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庚午,理藩院奏編審外藩蒙古四十九旗人丁二十二萬六千七百有奇。
夏四月,康熙下旨將原胤名下的九家肉食加工廠收歸朝廷已經三個多月了。自二月和碩簡親王雅布自己開辦了一家肉食加工廠以後,科爾沁王卓索圖等漠南各汗、以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為首的漠北各汗都相繼開辦了肉食加工廠。再加上遼東民間幾個月來紛紛開辦肉食加工廠,使得關外牛羊肉的價格一時飛漲。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與胤毫無關系了。二月,康熙將他身邊原來的八名侍衛全部調回了京,然後重新補充了四位。原來的八位侍衛均出身于上三旗,而現在的侍衛穆哈自瓖藍旗,豪格來自瓖紅旗、李元亮、趙曼山都是漢軍旗出身。康熙通過這個舉動隱晦的表達了徹底放棄胤之意。使得郭絡羅家門前重又恢復了往r 的平靜。
機械學院雖然沒有辦起來,但是胤還是選了二十多個對機械方面有興趣的孤兒跟在戴梓和黃履莊身邊學習,這些孤兒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十歲,短期之內是幫不上什麼大忙的,但是耳濡目染之下,過得幾年相信一定能出幾個機械方面的好手。而這幾個月戴、黃二人一門心思全放在如何能讓甜菜制糖的工序盡量簡化些,盡量少費些人力。一是為了能省些錢二是關外的人口實在不多,而且滿人大多寧願苦捱著也不願意做事。人力顯得分外的不足。三是為了能夠將來擴大生產成為可能。
制糖過程無非提汁、清淨、蒸發、結晶和分蜜。戴、黃二人雖然絞盡腦汁,設計出了水力切片機、水壓箱式榨汁機以及多種沉降器和過濾器。可謂大大減少了人力,同時提高了不少出糖率。可戴、黃兩人卻依然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高質量的鋼鐵以及合適的密封件。
關于密封件,胤倒是知道,如果有了橡膠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只是胤依稀記得橡膠原產于南美,這個時候有沒有被歐洲人發現並廣泛使用他不清楚。只是輾轉的問過幾個耶穌傳教士,卻都不知道橡膠為何物。因此也只能做罷了。
至于說到高質量的鋼鐵,這的確很讓胤頭痛。看來沒有高質量的鋼鐵,想要在任何方面有什麼大的革新都是困難重重。不過要說到煉鋼,胤除了知道要建高爐以外,其他都是一竅不通。再說要建高爐定然是非一r 之功,而且有很大可能高爐還沒建成就會弄的天下皆知。胤想了想還是作罷了。
有了皇子的身份雖然有些不少的特權和便利,但是同時也多了很多的限制。即便康熙現在放棄了他,很多事情也同樣不能做。甚至更不能做。否則的話,說不定會被認為他心中不滿,有怨言呢。想來想去,想要真的能夠z y u的作些事情恐怕只能最好不在大清的領土之內。
而實際上這幾個月來,胤就一直在策劃這件事情。
去年臘月,康熙頒布了金州港可以直接進行對r 貿易。但是在五年前,r 本方面就已經限制了每年入長崎港的中國商船數總數只有70艘。而且還規定了具體開航時間及發船地點。這就使得貿易的總量大大減低了。大多數的商船也都只能是一年往返一次,甚至有些兩至三年才能輪到一次。盡管r 本幕府方面的限制並不能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中國的商品在r 本相當走俏,所以因大量無法交易、被勒令退回的中國商船大多仍徘徊在長崎一帶,伺機從事秘密的走私貿易。
當時已經是臘月,一年70艘的名額肯定早已滿額,而且康熙雖然準許了金州港可以直接進行對r 貿易,但r 本幕府的規定發船地點中並沒有金州。這就使得金州前往r 本方面的貿易船似乎只能選擇走私一條路。可是六十年前r 本幕府就發布了禁令︰,禁止一切r 本人、r 本船私自出海。而且自從大清開海禁之後,r 本方面查走私查的嚴厲了許多。所以想要長期的靠走私來進行貿易顯然太過冒險了。
而胤也知道如果金州港開了海貿之後,卻沒有取得什麼成果,說不定康熙很快就會取消金州港的直接海貿權。
所以想來想去,最後他把眼光瞄住了對馬島上的宗義真。
r 本自16世紀後期就產出大量貴金屬,這個國家將白銀出口至當時的大明主要用于購買中國生產的生絲與絲織品。自17世紀30年代r 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之後,r 本開放的港口只剩下一個——長崎,而允許通商的只有兩國︰大清和荷蘭。盡管清初海禁,但是一直仍有官商前往長崎進行貿易以換取銀銅。但事實上在當時r 本有另一條出口白銀的貿易路線一直持續在開放著。這條貿易路線就是以r 本西北的對馬島為起點,經朝鮮抵達大清的京師順天府。
17世紀30年代,r 本鎖國政策一出台就使得所有從事海外貿易的r 本人遭到了沉重打擊,但是這卻使得對馬島上的宗氏的作用變得異常重要起來。幕府當時頒發鎖國令其實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驅逐天主教勢力;第二則是明確r 本月兌離以中國為中心的秩序圈的決心。在明朝時期,r 本名義上一直是明的屬國。大清建立之後,r 本雖然允許清朝商人在長崎進行私營貿易,但是卻拒絕與清朝官方建立任何外交關系。但自1609年已酉條約簽訂之後,r 本和朝鮮卻一直保持著平等的外交關系。
或者這麼說,r 本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清朝商品但又不希望和清朝保持太過密切的關系,以避免涉入大清(中國)秩序圈。所以朝鮮實際上就成了中r 貿易的一個中轉商。而朝鮮樂得其成。也正因為如此,朝鮮是所有大清的屬國中最熱衷于進貢的國家,它不但每年必貢,風雨無阻,而且一年兩貢。每次朝貢之時,朝貢團實際上就是一個攜帶大量私貨的龐大的貿易團。而清朝方面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知曉。只不過此時的康熙更多的考慮的是政治上的穩定,而且皇太極時期清朝掠奪朝鮮太狠了,朝鮮太過貧困也不利于清朝北疆的穩定,因此基本上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朝鮮大發其財的同時,這條貿易路線的存在也為對馬藩的宗氏一族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也正因為如此,此時在對馬藩當政的第三代藩主宗義真統治的三十五年被歷史上稱為對馬藩歷史上的黃金期。-
當然,這些咨詢有些胤清楚,有些卻並不太清楚。不過,有一點他還是知道的,如果能夠搭上對馬島這條線,那以後就可以躺著數錢了。
但是有些情況因為胤的周圍沒有人去過對馬,雖然也找到了幾個朝鮮人進行了解,但也都對對馬島和朝鮮之間的貿易情況語焉不詳。而此時又時間緊迫,因此胤直接就派人前往對馬島去宗義真談判。因為事關秘密,胤挑過來選過去,最後派出了他身邊最信任的兩個人,準確地說是兩個太監李福和小安子。
而對馬島和朝鮮方面貿易的實際過程是對馬島上的商人雖然不象在長崎的r 本商人那樣不能離開r 本,但他們也只可以搭乘由宗氏管理的船只前往朝鮮半島南端的釜山倭館進行交易。但對馬的所有貿易船舶都必須由宗氏發放通行證,由于受1609年已酉條約的限制,每年對馬島只能派遣20艘商船到朝鮮。只不過如今在朝鮮官方的默許下,對馬藩實際上每年準許赴朝商船數量都是數倍于此。而且還常常派遣一些無證的小船美其名曰執行「特殊任務」或者「送信至倭館」等等借口,頻繁往返與釜山和對馬之間。
如果事先胤知道了對馬島和朝鮮的貿易實情,說不定會直接打退堂鼓。因為事情很明顯,雖然對馬宗氏和朝鮮雙方都很看重他們之間的貿易,但是對馬島卻不允許朝鮮商人前往對馬島,貿易只能在釜山完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想象的貿易就根本無法進行。除非朝鮮一方同意他前往釜山。但實際上這根本不可能,朝鮮人也不傻,這麼大一塊肉怎麼可能分給他一部份?而且一個不好,說不定朝鮮人會把這事直接捅到康熙那里。依康熙的脾氣,就算不責罵他,也肯定會禁止他前往釜山。理由不用想也在知道︰堂堂皇子怎麼能夠去和屬國搶利?而且康熙現在對他經商的事情暫時還是保持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但不用想也知道心理肯定是持反對意見的。只不過,大概現在對胤有些內疚,所以放任不理。但如果真的朝鮮方面上告,那多半他連做生意的權利也會被禁止。
但這世上的事情總是那麼巧。或者說無知有的時候真的也是一種幸福。
太監李福和小安子兩人是開天闢地頭一次離開大清的疆土。這兩位無知者無畏的太監頭頂著天朝上國的光環,趾高氣昂的就殺到了對馬。如果他們早些時候或者晚些時候來,那麼他們多半鎩羽而回了。
因為雖然宗義真心理未嘗不想多開一條貿易之路,雖然他也知道直接和清人交易比和朝鮮人交易要劃算許多,但是幕府的禁令他不敢違背。這些年來,那些走私商人到對馬來聯系的數目也不少,宗義真倒也並不全部拒絕和他們交易。可問題是胤想要的是長期穩定的貿易,而不是一次、兩次的走私,這是他不敢答應的。雖然說如今幕府對于地方各藩的控制力有所減弱,雖然對馬藩和其他地方藩相比一直有些游離于整個r 本之外,但是對馬藩的實力實在太小,弄些小動作,幕府可能就當看不見不在乎,可倘若公然挑戰幕府的禁令,那決不會有好果子吃。
不過不知道是胤的運氣好,還是李福和小安子的運氣好。他們來到對馬的時候,正好五島藩的五代藩主盛暢在對馬島做客。
五島藩是一個位于長崎縣西端的五島列島的一個小藩。五島藩原來石高1萬5千石,在r 本全國都算的上是屈指可數的小藩。又因為三十年前,四代家主盛勝把富江領地3千石的知行賜予了一直輔佐自己的叔父盛清。五島藩實際上變成了領1萬2千石的福江藩和3千石的富江藩。五島本藩也就是福江藩就更小更窮了。捕鯨基本上就是全藩的主要經濟支柱。也因此幕府的禁海令對五島藩來說是個例外,因為如果不讓當地人下海,那麼他們就根本無法生存。可是捕鯨對于這個時代來說既危險又不穩定。這不,盛暢這次就是來向財大氣粗的宗義真藩主借貸來的。r 子艱難啊。
李福和小安子的來意一說,宗義真還沒有表態,盛暢的眼楮亮了。之前,他就一直想加入走私貿易。可是零敲碎打的無法徹底解決藩內的困境,而如果大規模走私而又能不被幕府發現基本不現實。倒不是說走私過程中不能躲過幕府的耳目。他主要擔心的是清國的商人不可靠,人多嘴雜的,事情遲早會泄露出去。
可是這一次不一樣。這次的清人是從清朝的遼東金州來的。那里的商船從來就沒有來過r 本貿易。秘密能夠掩蓋的幾率就大大升高了。其二,他一眼就發現了來人的特殊。兩個太監。在清朝什麼人才會用太監?什麼人才敢用太監?只能是宗室。再一聯想對方來自遼東,那身份大致已經能猜到幾成。憑借對方的身份,錢財多半是不會缺的,也就是說單單憑對方一家的貿易量可能就不小。如果只和對方一家做,如果對方的口能嚴實一些,那麼這個秘密未必真的就掩蓋不住。
盛暢把話一說,宗義真也有些心動。
雙方具體一談,李福和小安子的口氣大得很。又提出他們交易的貨物將以白糖為主。這下,盛暢和宗義真更高興了。因為大清的商船主要出口r 本的大多是生絲和絲織品。而r 本國內對于白糖的需求量一直不小,白糖的進口基本都來自荷蘭。荷蘭人的糖價格貴,而且r 本對于荷蘭的貿易削減的更厲害。現在得知能從大清進口大量的白糖,價格也比荷蘭人要便宜不少,自然非常高興。當李福和小安子又提出他們在r 本換取的物品不一定非要是銀、銅,糧食和各種海鮮干貨都可以。這話一說,盛暢和宗義真立刻就心動了。
因為長期開采銀銅,r 本國內銀銅的儲量已經不多了。如今r 本甚至已經禁止再向荷蘭出口銀。而清朝的商船來r 本貿易的主要目的是銅其次就是銀,對于其他的貨品興趣都不大。而對于r 本來說,因為長期鎖國,國家把主要經力基本都放在農業上,所以糧食還是非常充足的,又因為r 本四面臨海,所以鮑魚之類的海鮮干貨也不少。可惜大清商船基本上都不願意換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的利潤都不及銀銅來的大。
談判進行的很順利。接著進行了兩次的貿易之後,這條貿易線基本上確立起來。四個月里,總共進行了五次貿易。除了最初的兩次是一艘3000石(500噸)的沙船外,其余都是兩艘。這還是因為胤的資金有些吃緊的緣故。而他生產的糖根本就不夠賣的。以至于後幾次他的船上裝的都是白絲、花綢、紗、綾、紅藍氈、白術、肉桂、牛皮、書籍、阿膠、菜油、人參、碗青、鹿皮以及許多中草藥,還有大量的從遼東和蒙古買來的肉罐頭。雖然他的貿易利潤趕不上那些一般的清朝前往長崎的商人,但一次往返利潤仍基本超過百分之四百,讓他不得不驚嘆海貿利潤之大。
也正是因為海貿的發展,使他萌發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在海上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秘密的基地。
…………
今天有些晚了,就一更了。不過這章比較長,應該算兩更吧?