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長城 第一百零七章 民政改革

作者 ︰ 流水夜帳

()由于石像島上現在人口漸漸多了起來,而李廣又在烏拉圭有著大量的土地(接手拉普拉斯銀行的副產品)。拉普拉斯當初破產的時候,所有財產被李廣接收。不動產中李廣留下了一個美麗的莊園作為自己的居所。其他的被全部變賣。而拉普拉斯最大的一筆財富--六十萬畝農田卻被李廣保留了下來。

再加上現在海抗軍弱小,李廣對于石像島能否抵御r 軍艦隊可能的襲擊心存疑慮。在和袁教授聯系之後,李廣任命了張淳--袁曄教授最得意的學生之一,為烏拉圭的華人社區主任。按照李廣和袁教授的約定,這都是民政範圍內的事情。

當李廣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張淳絲毫沒有感覺到驚訝,當時就拿出了一個安置方案。李廣對此除了表示佩服,還是佩服。袁教授,這位準岳父眼光之長遠,令李廣驚嘆。自此海抗軍形成了一個新局面,除了工廠和軍隊留在石像島,百姓開始向烏拉圭遷移。

從國內連續到達石像島的百姓已經不再是此前所講的兩萬人,而是連綿不斷。人口已經不再局限于河南安徽,國內生活在生死線邊緣的民眾如同找到了一個活命的出口,紛紛向緬甸涌來。

這個比例對于龐大的中國人口來說,幾乎微不足道,但是對于李廣來說就是非常龐大的數量了。

根據商船的報告,拉一船人回來,等再次到達,緬甸等著上船的人口仍然不見減少。現在已經有一條萬噸貨輪和PJP號以及一艘改裝的干散貨輪專門運輸人員到石像島。而運力還遠遠不夠。一艘船一個來回需要三個月,這種節奏根本難以滿足需要。

李廣雖然指示給那些中國百姓留下壓縮餅干度r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依靠在緬甸乞討或者摘野果度r ,情形慘不忍睹。

根本不能想象,事情是如何演變到這一步的。如果有活路,這些百姓無論如何是不會背井離鄉。百姓們並不熟悉海抗軍,甚至徐戰和李廣也不算非常熟悉。但是無論是徐戰還是百姓現在都是懷著一種憧憬遠赴海外,不是相信李廣能為他們帶來美好生活,而是無奈。

最先轉移到烏拉圭的是最早到達石像島的一群百姓,這些百姓大都是徐戰的族人,部下的家人,從河南來的三百新兵的家人,以及廣西士兵的家人,忠誠度不用擔心。

這些家屬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有不少人還在陸續從緬甸來石像島。決定把手頭的六十萬畝土地分發給這些戰士,讓這些戰士家屬有個基礎保障。李廣定下的標準是每個戰士二十畝農田,家人每人分五畝。軍官按照級別增加。

根據李廣目前所有的土地規模,安置個幾萬人不算困難。這些人大多不是小孩就是上了年紀的人,種地問題不大,自衛武力可就有些欠缺了.

烏拉圭可不是什麼世外桃源,蒙得維的亞市治安好些,其他地區可是土匪海盜成群。楊維武的特種小隊練兵全是拿著山賊海盜真槍實彈的練手的。另一個顧慮就是民族矛盾,白人對李廣那是不敢歧視,但是對于普通華人來說可是非常歧視的,現在只有一千多的華人在烏拉圭,而且都在李廣的產業中工作,矛盾並不明顯,但是將來人口一多,勢必會引發諸多矛盾。

烏拉圭這里地勢平坦,地廣人稀,只要說服zh ngf 允許百姓墾荒,別說是幾萬人,就是養活幾百萬人也不困難。

烏拉圭現在總人口還不到一百萬,大多居住在蒙得維的亞以及拉普拉塔河沿岸。境內未開發的荒地極多,根本不愁農田。

即使不能說服zh ngf 銷售荒地,購買的話一平方公里也不過幾十美元,以李廣目前的財力完全能夠支持幾萬百姓。

出于安全考慮,李廣決定把經過三個月基礎軍事訓練,但是沒有及格的一百多人組成保安隊,全部裝備步槍也派到烏拉圭。保安隊的隊長是一個原德械師傷殘老兵--郭威。

郭威即使在德械師也是老兵,戰場經驗和練兵水平相當不錯,只是斷了一臂,腿上也有老傷無法進入主力部隊。但是帶兵能力卻是沒的說,原來瑙魯島上的一百士兵就是郭威負責訓練的。

這些士兵現在在海抗軍已經全是骨干,郭威練兵和蘇青不同,蘇青是喜歡把戰士訓練成全能,而郭威主抓的是sh 擊和白刃格斗。拼刺刀水平,他所訓練的戰士明顯高出一籌。

而李廣為海抗軍的拼刺刀訓練增加了一個項目,使得老兵郭威大為佩服。對于拼刺刀李廣實際上也不懂,但是他在網絡上曾經看到過美軍的拼刺刀訓練。其實辦法很簡單,就是在任意地形上樹立一些人形草靶子,而這個草靶子有一根伸出的木棍表示對手的刺刀。訓練過程中,戰士們在崎嶇的各種地形沖刺一百米,任意選取目標,但是必須刺出七刀。

這種訓練比起目前華軍普遍使用的訓練方式更加貼近戰場。郭威把這種訓練方式發揚光大,由單兵刺殺變成雙人配合刺殺,甚至三人配合刺殺。為海抗軍的刺殺水平提高出力不少。

對于接手保安隊,郭威欣然接受,並表示,沒有練不好的兵,這些沒有通過考試的士兵,他會努力訓練成j ng銳戰士。

李廣的這項舉措立刻在島上引起了轟動。農民,尤其是這個時代的農民,把土地看的如同x ng命。為了土地他們願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烏拉圭的田地並不值錢,還沒國內的田地值錢,一畝土地僅僅不到五個美元。李廣也沒有想到效果是如此之好,最近到達石像島的人已經超過一萬,其中有五千是徐戰提供的新兵,其他的都是這些人的家屬。

這次徐戰為李廣招收的新兵,素質遠不如上次的三百少年。那些少年雖然年齡上有些不足,但是身體條件還好。這次所謂的新兵,根本就沒有挑揀,從十四歲到四十歲全有,而其家屬也大都是女人孩子。現在還留在緬甸和在旅途中的也全是女人孩子老人。

而這些所謂的新兵,身體狀況明顯極差,大多數人干瘦的如同麻桿一般,實際上這些人在登上貨輪之前,已經在饑餓中渡過了相當長時間。如果不是船上的食品充足,這些人能不能抗動步槍都是問題。根據李廣此前的標準,這五千新兵,最多能有一千五百能通過訓練。

李廣的這個政策一出,這五千新兵在訓練場上的表現另李廣目瞪口呆。這五千新兵為了能夠通過訓練考核,簡直是拿著生命在訓練。林謀中帶來的兩百多南洋青年,現在也在新兵訓練的行列中。林謀中打了多年的游擊戰,但是部下從未有經歷過如此殘酷的訓練。

每天都有人昏迷在訓練場上,但是無論是十四歲的孩子,還是四十歲的中老年,全部要緊牙關苦苦支撐。

男人,要為自己的女人孩子掙一分田產,哪怕是付出x ng命也在所不惜。這幾乎是每個人的信念。

李廣被這些新兵拼命架勢嚇呆了,立刻調整了訓練強度,已經出現了訓練場上累死人的現象。

每月都有商船到達石像島,每月都有新兵加入訓練,但是新兵人數卻從未超過五千。長期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得不少三四十歲的壯年男人身體已經遭受到損傷,即使李廣把訓練方式稍微緩和,也有很多人支撐不下去。

這些被篩選出來的青壯年,被李廣全部安排到烏拉圭船廠工作。這些農民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不怕吃苦,一邊干活,一邊跟著洋人師傅學習。在工廠中,有些c o作工種,只要接手練習,實際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正式工作。比如電焊工,氣焊工,鉚工等工種,但是要想達到高技術水平就需要一兩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

這些人的加入大大的壯大了船廠的實力,到了四零年中,李廣的船廠人數就增加到三千五百多人,其中七成是中國人。

對于十四歲到十六歲的少年,李廣大部分都打發到了漁船上,天氣不好的時候就被組織起來學習,或者軍事訓練。還挑揀出三十多個少年擔任傳令兵,歸參謀部直屬。

人口轉移根本就不用李廣c o心,進行的井井有條。所有的孩子婦女和老人被全部送到烏拉圭,連幼兒園和小學也轉移到烏拉圭。隨著難民前去烏拉圭的也有不少島上的土著。短短一年,已經有不少中國人和土著結婚。戰亂四起的年代,難民中有不少寡婦兒童,在蘇夫人的牽線搭橋之下,嫁給土著的女人足足三四十個。

異族通婚這件事情,在島上並沒有什麼議論,這里的土著人不是白人,和漢族近似,還是相當容易被接受的。而土著女子嫁給華人的也不少,中國人勤勞善良,很受當地女人的歡迎。不過當地人總數太少,這種情況不很多。

蘇夫人沒有離開石像島,用她的話來說是蘇家這麼多的產業需要他指點江山。但是李廣卻是對這個準岳母時刻心存j ng惕,太可怕了。尤其是在和蘇紫紫以及袁然發生了青年男女之間常見的那種關系之後。

此後石像島逐步形成了制度,老人女人和孩子被送到烏拉圭。十四歲到十六歲的少年被安排去捕魚,能通過三個月新兵訓練的青壯年加入軍隊,而不能加入軍隊的青壯被轉入工廠,或者到烏拉圭務農。

海抗軍的民政體系逐漸的完善,石像島逐步變成了一個軍事和工業的基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 | 海上長城全文閱讀 | 海上長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