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菩提 第一章 雅各布斯的烽火

作者 ︰ 我魚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

……

秦小虎並不知道,他正在一步步的走近戰場。

在大唐的西邊有一個同樣的人類大帝國,其國土比大唐略小,但人民卻更加嗜血好戰。現在這個叫做加納多的國家正在與大唐兵戎相見。

戰爭起始于兩國間的界碑,那塊具有無上意義的石頭在許多年前被兩國的君主共同舉起錘頭,砸在了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地面上。雖然只是象征x ng的一砸,但幾百年來任風吹雨打,未曾有過一寸移動,是兩國世代交好的象征。不過就在十四歲的秦小虎成為活佛的那個夏天(後來的史學家將這一年稱為活佛歷元年),雅各布斯附近暴雨連綿,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侵入了大裂谷,攜帶著大量的泥沙以及植物軀干來勢及其凶猛,甚至掀翻了那塊神聖的界碑。

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並沒有給那片荒無人煙的土地造成太大的災難。但當肆虐一時的洪水退卻之後,大唐的邊防軍發現界碑的位置有所移動,居然離大唐近了三寸之遠。那就意味著自己的國家有長達三寸的土地被無情的侵佔,而每一寸國土都是國家主權的體現,身為帝國神聖的戍邊軍人,豈能容忍這種國土的淪陷、主權的任人踐踏?

于是大唐義正詞嚴的要求將界碑歸位。

加納多的戍邊士兵不干了,他們覺得界碑不是人為挪過去的,這次移動純屬天意。並且既然界碑已經過去了,那這邊的每一寸土地就理所當然的屬于加納多的領土,斷無拱手送給別人的道理。更何況洪水過後,大裂谷中已經猶如一片灘涂,界碑原本所在的位置已不可考,又怎麼能準確的移回遠處?還是順其自然就放在現在的位置比較合理。

順帶說一句,雅各布斯大峽谷兩側都是崇山峻嶺,數以百里計的無人區,有如那一句「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戰爭的意義被無限的放小,但兩國都有太多的士兵,平r 里閑著沒有用處,還耗費大量的錢糧,這次好不容易有了機會振我國威,又怎能輕易放過?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無非是一個毛頭小子冒失的打了一槍,只不過是一顆子彈,便把幾乎半個世界都卷入了戰爭的泥潭。

有時,戰爭本就是為戰而戰,需要的只是一個不太白痴的借口。

此刻邊疆上的局勢正一觸即發,之所以尚沒有人觸,是因為雙方還在不斷的增兵。畢竟誰都不希望交戰後不過寥寥的幾天,就因為一方兵力匱乏而使這麼好的一個減少人口的機會無疾而終。

雙方都自稱是愛好和平的文明國家,所以在交戰前必要的外交斡旋是少不了的,但雙方也同樣都有著強烈的戰意,對戰爭共同的渴望也就注定了其談判自然不會有什麼結果。

活佛歷元年九月十三r ,在雙方歷時三個月的準備之後,大唐一個不知名的士兵英勇的sh 出了捍衛國家主權的第一箭,法諾斯大陸上十三個人類國家以及聯邦間的全面戰爭從此拉開了華麗的序幕。

按照秦小虎行進的速度,此時他距離戰場還有三天的路程。

……

……

與大唐一樣,加納多也是一個教權至上的國家,上至國王下至黎民都信奉昆侖神。他們的教義崇尚自然,而在自然中山神是最大的,昆侖山又是他們見過的最大的山,所以便自然而然的認為昆侖山是眾神之母,是創造了世界、生命以及眾神的偉大存在。與佛教的包容不同,加納多的教徒認為所有不信奉昆侖神的人都是異教徒,都是罪惡的,都應該受到審判與懲罰,更何況有些異教徒居然還膽敢挑戰昆侖神的權威。

所以加納多把這場戰爭定義為——聖戰。理由是在昆侖神的授意下,界碑移動了一些,但那些冥頑不化的異教徒居然敢于挑戰昆侖神的權威,我們作為忠實的信徒,自然要拿起武器捍衛神靈。

大唐的土地以平原為主,居民務農者居多。而加納多境內基本都是高原,除了一些極度耐寒的農作物比如青稞外,土地上長不出其他的莊稼,到處是野甸荒草,屬于一個以游牧為主的國家。

歷史上游牧民族對戰農耕民族勝算極大,主要的原因是機動x ng強且有著悍不畏死的j ng神。起碼在秦小虎前世的記憶中,漢族在與北方游牧民族幾千年的對抗之中,唯有漢武帝時取得了勝利,那還是科技的勝利,非戰之力。當時漢朝的部隊已經普遍使用了鐵制武器,堅硬而鋒利,所以才能把仍然拿著青銅大刀長槍的匈奴一舉驅出塞外。

但雅各布斯大裂谷附近的地形與中國北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顯然有所區別,復雜的山地地形讓騎兵這種最具沖擊力的隊伍頓失用武之地,所以雙方的陣容都以步兵和弓兵為主而步兵居多。山崖本就陡峭,而在為數不多相對平坦的地區,雙方都修建了層層疊疊的防御工事,看來這場戰爭注定要有兩個關鍵詞——持久和消耗。

被後世史學家命名為雅各布斯之戰的這場戰役,尚未開始便已注定要陷入膠著狀態。這顯然不是兩國君王的初衷,但一時間雙方也都沒找到什麼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直到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列兵塔昆sh 出了第一箭。

塔昆來自于大唐下面的一個藩屬國,塔塔族部落的一個普通成年男丁。這個部族終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當中,個個都擅長攀爬、弓箭,熟知野獸的脾氣,擅長追蹤與獵殺,是出s 的獵手。而這天塔昆獨自在戰線前沿的一個單兵坑內放哨時,前面的樹林中有一只飛龍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受驚,尖叫著飛出隱蔽處倉皇逃竄,正巧在塔昆的弓箭sh 程之內。

飛龍並不是龍,而是一種肉味異常鮮女敕的鳥,並且數量極其稀少,難得一遇。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美譽,塔塔族通常將偶爾捕捉到的飛龍用于祭祀,祈求風調雨順食物豐盛。此時,這只很無辜的飛龍激發了塔昆獵人的本x ng,他想都沒想,完全是下意識的彎起短弓,不假思索的瞄準後sh 出了一箭……

按照塔塔族人的箭法,如今近的距離應該是箭無虛發,這次也沒有例外。當飛龍哀鳴著墜落的時候,列兵塔昆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那一箭的去向,顯然是敵方的營地。

對面的敵兵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塔昆長箭上貫穿著的飛龍,並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予以堅決還擊。一瞬間箭如雨下,都是以仰sh 的方式,目標直指塔昆的單兵坑。好在因備戰的時間足夠充沛,塔昆的這個單兵坑不只是直上直下,里面還橫向挖出了一個掩體。列兵塔昆一動不動的把自己蜷縮在掩體中,盡可能的將自己的身*體縮成一團。看著一把把的長箭落下,將自己的單兵坑變成了一個箭叢組成的小樹林。大唐的其他士兵見敵軍如此猖狂,又豈能容忍,立刻奮起反擊。雅各布斯大裂谷的天空上,雙方的箭雨如遷徙的候鳥一樣壯觀。

入夜,無星無月,雙方的士兵都已看不見對方的陣地,不得已悻悻的各自回營。塔昆因為sh 出了第一箭而有幸獲得了大唐帝國最高軍事長官範惟亮的接見,從未見過如此威儀的塔塔族小獵人不敢提飛龍的事情,只是說自己發現了敵方的哨探正鬼鬼祟祟的想要模過來。

範惟亮大人也自動忽略了雅各布斯大裂谷高達數百米的斷崖是如何的難以逾越,同時也沒有分析為什麼敵人的探子非要在光天化r 之下行動而不是選擇夜間這個詭異的原因。第二天,愛好和平的大唐帝國外交部官方聲稱加納多的士兵非法越境,我方為捍衛領土以及主權迫不得已進行了反擊。同樣愛好和平的加納多官方則聲稱有大唐軍士無故向己方領土放箭,一貫善良正直的加納多人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奮起自衛。

當雅各布斯大裂谷上方的箭雨下到第三天且沒有半點將要放晴的跡象時,秦小虎離前線已經只有十幾里地了。

負責後勤補給的一個小隊長首先在道路上發現了一身僧衣,正茫然不知向何處去的秦小虎,在大唐,僧人本可以游離于戰爭之外,但也有協助守土的義務與責任,大唐開國之初就曾經有十二武僧救唐王的傳奇故事。但僧人是否參戰,首先要決定于他們的個人意願,任何人不得強求。

十四歲的秦小虎身材還沒有完全發育,容貌也不出眾,從外表上看只是一個普通的略顯單薄的少年,因此小隊長只是很有禮貌的問他願不願意從事後勤工作,為前線上正在浴血廝殺的大唐將士們提供一點小小的幫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印菩提最新章節 | 印菩提全文閱讀 | 印菩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