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任見《多面魏武大帝》025
就這樣,洛陽這座自西周以來,歷經數百年慘淡經營的繁榮都城,被董卓這個大軍閥毀于一旦,宮室被焚,帝陵被掘,奢華美艷蕩然不再。
然後,董卓派軍隊一批批地驅趕百姓西行,有人走得慢的,一刀砍倒,即使沒有砍死,也會被後面來回奔突的軍馬踩死。一時間死去的百姓不計其數,沿途之上,堆滿了尸體。
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成了一片廢墟,淒涼慘景,比目皆是,令人頓足痛惜。
董卓凶殘不仁,倒行逆施,整個洛陽城廢墟連片,狼藉不堪,郊外方圓二百里,千瘡百孔,滿目瘡夷,雞犬之聲,盡皆消失。直臣曹操對此悲憤不已,為詩以志其哀。
賊臣持國柄,殺主死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董卓將漢獻帝劉協送到長安,把百姓驅趕到長安,中斷了洛陽作為都城的首善地位,自己則仍盤踞于洛陽廢墟上的軍營,對抗諸侯軍。
11
董卓傷天害理,惡貫滿盈,理當天下共討之。
然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東方諸侯聯軍,卻正如尚書鄭太所預料的那樣,不僅目光短淺,缺乏戰略能力,而且離心離德,根本難成大事。
不僅鄭太看出了諸侯軍不能成事,鮑信也看出來了。
鮑信在董卓剛進洛陽,立足未穩的時候,就對董卓軍事勢力的膨脹有較清醒的覺察和認識,勸袁紹殺掉董卓,袁紹優柔寡斷,釀成後果。
鮑信對曹操說︰「現在奸臣乘機出來顛覆皇室,英雄豪杰憤然對抗,而天下響應的原因,是因為大義所在。
「袁紹當盟主,利用權利為己謀私,可能是另一個董卓,如果我們對抗他,恐怕力不從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麼說得過去?不如現在待在黃河以南,靜觀其變。」
鮑信是高看曹操的,他說︰「當今謀略出眾,能夠撥亂反正的人,恐怕只有孟德你了。如果不是像你這樣的人,即使再強大,也一定會失敗。你應該是上天派來的。」
這個話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是沒什麼眼光的,因為曹操在當時實在還沒有什麼名氣和威望,根本不能跟袁紹、袁術,甚至張邈、孔仙相提並論。
但曹操用事實證明了自己,證明了鮑信的眼光。
董卓遷走了漢獻帝,驅遣了百姓,自己仍據守洛陽,對抗諸侯聯軍。袁紹等竟然嚇得不敢前進了。
曹操急了,對大家說︰「我們興起義兵,是為了誅除暴亂,現在大軍已經集結,諸位還在疑慮什麼?
「如果董卓借著皇帝的權威,向東進軍,那麼雖然他殘暴無道,也會對我們構成很大的威脅。但是現在他燒毀了宮殿,強迫天子遷徙,屠殺百姓,甚至偷墳掘墓,基本上可以定性為恐怖分子了,那麼天下還有誰肯跟從他呢?
「洛陽哀鴻遍野,全國人心惶惶,這實在是上天賜給我們消滅董卓的最好時機,只需要一戰,我們就可以平定天下了,為什麼還要猶豫不決呢!」
曹操慷慨激昂,可大家一點也不熱心。
連盟主袁紹都沒什麼反應,誰還願意先動手呢?
曹操看出他們不想打董卓,只想保存實力,很生氣,對這些新軍閥們失望透了,決定帶著自己的五千人馬,單獨進兵。
張邈是個正人君子和忠厚長者,不忍袖手旁觀,就撥出一部分軍隊,贊助曹操一同出征。
曹操率領隊伍進攻洛陽,兵少,跟董軍一交戰,就垮了下來。
曹操騎著馬往後撤退的時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趕緊拍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傷了坐騎。那馬一受驚,把曹操掀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