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團 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東求援

作者 ︰ 虎籠山人

()曾玉良和周純麟哭笑不得,只好向野戰醫院求助,幸運的是醫生們表示夜貓子這個毛病能治!一般人都以為羅圈腿是因為腿骨變彎了,其實不是,而是因為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松弛。內側副韌帶偏大的力量就會牽拉小腿脛骨向內側旋轉,形成膝內翻。

那個無所不能的白大夫教了一個很簡單的治療方法︰向後邁步走。走的時候注意要腳跟先著地,路線走直,每次走八步。白大夫說只要持之以恆,一般的羅圈腿都能夠慢慢恢復。于是第四十一集團軍下屬的騎兵部隊中迅速掀起了一股「開倒車」的熱潮。

每天在營房外面都能看到一大群小伙子傻呼呼地往後退,時不時人仰馬翻,摔個四腳朝天。不過不管摔了多少次,爬起來還得練,再苦也不能耽誤取媳婦不是?

當然,解決「羅圈腿」只是冀中軍區科學化練兵的一個縮影。除了騎兵以外,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都在開展熱火朝天的大練兵,為了迎擊日軍即將到來的圍剿做著充分的準備。與此同時地方政權也沒閑著,楊教授領著大伙兒一面籌備物資,一面開展了規模宏大的「人造山地」工程。

向來謹慎的周參謀長也樂觀地表示︰「照這樣訓練和準備下去,最多三五個月,就足以抗擊日軍的反撲。如果能堅持一年以上,就算日軍不來找我們,我們也要考慮向外發展。」

然而,就在七月下旬。一個意外的消息突然傳到了根據地,給冀中的整軍備戰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鄭衛國把剛接到的密電放到一旁,嘆了一口氣說︰「你們看到了,情況就是這樣。戰爭,恐怕要提前到來了!」

這場戰役的導火索並不在冀中,而是在相鄰的冀東地區。鄭衛國曾建議晉察冀方面延遲「冀東大暴動」,以便準備地更充分一些。萬一有什麼變故,第四十一集團軍也好騰出手來北上支援。但現在大暴動不得不提前發動了,原因是起義計劃不慎暴露。

這也難怪,在東起山海關。西到潮白河。北迄霧靈山,南至渤海濱的21個縣及開灤煤礦等廣大區域內同時發起暴動,得牽扯到多少人,中間有多少環節?這其中只要有一處被日偽特務偵知。整個行動就暴露了。

日本佔領軍得知這個消息後驚恐萬分。一面從各地緊急抽調部隊向冀東增援。一面下令冀東的偽政權收繳民間槍支。冀東地下黨組織悉息之後,立即把這個情況向晉察冀軍區做了緊急匯報。

晉察冀的聶司令員認為再不動手,大暴動就要被敵人搶先扼殺在萌芽狀態了。權衡再三,只得下令將行動提前。由于冀東當地目前只有一些游擊隊在活動,力量非常薄弱,聶司令員又下令由宋時輪支隊和鄧華支隊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東進增援。同時,又向近在咫尺的冀中軍區求援。

程政委看完情報後正在思索該如何應對,眉頭緊鎖擰成一個川字。過了半晌,他突然開口道︰「司令員,我想過了,要救就得及早出兵,拖得越晚越被動。」

鄭衛國點點頭,表示贊同。比方說抗美援朝,志願軍因為出兵較晚與聯合**打成了遭遇戰。假如能夠提前一個月進入朝鮮北部布防的話,那行動就不會那麼倉促,很多遭遇戰就會變成伏擊戰,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說不定還能多殲滅幾個美軍團。

周參謀長卻有不同意見,反問道︰「可問題是我們現在哪支部隊能夠成行?我的意見是全軍必須休整三個月以上,天塌下來也不能動。」

第四十一集團軍絕對不差人,地方部隊暫且不說,光主力部隊就有六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師,總兵力在8萬人開外。可這麼多部隊,現在卻有些周轉不靈。

就拿嫡系的97軍來說,剛剛經歷了殘酷的蘭封會戰。戰斗骨干和基層軍官傷亡過半,直到現在很多連隊都還沒有恢復元氣。當然,兵員是增加了不少,但這麼多新兵,怎麼敢領著他們長途跋涉?到時候別冀東沒救下來,自個兒倒先搭了進去。

另一大主力53軍眼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甄別篩選工作。篩選什麼呢?士兵和軍官。士兵中年紀偏大的、因傷致殘的,地方政府會幫助其復員,比如到某村當個民兵連長。抽大煙的、喜歡吃喝嫖賭的,集中改造。

除了士兵以外,軍官也必須接受審查,確認合格之後才能上崗。至于不合格的就要看是什麼情況,能力不足的可以到軍校去學習;作風有問題,予以停職,並勒令限期糾正錯誤;還有像年齡偏大,喪失進取心的,還有不服從改編的,政治部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確保部隊保持戰斗力,並清除舊軍隊帶來的不良風氣。

63軍也有些問題。這支部隊人馬本來就不多,名為一個軍,實際上只有萬把人,相當一個師。到冀中之後,馮軍長雖然招了不少新兵,但時間尚短,還沒來得及形成戰斗力。就這樣把他們派到冀東,別說馮軍長,就連鄭胡子都有些不放心。

鄭衛國想了一會兒說︰「53軍、63軍剛到冀中,還沒坐熱就把他們派去打仗不合適。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不定還會散布謠言,說我們借刀殺人。所以呢,我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讓97軍北上,至少要派一個師的主力部隊。」

周參謀長忙道︰「不行,我堅決表示反對!」接著,他一口氣列舉了三大理由。第一,部隊老骨干損失殆盡,新的骨干力量還在培養當中,再加上大量從未上過戰場的新兵充斥著各連隊,不宜打仗。更不適合遠征。

第二點,冀東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地勢險惡,好進不好不出。萬一日軍緊急抽調關東軍沿鐵路線殺過來,四面一圍,97軍極有可能就回不來了。

鄭衛國插了一句嘴,辯解道︰「我們此去冀中,並不是孤軍作戰,當地的起義部隊和八路第四縱隊會幫助我們的。」

周參謀長不客氣地說︰「是他們幫助我們。還是我們幫助他們?一旦我軍在冀東站不住腳。是他們先撤,還是我們先撤?好吧,就算有這些部隊幫助,能擋得住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嗎?講句老實話。哪怕日軍只來一個師團。就足以把我們留下!」

鄭衛國想說日本不會將關東軍大部隊調來的。因為歷史上就沒調。可轉念一想。歷史上是因為冀東的部隊戰斗力弱,而且主動撤退了。要是97軍北上的話,日軍還會那麼輕敵嗎?顯然不會。至少不會單獨派偽軍來迎戰。

見鄭衛國無話可說,周參謀長乘勝追擊,又說出了第三點理由。這下就連程政委都坐不住了。周參謀長說53軍、63軍這些東北軍余部為什麼看重鄭衛國,不就是因為他能打仗嗎?要是鄭衛國兵敗冀東,那這些人還會不會服從指揮?更有甚者,要是97軍在冀東遭受重創,那冀中根據地以後誰說了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嘛,你把槍桿子弄丟了,政權還保得住嗎?

程政委忙道︰「參謀長說得對,97軍絕對不能動。聶司令員那里我會解釋的。」冀東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跟冀中還是沒法比的。要是冀東拿不下來,最多就是通往東北的道路受阻;要是冀中丟了,那八路軍吃飯都成問題了。

鄭衛國點點頭,不在堅持,不過就讓他這麼放棄支援冀東又有些不甘心,猶豫著說︰「那,要不派53軍去?」

周參謀長搖頭說︰「也不行!總司令,老程,不是我不願意支援冀東,唇亡齒寒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只是53軍眼下正在進行甄別篩選工作。只要工作順利,53軍就有望完全融入我軍,這等于是讓我們的力量憑空翻了一翻吶!並為我們以後收編其它部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要是這個時候急調53軍北上,打敗了,那我們就永遠失去了這支部隊,還會背上借刀殺人的罵名,以後誰敢再來投奔我們?打勝了,只怕53軍也不在會甘居人下了。」

鄭衛國听了之後雖然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認周參謀長說得是對的。三大主力,97軍不能去,53軍不能去,那剩下的就只剩下63軍了。可問題是,63軍也有不能去的理由,難道就這麼放棄冀東嗎?鄭衛國實在不甘心。

周參謀長勸道︰「總座,依卑職拙見,實在不行就放棄吧!就像您之前曾經說過的,抗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趁一時之快有什麼用呢,一兩場無足輕重的勝利不值得我們去冒險!」

程政委嘆了一口氣,點點頭說︰「周參謀長分析得對啊!之前是我考慮不周,現在看來我們並沒有力量在這個時候給冀東提供支援。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現實困難確實存在,我們不能裝作看不見,這是會犯錯誤的!」

鄭衛國感到非常煩躁,便站起身來在屋內走來走去,最後很不甘心地點了點頭。但他同時要求把情況向第四十一集團軍師、旅一級傳達,同時向冀中各軍分區通報,想征求一下下屬們的意見。

不久之後,各部紛紛把意見反饋了上來。97軍各部均表示部隊準備不足,堅決反對此時出兵,像34師趙雲祥師長就認為部隊至少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休整。不過,將領們最後均表示,如果鄭衛國下定決心要北上的話,他們將會堅決執行命令。

53軍軍長周福成的意見差不多,他首先提到了部隊面臨的問題,然後表態願意服從總司令的命令。

三個軍分區里面,一分區的呂司令員和二分區的孟司令都堅決反對出兵,理由很簡單——缺糧食!古語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征在外,尤其是長途行軍是最消耗糧食的,兵聖孫武認為從國內運送的糧食至少有十分之九是在途中消耗掉的,真正派上用場的不足十分之一。

冀中雖然被喻為糧倉,但要同時承擔第十八集團軍和第四十一集團軍的兩支大部隊的軍糧,同時還要為了反掃蕩做物資儲備,已經是不堪重負。如果這個時候再派主力遠征的話,那必將根據地的老百姓帶來極大的負擔。

段雙虎的三分區回電說他的部隊都是游擊性質,去冀東肯定是不行的。糧食方面可以幫忙,不過超過兩萬人就無能為力了。

63軍的意見是最後才反饋上來的,可見內部有很大的爭議,但反饋的內容卻讓鄭衛國、程政委,還有周參謀長他們大吃一驚——63軍全體將士請戰北上!(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保安團最新章節 | 抗日保安團全文閱讀 | 抗日保安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