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求計,範文程便獻計︰「皇上,我認為我們不能示弱!蒙古人是和我們滿人一樣,是尊敬英雄的!要是我們一再地懷柔,向蒙古表示以和為貴,那樣反而會讓蒙古人變得更加地驕橫,似此,局面就無法收拾了!蒙古人會認為我大清軟弱可欺,更加不重視我大清,他們的反是必然的!不如以兵攻蒙古,要是不服,那麼就打到他們服去!告訴他們,我們大清是強大無比的!無人能對付得了!」
這話一出,立即是得到了滿清大臣的贊成,他們都是熱血沖腦,一想著要作戰,比誰都興奮呢!
有一點必須提一下,範文程啊,你忘記你是漢人了?怎麼話中有「我們滿人」,這就是自滿清入關之後,很多無恥的人一再地表忠心以月兌離漢籍,求加入滿籍,從而連祖宗都忘記,都不要了。
只是還有一些人是反對範文程的,他們認為滿清要是兩面作戰,還與蒙古這一盟好結怨,就是實力大大地損失了。還想要統一天下,又何談從哪里征兵呢?
以前每次地征戰,征戰調蒙八旗一起征戰,蒙八旗是立功卓著的啊!沒蒙八旗,實力要大打折扣呢!滿蒙聯合是令得滿清的軍事力量增強的原因之一啊!
現在範文程卻提出了要對蒙古用兵?要是用兵了,激怒了蒙古各部,那樣可就把蒙古推到了張必武那一邊了,這可是最為不幸,最為可怕的一件事啊!
有滿臣出來了。他指著範文程。斥責範文程。說範文程是漢人,當然不會以滿人的利益為重的,所以才會獻上這一昏招,從而害苦滿清。
此話一出,立即就有許多個滿族大臣也是一齊出來指責範文程了。
範文程雖然是自努爾哈赤時起就為滿清效力,可是在滿族人的眼中,他始終是個外人,哪怕他效力的時間再長。立下的功勞再大,也抹殺不了他是漢人,滿清防備漢人這一點。
範文程為了滿清的安全,他就得據理力爭,他便說︰「皇上,我是一片忠心!蒙古人是不能單單靠恩來結的,還得用威來懾!恩威並重,這才能讓他們對我們大清忠心!要是只一味地寬容,恩結,會讓蒙古必反!一面以兵討。一面卻以賞賜隨後,這樣才行啊!自太祖和太宗皇帝已來都是用這個方法的!」
順治是在听著。他沒有出聲,他看著索尼,索尼先前已得到了範文程的拜托,他也認為範文程所說的在理,為了克服朝中滿臣的阻力,範文程就不得不搬出索尼等人才行。
索尼、遏必隆等都是站了出來,以表示支持範文程,有了他們的支持,範文程的意見終于是可以采納了。
順治看著範文程,他是加以信任的,並且在等待著消息的傳來,是不是如範文程所說的那樣。
同時,也有不少的人在向順治進言,請求順治下旨給洪承疇,讓洪承疇快點出兵以盡快地剿滅張必武。
此話一出,很多人都是持贊成的意見,他們紛紛在請求著順治早些下旨。
順治倒不昏庸,他環顧了諸大臣,便說︰「不知各位還是否記得松錦大戰嗎?那時崇禎就是在不斷地下旨以催洪承疇盡快出戰,洪承疇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是孤注一擲,最終的下場是兵敗被擒!要是當初崇禎讓洪承疇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而決定戰略,而用兵,或許松錦大戰,又會是另一個結局了!難道你們還想要朕像明朝一樣,像無能的崇禎一樣嗎?」
順治出聲質問了,滿族的大臣們你看著我,看著你,誰也不敢出聲。其實在滿臣中,他們都對順治是有怨言的,認為順治是舍本末,重視漢臣,卻輕了他們的滿臣。
這些大臣曾經還不斷地去向聖母皇太後提議呢!只是大玉兒也管不了,怎麼說,兒子已大,還親政了,她不能管。再加上因為多爾袞的事,她與順治的關系是亮了紅燈,要是再來多事,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更糟糕。
其實還有一點更為重要的是大玉兒認為天下未定,滿臣中只會打仗,智謀等都嚴重不足,還需要一些漢大臣來出謀劃策。穩定政權,自然也是需要漢人了。所以大玉兒對于順治的重用漢臣也不怎麼過問了。
似此,誰也管不了順治,你們一個兩個還怎麼出聲?他們也只好不再說話了。
順治也不傻,他也得安撫一下他的滿臣們︰「碩塞等在南方不是也沒有能消滅南方的殘賊嗎?戰事還在辛苦地作戰著,由此可知,要滅賊,不能急于一時,只能是緩圖後計!」
滿臣們雖然是在嘴里不斷地說謹听皇上的,可是他們的心里卻是不服氣的。
順治也看清了,他嘆氣了,在退朝後。順治對著範文程說︰「範先生啊,你都看到了吧?滿漢隔閡真的是很嚴重啊!要是沒有這麼嚴重的話就好了!朕每次一想到這時,都像是有一顆大石頭壓在我的心頭上啊!要是能讓漢人都服從于我大清的統治,那就不用怕張必武再猖狂了!可惜,這些鼠目寸光的人就看不懂朕的高瞻遠矚!」
範文程便說︰「皇上,還是得慢慢來啊!急不了!」順治再看了一眼範文程,最後是苦笑一聲,便是點了頭。
範文程見到了滿臣不友善的目光,就知道要是自己的建議不能奏效的話,他的人頭也會跟著落下的,哪怕順治再怎麼地想保他,也是難以成功的。
範文程的這一計策是會成功的,張必武在關注著滿清朝廷的一舉一動呢。
張必武听聞了範文程獻計,要舉兵以攻蒙古,用恩威並重的方法來迫使蒙古不背叛,而不是一味地施恩。
張必武是點頭稱是的,他也認為範文程的方法確實能用,當滿清用這種方法後,張必武能拉攏到的蒙古各部就會少之又少了。
不管怎麼說,滿清對蒙古各部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滿清的恩威並施情況下,主要的保守派還是會傾向于滿清,他們更認為張必武雖然是強大,而且難纏,可是想要滅亡滿清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加上張必武的騎兵不強,在茫茫草原之上,你的火器等是比不上機動力極強的騎兵,似此,張必武對蒙古的威脅就是少之又少的,蒙古又怎麼會不傾向于支持滿清呢?
蒙古諸部還是要支持滿清,這才是最穩當的一件事。
張必武知道既然不能讓蒙古各部背叛滿清來投奔自己,他就不會在這方面多做打算,想多也沒用,只會想壞腦。
張必武自有主意,從塞外出兵,這是能辦得到的,蒙古各部與張必武的關系不像以前了,最起碼他們會借道的,這一借道就能讓張必武的騎兵直達畿輔以北的地方,忽然間出現,會讓滿清大為驚詫的。
張必武把他的騎兵給召集過來了,這些騎兵有一萬人,一萬人除了有些是原來的明軍士卒,或者是義軍,或者是其它的勢力的騎兵,來投張必武後,被張必武發掘,並且再把他們給訓練轉型成騎兵的。
原來其中有些人都是提升為將領的,讓他們去訓練新兵,新招來的三萬人加緊訓練,以成一支新的騎兵。
擁有四萬鐵騎將一改張必武軍隊騎兵少,只能是一味依靠火器的局面。現在第一批就是訓練三萬,以後會訓練出更多的騎兵,組建一支更強大的鐵騎。
只是新經訓練的三萬騎兵還沒有能派上用場,訓練時間尚短,故只能是派遣原有的一萬騎兵充當借道而行的。
一萬騎兵是張必武的命根子啊!畢竟這一萬人是經過千戰萬戰中存活下來的,是精銳啊!要是這一萬人真被消滅了,對于張必武的打擊是很大的,雖說張必武的人馬已躥至二十萬之眾了,還不算其他的預備兵。
張必武還是把這一支騎兵給派了出去,讓他們從草原穿梭而行,繞到河北繞過長城,現在的長城已沒有了烽煙,沒有了堠卒,因為滿清知道蒙古已不是他們所擔憂的禍害,真正的禍害是張必武,故不防塞外,只防長城內。
張必武的騎兵忽然出襲,就能讓滿清全部都亂完,就有利于滿清的軍隊調動以保護北京。同時也讓滿清懷疑蒙古的忠心,就算是彼此之間表面上再也沒有什麼,可是內心里,大家都是各自不平的,都有仇恨在里面了。
破掉滿蒙聯盟是擊敗滿清的一條妙計,所以這一萬人是必須派出去的,就算險再大也得冒。
張必武決定了,他不僅僅是要破壞滿蒙聯盟呢,他還想到的是獲得好處,比如說收復失去的領土,要讓南方的清軍主力大量地北上,那麼他就想著如何攻佔南方。用兵南方,這是必然的。
計策在實行中了,張必武把黃起給叫來了,與黃起一同去的還有周遇吉,周遇吉是寧武總兵多時,他對那里的地勢非常熟悉,讓他們去,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呢!唐通也一並給召喚來了,讓唐通也加入了騎兵軍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