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殤 第十章 蘇峻之亂 (五)

作者 ︰ 夏漢唐明

()時陶侃雖許自下而未發,復追龔登還。

溫嶠遺侃書曰︰

「夫軍有進而無退,可增而不可減。近已移檄遠近,言于盟府,正y 大舉進兵,諸郡軍並在路途,惟須陶公軍至,便齊進耳。陶公今召軍還,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將在于此。下官才輕任重,實憑陶公篤愛,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下官與公,如首尾相衛,脣齒相依也。恐有不知內情者,將謂陶公懼于討賊,此名傳之,復難追回。下官與公並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一旦有急,亦望陶公悉眾相救,況社稷之難乎!今r 之憂,豈惟下官一州,文武莫不翹首企盼。假令江州不守,祖約、蘇峻樹置官長于此,荊楚西逼強胡,北臨夷寇,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饉,將來之危,乃當甚于此州之今r 也。陶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功;退當以慈父之情,雪愛子之痛。今約、峻凶逆無道,痛感天地,人心齊一,咸皆切齒。今之進討,若以石投卵耳;苟復召兵還,是為敗于幾成也。願公深察所陳!」

溫嶠之書情真意切,慮之深遠。陶侃深深感悟。王愆期謂侃曰︰「蘇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雖廣,公寧有容足之地乎!」侃妻龔氏亦固勸之當行、陶侃乃戎服登舟,子瞻喪至而不臨,晝夜兼道而進。

五月,陶侃帥軍將至尋陽。溫嶠營中又留言四起。議者皆謂陶侃仍很不受先帝顧命,乃庾亮從中作梗之故,今庾亮又不敢群臣反對,以致蘇峻禍亂朝堂,乃y 先誅之以謝天下。庾亮听聞後,憂心忡忡,問計于溫嶠。嶠乃為之計︰

「昔元、明二帝之時,陶侃定荊襄,平湘、廣,剿賊平亂,征戰南北,遂有江左半壁江山。此等大功卻不受先帝顧命,心生怨憤亦乃人之常情。然陶侃乃忠義大度之人,時下蘇峻、祖約尚強,其必不會因一時之氣而忘大義。唯今之計,須元規親往其營,自陳己過。待釋然之後,方可戮力鋤ji n。」

庾亮從之,親往陶侃營帳。一見面,庾亮便行以大禮。陶侃則速止之,言道︰

「庾元規豈能拜我陶士行?」

「陶公乃三朝元老,國之柱石。本朝之周公呂望,實乃我輩之典範。今r 一見,足謂亮平生渴仰之思?」

「老夫才淺德薄,偶有寸功,實乃仗二位先帝威德。若果如元規之言,何不受先帝顧命?」

「先帝以荊州勢居上游,國之藩籬,諸葛武侯言之用武之國也,且又逼近胡寇,萬不可有失。倘若荊州有失,非但恢復中原無望,建康亦危矣。故以舉國之安危托于公,又慮公年過花甲,心中不忍公c o勞過甚,故乃以亮等輔幼主于內,而公領強兵鎮于外。」

陶侃意稍解,又謂庾亮曰︰

「君侯修石頭城以防老夫,今r 為何反來相求?」

「石頭乃建康之門戶,故朝廷重戍之。後聞蘇峻心生不軌,故y 趁其羽翼未豐之際,為國免除一患。然亮智術淺短,遂使ji n臣作亂,荼毒d d 。致此等危局,亮本當一死以謝天下,然天子尚在賊手,不誅蘇峻,亮實不敢見先帝于地下。今公率軍至此,願為帳下一偏將,殺賊平亂。賊平之時,亮定當自投草澤。」

于是兩人釋然,便談宴終r 。席間,庾亮吃韭菜時留其白。侃問曰︰

「安用此為?」

亮言道︰「r 後可以種。」

侃于是尤相稱嘆道︰

「庾元規,非惟風流,兼有為政之實。」

陶侃遂與庾亮、溫嶠合兵,兵鋒直指建康。戎卒四萬,旌旗七百餘里,鉦鼓之聲,震于遠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山河殤最新章節 | 山河殤全文閱讀 | 山河殤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