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年之痛,什麼是七年之癢?對于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婚姻經歷過三年之後就會發生消極的變化,在七年之後婚姻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指在一段時期之類一個人在生活環境下所帶來的不好的變化。相信看了這個題目之後有人會覺得我在這里詳述一個我未曾經歷的事件,其可信性與權威性是極其低的。但是這對于我來說卻讓我明白了不一樣的意義。
21年前,這樣的一個我誕生了。如今我已經度過了七個三年,三個七年了。記得微博上有人這樣說為什麼叫七年之癢?是因為在一個人的身體內,每三個月有一部分細胞將會更新,要將身體中的所有細胞更新完,需要的時間是七年,所以七年之後你是你,你也可以不屬于你自己!我想為什麼有人會這樣說,也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人會有著巨大的變化,是微觀的變化,我們很難去察覺。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也屬于人的一種變化,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覺得這是對婚姻變化最好的詮釋。我希望自己能夠把這個理解為是自己蛻變的一個代名詞!因為人需要蛻變,需要留下時間的印記。
那年我七歲,充滿了孩子氣,身上散發著孩子的稚氣,看不懂身邊的世界,背著比我背部還要大的雙肩背包,跟著姐姐屁顛屁顛的走上好幾公里的路程到學校。似乎路途上總有我們幾個人的身影和氣息。用爸爸的話說就是小學讀完估計長征也快被我們拿下了。我們听了只是會覺得開心,似乎覺得走了這麼多路程會有一種成就感,好像這條漫長而泥濘的路是屬于我們的,記錄我們孩提時代的酸甜苦辣。而從來不會覺得是家庭的拮據讓我們體驗了那麼多的艱難苦楚。不會覺得我們與其它孩子比起來我們是有多麼的不幸。姐姐們總是那麼的懂事,這讓自己從那個時候對懂事這個東西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雖然過著拮據的生活,但是並沒有因為這而讓家庭變得凌亂,而是我們享受著別人無法享受的幸福與快樂。這可能與那時爸爸的家和萬事興的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吧!雖然只有七歲,但是我卻依稀記得,我對家的定義就是每天,每頓飯一家人都能做到一塊有說有笑。那在現在想來可能就是最單純的幸福吧!那年我七歲,我知道幸福很簡單,我知道簡單很幸福。
那年我十四歲,和其他男孩一樣,我騎著單車,每天半個多小時的自行車程感到學校上學。那時候每天最想的就是能夠快點放學,希望能夠早點趕回家,吃上媽媽做的熱騰騰的飯菜,好像那時候學習是一種任務,並沒有現實所闡述的那麼重要。因為是家里最小的,媽媽一直都有個想法,無論怎麼樣都要讓我讀上書,而且要讀好點的,因為家里不能都是文盲。那年姐姐中考失敗,從爸媽的眼神中看出了無奈,更多的應該是失望吧!于是隨著那時候上私立學校的熱潮,媽媽下決心讓我去城里讀上最好的高中,雖然那時候的經濟條件不是那麼允許。但是對于那時比較安于現狀的我來說並不是很了解爸媽的做法。決定答應中摻雜的更多是對私立學校的好奇心和對城里的向往。那年我一個人,面對身邊的陌生人覺得自己是無比渺小,自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學會獨立,學會怎樣與人交流。接著爸媽每天節儉出來的生活費,自己那刻突然會覺得很重,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了,又似乎很懵懂。只是最清楚的是自己要努力考上重點高中。結果是我失敗了,突然那刻覺得失敗給我的打擊是我從來沒有經歷的痛楚。老爸只是說了句︰兒子什麼事情都要順其自然,沒事的。但是我覺得那刻我是這個世界上最虧欠老爸的。那年我14歲,我知道獨立是什麼,我知道我欠爸爸一個承諾!
那年我二十一,和很多其他的男孩一樣,每天過著寢室,食堂,教學樓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如今我的很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不會去想怎麼去虛度自己的生活,怎麼去把自己摧殘得無比脆弱。七年的時間里,我沒有做過一件讓爸媽擔心我的事情,更多的是我在去彌補我對老爸的承諾。我覺得這是我對爸媽最好的回饋。現在的自己不會意氣用事,不會去因為不順心的事情而煩躁不安。雖然生活很固定但是卻也不乏樂趣。我相信很多東西都需要你看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用老爸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順其自然。用老媽的話說就是心態好了,什麼都好。雖然樸實,但是卻覺得一直很受用。今天我21了,回憶起成長,辛酸而有平實,一步步讓自己有了現在的我。就像「七年之癢」一樣,也許經歷了三輪的細胞更新,我應該有所蛻變。我希望在下一個七年里,我將再次得到蛻變。那年我21,我知道了時間是什麼,我知道了我的下一個七年等待著我。
時間的名詞永遠都是一樣的,不會改變,只會因為歷史的積澱,會變得更有新意,更有韻意,就像七年之癢。變化的是我們,是我們對生活變化的肯定與認知!
有時候把時間定格在時間名詞里面,又何嘗不是一次靈魂回味的過程呢?
21歲了,祝自己生日快樂,祝身邊的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