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加人蝙蝠稀里糊涂的當上了元帥,帶著自己的五萬商隊和五千御林軍出了城。早在大唐京城內賺得盆滿缽滿的他早已沒有了上陣廝殺的血x ng和沖動,而只想帶著大把大把的銀子回家去享福。此刻的贊加元帥心中深深的懊悔,早知如此就應該提前收手不干的,在何林或者是範克希將蒙得里哥放過來之前就拍走人。那時大唐還算安穩,任誰也找不到借口強行阻止自己離開。可現在……身為軍人,那就只能拿出軍人的覺悟了。
巴德和尼伯在與蝙蝠長期的合作中已經深深取得了這位元帥大人的信任,現在他們正一左一右的走在蝙蝠的兩邊。巴德縮著脖子有些鬼鬼祟祟的探視四周,而尼伯依舊叼著他那個標志x ng的大煙斗,心不在焉仿佛要睡著了一樣。
蝙蝠看著巴德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好笑,用馬鞭稍在他的頭盔上輕輕敲打了一下說︰「喂,用不著這麼緊張吧,敵人離我們還遠著呢。」
「將軍……不,元帥。這時候小心點是應該的,畢竟x ng命重要呀,也許敵人就突出奇兵一下子到了我們面前呢。」巴德扶正了被蝙蝠敲歪的頭盔很認真的說,邊說還邊小心謹慎的看著周圍。
蝙蝠點點頭,「嗯,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大唐有那麼多的軍隊,實在不需要我們去無謂送死。加納多人在北邊是吧?那我們就向南走好了。」
一直無j ng打采的尼伯突然睜開了眼楮,吧嗒了一下煙斗說道︰「元帥大人,向南的話避戰的目的太明顯,我們不如轉而向東或者向西。這樣既能不遭遇敵軍,也不會落下太大的口實,並且離戰場近些說不定還能找到機會發一筆橫財呢。」
蝙蝠轉了轉眼珠說︰「你的話倒是有幾分道理,但是我們是向西還是向東呢?」尼伯攤開雙手聳了聳肩膀,表示自己並沒有進一步的看法。
一枚硬幣在空中打著轉,發出「嗡嗡」的響聲,最後墜落在大唐的土地上激起一片黃塵。塵煙散去之後,三個贊加人的目光齊齊聚攏過來。硬幣正面大唐皇帝李乾剛的肖像靜靜的躺在地上,沉默的看著天空。
「向東。」蝙蝠言簡意賅的下達了命令,隨即又補充道︰「這是海神的意旨。」
……
……
派蝙蝠出征實在是無奈之舉,李乾剛已經不放心將本就少得可憐的軍隊交給與何林或者範家有干系的任何一位將軍,而滿朝的武將,或多或少都與那二位有些牽扯。唯一能夠置身事外的,也只有友邦的蝙蝠先生了。
當他知道贊加人的部隊並沒有北上而是轉而東進的時候,大唐皇帝深深的嘆了口氣,對身邊的太監說︰「你去把寧王帶來,不要讓皇後知道了。」
……
……
寧王李載淳,時年八歲,生母禧妃,死于難產。
幼年喪母的李載淳是由她的姨媽帶大的。您沒看錯,確實是他的姨媽,原因很簡單,李載淳的姨媽是他父皇身邊的靜妃。
靜妃人如其號,生x ng恬淡安靜得很,李載淳在姨娘的言傳身教下也養成了與世無爭的x ng格。但八歲的李載淳有著與同齡人一樣的調皮好動,此時他正局促的站在御書房門外,兩只小手十分緊張的絞在一起,心想這次父皇為什麼要找自己呢?是因為昨天將硯台放在了老師的椅子上還是前天不小心撞壞了宮中那株海外藩國進貢來的珍稀樹木……當時夜已經很深了,李載淳是被太監從被窩里面叫醒的,一路迷迷糊糊的來到御書房門前方才清醒了幾分,于是開始莫名恐懼,直到太監出來將他領進去的時候,小皇子的心中還是一直忐忑不安。
「父皇吉祥,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載淳像模像樣的跪下,響亮的磕了三個頭,接著不敢亂動,靜靜的等待著暴風雨的到來。
「淳兒呀。平身吧。」李乾剛還在埋頭工作,頭也不抬的說︰「給皇子看座,嗯,拿點吃的來,小孩子總是容易餓。」
「父皇,兒臣不餓。」李載淳脆生生的回答,接著看了看書桌上的茶杯,又指使起皇帝身邊的太監來,「你,去給我父皇倒茶,沒看都要喝完了嘛。」
太監在皇帝面前甚為得寵,自然不會怕因為這點小事被皇帝責怪。邊倒著茶邊笑著接口說︰「沒想到寧王小小年紀就這麼細心,對陛下關懷備至,可真是孝順得很呀。」
李乾剛也來了興致,將手頭的奏章放回書案上,抬起頭看著自己的兒子問︰「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
「父皇你在工作,兒臣不能替父皇分憂已是不孝,又怎麼敢獨自吃東西呢。」李載淳回答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是分外的清亮,讓李乾剛听得不住點頭。
「這話是誰教你這麼說的?」大唐皇帝又問。盡管他情知一個這麼小的孩子是不大可能說出如此成熟言論的,但听起來也確實順耳,于是打算表彰一下這位模範教師。
李載淳一挺小胸脯,驕傲的回答︰「沒有誰教我,是我自己這麼說的。」
自己?!李乾剛與倒茶的太監對望了一眼,二人都感覺難以置信。大唐皇帝站起身來走到兒子的面前,慈愛的撫模著他的腦袋說︰「你這麼小的年紀,就有如此孝心,確實難得,但那麼老成的話恐怕不是小孩子家能夠想出來的。」
在李乾剛方站起身來的時候,李載淳已經乖巧的站了起來,听得父親這麼說不由得有些不大高興,反駁道︰「父皇您教過兒臣的,有志不在年高。」
這孩子還真的挺有意思,李乾剛蹲了下來,直視著他的眼楮問︰「孩子,告訴父皇你這些年都讀了什麼書,學了什麼本事。」
……
……
大唐對于皇子的教育是很重視的,李載淳也確實爭氣,在調皮搗蛋的同時也順便學到了一些東西,書本知識基本上算是對答如流。李乾剛很滿意,但要想從事皇帝這個有前途的職業的話單靠書本顯然是不夠的,于是他打算測試一下李載淳對時局的看法。
「皇兒,你對加納多人入寇一事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老師在課堂上講過,並且不止一次,李載淳記憶猶新,當下朗聲回答道︰「我大唐幅員遼闊,民富國強,加納多跳梁小丑,不過是趁我不備偶爾偷襲得手,疥癬之疾,不足為患。假以時r ,我大唐將士必將驅除韃虜,還我大好河山。」
李乾剛嘉許的點點頭,仿佛不經意的問道︰「這話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小皇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回答︰「不是,這些是老師教給我的。」
見兒子如此誠實,那想必剛才那些表孝心的話還真是他由心而發了。李乾剛坐回到龍椅上,咳了兩聲後正s 問道︰「皇兒,贊加聯邦一向是我們的友好鄰邦,他們的士兵正在幫助我們抵抗來自北方蠻族的侵略者,你可願為使出訪贊加,傳達我們的友好之情,鞏固兩國的邦交?」
「如果能為父皇分憂的話,兒臣願往。」
見兒子回答得干脆,李乾剛很高興,但接下來他便看見了書桌上堆積如山的奏章,不由得嘆了口氣揮揮手說︰「好,你先下去吧。」接著又對太監說︰「你親自送寧王回去,千萬別讓皇後看見了。」
……
……
大唐沒有太子,第一是因為李乾剛尚年富力強,第二是因為皇後娘娘膝下無子。當然,第二點顯得更加關鍵一些。
但當敵方的大軍已經快要第二次打到京城的時候,身為大唐的皇帝,總應該以防萬一,給自己留下一點血脈才對。
于是就有了這次深夜召見皇子,並且在李載淳離開之後,皇帝陛下又召見了兩位大臣,文臣程李,武將蕭季。這兩位有一個共同點,都很年輕,資歷尚淺,屬于朝廷中的後起之秀,但一直被老臣們排擠打壓仕途跋涉得甚是艱難。
李乾剛的話很簡單,只有一句,「你們兩個做好準備,選一些得力的人手,隨時可能要陪伴寧王去出使贊加聯邦。」
……
……
皇後並沒有發現丈夫深夜召見了庶子,此時她正被自己的親生女兒纏著忙得不可開交。
「母後,你就讓樂祥去看看範哥哥嘛。」公主將自己柔女敕的身*體在皇後的胳膊上蹭著,像小孩子一樣撒著嬌。
「不行。」皇後的語氣很生硬沒有半點緩和的余地,「哀家和你說過多少次了,現在外面很亂,你一個女孩子家不要到處亂跑。」
「母後,正因為外面亂,樂祥才擔心範哥哥嘛。」公主堅持不懈的繼續撒著嬌,動作幅度還越來越大。
皇後的聲音柔和了幾分,很耐心的解釋說︰「樂祥,你又不懂軍旅之事,去了只會成為範少公子的負擔,使他不能全心全意的指揮戰斗,這樣才更危險。」
「哦。」公主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