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東成看著自己兒子輕聲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兒子注定這輩子都會很坎坷。然後匆匆的離開醫院,回到家中打開自己的電腦將以前所有董事檔案全部備份到自己的U盤中,然後用自己研發的數據摧毀系統將整個電腦數據摧毀。
然後自己就趴在電腦桌前睡著了。
而就在事發後的三個月中r 子過得很平常,似乎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夕,來自死神的寧靜。
而這一天似乎來得太突然,蕭東成還沒來得及準備就中招了、
來自美國華爾街的第二次金融風暴。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要向大家普及一下,金店如何規避黃金波動造成的經營風險。
大家都知道,由于生產成本、供需狀況等等原因,商品的價格、尤其是原料等大宗物資的價格是會產生上下波動的。這對商家的正常營業會產生一定的風險與困擾——如果在高價時購買原料,原料價格低迷的時候賣出成品,不僅賺不了錢,反而會虧本。
為了對沖這種經營風險,一個很自然的做法就是每賣出X克金飾,馬上去黃金交易市場買進X克金條,金飾的價格一般比原料金條高80元左右。這樣一來金店可以保證每賣一克金飾就賺到80元左右的毛利,足夠支付相應的加工費、房租、水電、工資等等。
同時,這也使得每家金店的黃金產品價格相差不大,保證顧客不會因為價格問題「厚此彼」,讓那些當初高價買金條的金店不因為不願虧本賣出黃金產品而錯過生意。
當然,一來金店很少會出現黃金產品全部賣光的情況,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金條馬上送進金店;二來黃金市場也未必能及時供應黃金現貨,因此金店在多數時候都是以期貨的形勢買入黃金——先付一定比例的定金預定一定數量的金條,到期交貨付尾款,後者就是「期貨交割」。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大媽」這次到底有沒有買到華爾街的黃金。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大媽」這次買的還真不是華爾街的美國黃金,她們買的是中國金店里的黃金產品;
而美國高盛集團這次賣的也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堆白紙——確切的說是一堆價值300噸黃金的「期貨合約」,大部分計劃在今年6月交貨。
「中國大媽」與美國高盛,還真是處于x ng質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但誰要是說「這兩個市場完全沒有關系」,「中國大媽」動不了華爾街,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我先前說過得,中國的金店老板們在賣給「大媽」們黃金飾品的同時,為了彌補「賤賣」的虧損,會向黃金交易所預定同等重量的金條。
由于多年前中國的黃金產量已經大大低于黃金消費量,這批金店老板的訂單大部分勢必會流向國際市場,流向全球最大的「黃金大賣場」——紐約華爾街,流向當前全球最大的黃金供應商——美國高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