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任見《夏商周三代演義》054
原來伊尹已經病了。他過于年長,在人們平均年齡不過三四十歲的大商社會,他的高齡已經屬于奇跡了。
太甲在桐宮里,被磨去了稜角,揉去了性子,出來後,親信大臣們簇擁著他上了一次朝,退朝後抽空去伊尹那里走了一趟。
伊尹恭恭敬敬地說自己不行了,正想把朝廷權力交給太甲呢,希望太甲同意讓他自己的兩個孩子繼續為朝廷工作。
太甲說︰「這個沒問題。你夠辛苦了,安享晚年吧。你有以後什麼要求,盡管提,我會讓老干部局做好他們應做的工作。」
二十四遷徙和洗牌
人到中年的太甲,確實進步了,成熟了,執政比較穩健。以後的年頭,干得不錯。
太甲死後,沃丁和太庚相繼為王,接著是小甲,小甲之後是雍己、太戊,太戊之後是中丁,西亳宮廷主人頻繁更替,走馬燈一般,煞是熱鬧,但都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
太戊執政的時候出了一件怪事,宮殿門口長出了兩棵樹,一棵桑樹,一棵柘樹,兩棵樹長得很快。有人咋咋呼呼地說︰清晨還是小苗,到了黃昏就合掌粗了!
關鍵是,兩樹互相摟著抱著,扭合在一起,姿勢很不雅觀。太戊非常恐懼︰「這是兩棵樹精啊。」
伊尹的兒子伊陟,副總理兼民政部部長,他查看了成精的妖樹,說︰「臣听說,妖孽作祟,是道德弱勢。道德強化了,妖孽自然消失。請陛下審查一下您的政策是不是出現錯誤了。」
太戊听了,先是一愣,隨後覺得不無道理,就努力改進朝廷工作。
說也出奇,兩棵妖樹很快就枯死了。商朝從此走上復興之路,冷淡的諸侯又都來朝拜了。
妖樹事件,為史筆記載,從側面說明,伊陟跟他爹已經不一樣了,他爹是科學分析局勢,諫議君王行事的,伊陟則把巫術與政治扭在了一起,實質上,正像那兩棵妖樹。
太戊看見宮門口的妖樹死了,很高興,命令在洛河邊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
眾多男女戲子,加班加點排練了史詩劇《桑林頌》,表現的是大黑鳥掉下一枚卵在湖里,正在洗浴的簡狄撈起來吃了,生下商人先祖子契的優美故事。
這場大型歌舞的總導演是術士巫咸,成功的演出為商王增了光,也使巫咸名聲大振,以至于後世有個叫屈原的拼命做他的「粉絲」,屈原向楚王獻媚不成,哭著喊著追隨這個巫咸呢。
卻道中丁之前的商統治者,都堅守西亳,在洛水之畔作君主。中丁比較差竅,他掀開了商朝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的序幕,其後九世,連續不斷地發生君位爭奪戰,像狗一樣,相互撕咬得血淋淋的。
中丁為了保全權位,把首都從西亳遷出,洛陽不再是商中央的所在地了。
中丁之後的一連串君王,誰奪取了玉璽,誰就抱在懷里,再用車裝載了太廟里的九鼎,就跑,什麼政治,什麼經濟,都是扯淡,什麼社稷,什麼黎民,全是浮雲。
他們居無定所,把所謂首都遷到這里遷到那里。史上影影綽綽記載的,囂、相、耿、庇、奄等地,都曾經被商君說是首都。
實際情況是,他們在奔波的過程中,一大家子人,懷著公章,拉著九鼎,走到哪兒算哪兒,首都是「隨身帶」的,只能維持煙火不斷線,權力的實施根本談不上了。
朝廷內亂不止,貴族間相互殘殺,諸侯也不朝貢了——他們縱使想朝貢,輕易也找不著中央領導啊。
商人為何頻繁遷都,頗費史學界的腦筋。躲避水災是一說,佔卜指引的可能性非常大。
還有重要的,就是後山方才的詮釋︰相互爭奪公章和大鼎。誰把傳國玉璽和九個大鼎弄到手,就想快點離開自己的兄弟或堂兄弟們。
你想啊,一條狗一旦獲得骨頭,它是一定要叼著逃走,到沒有其他狗的地方去吃的。
盤庚遷都的時候,講話說︰「我想搬家,可是你們不體會我的苦心,發生了無謂的驚亂,想以你們的私心來改變我的主張,你們真是自尋苦惱。你們一點也不審察情勢,一味怨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