唐代前期,黃河流域的農業文明再度興盛,農業生產迅速恢復,水稻在這一地區又重新得到廣泛種植,其他一些亞熱帶植物也比較普遍。因氣候暖濕,農業帶明顯向北推進,農業耕作區擴大,土地能夠利用的絕對面積增加,同時農作物品種的多樣化、農作物的生長期及復種指數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長和提高,這使土地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上升,也使農業總產量相應提高,從而使國家經濟力量強盛,物質文明發達。最為大家熟知的例子,就是杜甫的《憶昔》一詩所描繪的社會景象︰「憶昔開元全盛r ,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r 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到天寶八年(749)時,官倉的糧食儲存達到了粟米9600萬石,創歷史最高水平。但也必須指出的是,這種發達也是深得南方經濟的支持。北宋人所修《新唐書》即明確指出︰「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督江、淮所輸以備常數。」「江、淮田一善熟,則旁資數道,故天下大計,仰于東南。」這是以前所沒有的新動向。唐末五代以來,中原地區飽受戰爭蹂躪,南方則戰火較少,經濟生產得到保證。
隋唐重新完成統一之時,也正是氣候轉暖之際。但唐代中期開始氣候又逐漸變冷,政治上則適時地出現了游牧民族出身的安祿山起兵叛亂,這使被周邊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唐王朝由盛轉衰。百余年後,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又在氣候極其干旱的時期爆發,經過十幾年的戰爭,起義被平息下去,但卻使統一的大唐帝國趨于瓦解,各地藩鎮割據,根本不受zh ngy ng節制,宛如一個個d l 的小朝廷,統一的zh ngy ngzh ngf 名存實亡。隨後更進入五代十國的亂世,一些少數民族政權紛紛建立,中原地區五十幾年間竟五次改朝換代,皇帝也換了十幾個,政治變動之快,真如走馬燈一般,而其間的反目廝殺,簡直更是無r 不有。
唐末黃巢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災害,尤其是旱災和蝗災。《舊唐書•黃巢傳》說,當時,"仍歲凶荒,人饑為盜,河南尤甚。"地方zh ngf 對災情熟視無睹,不僅不救災,反而繼續征稅征徭,終于激發了黃巢起義。但是在開元三、四年,同樣是在河南地區(也包括河北),同樣是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由于救治得力,滅蝗及時,成效顯著,"田有收獲,民不甚饑。"(《舊唐書•玄宗紀》)沒有造成動亂。因此,從自然災害嚴重程度和國家政權的救災狀況兩方面去探究農民起義的原因,也許會更全面、更確切一些。
唐朝中後期,歷史記錄中的水旱災害很多。位于關中的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都城規模宏大,興建宮殿、城池、皇陵、廟宇及官民住宅等各種建設所需原材料甚為繁多,而古代城市皆以木建築為主,對附近的森林必然產生較大的破壞。另外,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當時的唐長安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關中地區的人口密度也較大,大量人口本身的生存需要—農耕區與城市區的擴大、薪炭的需求、住宅與家俱需求等,都會對城市周圍地區森林資源、土壤資源、水資源造成破壞,其中又會以對植被資源的破壞最為嚴重。剛開始破壞時造成的後果還不明顯,因為植被被破壞與造成相應的後果之間還有一個時間差。隨著都城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影響就會更明顯地顯現出來。植被的破壞,使植被水土保持的功能降低,土壤蓄水能力減小,水土流失加重。大雨到來時河流暴漲,否則就缺水乃至干涸,這會使發生旱災與水澇災害的危險x ng都增大。作為當時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最繁榮的國際大都市的唐長安城,城市建設及人口壓力對于城市周圍地區帶來的環境破壞是不容忽視的,這可能是導致唐代中後關中地區的旱災、水澇極為頻繁的重要原因。而蝗災有與大旱、洪水相伴發生的特點,民諺所說:「大水之後,必鬧蝗蟲」、「先淹後旱,螞蚱連片」「久旱必有蝗」,這些都是老百姓從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唐中後期蝗災發生頻率較高與當時水旱災害發生頻率高的記載是相吻合的,說明唐中後期確實是關中歷史上水旱蝗災較頻繁的一個時期。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中華民族在黃河中下游的繁衍生息,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唐後期,黃河頻繁泛濫,我們認為,這和唐前期在西北地區,黃河中上游大規模屯田有關。歷來對屯田是給予肯定評價的,但對它破壞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估計不足。戰爭對黃河的破壞也是十分嚴重的。以水代兵是古代常用的戰法。五代後梁朱溫父子為了阻止晉王李克用父子的騎兵,在不到三十年間,先後三次掘開黃河堤防,造成山東、河南的大水災,為害滋盛。
從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分布來看,氣候溫暖濕潤的漢唐時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游地區,以全國來說,就是北多南少。這是與當時北方經濟發展水平高于南方的生產情況相符合的,因為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一個地區的人口密度是與該地區農業生產的盛衰成正比的,只有生產水平越高,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在這一時期內,雖因戰爭而有時打破這一人口布局,但戰爭過後很快又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