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1637 李自成

作者 ︰ 韋氏宗祠

簡介︰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古代杰出的軍事家。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r 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月復山(月復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b ij ng,推翻明王朝。由于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b ij ng,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後,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斗爭。

生平︰

李自成,萬歷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 鄢60多里(兩地現均為橫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傳,是李繼遷的後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肅太安遷入陝西省米脂縣李家站(西夏李繼遷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遷至原米脂地長 村(現屬橫山縣).人們所說李自成「生在李繼遷寨,長在長 村」,即指的是這段事。《米脂縣?李自成族裔考》中記載到:"自成籍本縣太安里二甲,世居北鄉,距城七十里海會寺溝之李家站。"

《米脂縣志》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各處。」

李自成家庭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黨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

兵變︰

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父親死後他去了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當驛卒。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禎元年(1628年)驛站進行了改革,j ng簡驛站。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回家,並欠了債。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游于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ji n,李自成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佷兒李過于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征戰

崇禎三年(1630),李自成率眾投農民軍首領不沾泥,繼投高迎祥,號八隊闖將。

六年,在農民軍首領王自用病卒後,收其遺部2萬余人。後與農民軍首領張獻忠等合兵,在河南林縣(今林州)擊敗明總兵鄧,殺其部將楊遇ch n,隨後轉戰山西,陝西各地。

七年,連克陝西澄城,甘肅乾州(今乾縣)等地,後于高陵,富平間為明總兵左光先擊敗。

八年,與各路農民軍首領聚會河南滎陽(一說無此會),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轉戰江北,河南,又入陝西,在寧州(今甘肅寧縣)擊殺明副總兵艾萬年等。旋在真寧(今正寧西南)再敗明軍,迫總兵曹文詔自殺。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殺後,被推為闖王。領眾「以走致敵」,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法,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陝西隴縣),寧羌(今寧強)。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擊殺明總兵侯良柱。

十年冬,圍攻成都多r 未克,後折師梓潼迎戰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遂分道返陝,移師潼關,遭明軍伏擊,將卒傷亡散失甚眾,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于陝西商,洛山中。不久,親赴谷城(今屬湖北),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

十二年,與復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後協助羅汝才于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

十三年,為明總兵左良玉敗于房縣,重入河南,破永寧(今洛寧),斬萬安王朱采?。與當地農民軍首領一斗谷合兵,眾至數十萬,攻克宜陽。進至盧氏,得牛金星,寧獻策,用為謀士。納李岩均田免賦建策,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不納糧」(《明史?李自成傳》)。

十四年ch n,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破城,執殺福王朱常洵。旋揮師圍開封,數攻不克,南走鄧州,與月兌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後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項城調集,遣j ng兵于途中伏擊,致明軍陣亂敗逃,執殺明總督傅宗龍于項城

1634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sh 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張獻忠與李自成不合,乃分軍東走。

1636年後金改清。清軍第三次入塞。高迎祥進攻西安時兵敗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殺。李自成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起義軍的流動x ng,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迂安東北)、牆子嶺(今b ij ng密雲東北)兩路毀牆入關,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升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不定,急調洪承疇等人東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難不死。

稱王

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義,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r 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r (1641年1月)攻克洛陽,殺萬歷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1],與將士們共享。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1642年黃河決堤沖毀開封。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10月在河南郟縣敗明陝西巡撫孫傳庭。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3月,洪承疇降清。11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36萬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3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4月殺叛將袁時中。5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

入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東征b ij ng,突破寧武關,殺守關總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紛紛來降,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十七r 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r ,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4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r 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率軍,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李自成下令予以「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r ,葬于田貴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進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r 起,大順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2],劉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3]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pao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4],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r ,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5]。四月十四r ,西長安街出現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r 立東宮為皇帝,改元義興元年。」十三r ,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據說李自成進b ij ng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r 考成,明r 搜括,海內s o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

覆滅

四月二十一r ,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r ,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于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r 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余人,二十九r 李自成在b ij ng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r 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b ij ng的部分建築,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r 盛,終于妄殺李岩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采避戰的方式流竄,經襄陽入湖北,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5月在江西再敗,于1645年神秘消失。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原名鴻基。萬歷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r )生于陝西延安府米脂縣李繼遷寨。童年為地主牧羊。天啟六年(1626),充銀川驛卒,苦習騎sh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崇禎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輟業,于米脂號召饑民起義,率眾投農民軍首領不沾泥,繼投高迎祥,號八隊闖將。六年,在農民軍首領王自用病卒後,收其遺部2萬余人。後與農民軍首領張獻忠等合兵,在河南林縣(今林州)擊敗明總兵鄧,殺其部將楊遇ch n,隨後轉戰山西,陝西各地。七年,連克陝西澄城,甘肅乾州(今乾縣)等地,後于高陵,富平間為明總兵左光先擊敗。八年,與各路農民軍首領聚會河南滎陽(一說無此會),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轉戰江北,河南,又入陝西,在寧州(今甘肅寧縣)擊殺明副總兵艾萬年等。旋在真寧(今正寧西南)再敗明軍,迫總兵曹文詔自殺。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殺後,被推為闖王。領眾「以走致敵」,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法,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陝西隴縣),寧羌(今寧強)。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擊殺明總兵侯良柱。十年冬,圍攻成都多r 未克,後折師梓潼迎戰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遂分道返陝,移師潼關,遭明軍伏擊,將卒傷亡散失甚眾,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于陝西商,洛山中。不久,親赴谷城(今屬湖北),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十二年,與復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後協助羅汝才于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十三年,為明總兵左良玉敗于房縣,重入河南,破永寧(今洛寧),斬萬安王朱采?。與當地農民軍首領一斗谷合兵,眾至數十萬,攻克宜陽。進至盧氏,得牛金星,寧獻策,用為謀士。納李岩均田免賦建策,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不納糧」(《明史?李自成傳》)。十四年ch n,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破城,執殺福王朱常洵。旋揮師圍開封,數攻不克,南走鄧州,與月兌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後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項城調集,遣j ng兵于途中伏擊,致明軍陣亂敗逃,執殺明總督傅宗龍于項城。十五年,與羅汝才以20萬眾再圍開封,激戰20余r 未克,回師攻破河南襄城,俘斬明總督汪喬年和降明的農民軍首領李萬慶(sh 塌天)。繼克陳州(今淮陽),與當地農民軍會師,返師三圍開封。先殲出城突襲的三營明軍,後遣部連破鄭州,滎陽,上蔡,掃清開封周圍明軍據點。明督師丁啟睿,總兵左良玉率師十余萬挺進朱仙鎮(今河南開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繼續圍城,自率主力佔領朱仙鎮有利地形,近戰獲勝,俘明軍數萬人。旋回師開封,挖牆填藥爆破並掘黃河堤灌城(一說明軍掘堤灌農民軍)。為阻擊明督師孫傳庭部,率師西向,戰于郟縣,不利,遂向冢頭寨(在今南陽境)轉移。途中大量拋棄甲仗財物,誘明軍競相爭奪而亂陣,遂率部反擊得手,斬俘將校70余人,步騎數千,獲柿園大捷。進圍汝寧(今汝南),環城發炮,百道架梯登城,執斬明督師楊文岳,分巡僉事王世琮等。揮師南走,繞道白馬灘,架門扉作浮橋以渡,迫左良玉棄水寨而遁,進佔襄陽(今屬湖北襄樊)。旋分兵連破夷陵(今宜昌),荊門諸州縣。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陽,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殺」口號安民。改襄陽為襄京,建立大順政權,被擁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稱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命張國紳為上相,牛金星為左輔,劉宗敏為權將軍,李岩為制將軍。隨後,納謀士顧君恩建策,制定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後取b ij ng的作戰方略。親率大軍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戰中殲明軍4萬余人,迫孫傳庭敗逃陝西。乘勢間道緣山追擊,盡殲鎮守潼關明軍,擊殺孫傳庭,佔領潼關,西安。旋分兵追殲明軍殘部,連下延安,漢中,榆林諸重鎮。十七年正月,定國號大順,建元永昌,稱大順王,改西安為西京,定軍制,封功臣,開科取士。隨後率師強渡黃河,東進山西,連破汾州,太原。旋兵分兩路,遣部將劉芳亮率南路軍攻大名(今屬河北),真定(今正定),自與劉宗敏率主力為北路,于寧武關(在今山西寧武境)與明軍血戰數r ,擊殺明總兵周遇吉。後相繼進佔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屬b ij ng)。三月十七兩路會師b ij ng城下,于十九r 破城,迫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統治。改明五軍都督府為五軍部,變武將稱謂,定品位,完善軍制。為瓦解明軍殘余勢力,多次遣使招降明總兵吳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約10萬(一說6萬)往攻。在山海關之戰中被吳三桂,清攝政王多爾袞聯兵擊敗,損兵數萬,退師b ij ng,大順軍由盛轉衰。廿九r 稱帝,翌r 離京西撤,令劉宗敏為主帥組織兵力沿途反擊。時農民軍內部矛盾加劇,軍事上節節敗退,致使屯守山西,陝西計劃無法實現,遂引兵經陝西退至湖廣。大順永昌二年(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縣(今屬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年40歲。一說出家為僧,卒于康熙年間。李自成統軍作戰十余年,重視從嚴管理,訓練部隊;注意密切民眾關系;善于把握戰場主動權,常以靈活戰法出奇制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重要篇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刺明1637最新章節 | 刺明1637全文閱讀 | 刺明1637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