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來時,只一味趕路,並沒有太多時間交談,撇開寧虛幕重傷垂死不談,其實這卻是一次非常好的交談機會。
這些弟子之中,葉途有一些認識但卻不知具體來歷,有一些則根本未曾見過,認識的人自然是霍東翎這類方獨行在「生道崖」時便交好的朋友。
霍東翎同蘇半城兩人在一起議了一下,覺得在布爾古德不能停留太久,畢竟不是濬國之內,免得生出許多事端,是以兩人最終決定,每r 里卯時起身趕路,晚間戌時便找處地方休息。
如此葉途等人白r 駕馭飛劍飛行趕路,累了便停下來休息片刻恢復體力、法力,之後繼續趕路,如此反復,直至晚間戌時方才停歇過一夜,次r 清晨再上路。
眾人修行都在一個大境界——觀想境,其中尤以葉途、李昀二人修為最低,在觀想初境,其余弟子高的如霍東翎、蘇半城以及另兩個名為段存續、林渠四人達到了觀想境化境,其余弟子全都在入境。而那個名為杜淳全身黝黑的天脈宗弟子,據說快要突破觀想入境進入化境。
葉途、李昀二人每r 里除開擔憂寧虛幕的傷勢之外,便總是听這些師兄們講一些自己修行觀想境獲得「虛神」時的經歷,雖不可以依樣畫葫蘆的照著做便能成就「虛神」,但積累一些經驗總是有好處的。
而這些弟子們也看在寧虛幕同方獨行的面子上對二人頗多照顧,每r 里休息時談論術法、體悟,若是兩人問起,也總給二人講得明明白白,一路行了四天,葉途二人均感覺收獲不菲,其後又對此前寧虛幕讓兩人交朋友的良苦用心感動不已。
這世上的事情,總是開頭最難,修「虛神」也是這樣,有些弟子花在初境的時間甚至超過突破入、化二境時間的總和,而那些初境速度奇快無比的,也不見得在後面境界突破上有什麼優勢,甚至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比那些慢的有些不如。
中州早有聖人曾言,「厚積薄發」便是這個道理,一味追求修行j ng進,這在修士眼中是大忌,根基未穩,體內法力駁雜不堪,術法知形不知神,道境浮華不實,起初看來不顯,往後修為越j ng深影響越大,這類人基本在「鎮魔境」便死了個干淨,總之就是境界越高,死得越快。
而一味的講求謹慎穩重,畏首畏尾不敢j ng進,非得十成把握才可行事的一類人更是讓眾修士瞧之不起,修行一途,若無勇猛j ng進之心,如何爭得天道,如何勝得人途?根基再穩重再扎實,不求j ng進又有什麼用處,基本在「神明境」前後這類人也死個干淨,稍微有這麼一兩個修行大成,也只能在深山里苟且偷生。
于是有神通逆天的修士曾言「修行有法度」,至于這個法度到底怎麼拿捏卻須自身把握了。
度是一門j ng深的學問,許多修士參悟其中獲益良多。
有修士曾形象的說過,度最高的把握境界就是「不損一分,獲益數倍,無不為;損己一分,獲益十倍,慎行;損己十分,不為。」總之,就是對自己有益的一定做,對自己有損卻獲益更大的思量著做,對自己有害的絕對不能做,是以又有「趨利避害」一說。
葉途那r 見了方獨行一往無前的攻殺氣勢,後又見這種種殺伐、情感、品德,其實心中已有明悟,只是一時還悟不透徹,這幾天里只要一有疑惑便去問這許多的師兄們,到也為他開解了不少疑惑。
忽有一r 他問起這些師兄如何修行進入觀想初境之時,卻發覺他們都提到了劍池,甚至近乎所有人領悟觀想境的第一尊「虛神」都是在劍池,這讓他更覺得劍池神秘了。
當他問起劍池當空的那柄虛影劍器之時,有人顧左右而言他,有人只說不知,有人卻說了些平r 里閑言碎語里听來的故事,他對劍池更是有了深深的忌憚,竟無一人知道那虛影真正的來歷。
他早知道自己身體中住著另一個人,或者說是……另一個「自己」,在起初他也非常的惶恐,那個自己在那次劍池事發之前從未有過什麼異狀,他也就並沒有上心,但那次去後,那個自己竟然被一個神秘的聲音誘了出來,自己也好似在身體無盡的黑暗深處掙扎!
葉途每次想起那r 的遭遇猶自心悸,那種看得見,卻道不明的黑暗讓他心中深深的恐懼,他就猶如一個被人棄如敝履的殘破貨s ,被人封在軀殼的某處,永生也只能在那深深無邊的黑暗之中遭到囚禁。
他不敢再去劍池了。
後來他又問了觀想境每個境界的具體劃分,才知道,領悟一尊「虛神」,便到了初境;領悟四尊「虛神」,是入境;領悟十二尊「虛神」是化境,至于最後的「歸一境」,需要將所有「虛神」融合成一尊「幼神」成為真正的「神明」,再以自身德行溫養至兩倍軀殼大小,便是神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