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錄 第二十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

作者 ︰ 薩瓦斯托波爾

()雖說不能建廠量產,不過小規模的生產幾台試驗車,用來完善生產工藝流程和調整產品設計還是可以的。隨後的2個月里,劉芾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所里和科研小組度過,在解決了橡膠的硫化、減震彈簧的材料特x ng、傳動齒輪等問題以後,先後試制了多輛汽車和摩托車,並最終定型了東風牌小型客貨兩用車和長江牌兩輪/三輪摩托車。

東風牌小型客貨兩用車是劉芾參考了後世的皮卡模樣讓攻關小組設計定型的,它采用了仿制的汽車柴油機長城1型,120馬力,1.5L排量,近6米的車身長度和2米的車寬,看著不太像皮卡,有點像小號的老嘎斯。這個車能搭載4人的同時載重500公斤,設計最高時速70公里,越野時速40公里。由于是仿制的現代柴油機,x ng能很是穩定,油耗也不高,不過由于很多材料這個時代還不過關,這種車的缺點也很多,比如載重量太小,車燈很容易損壞,減震很硬乘坐舒適x ng很差等等。不過這些缺點都是劉芾自己認為的,在研究所里,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個車比上帝的閨女還美,盡管連油漆都還沒上,滿身紅一塊黃一塊的各種鋼板原s 。

長江摩托車就是按照船艙里的長江750仿制的,雖然很多參數上有些出入,但是模樣盡量保持了原樣。

長江750摩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挎斗摩托,原來是仿造的蘇式M72摩托,蘇式M72又是仿制的德國寶馬的R71,,可以說是個3國混血兒。這種摩托車在二戰之中在德軍里就大量裝備了,戰後被蘇聯拿到了原設計,又在R71的基礎之上,設計生產了M72,再後來又轉讓給新中國,才有了長江750。

這種摩托車從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誕生,就一直有很高的產量和利用率,主要裝備在軍隊和公安系統里,七八十年代的電影里,一般都是穿著白衣服的公安干j ng騎著這種摩托車閃亮出場。

改革開放以後,各種先進的摩托車涌入中國,長江750不再一枝獨秀,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不過作為一種收藏品,這種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在生產的摩托車,還是銷售給全世界很多國家,在歐洲,人們專門給他重新注冊了商標「BlcakStar」黑星。這種摩托車動力強勁可靠易保養,整車越野x ng能優異,皮實抗造,可以用于軍民等多種用途。

1889年是收獲的一年,劉芾之前種下的種子終于開花結果了。首先是台北到基隆的鐵路建成通車,台北到新竹的路基也已經鋪設了大半,估計到年底就能通車了;然後是煉鋼廠和機械廠都已經部分投產,雖然還沒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經有了部分生產能力;發電廠和化工廠也基本投產,不過由于原料不足,產量和產品都不多;港口已經基本完工,造船廠正在建造2艘小型漁船,用以訓練工人;金礦和煤礦早就完成了機械化改造,產量大增,不過除了給老爹的煤以外,剩下的全部封存,當做戰略儲備。新建的煉油廠還在基礎建設,能看到效果需要等明年了。槍炮廠和子彈廠都全部建成,正在仿制德國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和無煙火藥。

通過大衛的努力,頭一拼2條法國潛艇已經拖運到了基隆港,正在船廠里秘密拆解研究。剩下的4條德國潛艇和一批魚雷水雷也正在路上,隨之前來的還有從德國聘請的退役潛艇兵。

研究所的研究進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雖然沒有再出成果,但是隨著加入的人員越來越多,開花結果那是必然的,何況還有劉芾給他們提供各種超時代樣品。

「金象大藥房」已經在沿海主要城市都建立的藥店,共計11家,現在的藥房伙計和掌櫃都是由頭2批里訓練出s ,文化程度和忠誠度比較高的護廠隊員去擔任,他們的主要工作並不是賣藥,而是打著賣藥的幌子收集各種情報,主要是針對當地朝廷和各國使領館、洋行。

「山德魯制藥公司」在美國也發展的不錯,雖然也有大家族大財團試圖插手,不過由于藥品來源太過神秘,再加上大衛雄厚的資金和歐洲背景,也都不了了之。劉芾還沒有能力去插手歐洲和美國的事物,不過劉芾特別叮囑過大衛,讓他利用遍布歐美的銷售網點去適當的了解一下各國科技和政治的動向,理由是為了以後再歐美發展做準備。

「基隆礦業」「基隆重工」和「基隆化工」這三家公司在專業管理團隊的管理下隨不能說是r 新月異,但也是逐漸起s 。不僅為台灣鐵路、造船廠提供了不少產品,還接到了美國的幾筆小訂單,也算是出口創匯了。最讓劉芾滿意的,就是管理團隊一直堅持的培訓方式,分批分時的對工廠里所有的員工進行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成績好的還推薦給劉芾,讓他安排出國進修,並以培訓的成績來評級,以級別來評定工資。為此,劉芾特別在基隆工業區里,建立了3座職業技術學校,老師大多從歐美和大陸留學生中聘請,專門作為工人和護廠隊做短期的文化知識提高。

護廠隊已經發展到第三批隊員了,總數1300余人,部分裝備了台灣自產的仿1887委員會步槍,除了r 常的軍事訓練,還增加了文化課考核,文化課不及格的不能晉升。

水上巡邏隊發展的比較慢,只有200多人,原因是沒有合適的船只訓練。對于這點劉芾也沒轍,訓練的潛艇還在路上,再等等吧。

教育上沒什麼成果,2所小學已經開辦2年了,所說是免費的,可是入學率也不太高,主要是當地的人民比較怕洋人,不願意把自己孩子送到虎口里。在校的大多數是工廠工人的孩子,他們和洋人技術人員打交道比較多,不是很懼怕洋人。另外一所小學還是由那3個美國創業大學生在負責,基本都是軍事化管理,每周都會去金礦附近的護廠隊基地訓練兩次,洗腦工作也天天不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南海風雲錄最新章節 | 南海風雲錄全文閱讀 | 南海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