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錄 第七十六章 貴族

作者 ︰ 薩瓦斯托波爾

()要說起歐洲的這些個貴族,可能咱們首先就想到了一個詞,貴族老爺!其實不是這樣的。最早貴族起源于法國的騎士制度,當時的騎士有著3種身份︰士兵、土地所有者和封臣。成為騎士的條件是要有一定的財產,首先是一匹裝備齊全的戰馬,這在當時相當于45頭母牛和15匹母馬;然後還要有盔甲和武器;另外還要有幾位隨從;當時的法國騎士導師曾經說過︰騎士摔倒了,是自己爬不起來的。而當時的騎士一生中主要的活動,就是進行戰爭、參加慶典和從事競技活動。

英國的貴族起源于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最先是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的。這些初期的貴族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他們的財富主要是土地,繼承遺產還要繳納稅金。由于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也就是個稍微NB一點的貴族。

這些貴族最開始的名字叫「哥賽特」和「塞恩」,大概的意思就是為他人服務,而他們地位的高低,取決于他們服務的對象。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傳說中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其實,最初的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家園,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是來自r 耳曼的入侵者,經過了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和混合,幾個民族融合成了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當時,一個農民和一個貴族之間的基本區別,就是《伊尼法典》中關于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好運的農民,就有可能成為貴族。一直到了公元10世紀的時候,Ealdorman這個詞,才出現,它專指大貴族,漸漸的具備了伯爵、親王的涵義,即指地方統治者。

由于在當時的社會中,只有傳教士才識字,所以貴族的後代往往被送往教會學校學習,所以慢慢的,貴族和宗教染上了關系。

當時,英國和法國的貴族有著很明顯的區別,在英國,我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于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法國,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去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騎士們和北歐海盜沒什麼區別,當時的騎士j ng神被轉化為復仇的戰斗。

在15世紀,英國的貴族制度才逐漸成形,最終定制,即公侯伯子男這幾級。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而勛爵是獎勵x ng的稱呼。

英國的真正貴族非常少,嚴格意義上的上院貴族數量長期維持在100人左右,直到20世紀,才發展到500人左右,而當時法國已經有了40萬貴族,俄國有50萬,西班牙多達72萬。

同其他國家的貴族享有不納稅的特權不一樣,英國貴族一直有納稅的義務,所以,在英國,貴族在民眾中一直有著不錯的聲譽和號召力。

在一戰中,英國有600萬成年男x ng走上了戰場,死亡率為12.5%,當時的英國貴族學校伊頓公學中貴族子弟的參戰死亡率高達45%。按照常理,貴族大多數擔任軍官,為什麼死亡率高于一般士兵呢?因為他們總是沖鋒在前,撤退在後,對于他們這些特殊群體來說,一個人的榮譽要比生命重要,如果他的榮譽沒了,那麼家族和國家都會拋棄他。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理解中,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球、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很多樓盤啦、飯店啦、俱樂部啦都打出了貴族體驗如何如何。實際上,這不是貴族j ng神,這是暴發戶j ng神,在很多人看來,貴族學校就是貴族般的享受。

其實,在英國的貴族學校里,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菜淡飯,每天還要經過軍事訓練,比普通平民學校要艱苦多了。在大多數國人眼中,貴和富基本就是一個概念,但實際上是兩碼事,貴是j ng神的,富是物質上的。

作為貴族j ng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在後世里,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雖然是皇室成員,但是,首先,他們是一名貴族,所以,他們被送往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哈里王子被派往阿富汗前線。皇室也知道前線很危險,但是作為一名貴族,他們從骨子里認為,為國家風險、承擔風險是貴族的職責,是理所應當的。

在美國d l 戰爭時期,南軍即將面臨失敗,這時候軍官中有人提出,把南軍部隊分散,化整為零,進入山區去打游擊戰。但是當時南軍的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

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如果這樣做了,就等于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是我絕對不同意這樣做,我寧願作為戰爭犯被處死。

而d l 戰爭結束後,作為北方首領的林肯當上了美國總統,在處理羅伯特.李的問題上,林肯變現出來的寬宏大量非常具有貴族風度,他阻止了對羅伯特.李的審判,只讓這位南軍總司令退休回家了。

在西方的航海業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或者即將沉沒時,船長必須最後一個離開,或者選擇和船只一起沉沒,這就是貴族j ng神中的擔當j ng神,他很好的詮釋了,有一種死比平凡的生更偉大。

說了這麼多,還是言歸正傳,由于大衛的兒子山德魯和妻子海倫娜已經加入了台灣籍,所以,她們並不用像大衛一樣,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從這點上來講,大衛真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他身為一個英國人,在美國創下了一大份家業,又把自己的兒子加入了台灣籍,再加上他的妻子是個德國人,劉芾琢磨了半天,合算不管那方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都是得利者。

通過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和吞並菲律賓這兩件事,然劉芾對于當時的國際形勢有了準確的判斷,並且更加堅定了他對南海聯邦以後發展的信心。很多事情就這樣,如果光是籌劃,沒有實際參與進去,就永遠找不到那種感覺,一旦你參與了整個事件,那麼你就能從這件事情里,總結出很多的經驗,怪不得古人說︰行萬里路等于讀萬卷書。

現在的南海聯邦地盤夠大了,人口也不缺了,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也加強了,可以說在劉芾的計劃中,算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而這股東風,就是科技之風。

自打劉芾穿越過來之後,就已經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科技力量,因為他仔細盤算過自己的優缺點。首先,自己在後世中,也沒混到個一官半職的,所以,想和這個時代的人去玩權術,斗心眼,基本就是個死無葬身之地。

其次,自己渾身並沒有散發著攝人的氣息,在後世最多也就領導過10個人,所以,也不能指望能眼神一掃,幾句話一說,就收服這個時代的各種大牛來幫助自己呼風喚雨;

所以,劉芾只能憑借超出這個時代的科學技術來獲得優勢了,本來在後世,劉芾根本談不上有啥科學頭腦,不過就是個正常人,所幸的是,那艘載著他一起穿越過來的漁船,不僅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觸發很多超越這個時代科技的寶物,其中裝載著的藥品、機械、電子產品、現代材料和書籍等等,都可以幫助劉芾去領先這個時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南海風雲錄最新章節 | 南海風雲錄全文閱讀 | 南海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