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喜歡胖一點打賞月票。請使用訪問本站。求月票哦。存稿較少,今日一更,正在努力碼字。
中途島,在接到了偵察機艾迪上尉的報告後,從五點三十分開始,美軍全部飛機立刻開始行動。
等到了六點鐘,在日軍機群距離中途島還有一百五十公里,美軍的雷達屏幕上就已經發現了日軍的機群。
六點剛過,美軍所有戰機已經全部起飛。等日軍戰機接近中途島五十多公里時,一架美軍偵察機竟然在日軍機群後面投擲了照明彈,更是提醒了中途島的美軍。
在如此明了的情報之下,美軍的應對極為恰當。美軍的機群分成了兩批,其中戰斗機機群五十多架,直撲日軍機群。另一群以轟炸機和魚雷機等飛機組成了龐大機群,先向西飛,讓過日軍從西北方而來的機群,然後再撲向日軍航母所在。
同樣是六點鐘。美軍航母編隊和自由龍號航母全部收到了日軍方位的電報。
到了這個時候,斯普魯恩斯少將昨天傍晚七點三十八分下達的命令顯出了功效。
日軍艦隊在中途島西北方向四百一十公里。而美軍的幸運點在中途島的東北方向四百八十公里。兩軍的位置和中途島形成一個三角形,如果艦隊在昨夜沒有移動的話,三角形的底邊也就是兩軍距離將會超過五百公里。
而斯普魯恩斯的命令,使得第十六特混編隊和自由龍號航母此刻距離日軍艦隊坐標只有一百七十五海里--大約三百三十公里。
水桶盛水多少,決定于水桶最短的一塊木板。航母的作戰半徑,也決定于最短航程的戰機。
美軍的f4f夜貓戰斗機,作戰半徑四百多公里,美軍的sbd無畏式俯沖轟炸機作戰半徑七百公里。而美軍最垃圾的tbd魚雷機作戰半徑正好是一百七十五海里。
也就是說。斯普魯恩斯的命令,使得美軍的艦隊正好處于恰到好處的攻擊位置。這簡直是神來之筆。
戰場直覺,也是名將的不可或缺的一項素質。
擔任指揮官的弗萊徹少將,在接到敵人艦隊的確切情報後,卻不能從他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派出艦載機首先出擊。其理由是他所派出的10架偵察機的燃油快用完了,需要把飛行甲板空出來,先讓偵察機降落,加油以後才能組織進攻。理由很有弗萊徹的特點--又是加油。
實際上,弗萊徹也的確沒有辦法發動進攻,他的約克城號還在後面四五十海里呢。魚雷機的作戰半徑不夠。
因為美軍偵察機艾迪中尉發回的消息是用無線電發回的,內容不算很清晰,艾迪上尉的原話是,「發現三艘航母,天哪。還有兩艘航母」。隨後就斷了消息。
而美軍航母編隊沒有收到艾迪的無線電,這個消息被中途島美軍通過電報轉發了一遍之後。就變成了有三艘或者五艘航母。
而李廣的記憶中。日軍在中途島是四艘航母。尼米茲的判斷是三到四艘。在美軍的官方文件中,所謂三到四艘,實際上是三艘的意思。但是為了預防萬一,提醒可能有四艘。
現在,根據艾迪上尉的報告,美軍將領包括李廣都開始做選擇題了。
弗萊徹認為。日軍應該是三艘航母。至于艾迪所言的另外兩艘或許是看錯了。飛行員看錯艦種一點不稀罕,把航母當成油輪,或者戰艦看成商船,幾個月來發生的不是一次兩次了。
斯普魯恩斯則認為很有可能是五艘。因為飛行員最容易混淆的油輪不可能在作戰編隊中。
尼米茲一貫的沒有想當然。而是認為至少三艘,其他的需要進一步確認偵察。
而李廣實際上認為是四艘,但是少算少勝,多算多勝。念多了孫子兵法,李廣還是覺得多算比較保險。而且海抗軍的作戰計劃就是按照有四艘日軍航母做的。黃中華認為,如果是五艘的話,也完全合理。因為美國人會拉上海抗軍這樣一艘改裝航母,日軍添上一艘改裝航母應該也不困難。李廣想想也有道理,美軍將領或許看不上護航航母,但是小日本可是一個窮國,拿著護航航母作戰也不是沒有可能。海抗軍這艘自由龍號不就是如此改裝的嗎?只不同的是,這艘自由龍號從建造開始就是拿來做航母的,動力系統夠強大。而一般的改裝航母不大可能把動力系統重新配置,速度不可能達到三十節而已。
清晨6︰07分,弗萊徹少將向「企業」號航空母艦上的斯普魯恩斯少將發去電報,命令第16特混編隊首先向敵艦隊發起空襲,第17特混編隊隨後跟上。
要說,弗萊徹少將的命令也沒有多少錯誤,在日軍航母數目不清的時候,一半戰機出擊,另一半做好準備,很合理。但神奇的是,弗萊徹的電報中是給斯普魯恩斯的,根本就沒有提自由龍號。這樣一來,李廣就難受了,要知道自由龍號可是分在第十七特混編隊的。但是卻在和第十六特混編隊一行。
斯普魯恩斯立刻下達了偵察機起飛的命令。他不僅放出了五艘重巡洋艦上的十架雙翼偵察機,還把八架英軍支援的裝備雷達的偵察機一起放出。
六點十分,十八架偵察機直飛日軍航母編隊。
同一時刻,美軍盤旋在空中的十五架卡特琳娜水上偵察機也接到命令,全部趕赴日軍航母所在方位。這是尼米茲上將下達的命令。
美軍一共三十二架水上偵察機,本來是負責雙相搜索整個中途島西部的一百八十度範圍,既然已經發現了日軍航母,就沒有必要如此密集的搜索偵察了,被尼米茲立刻改為了單相搜索。而騰出手來的十六(實際上十五架)架卡特琳娜水上偵察機被用作對日軍艦隊的重點偵察。這一點也是李廣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提出的,其目的是絕對不能讓日軍航母月兌離美唐聯軍的視線。
接下來斯普魯恩斯的命令叫李廣有些模不清頭腦。斯普魯恩斯沒有命令戰機立刻起飛,而是命令艦隊繼續向西航行一個小時。戰機全部從機艙提升到甲板,做好一切準備,等命令隨時起飛。
自由龍號上的戰機不存在作戰半徑問題,無論是p40還是無畏式俯沖轟炸機,亦或是剛剛添加的六架tbf魚雷機,作戰半徑都可以達到四百公里以上。
李廣不清楚斯普魯恩斯下達這個命令的原因所在,但是斯普魯恩斯的命令很不符合海抗軍的作戰原則-發現的第一時間就立刻打擊。
黃中華對李廣道︰「要不,再詢問一下弗萊徹?」
李廣搖搖頭道︰「不問了,率先打擊或許戰果會好一些,但是飛行員損失也大。我軍第一波編隊僅僅二十二架戰機。無論破防或者攻擊都難免損失。」
李廣是這樣分析的,但是內心中李廣有些迷信,他一貫以來喜歡從歷史知識中找切入點,從而實現海唐國和海抗軍的利益最大化。既然在後世名聲赫赫的斯普魯恩斯少將如此安排,想必有他的道理。
戰後。斯普魯恩斯解釋了他的考量。因為美軍不是日軍,一個艦隊起飛一百多架戰機只需要十五分鐘。美軍的訓練不僅不如海抗軍也遠不如日軍。戰機全體起飛。足足要一個小時的準備工作(記住是準備工作)。更關鍵的是,斯普魯恩斯深知美軍偵察機的水準。
事實證明,斯普魯恩斯對美軍的戰斗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把握的精準無比。斯普魯恩斯利用提升戰機,加油掛彈的時間,艦隊繼續西移。戰後的總結證明,這一命令簡直是神來之筆。因為。駕駛特卡琳娜偵察機發現日軍艦隊的艾迪上尉。的確報錯了位置。而日軍艦隊的位置恰巧比艾迪上尉所報的坐標,遠了三十海里。
遠了三十海里,就意味著美軍的魚雷機作戰半徑達不到。名將不是那麼好當的,他還需要準確掌握己方部隊的整體訓練水準。甚至要細致到某一支小分隊的訓練水準。
打個比方,即便是德軍赫赫名將隆美爾,古德里安去指揮目前裝備和訓練水準的華軍,也絕對是有敗無勝。而華軍中的名將指揮鋼鐵裝甲的德軍,怕是也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戰斗力。
所謂名將,所謂指揮藝術,都建立在對己方軍隊戰斗力準確的把握之上。這是基礎,但是又有幾個將領能真正的把握呢?
------------章節分割--------
在六點四十分,美軍在中途島上起飛的戰斗機機群和日軍轟炸中途島的集群在中途島西北發生激戰。
為了打好中途島這一仗,尼米茲可謂是竭盡全力。尼米茨把能收羅到的飛機,不管型號,無論年代都送到了中途島,把個小島弄成了作戰飛機博物館似的地方,一百多架戰機至少有十個以上的型號。
中途島上的美軍戰機有十六架海軍陸戰隊無畏式俯沖轟炸機、十六架f4f野貓式戰斗機、三十二架卡特琳娜水上巡邏機、十七架b—17陸軍轟炸機和四架b—26陸軍轟炸機,以及數量眾多的老式水牛戰斗機等雜牌戰機。戰機的數目超過了一百三十架,但是其中不少戰機和轟炸機性能都非常落後。
戰機雜牌,飛行員也雜牌。中途島上的美軍飛行員是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混合,作為其中一個小部分,海抗軍的飛行員還負責一架b17轟炸機。美軍飛行員中,海航飛行員的還好一點,飛行動作基本熟練。但是有些陸軍航空兵純粹是菜鳥,這些年輕人剛剛出學校門,飛行時間才一兩個小時。
但是美國人一貫的富于冒險精神。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所有飛行員的父輩或者祖輩都是從歐洲遺民過來,這些人群在歐洲本來就是不安分的人群,都有著強烈的冒險精神。而這些歐洲移民們已經把冒險的血液滲入了他們的後輩的骨髓中。雖然美國的生活優越,但是美國的年輕人在二戰這個年代並沒有丟失他們前輩的冒險精神。在這個年代,美國的年輕人追求浪漫,追逐金錢,但是以美國西部牛仔的勇猛頑強備也同樣的受年輕人追捧。
雖然無論是戰機還是訓練,亦或是作戰經驗都完全不是日軍的對手,但是這些美軍飛行員在此戰中表現的異常勇敢。一架戰機被擊落,另一架就再次沖上去,前赴後繼,其勇猛頑強絕對不次于日本陸軍的板載沖鋒。要是說不足之處,主要在于戰術。美軍年輕的戰斗機飛行員只顧得和日軍零式戰機死拼,卻不知道以機動性優勢打擊日軍轟炸機編隊。
經過一番激戰,戰果是四十五比三。美軍被擊落四十五架,沒有能夠阻止日軍的轟炸機前進。(歷史上是三十八比二,因為李廣的建議,尼米茲多加派了十二架戰機在中途島。故此戰績有變化。)比較悲催的是,竟然沒有擊落一架日軍轟炸機。
六點四十分,日軍飛行指揮官友永丈市帶領的日軍機群到達中途島上空,肆虐了二十分鐘,投下了全部炸彈。
友永丈市最後轉了一圈,他發現,沒有能夠完全摧毀跑道,需要二次轟炸。因此友永丈市向南雲中一如實報告。
美軍在中途島的確夠下本錢的,兩個總面積才四點七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竟然修了六條正式跑道,好幾條短跑道。所以,即便是日軍戰機一百多架,投擲了百噸炸彈,竟然沒有能完全摧毀中途島的跑道。
其實沒有能摧毀跑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南雲中一把最精銳的飛行員留在了航母上,預防可能存在的美軍航母--這一點是黑島龜人專門交代的。
南雲中一帶領日本第一航空艦隊,打了多半年仗。尤其是在錫蘭海戰中和珊瑚海海戰中飛行員損失慘重,補充了不少新手。轟炸中途島的任務相對于轟炸軍艦難度要低,所以派出的飛行員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精銳飛行員。
南雲忠一的部署看似合理,但是卻造成了飛行員投彈的精準度下降。面對地面目標的轟炸,沒有能達到作戰目標。
戰爭,一環套這一環。南雲忠一看似穩妥的方案,給戰局造成了很大不確定。如果是全部精銳飛行員出手,別的戰果不敢說,全力摧毀美軍的跑道還是大概能夠做到的。
可以說,日軍缺乏攻擊島嶼的經驗。別看鬼子打了半年多太平洋戰爭,甚至登陸戰都進行了數十次。但是對于攻佔對手嚴密防守的島嶼,這樣的戰斗並不精通。從戰爭剛開始時,第四艦隊進攻威克島就能看出來,對于攻佔一個島嶼的火力準備,日軍並沒有比較科學的概念。
海抗軍數次襲擊日本控制的島嶼據點,已經總結了不少經驗,對于摧毀對手的機場,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算法。很顯然,日軍的偵察工作做得差,而且沒有總結出一套算法。也正因為如此,日軍的整體作戰計劃中有著相當的缺陷。要知道,中途島不是那種地形復雜,有山有嶺的島嶼,這個島相當的平坦,最高處不過海拔十二米。應該說只要重視了偵察,日軍應當有能力計算出彈藥投放量的。
接到友永的報告以後,南雲忠一也沒有別的好選擇,只好準備再次空中打擊中途島。在07︰05分南雲忠一作出了一個致命的決定︰正在待命的飛機全部更換兵裝,換成對地攻擊炸彈。
如果把七點五分當成戰斗的第二個回合。那麼應當說,日軍在表面上取得了完勝,但是卻埋下了一個致命的隱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