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為緊張的訓練階段,李廣最為關注的是自由龍號航空母艦。由于美國人提供的轟炸機到貨太晚,轟炸機的上艦訓練就成了重中之重。
李廣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幾乎全部呆在自由龍號上,嚴厲的督促著海抗軍第一艘航空母艦的訓練。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這一個多月來的訓練之嚴酷。六十名精銳飛行員一人喪生,三人受傷。每架飛機的起降次數都超過了五十次。而這不到五十天的時間里,就消耗了超過五十萬美金的物資。
由于在阿拉伯海戰中的經驗,魚雷機實際上很難突破戰艦的防空力量。于是在海抗軍的航母艦載機中,毫不猶豫的摒棄了魚雷機這個機種。當然了,也是因為沒有魚雷機。而艦載水平轟炸機,李廣干脆沒有想,連美國人現在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艦載水平轟炸機。
由于美制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機翼不能折疊,佔用機艙空間極大,導致了自由龍號上的戰機搭載數量減少。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李廣不顧海水對甲板上戰機的腐蝕,毅然決定在甲板上也充分的布置艦載機。(注意,日本鬼子的航空母艦搭載戰機數量比美國少,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日本鬼子不舍得把珍貴的飛機放置在甲板上風吹雨淋。)
最終自由龍號航空母艦上搭載戰機的數量保持在四十八架。其中二十四架戰斗機,二十四架俯沖轟炸機。
訓練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到了四一年的十一月底,海抗軍這支以航母為中心的混編艦隊終于具備了初步戰斗力。
李廣所做的一切努力沒有白費,海抗軍終于達到了他心目中的海軍模樣。雖然還很稚女敕,但是已經是一支現代化海軍了。
在一九四一年,海抗軍沒有冒險出擊,除了潛艇沒有間斷戰斗,其他部隊對日軍戰斗都不多,但是這一切在李廣看來都是值得的。
抗日戰爭不是一天就打完的,海抗軍只有更加壯大,才能對日寇打擊更重。
深知敵我力量的差距,李廣豈敢憑血氣之勇,拿弱小的海抗軍和日軍決戰。李廣在這一年中告誡自己,也勸告手下的官兵,磨斧不誤砍柴工。
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海抗軍陸海空三軍合計人數兩萬六千,後備新兵人數近九千。這就是李廣到這個時代幾年來的成就。
經濟方面,海抗軍自身的產業收縮了。比如烏龍銀行和烏龍船廠,但是利潤在未來的一年多,將不會減少,甚至會大幅增加。
烏拉圭的唐城開發區,經過兩年的投入期,袁曄總理的政府部門第一次見到了一百多萬美金的利潤,隨著世界大戰的深入,相信會有更大的利潤突破。
蘇茂德為代表的商業集團,雖然一直以來政府沒有真正的抽稅,但是賬目上積累的稅收總額也已經達到了三百萬美金左右。而這些資金,將會是海抗軍未來的發展基礎。
技術方面,海抗軍現在的潛艇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潛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技術的提升是需要許多方面的共同提高的,到了四一年底,海抗軍的潛艇設計水平已經相當的領先世界。到了這個時候,李廣才有點身為現代人的自豪感--總算有一款領先世界水準的武器了。
海抗軍所能生產的魚雷,現在兩款最主要的魚雷--533mm電雷和熱動力魚雷全部定型,李廣雖然不敢說領先世界,但是絕對不算落後。
三英寸炮系列,高炮,和步兵炮到目前為止產品都不比德制火炮差,所缺的只是產量而已。
虎一坦克,在李廣花費了巨量的資金之後,終于定型。到了這個時候,李廣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款坦克的真正先進之處。李廣太追求火力,一款二十五噸的中型坦克,裝備71倍徑的坦克炮。這個指標,無論是這個時代的哪個國家都難以做到的,71倍徑的三英寸炮穿甲能力固然強大,但是後坐力也是極其可怕的。二十五噸重量的坦克,很難承受如此大的後坐力。為了達到裝備這款坦克炮的目的,設計師們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坦克一樣采用剛性炮架,而是采用了和高炮近似的柔性止退。經過多次的實驗,炮管的後退距離達到了三十五厘米。這樣以來,坦克的炮塔部分空間就被迫加大。結果這款坦克造成後,李廣竟然是越看越喜歡,實在是太像現代的坦克了--炮塔比起這個時代所有的坦克都大。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坦克,炮塔和底盤之間的重量比例大約在一比三,而海抗軍這款坦克,炮塔和底盤的重量比例是二比三,很是接近現代化的坦克。
別看海抗軍這款坦克的總重量只有二十五噸,但是李廣可以肯定的是,這款坦克的防護絕對不比蘇聯的t34坦克差。且不說裝甲厚度基本上在同一等級,前裝甲更是達到了四英寸100mm的厚度,僅僅是坦克的高度就使得這款虎一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絕對要強過蘇聯的t34。t34高度2.45米,而虎一型坦克的高度還不到兩米。正面的受彈面積大大減少,受彈面積小,被擊中的概率就低,生存能力就強。至于美國的謝爾曼坦克,高度近三米,在這項指標上就更難與虎一坦克相比了。
而裝甲的布置,無論是車身還是炮塔,都是傾斜的裝甲,不僅能彈開炮彈,還能增加穿甲彈的破甲難度。
至于這款坦克的越野能力,李廣很是自信,首先是柴油機的功率四百匹馬力,足足的使得這款坦克達到了16匹馬力每噸的指標,再加上五百零五毫米的寬大履帶,都使得這款坦克有著良好的越野性能。
但是這款坦克雖然各方面性能都不錯,卻是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陷--價格太高。這個缺陷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大量的零配件采購,所有的原材料也都是采購所得。二是這款坦克的精度要求也高。按照目前的制造成本,這款坦克造價在五萬美金上下,即使未來加大了采購制造批量,怕是也難以降低多少成本。
總之這款坦克的設計制造在李廣眼中並不算成功,怕是難以給海抗軍帶來利潤,即使是自己使用造價也實在有些受不了。
彈藥生產,無論是海抗軍自有的發射藥廠還是聯營的炮彈子彈廠,在四一年的年底總產能接近每個月五百噸。雖然不算大,但是已經差不多能達到中國國內的彈藥總產量了。雖然技術含量不高,僅僅能生產幾種子彈和六英寸以下口徑的榴彈,但是也算不小的進步。
(這兩章算是過渡章節,寫完了更覺自己是流水賬,不過還是覺得必要的說明一番。就不敢求推薦,求收藏了,抱歉。還是謝謝書友aaa215045的打賞。)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