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南很果斷,跟武牧談話當晚就讓武牧的兩名堂兄弟跟著武牧,做武牧的副官,貼身保護武牧。
武牧汗顏,感覺有點小題大做,這兩名堂兄弟還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很難派上大用場。
武向南很嚴肅的提醒武牧︰你現在不是一家三口,全族上下大幾百號人已經沒有了退路。全族人的身家x ng命都系在武牧身上,實在是再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既然是這樣,武牧就不再推辭。兩名堂兄弟,一個叫武唯亮,長得頗為j ng明;一個叫武唯忠,長得五大三粗。這倆人年齡都比武牧大,見到武牧以後,姿態放得很低,做足了下屬的禮儀。
武牧很是滿意。
第二天武牧就帶著武唯亮和武唯忠回到軍營。
武唯亮和武唯忠接受了為期一個月的新兵訓練,正式開始副官生涯。
海城的局面越來越緊張,海城已經正式舉起反旗,耆英就是再昏庸對于造反這樣的大事,也不敢掉以輕心,滿清的圍剿隨時都會到;海城自身的後勤壓力越來越大,武器的產量越來越低,眼看就要無以為繼。
委員會開會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月一次改為每周一次,現在又改為三天一次。
會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低。
海城要主動出擊、攻城掠地是必須的,往那邊進攻就成了爭論焦點。
張長利和陳添財主張攻擊盛京,擴大地盤;沈聰和程鳳章主張攻擊附近州縣,最好是原料產地,好解決財政危機。
幾個人相持不下,爭論不休,一個必須盡快拿出的的決議討論了半個月還是沒有結果,每次開會為了這個問題兩幫人都爭得亂紅脖子粗,最近更是有像全武行發展的趨勢。
武牧對于委員會越來越膩歪。
後世,m nzh 是普世價值觀,武牧提出成立委員會就是借助m nzh 的框架結構。
現在看起來,m nzh 除了催生出一批野心家,什麼用處也不頂。
委員會的委員們現在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開會,好像是為了說服對方而開會。殊不知,開會形成決議只是第一步,還要嚴格執行才能解決問題。現在這樣,好像說服了對方就已經取得最後的勝利。武牧真的不理解口舌之爭能解決什麼問題,他們已經在手握大權的快感中迷失了心靈。
這次又是這樣,武牧坐在縣衙大堂改成的會議室角落里,看著張長利和沈聰爭吵一言不發。
「報告,盛京清軍出動了,人數大約10000人,有一半是騎兵,攜帶有火炮和火槍,前鋒已經過了遼陽,估計晚上能夠到達海城。」
武唯忠的大嗓民打斷了即將進行的全武行,委員們全都傻了眼。
武牧長身而起︰「現在不是吵架的時候,我請求立即出兵,爭取在邊境攔住清軍,不能讓他們入境禍害海城。」
海城的各種工廠都在城外,一旦讓清軍兵臨城下,對工廠的影響可以預見。
張樹聲不甘示弱︰「我不同意出擊,清軍大部分都是騎兵,能夠快速移動,我覺得依靠海城和軍營的地勢,頂住清軍的希望比較大。」
張樹聲重建了部隊,他的部隊編制采用明軍舊制,2000人的部隊編成兩個千戶所,張樹聲自任將軍,從稱呼上壓了武牧這個團長一頭。
張樹聲家里沒有工廠,自然不在乎工廠的損失,所以張樹聲主張據城而守。
張長利馬上發言支持自己的兒子;其他家主則主張主動進攻。
會議再次吵成一團。
武牧強忍不快︰「不能據城而守,咱們的工廠都在外面,一旦清軍佔領,肯定會加以破壞,咱們承受不了這種損失。我的部隊正面頂住,你的部隊留下防守。這樣一旦我的部隊失利,咱們也不至于沒有還手之力。」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有張樹聲這樣的戰友,武牧寧願選擇孤軍奮戰。
張樹聲不願意錯過立功的機會︰「如果要出擊也可以,你的部隊正面頂住,我的部隊守住你的側翼,咱們一起抗敵。」
這個提議馬上得到委員會的同意,現在不是吵架的時候,形勢實在危險,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吧,有勁還是用到打仗上。
武牧同意,馬上回營集合部隊。
軍營里已經得到了消息,三個營都已經集合完畢,就等著武牧回來下令。
武牧看到戰備情況,非常滿意,馬上命令出發。
張樹聲進攻寧海的時候,武牧曾經在海城和遼陽之間布防,設立了簡單的狙擊陣地。這次的陣地仍然選擇在這里。
武牧命令哨兵前出十里,然後命令部隊開始構築防御陣地。
武牧的部隊訓練過土木作業,構築一個簡單的防御陣地非常輕松,也不挖鋸齒狀的交通壕,士兵簡單挖一個散兵坑就行。
陣地的構築主要是火力點的構築,機槍陣地sh 界要良好,炮兵要確定sh 擊諸元,重火力部署完畢,一個簡單陣地就構築完成。
等武牧的部隊完成陣地構築,張樹聲的部隊才姍姍來遲。
張樹聲這次不再犯之前寧海的錯誤,所有的重武器全部都帶上,到達預定陣地也開始像模像樣的構築防御陣地,張樹聲部隊的陣地距離武牧部隊陣地大概1公里,正好處在迫擊炮的最大sh 程範圍之內。
貨比貨得仍,人比人得死。
如果沒有武牧做參照,張樹聲的表現已經算是不錯了。
武牧好歹上過j ng察學校,了解基本的戰爭手段,表現優秀是應該的。
張樹聲只上過幾天私塾,在這之前從來就沒有了解過軍事知識,現在有這樣的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
經驗都是打出來的。
武牧以前經常,穿越小說回到古代的必備因素是︰廣收名將。
只要有點名氣的都要網羅至自己麾下,不能用也要殺掉,免留後患。
這種思想就像一個笑話,歷史上有名的武將都是人命堆起來的,名將之所以成為名將,是因為每一位名將都有自己的獨特經歷,這種經歷無法復制,特殊條件下才能造就特殊人才。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民,讓他天天上戰場,只要僥幸保住命,幾場戰斗下來就是經驗豐富的老兵。
如果能有點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讓他們去指揮戰斗一點也不比所謂名將差。
這就是開國皇帝很多大將都是鄉黨的原因,無他,這些大將都是最早從龍的那一批,僥幸沒死而已。
張樹聲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武牧,給張樹聲一點時間,張樹聲的成就同樣不可限量。
武牧派武唯亮去聯系張樹聲,約定兩軍攻防舉旗為號,本部無論有什麼動作都要通知友軍,這樣也好便于協調指揮,
武牧命令二營和三營正面防御,一營充當預備隊。
一營齊裝滿員,士兵多是老兵,戰斗力最強大;二營和三營重武器尚未全部到位,士兵也多是新兵。武牧命令一營把重機槍陣地設置好,補充前線火力。
武牧這樣安排還是出于練兵考慮,不見血的士兵哪有軍人的氣質?
團部的直屬連隊是游騎兵,武牧命令游騎兵十人一隊,撒出去偵察,遇到清軍探子能打掉就打,不能打不必糾纏,如遇清軍大隊人馬立即回來報告。
太陽剛剛偏西,派出的游騎來報,清軍已經到達五里以外,正在集結。
大約一個小時以後,前方有零零星星的槍聲傳過來,游騎兵和清軍的探子接上了火,然後就看到游騎兵騎著馬飛奔而回,遠方塵土飛揚,清軍大隊人馬來了。
武牧已經經歷過戰斗,算得上是老兵,這會仍然免不了緊張。
指揮戰斗跟一線直接戰斗不一樣,身處一線,只要打倒對面沖過來的敵人就算完事;指揮戰斗著眼點要放到全局,陣地哪里火力比較弱、哪里是敵人的主攻方向、預備隊什麼時候拉上來、敵軍後方有什麼動作
武牧一遍遍巡視自己部隊的陣地,生怕哪里出了簍子,一個小問題等到開戰的時候就可能被無限的放大
耆英個子不高,身材消瘦,為了進攻海城,耆英從吉林將軍那里借調了3000名士兵,加上盛京將軍治下的兵丁,這才湊夠了10000人。
萬名大軍出動剿匪,耆英自然要親自指揮,這可是彰顯武勇的好機會,不可錯過。
耆英帶上了全副儀仗,內穿鱗甲,外罩蟒袍,騎著一匹藩國進貢的高大駿馬,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好不得意。
人上一萬,沒邊沒沿。
清軍速度不快,保持密集隊形,緩緩壓上,借機對他們眼中的烏合之眾施加壓力,一直前進到武牧陣地前方兩公里處才立下陣腳。
氣氛漸漸緊張,不論是老兵還是新兵,手心都有點冒汗,戰斗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