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就說!東風吹,戰鼓擂——看小說來喲首發更新——這個世界誰怕誰?胤估模著最惡劣的結果也應該不會是午門處斬吧?嗯,應該肯定不會。而且自己還不到六歲,又才大病初愈,估模著也應該不會有**的懲罰,所以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就豁出去了!
「皇阿瑪,您剛才嘴里說是咱大清周邊無大患,可事實上大清卻對俄國懼怕無比、處處退避三舍。如果這也不叫大敵,兒臣不知道該叫什麼?難道是上邦天國?」
「放屁!」康熙脖子上的青筋都冒出來了,他這下子可真是氣壞了。
「皇阿瑪您說過您不生氣的。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當然如果,如果憑借您的身份和地位,我們也就不用理論了。兒臣這廂直接給您賠禮好了。」
這等于是說康熙不講理,只是用強勢壓人,直接把康熙頂的說不出話來,好一陣才平和過來︰「數十年來,我大清和俄國沖突不斷,我大清是勝多敗少,這都是有據可查的。退避三舍?你這是從何說起?胤啊胤,你不要仗著自己年紀小,就倚小賣小,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有據可查?」胤小嘴一撇,冷笑。
「不信?李德全。」康熙急了,大喊。
原本站在屋子一角的李德全慌忙走到康熙跟前,跪下︰「皇上,奴才在。」
「去,把兵部存檔的歷年和俄國的戰報全部拿過來,不準有遺漏,不準有刪減!」康熙確實給氣壞了。等把那些戰報拿來之後,看小崽子還說什麼?還有什麼可說的——看小說來喲首發更新——他非好好的教訓教訓這個兔崽子,年紀小小的,卻誰也不服,什麼也不信,目空一切,小小年紀怎麼就染上了一身的狂生的毛病。
「戰報?」胤又是一聲冷笑,心里卻樂開了花。他就擔心康熙不和他講理,只要講理,那他相信康熙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他可是比康熙多了近四百年的見識。這就好比一個聰明絕頂的文盲和一個物理學博士去辯論物理問題,在只準動口不準動手、只準辯論不準罵人的前提下,無論如何文盲都是辯不過博士的。這和人的智商無關,是由他們的知識結構所決定的。
「冷笑是什麼意思?」康熙有些納悶,這小家伙到底跟誰學的這麼的放肆?
「皇阿瑪,胤雖然年紀小,但也知道。你可是大清天子。一言九鼎。您想要什麼樣的戰報那還不就有什麼樣的戰報?」胤表現出非常的不屑一顧。
「你,你簡直是目無尊長、目無法紀、不可理喻。你……」康熙活了三十七年,到現在還真沒見過一個這樣油鹽不進頑石一般的人,偏這個人還是自己六歲的兒子,他真是黔驢技窮、毫無辦法了,偏還不能發火。為什麼呢?康熙自詡學富五車、學貫中西,要是結果到頭來連自己不到六歲的兒子都辯不過,他這臉可就真是丟到家了。不過康熙確實是聰明人,腦子一轉他有辦法了︰「好吧,既然你的結論不是從朝廷戰報來的,那你告訴朕、告訴阿瑪,你的結論從何而來?」
康熙臉上的表情和藹無比,可惜在胤看來實在是太假,沒辦法,誰讓康熙是皇上,平時根本沒有掩飾自己感情的必要呢?康熙大概還想著胤能把某個教唆他的對清朝廷不滿的某個大逆不道的家伙供出來吧?也是,六歲的小孩,再聰明也聰明不到這個地步吧?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教唆。康熙定然是如此想的吧?胤惡意的猜測了一下,然後說道︰「兒臣的結論乃是從事實而來。」
「事實?什麼事實?」
「兒臣年記雖小,讀書雖然沒有皇阿瑪多。但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可是這個國家的土地卻不斷地被戰敗國佔領;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可是這個國家的子民卻不斷地被戰敗國劫掠、屠戮;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可是卻幾十年來不停的向戰敗國求和;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可是戰敗國一方卻不是拒絕求和就是提出蠻橫、無理的要求;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可是那個屠戮他子民的戰敗國的侵略者卻沒有得到一點的懲罰,那些戰俘不是被毫發無損的放回去,就是被供在京城里好吃好喝的奉養;兒臣從沒有听說過古往今來有哪個國家幾十年來不斷的在打勝仗,而為了求和這個國家卻必須要白白的割讓出去大片的土地,這個國家的朝廷上激烈討論的就是到底割讓多少土地?皇阿瑪您知識淵博,您听說過嗎?」
「夠了!」康熙暴怒,那樣子仿佛要吃人一般。
「皇阿瑪。」胤在前世就不是一個膽子大的人,那些街面上的熱鬧,他一般都是站在遠遠的看著,始終抱著安全第一的原則。不過在網絡上發表滅r 屠美的豪情他常干,年輕人誰又沒有一顆憤青的心呢?而且灌水這樣的事情可是非常非常安全滴。可是不知怎的,就在剛才他說著說著,把自己也給說的熱血沸騰起來。在這一刻他似乎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仿佛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在瞬間靈魂附體,他仿佛看見了虎門碼頭上的滾滾濃煙;仿佛看見了一個抬著棺材進疆的蹣跚老者;仿佛看見了大東溝上,熊熊燃燒的致遠艦正在開足馬力,奮勇向前。
那些屈辱的條約仿佛像過電影般一一在他眼前閃過,盡管歷史不太好的他大多不記得那些條約的名字和內容,他毅然覺得心ch o澎湃,所有的膽怯都一掃而空,是的,此刻他不是一個人︰「皇阿瑪。前明大多數皇d d 是昏庸無能的,可有一點兒臣是非常佩服的,兒臣非常欽佩他們都有一根硬朗的脊梁。無論是哪一任的前明皇d d 從來都沒有過對外屈服的歷史。即便在皇帝本人被俘虜了的時候,這個帝國也沒有屈服。當我後金崛起,打的前明軍隊一次次丟盔棄甲、打的前明朝廷一次次喪城失地,這期間明朝雖然換了三個皇帝,可無論是萬歷、天啟還是崇禎,無論他們是多麼荒唐多麼昏庸多麼無能,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毫不猶豫地堅決拒絕求和。即便是在後金事實上已經佔據關外多年,而前明帝國內部已是焦頭爛額之機,前明皇帝也依然是絕不求和。這樣的氣節是讓人贊嘆的。如今我大清君明臣賢,難道還比不上前明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