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宋 第4章 古道熱腸(1)

作者 ︰ 血裔

()姚崇孝所不知道的是,那陳宜中不僅鬧出一場偌大的風ch o來,而且這場造神運動,竟是將半個臨安的百姓都拉進來,當姚崇孝逃出太學的功夫,皇城和寧門前的廣場上,已經跪滿了人,書生,士子,官吏,商販,女子,老人,小孩,他們手持燃香,用最傳統的方式,向大宋皇帝乞求著。空中黑雲愈加低垂,隱隱有電閃雷鳴聲劃過天際,淅瀝的小雨灑下,澆透百姓身上的衣衫,卻無法熄滅他們心中炙熱的火焰。

反復將個奏本看了幾遍,坐在書案後的趙昀都沒做聲,從史彌遠時代走過來的他,早已養成了遇事少言寡語的習慣,無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應對,少說話總是沒錯的。

看到皇帝又沉默不語了,寢殿里只剩下報事的宦官在述說外面的情形。听著小宦官說外面的人如何的多,如何的莊嚴,如何的氣勢逼人,那邊伺候的董宋臣狠狠瞪了他一眼。

斥退了不知趣的家伙後,董宋臣眼楮一紅,鼻子一酸,順手一抹,立時淚流滿面,撲 跪在地上,就準備也用他最拿手的一招打動皇帝,不過,今次怕不保險,他還給閻妃送了信,讓那個女人盡快趕過來。

誰知道,就在這個功夫,有人通報,中書舍人洪芹覲見。

洪芹一進來,立即將話題轉到了這次的叩闕上,但是,與剛才的小宦官不同的,洪芹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所以說話之間表情嚴肅無比。

這里沒人敢來指責他,事實上他做的沒錯,在這個時代最講究天人感應,皇帝作為天帝之子,雖然是平時接收天人感應最多的人,但是當皇帝做錯事情的時候,上天往往也會通過別人,向天子傳達天庭的意思,今次,死而復生的姚崇孝,明顯成為了天庭選中的人。

無論這套天人感應理論是否合理,至少在這個時代,上到帝王下到庶民都相信,或者說是寧願相信。

所以,洪芹說完後,趙昀臉s 大變,作為皇帝,他怎麼都沒想到,區區一個太學生的生死,已經驚動了復聖顏淵,那麼說來,在奏本上好似鬼畫符一樣的那個「顏」字,就是顏淵的簽名了?

見到皇帝沉默不語,洪芹撲 跪倒在地,對著趙昀叩頭不止︰「陛下,事關國運萬民福祉,關乎天下氣數,請陛下及早決斷啊。」

趙昀急忙吩咐宦官拉起洪芹。這個洪芹祖上也非是旁人,正是高宗朝有名的忠臣,有「宋之蘇武」之稱的洪皓,作為忠臣之後,洪芹一向忠心南宋朝廷,現在他已經提出了「事關天意」,由不得趙昀不得不慎重考慮。

好不容易打發了洪芹,那邊董宋臣一看大事不妙,當即撲 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開了,希望趙昀能看在往r 情分上,保全自己的一條小命。

「陛,陛下,幾十年跟在陛邊,老奴沒有功勞也還有些微的苦勞啊,老奴明白,這些年在陛邊,無意之中得罪了不少人,現在,現在老奴只求陛下能放老奴一次,開恩讓老奴歸回鄉里,老奴願意找個荒山野嶺的就此伴著青燈古卷,r r 為陛下祈福啊……」

董宋臣非常清楚,那姚崇孝上次叩闕,就是請殺丁大全和他自己,所以才被他和丁大全聯手,弄到了大理寺的監獄里狠狠收拾。誰想到,明明是死的不能再死的臭咸魚都能翻身了,這事還真是見了鬼。如果這次的奏本又是出自姚崇孝的手筆,上面一準還會提到把他宰掉,現在不求情,等下可就玩完了。

听了寵臣這般哭訴,趙昀又是有些意動,誰想到,這時又有人通稟,觀文殿大學士,判寧國府,侍讀,崇國公吳潛覲見。

听到吳潛到來,那邊的董宋臣幾y 昏倒,這吳潛幾次拜相,幾年前因為與丁大全不和才出京判寧國府,今天突然來到臨安,豈不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

那吳潛年近七十,乃是輔佐趙昀數十年的老臣,是以趙昀听到吳潛來到,連忙宣見。誰想到,吳潛進來第一句話,就是為是否知道復聖臨凡的事情。

趙昀和董宋臣齊齊暗道一聲︰完了。

然後,趙昀才將剛才洪芹的進諫雖說了一遍。那吳潛捻著胡須听完,這才對趙昀進言,痛陳了丁大全的各種罪行,又言,此次鄂州大戰,本應以一位宰相督師鄂州,可丁大全不願出京,才讓賈似道以知樞密院事出鎮鄂州,現在大戰正酣,正應該肅清朝廷以全力應戰才是。

緊接著,吳潛深深的彎腰行禮,對著趙昀鄭重道︰「陛下,復聖臨凡,于那姚崇孝身上顯聖,此乃天意,天意難違,否則必有大難,前線大戰正酣,臣恐大難一起有傷國運,請陛下順應天意,盡早批復奏文。」

說了還在鄂州進行的大戰,一下提醒了趙昀,若是賈似道大勝而歸的話,正應該提升為宰相加以褒獎,可若是鄂州兵敗,也需要一位宰相出去和元兵商議和款,如此一來,還要加封賈似道為宰相。況且,現在大戰已經持續一年多,萬一這次復聖臨凡是應在鄂州大戰上,如果自己一意孤行,是否會令前線兵敗?那時候,可就是大宋江山萬劫不復了。這麼看,真的應該讓丁大全挪挪位了。

隨即,大宋的皇帝好似想到了什麼,皺著眉對左相道︰「只是那個叫姚崇孝的太學生,應當如何處置才好?」

听見官家發問,吳潛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不顧那邊已經癱倒的董宋臣,躬身道︰「姚崇孝一點忠心不滅,得上天眷顧,有神鬼莫測之力,今r 復聖下凡代天傳命,他r 又豈知未有他命,不若尋一秘處……監管之。」

趙昀點點頭,左相的想法與他完全一致,這個代天傳令的權力不能放任自流,必須牢牢掌握在皇帝和朝廷的手里才是正理,「也罷,只是此人聲望甚隆,卿家當秘密行事,勿要走漏風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宋最新章節 | 海宋全文閱讀 | 海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