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內堂。「你們滾吧,以後別讓我在見到你們,否則,就算是聖上饒了你們的x ng命,我劉君也容不得你們,三萬將士灰飛煙滅,你們知道這是我們幽、並的骨血嗎?既然他們都敗了,你們又回來作甚?」劉太守怒目圓視,恨不得生吞兩人,而這兩人便是出征回來的趙潘和李延兩人,雖說這次戰役的關鍵責任並非是此二人,可是在大漢朝如此糜爛的情況下,如同是殘喘的老者,再也經不起大風大浪了,而這次出兵漠北的慘敗輸的不僅是一場戰役,而是很多人的兒子,丈夫,父親,夏育等人的急功冒進,害的三萬將士埋骨漠北。而幽州的j ng銳也喪盡。「大人,非是小人急功冒進,只是那鮮卑人太過狡詐,引得夏將軍深入直至渾沓山,步步蠶食我軍,敵三部圍攻我軍,我軍觸不及防,被鮮卑人追殺三千里,大人,看在我兩拼死沙場的份兒上,就饒了我等吧。」趙潘聲淚俱下的說道。「子雲,你知道的你和伯欽是我手下最得力的干將,可是你知道嗎?留下你們,我怎麼對得起兩萬在漠北戰死疆場的幽州兒郎?」劉君眼眶發紅。「來人,將此二人收押,听候聖上仲裁。」說罷,劉君背對二人。「大人,我等雖有罪,可是那些回來的士卒無罪,他們在戰場上拼命殺敵,還望大人能夠寬恕他們。」兩人在被帶走的時侯還大聲的喊道。
听得兩人的呼喊,劉太守的眼中流露出一絲常人不易察覺的落寞!趙潘和李延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可是卻因為夏育等人的無能而背負罪責,也累得幽州兩萬j ng銳戰死漠北,這一刻,他無可適從。「兩位賢佷便是子干賢弟的弟子吧,剛剛你們也看到了,作為子干賢弟的弟子我相信你們也知道這次出兵漠北的事情了。現今我幽州j ng銳盡喪,民心動搖,不知兩位賢佷有何良策?」在趙潘、李延二人被帶下之後,劉君整理了一下情緒,慢慢的說到。「稟太守大人,此次我軍失利,雖說有失士氣,可我幽州兒郎數十萬,再組一軍也不是難事,而此時再出戰並非明智之舉,小人以為組一j ng銳之騎,抵抗鮮卑劫掠,雖說不能阻止鮮卑的劫掠,可也要讓那些鮮卑人如鯁在喉,對我幽州疆土有所顧忌。」說話的人正是公孫瓚,公孫家在遼西的勢力頗大,對于外族的劫掠也是極為的抵觸。所以公孫瓚恨極了那些劫掠的外族人。「哦,賢佷倒是頗有見解,那不知你所謂的j ng銳之騎所需人手幾何?」張太守雖是眉頭緊觸卻饒有興致的看向公孫瓚,可這讓閻義心中暗自叫苦,「這家伙,也太直接了」。「人不在多,在j ng。兵不在多,在銳。若是太守相信小人,給我一個百人隊,瓚願為幽州游騎,不讓鮮卑進幽州。」公孫瓚的一番話說得義憤填膺。閻義也知道,這個師弟,仿佛就是上天安排給大漢朝抵抗外族的守護者。可是這個張太守,會相信他,給他機會嗎?
太守在堂內不停地踱步而走,好似一停下來就會打亂他的思緒。「大人,我師弟心中素有大志,口不擇言,還請大人海涵,另鮮卑人數眾多,劫掠成x ng,若是組建一支百人隊,怕是我師弟疲于奔襲。您看這樣可好,在各個縣與縣之間建立驛點,我幽州雖然貧瘠,可好在馬匹充足,各個縣郡之間可以互相連接,而我幽州也可對鮮卑入境做出最快的反應,而人數也可如同我師弟所講,每縣百人,鮮卑入侵之時可隨時出擊迎敵,舍千人之安逸換得我幽州安逸,何樂而不為。」一旁的閻義打破了這該死的沉默,向太守建議道。「此倒也不失為一個良策,我會好好考慮的,畢竟這事關幽州百姓的生存,我等還是小心為上,好了,你們先回去吧。我會認真考慮你們的建議的。」原本是來太守府效力的,可是兩人的一席話反而讓太守陷入了僵局,一方面對于朝廷的失敗痛心疾首,另一方面,還是想讓幽州盡快擺月兌這樣頹廢的局面。「或許,這兩個年輕人說的不無道理。」劉太守在兩人走後喃喃自語的說道。
「師兄,你的想法真是細膩,若是能夠在郡縣之間設立驛點,得到消息之後便能夠快速支援到任何一個郡縣。不愧是師兄,我不如也。」兩人往學堂走去,路上不停地攀談著。「伯圭,今r 你說這番話,著實太急了,我軍新敗,民心尚且不穩,何以再次論戰。」閻義對于公孫瓚剛剛在堂上的表現有些惱火,只是剛剛在太守府,不便發作。「師兄,我軍雖敗,可也不能總是沉浸在失敗之中,雖說我軍再取漠北是痴人說夢,可那外族劫掠之勢已成,若是我們不做防範,必然更為被動,我等身為漢室男兒,何能坐以待斃?若如此,吾寧死。」公孫瓚挺起胸膛,義正言辭的與閻義說到。公孫瓚本八尺之身,正s 起來閻義也有所畏懼。「伯圭,若是這番話你等幽州邊境遭受劫掠一次之後再說怕是能夠得到太守重用,如今言之就算太守有此心,你怕也難得高位啊!」閻義滿滿的說道。「師兄,我輩當以國家社稷為重,個人名利為輕,我公孫瓚做事但求無愧于心,師兄所慮無非是怕我難受太守重用而已,但若我有真才實學,又有何懼。」公孫瓚浩然正氣,這也讓閻義無可厚非,這家伙!果真是熱血,若是我大漢人人如他這般,何會有如此恥辱。「不愧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果然有氣魄,師弟,我不會讓你枉死的。」面對著重情重義的公孫瓚,閻義的心中充滿了熱血,自己轉世到這亂世,也當闖出屬于自己一番天地,而不是碌碌無為,那與螻蟻又有何異?三天後,太守府傳來詔令,命公孫瓚為漁陽騎兵隊執事,閻義為漁陽騎兵隊參議,即刻上任。執事和參議是不入流的官職,可是對于公孫瓚和閻義來說,意義並不大。因為他們將這當成是一種歷練。而故事,也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