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團 第三百八十八章 武漢淪陷

作者 ︰ 虎籠山人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也不例外。他剛到華北,還沒坐熱,就叫囂著要恢復平漢線,踏平冀中。還主動向鄭衛國約戰,要求兩軍在保定城「公平決戰」。

鄭衛國隨手把「戰書」扔到一邊,哂笑道︰「腦子壞了才跟鬼子決戰!通知各部隊,按計劃進行襲擾,我要讓小鬼子佔領平漢線也通不了火車!」

面對日本華北方面軍的重兵進剿,冀中並沒有出動主力硬拼,而是以地方部隊及民兵匯同八路軍各部輪番襲擾。主力部隊則隱蔽待命在地方部隊側後,一旦日軍反擊就突然發起攻擊。一連搞了幾次,日軍也被搞怕了,小部隊平時都不敢出動。

杉山元惱怒之下,又集中兵力搞了幾次「突擊」,試圖「捕捉」冀中主力。但冀中的情報網絡非常及時,日軍每次都撲了空。而且日軍將兵力集中到某一處,其余地區必然空虛,于是新的戰機又出現了。冀中部隊不斷地采用這種批亢搗虛的戰術,屢屢打在日軍防御的薄弱環節上,打得日軍哭爹喊娘,苦不堪言。

鏖戰一個多月,日軍勉強佔領了平漢線,但鐵路交通卻遲遲無法恢復,甚至連公路運輸都夠嗆,經常連人帶車成了冀中各部的戰利品。

蠡縣,第四十一集團軍總指揮部。鄭衛國正坐在地圖前研究敵我態勢,听見有人來了忙抬頭一看。卻是程政委匆匆趕來,而且一臉喜色。

「司令員!」程政委熱情地打了個招呼。

鄭衛國起身給他倒了一杯熱水,打趣道︰「老程,你今天的氣色怎麼這麼好?嫂子昨天晚上給你弄啥好吃的了?」

程政委哈哈一笑,說︰「吃啥好東西比打勝仗更痛快?這就叫人逢喜事精神爽!」說著給鄭衛國遞上一份文件,解釋說︰「冉莊民兵連今天上午偷襲了小鬼子的工地,打死三十多名日軍,繳獲三十多條步槍,解救勞工兩百多人!」

鄭衛國接過看了看,發現這一仗規模雖然很小。但是打得真漂亮。可謂敵後游擊戰的典範。

當時日軍一隊工兵正帶著兩百多名勞工在修復鐵路的路基。這些勞工都是日軍從各地抓來的苦力。專門抓來干活的。冉莊的民兵們觀察了幾日,趁日偽軍不注意就悄悄地混了進去。

工地上那麼多人,日軍也沒注意。苦力們自然看得出來,但是誰也不會傻到向日軍報告。民兵們一邊假裝干活。一邊暗中向日軍包圍。

終于。帶隊的小隊長發現不對勁兒。驚叫道︰「嘿,站住,什麼的干活!」

民兵連長大吼一聲︰「爺爺要你命來了!」從身上掏出手槍就打。其余的民兵和勞力也紛紛舞著鋤頭和鐵鍬撲了過來。工兵們因為要干活。加上警惕性不高,把槍都集中起來架在路邊。這要命的時候,哪里有時間去拿,結果紛紛被大伙兒追上去打死。

等日軍巡邏隊听到槍聲趕來的時候,民兵們早就帶著苦力們逃走了。而且還把日軍用來爆破的炸藥也一火點著,使得路基更加破敗不堪。

鄭衛國看完之後高興地說︰「這一仗打得真過癮啊!我看可以給一個獨立連的番號,帶隊的民兵連長也要特別嘉獎。老程,你的意見呢?」

程政委笑道︰「我們政治部也是這個意思。司令員,這里面還有前段時間參戰各部的戰績和表現。其中像冉莊民兵連這樣還有好幾個,請司令員批示!」

鄭衛國接過看了看,發現基本都在優秀以上,忍不住笑道︰「照這樣打下去,地方部隊和民兵部隊全部都要換上新番號了。」

程政委笑道︰「這是好事嘛!地方部隊和民兵成長起來,主力部隊就可以放開手腳打運動戰了。」

冀中軍區的部隊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主力部隊,由第四十一集團軍所轄各軍、師、旅、團組成;第二是地方部隊,由四個軍分區的獨立旅、獨立團、地區隊組成;第三是民兵,由縣大隊、區小隊、村民兵連組成。

經過前段時間的津浦路和平漢路兩次反擊作戰,主力部隊的戰斗力已經基本成形,但地方部隊和民兵的表現卻差強人意。缺乏訓練和裝備匱乏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缺少實戰經驗。所以之後的襲擾作戰就以地方部隊和民兵為主,主力部隊只是充當「保姆」的角色。

為了激勵這些部隊,鄭衛國延用了津浦路反擊戰的經驗,命令政治部統計參戰各部的表現和戰績。凡是表現好的,戰績出眾的,村民兵連、區小隊授予「某某村或某某區獨立連」,縣大隊授予「某某縣獨立營」、「某某縣獨立團」的番號。優先補充武器裝備,與同級別友軍協同作戰時擁有指揮權。

地方部隊,表現好的地區隊升格為獨立團,獨立團升基干團,基干團升主力團,主力團增加編制和重武器。現在打了一個多月,不少部隊都換上了新番號。表現不好,沒換上的部隊也在暗暗鼓勁兒,爭取早日打一個翻身仗!

但說起主力部隊,鄭衛國卻是一肚子苦水。還是老問題,後勤跟不上。前面兩次反擊戰雖然戰果斐然,但是物資消耗太大,把好不容易積攢的老本兒都快用光了,搞得裝備部天天找他訴苦。見程政委又提到運動戰,鄭衛國就苦笑道︰「那也得有彈藥才運動得起來啊!沒彈藥還運動個屁,當流寇還差不多。」

程政委沒想到後勤緊張到這種程度,驚訝地說︰「不是可以復裝子彈嗎?」

鄭衛國遺憾地說︰「產量不高,質量也不好!只能供部隊訓練用。」

復裝子彈其實不難。難就難在質量上。起初,兵工廠第一批復裝子彈出來大家都很高興,但是打靶測試時發現大多數復裝彈都打不上靶,即便上了靶也是橫彈。當時條件有限,這些問題彈也得用,結果發放到部隊暴露的問題更多。

當時戰士們就開玩笑說這個復裝彈有兩個大毛病,一是神經病,腦袋有問題,搖頭翻筋斗,打不上靶;二是有問題。漏煙放屁。噴火傷人。這還不算,什麼彈頭破裂、啞火甚至炸膛,簡直一身都是毛病。

後來通過不斷改進工藝,比如將彈頭尾部改成船形。使彈頭整體成流行形。又在彈殼底部擴刀。使底窩直徑和底火台高低保持一致。從而解決了底火漏煙等問題。

經過這一翻艱辛努力之後,質量是上來了,但整體上還是沒法跟原裝彈相比。而且產能也遲遲提不上來。因為中間有幾個步驟,比如退火、修正底火台都要手工熟練才行,而培養一個熟練工又需要很長時間。

程政委一听,不禁有些著急,說︰「這可怎麼辦呢?」

鄭衛國無奈地說︰「只能等德國人來了,我就不相信小胡子對油田不上心。」正說著門外突然傳來腳步聲,兩人忙住口不言向外看去。

「總座!」說曹操曹操到,裝備部長于老根兒和副部隊呂戰突然聯袂趕來,見程政委也在,忙打招呼說︰「喲,程副司令也在呢!」

程政委揮了揮手上的文件,笑道︰「嗯,又殲滅了鬼子幾個小隊,給部隊報功呢!」又打趣道︰「什麼事情勞動你們裝備部兩位部長一起上門?該不會又是找司令員哭窮的吧!」

于老根兒擺擺手,興奮說︰「嘿,哭窮的日子是一去不回頭了,俺和呂副部長是來給報喜的!」

鄭衛國奇道︰「哦?難道是兵工廠的產能有了重大突破?」

于老根兒捻了捻手,笑道︰「嘿嘿,什麼都瞞不過總司令。俺們兵工廠在復裝子彈時,琢磨出了一條新路子。小呂,具體的你給總座匯報匯報。」

呂戰忙解釋說︰「總座,程副司令,是這樣的。兵工廠一名工人在復裝子彈時意外地發現美式子彈的底火與歐式子彈有很大區別,美式子彈復裝相當方便,而且對彈殼的損傷小。兵工廠就采用了這種新式復裝彈,產能果然大大提高。」

原來,隨著金屬定裝彈藥的廣泛流行,底火也出現了兩種類型︰博克賽(boxer)底火和伯爾丹(berdan)底火。伯爾丹底火就是中國常見的類型,其底火砧座是跟子彈藥筒連在一起的,整體鍛壓,生產成本低,但復裝時就麻煩了。如果不小心弄壞砧座,子彈殼就報廢了。

博克賽底火主要流于美國,因為美國人喜歡diy復裝。這種底火的砧座是獨立的,生產時雖然多了一道工序,但是復裝時就非常方便,直接換一個底火就行了。其實博克賽底火很早就出現了,而且生產也很簡單,但是敵後兵工廠太落後,歷史上一直到46年接觸美式子彈時才掌握這種「新技術」。要不是馮錕從天津搞了一些美式步槍,說不定兵工廠啥時候才會開這一竅。

鄭衛國一拍腦袋,這個技術事實上他也知道啊,竟然一直沒想起來。于是忙問道︰「那改成博克賽底火之後每天能復裝多少子彈?」

呂戰回答說︰「原料充足的情況下,每天可以復裝十萬發!」又解釋說︰「如果想要擴大產量,只要增加一個復裝車間就行!」

鄭衛國當即說︰「嗯,這個我批準了,等下你們到後勤部領經費,爭取做到每天復裝100萬發上!一個復裝車間不夠就多開個幾個車間。還有,那名發現博克賽底火的工人要重獎。嗯,就按兵工廠的特別貢獻獎予以獎勵。」

呂戰點點頭說︰「是,總座!」又有些為難地說︰「總座,您定的那個日產100萬發的標準太高了。我們兵工廠位置太偏遠,後勤供給非常困難,養不活太多的工人。而且新招募的工人太多也容易使兵工廠暴露。」

程政委想了一下,問道︰「這種復裝法在工藝上有難度嗎?需不需要大機器?」

呂戰搖頭說︰「這倒不難。有機器更方便,沒機器手工復裝也成。我們兵工廠的熟練工,一天能復裝幾千發子彈。」

程政委以前沒接觸過軍工,驚訝地說︰「這麼快?」

呂戰解釋說︰「彈殼、底火、裝藥、彈頭都是做好的,工人只要組裝就行,每人負責一道工序,所以速度非常快!」

程政委轉過身來,對鄭衛國說︰「司令員,我有一個建議,以後復裝子彈就不要放在冀西了。一是物資轉運麻煩。二來也容易暴露兵工廠的位置。不如直接放在咱們冀中,也便于部隊及時補充。」

之前由于擔心冀中的安全問題,兵工廠一直沒敢遷過來。僅有的幾個修械所也只能對武器進行一些簡單地維修。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老程你說得對。早就該這樣了!除了復裝子彈以外。像手榴彈、簡易地雷都要轉移到冀中來。比較麻煩的。像炮彈生產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由冀西生產出零部件,再運到冀中來組裝。」

幾個人正討論得起勁。周參謀長突然匆匆趕來,一臉遺憾地說︰「總座,諸位,武漢淪陷了!」

眾人聞言一愣,半晌沒說出話來。

轉眼間到了十一月下旬,武漢到底還是淪陷了。從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開始,到11月27日新編成的台灣旅團開進武漢結束,中**隊整整抗擊了五個半月。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在長江南北兩岸共計爆發戰斗數百次,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並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

讓鄭衛國感到欣慰的是,由于他的出現**比歷史上多撐了一個月,多消滅了至少兩萬日軍。盡管這在長達十四年,死傷數千萬的抗戰中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畢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日本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但是他們的戰略目的——迫使國民政府投降的計劃卻失敗了。國民政府喪師失地、損失巨大,但並沒有屈服,而是選擇撤到重慶繼續抗戰。戰爭還得繼續,這讓損耗巨大的日本非常惱火。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日本幾乎抽空了全國的物資儲備。據日軍戰史記載,「七七」事變時日本「儲備的黃金,包括發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只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為了維持侵華戰爭,「昭和十二年(1937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到翌年的6月,為了進行武漢會戰,「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曾哀嘆道︰「外強中干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

發動戰爭之初日軍狂妄地宣稱要「一舉解決中國事變」,現在卻被拖進了戰爭的泥淖,勝利遙遙無期。極力主戰的日本首相近衛文磨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提出了著名的「近衛三原則」,即「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把對國民黨政府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以「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

與此同時,日軍又將主要作戰對象調整為敵後根據地。由以主要兵力進行正面戰場的作戰,改為轉移兵力進行敵後戰場的「治安」作戰。這一政策的調整使得敵後根據地面臨著空前的壓力。

當然,這個壓力根據地軍民們暫時還感受不到,而是直接壓在鄭衛國等人的心頭。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

鄭衛國看了于老根兒和呂戰一樣,說︰「情況你們都知道了,復裝子彈的事情一定要抓緊。不光是子彈、手榴彈、地雷、炮彈都要跟上。」

程政委也說道︰「還有迫擊炮,造一批運一批,盡快送到根據地來!」

鄭衛國點點頭表示同意,又催促道︰「繳獲的火炮要盡一切可能修復,爭取全都派上用場。日式火炮的炮架改造也要加快,爭取在下一次戰斗之前部換上新炮架。」

前文曾提到過,日式火炮的炮架非常落後,基本上還是一戰水平。哪怕是改進的炮架也是問題多多,後來日本為了節約成本干脆連改進炮架都不生產了,直接造老式的單體炮架。冀中火炮數量不多,當然要精益求精。相對而言,成本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只要能有所改進,往往就會不惜代價去搞。

周參謀長也叮囑了一句,說︰「前面幾次戰斗表明,日軍的擲彈筒對我軍散兵和機槍的威脅非常大。我軍的擲彈手不熟練,槍榴彈數量少,型號又混亂,難以壓制日軍。你們必須盡快定型生產,以便早日滿足部隊的需要。」

程政委又說︰「壓制擲彈筒光有槍榴彈也不行,還得上六零迫擊炮。這個產能一定要提上去,爭取讓各個連隊都裝備兩到三門。」

見幾位長官層層加碼,于老根兒和呂戰不由地相視苦笑。原本是來報喜的,現在到好,變成找麻煩的了。鄭衛國他們只顧軍隊需要, 里啪啦說了一大堆,最後自己也意識到難以完成,都忍不住尷尬地笑了起來。

鄭衛國建議說︰「這樣吧,還是請參謀部統一列一個計劃表。撿咱們最緊缺、最有用的裝備生產,我看日軍很快就要發起新的大掃蕩了,爭取早點完成後勤補給。」

眾人點頭表示同意,然後各自散去。只有周參謀長故意落在最後,見四下無人,低聲道︰「總座,德國密使到了!」(未完待續……)

ps︰非常感謝孤寂的腳印打賞,山人無以為報,繼續碼字,明天爭取早點兒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保安團最新章節 | 抗日保安團全文閱讀 | 抗日保安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