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揚威將軍魏延,應徐州牧陶謙大人相邀,前來救援徐州和北海。」看到孔融還是眉頭不展,「別的我可不能告訴你。」
「你有什麼物件能證明你的身份?」「我早就知道你得這麼問,還好我有準備。」魏延坐在地上月兌鞋,從鞋里取出一個令牌。
左手捏著鼻子,右手把令牌伸的遠遠地,「這就是令牌,你要是不嫌臭,就自己拿去看吧。」
一個親兵屏住呼吸接過令牌,正面是一個魏字,背面寫著揚威,親兵模了模魏字下面的花紋,確定是揚州二字的y n文,對孔融點了點頭。
「魏將軍,剛才多有得罪。」親衛得到孔融的示意,趕緊將手里散發異味的令牌還給魏延,魏延一邊往鞋里裝令牌,「沒事,找孔大人是有事相求。」
「魏將軍有話就說,我孔融盡量去辦。」「不是什麼大事,孔大人給找一個熟悉北海地形的向導,我們還去殺退張饒。」
孔融示意閑雜士兵散開,「魏將軍可是要伏擊張饒?」「孔大人有什麼好主意?」孔融搖搖頭,「武安國是北海第一武將,還不是張饒一合之敵,魏將軍不要大意了。」
「有什麼辦法引張饒出來?」兩人無計可施的時候,一直站在孔融身後的管家卻說話了,「老爺,我有一計,可如此這般行事。」
魏延仔細看了看管家的身材,「還是缺了點東西,孔大人……」孔融已經用腰間劍割下魏延要的東西,「拿去吧。」
「孔大人果然爽快,我先出城安排,明晚再來。」魏延往城下拋出繩索,順著繩索下城去了。
張饒接到城中線報,孔融已經令家人收拾家當,估計最近幾天就要棄城,張饒一甩手,書信被火焰吞噬,化為烏有。
張饒依然每天派兵攻打北海城,只是在夜里多布置了一些斥候,防備孔融逃跑。果然不出所料,張饒安置斥候的第三天清晨,天剛剛亮,正是人最困的時候,北海南門悄悄地打開了,一個老者騎馬在前,身後跟著三輛馬車,還有二三十名家丁跟隨。
一行人偷偷模模的向城外跑去,正在中軍帳打坐的張饒突然睜開眼,「孔融終于要跑了。」話音還在中軍帳中回響,張饒已經騎馬到了營外!
「孔融,哪里跑!下馬受擒吧!」張饒一聲大喊,四面殺聲四起。孔融大吃一驚,指揮馬車回城,自己的坐騎卻在慌亂之下往城外跑去。
張饒見狀大喜,也懶得理會孔融的家小,率先拍馬去追孔融。眼看就要追上孔融,「孔大人莫慌,某來救你!」樹林里沖出一個紅臉漢子,大刀直削張饒的馬腿。
張饒死命拉住坐騎,剛召出黑s 的錘子,那紅臉漢子一見錘子,大叫一聲不好,轉身就跑,鑽進樹林里就不見了。
張饒只得拎著錘子去追孔融,孔融的坐騎越跑越慢,張饒不斷驅使坐騎接近孔融,眼看就能伸手生擒孔融。張饒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這回還有人出來阻攔?
剛升起這就念頭,樹後面閃出一個騎黃鬃馬的漢子,看到張饒二話不說,揮動雙戟就打了過來。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張饒舞動錘子和太史慈硬拼一記,張饒的坐騎連退數步,太史慈發現張饒沒有想象中那麼強,更是對張饒的攻勢如同疾風驟雨般展開。
張饒被太史慈一戟擊落纓盔,要不是反應快,只怕吃飯的家伙也被擊落了。張饒見孔融已經跑得沒影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披散著頭發,嘴里念念有詞。
太史慈一直小心翼翼,見到張饒嘴唇不停地蠕動,心中的j ng惕更是倍增。果然,張饒念完之後,本來雙手持的戰錘,只用單手拿著就打向太史慈。
太史慈用雙戟去接,卻沒想到張饒的戰錘勢如破竹,竟然將兩支鐵戟攔腰打斷,要不是太史慈反應及時,斷裂的鐵戟就打在自己身上了。
不等太史慈再有動作,張饒的戰錘又打了過來,太史慈單手一撐馬背,借著這個推力離開馬背,遠遠的飛落到道上。
黃鬃馬就慘了,受了太史慈的巨力,正要跪下就被戰錘打中脊柱,鮮血噴了張饒一臉,「我看你往哪里跑!」
太史慈環顧道邊,左側有一高山,右側是平坦的土地,想也不想就往山腳跑去。心里估計張饒馬快,跑不到山腳就會被追上,拔出腰間的匕首,打算听到動靜就把匕首拋出去。
張饒打馬朝著太史慈追去,看著距離越來越近,張饒仿佛看到了太史慈被擊碎天靈蓋的慘狀,心里更覺得興奮。
追著追著張饒就覺得不對勁了,不論自己怎麼驅使馬匹,就是追不上太史慈。而此時太史慈也發現張饒好像追不上自己,猛然間想起道長交代的話,「張饒,你騎馬都追不上我,就你這本事還想當將軍?我要是你,早就自刎了!」
張饒氣的哇哇叫,更加用力的鞭打馬匹,已經打定主意不能一下殺死太史慈,要好好地折磨他,要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
太史慈依照道長的吩咐,也不上山,就在山腳下奔跑,時不時的大罵張饒幾句,氣的張饒大叫不已。
轉眼太史慈繞著山腳已經跑了三圈,太史慈也很驚訝,要是換了平時,這點時間跑半圈都不夠,而且跑了三圈,也不氣喘,甚至一滴汗都沒出!
張饒突然頭腦一陣清明,自己身懷術法怎麼還跟個常人似的騎馬去追,再抬頭太史慈已經不見蹤影。
張饒下馬在附近找尋,冷不丁看到山頭上一塊公雞樣的石頭,看到山上下來一個樵夫,「這位兄弟,此山叫什麼山?」
樵夫放下木柴,「此山名叫雞鳴山,山上那塊石頭是雞鳴石。」張饒默然不語,自己學成下山的時候,師傅曾說自己逢不得雞鳴,難道就要應在這里?
「張饒你在雞鳴山下繞了三圈,已經自己磨去了自身的氣運,現在又上了雞鳴山,氣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