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政加向張廉忠報告︰找到放衛星的高產田了。請記住本站的網址︰n。好!張廉忠比撿到金元寶還高興,馬上興沖沖地來棗溪視察。
張廉忠來到試驗田邊,只見田里平展展的全是稻穗,看不見稻桿和稻葉,高興地贊不絕口︰太好了!密植,密植好啊!老錢,你為我們黨爭了氣啊!那時候不是有人攻擊密植嗎?現在我們用事實給他們以有力的反擊!
錢政加說︰試驗田里連青蛙也鑽不過去,小孩子在稻穗上面爬也不會掉下去。
很好!你真行!你估計能畝產多少?
估計有四萬斤到五萬斤。
好!那我們這顆糧食產量衛星,就是全國最大全世界最大的了。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啊!我們要給帝國主義看看,要跟蘇聯老大哥比一比,我們中國人民是有志氣有能力的,我們中國**人是能創造世界奇跡的!
對,我要為陽嘉縣增光。
哎,為我們陽嘉增光算什麼,我們要為黨增光,為國家增光。老錢,我們的目光要遠大一些,主席說了,我們有兩年就可以超過英國了,要趕在蘇聯前面超過美國,我們要比蘇聯更早進入**,當然給老大哥面子,到了**也不宣布。所以,我們要好好努力啊,再苦戰幾年,**就要實現了。
張書記高瞻遠矚,語重聲長,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我一定好好干,拼死也要趕在蘇聯前面實現**。張書記,我們這塊試驗田收割時,請您來觀摩驗收好嗎?
光叫我來有什麼意思?我們要請上級領導,請新聞記者,放這麼大的衛星,我們要讓上級領導知道,要讓廣大人民知道,要讓全國全世界都知道!
棗溪鄉試驗田開鐮收割了。前來參加驗收的有**臨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林墾廳副廳長,**銀山地委農工部長,臨海農學院院長,作物栽培學教授,遺傳選種學教授,之江大學教授,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技師等。省、地區、縣各新聞單位都派出記者,來現場采訪。收割現場參觀的還有來自銀山專區各縣和陽嘉縣各農業社社代表及附近群眾共三千多人。陽嘉縣委第一書記張廉忠率領一批縣區干部,陪同上級領導、專家和記者參觀驗收。
領導和專家到了田頭,對眼前的壯觀無不贊嘆不已。有人試著在谷穗上面按了按,發現谷穗結結實實的很難按下去,因此大聲贊道︰太偉大了!稻谷居然能種得這麼好!從來沒見過!有人說︰是啊,奇跡!人間奇跡!這種奇跡只有在我們黨領導下才會出現!
上午11點11分,銀山地委農工部長宣布開鐮。錢政加像授勛一樣將一把系著紅綢帶的新鐮刀交給程志林,在一片歡呼聲中,頭帶草帽的程志林舉了舉鐮刀,洋洋得意地第一個下田割稻。
二百多棗溪社員參加了收割,割稻,運禾,月兌粒,忙得不亦樂乎。稻子太密,為了in確計算產量又得很仔細,因此收割非常費時。
才看了一會兒,參觀人群已顯得不耐煩了。程元亮高聲說︰村里已安排了午飯,請大家到村里吃飯!
參觀人們呼啦啦地涌到村里。申氏祠堂前的曬場上,放了幾排八仙桌,一排蒸籠里是熱氣騰騰的米飯,其它桌子上擺滿了一盆盆火腿煮蘿卜,肚子早已餓了的參觀人們,和棗溪村民一起樂呵呵地吃飯。
傍晚,社員們挑著裝滿谷子的籮筐,排起隊伍,游行般地在人們面前轉一圈,然後挑往龔氏祠堂。在弄堂里早已準備好的其它谷擔,飛快地加入這個隊伍。
龔氏祠堂前,擺了四台磅秤,省里和地區來的統計人員,在這里緊張地過秤統計。這個過程也很仔細,計量要in確到兩、錢,稱一擔谷要費許多時間。挑谷的社員排著長長的隊伍,扁擔架在籮筐上,坐在上面耐心地等待著。
參觀人們也等在這里,領導、專家、記者想等著看結果。其他農業社代表和群眾也有人想看結果,但多數人是想等吃晚飯。果然,程元亮又來請大家吃飯了,仍然是大米飯加火腿蘿卜。
晚飯後,天黑了,磅秤那里點起了兩盞雪亮的煤氣燈。參觀人群回到龔氏祠堂前,棗溪村民們也全擁在那里看熱鬧,場面亂哄哄的。混亂中,挑谷的社員奉命過秤後不把谷子倒了,重新回到等待過秤的隊伍里。
折騰了十幾個小時,結果終于出來了!這塊試驗田是經過in確丈量的,1‧27畝,共收73512斤3兩8錢,畝產57883斤7兩6錢。
當錢政加宣布統計結果時,爆發了一片歡呼聲。參加驗收的領導和專家,全部在驗收單上簽字。
第二天,臨海ri報、銀山ri報、陽嘉報等報紙都以頭版頭條,作了陽嘉縣inz合作社放了特大水稻產量衛星的報道,其它一些報刊雜志也作了詳細報道。
在臨海省,當時已經是最大的衛星了,受到了臨海省委領導的高度關注。可是張廉忠想聞名全國聞名世界的願望沒實現,因為差不多同時,有的地方已經放了畝產十三萬多斤的衛星,全國xin的新聞媒體對陽嘉的這顆衛星已經不感興趣了。錢政加後來懊悔不迭,他跟宗豐勤恨恨地說︰媽的,白忙活了,早知這樣就搞得再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